當前位置: 首頁
>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計劃總結

2013年工作總結和2014年工作思路


一、2013年的主要工作

2013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承前啟後的一年。全市農業係統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圍繞年度重點工作,認真抓好落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農業生產在多災之年保持基本穩定。去年我市先後遭受雨雪冰凍、禽流感、罕見高溫幹旱和暴雨洪澇等災害,給我市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影響。預計糧食播種麵積245.88萬畝、總產95.23萬噸,分別比去年減0.92%、1.71%,仍然完成了省下達的生產任務;除肉類總產量33.70萬噸、增0.60%,其餘各產業總產均呈現減少態勢:蔬菜298.43萬噸、減7.34%,水產20.3萬噸、減3.5%,蠶繭1.47萬噸、減5.23%,茶葉3.08萬噸、減4.69%,水果80.95萬噸、減1.1%。預計全年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399.76億元、同比增4.0 %,十大主導產業產值334億元,占總產值83.5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923元,同比增11.2%。

2、農業綜合實力在項目推進中有效提升。繼續堅持大項目帶動戰略,重點圍繞“兩區一基地”、設施農業改善、生態循環農業和科技興農,共實施各類支農項目2208個,下撥市級資金2.14億元。同時,落實舉措、加強項目管理,發揮示範、帶動、輻射作用,項目建設效果進一步顯現。去年改造中低產田3.76萬畝,提升標準農田地力6萬畝;新建市級設施農業園區25個,新建標準大棚2萬畝;儲備救災種子129.17萬公斤、蠶種1萬張,完成省定水稻主導品種推廣麵積71.16萬畝;全市農機總動力347.9萬千瓦、同比增1.5%,推廣水稻機插20.29萬畝、油菜機收6.11萬畝,同比增9.67%、7.19%,批次糧食機械化烘幹能力達3099.5噸,糧食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率達70%;墾造耕地後續管護加強,實施墾造耕地後續管護項目63個、麵積7551畝,鞏固了土地開發整理成果。

3、生態安全農業在新的形勢下加快推進。市委第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建設“美麗杭州”的決議。作為“美麗杭州”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局及時出台了生態農業三年行動計劃。一年來,創建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1個、示範區5個、示範企業4個,實施市級生態農業示範工程54個,麵積2.85萬畝;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麵積427萬畝,肥藥雙控103萬畝,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102萬畝,蔬菜高效雙低新農藥使用補貼麵積8.5萬畝;新建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15個、麵積8200畝;增殖放流力度加大,全市共投入資金1200餘萬元,放流各類魚苗、水生生物6600餘萬尾;開展苕溪流域農業麵源汙染綜合整治,推進運河、上塘河水產生態養殖,建設主城區農業“無燃煤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8.03%,農膜回收利用率90.26%;實施畜禽養殖汙染減排重點項目60個,規模畜禽排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97%,生產商品有機肥35萬噸,消納畜禽糞便110萬噸,無害化處理動物屍體17萬頭;全年抽檢農產品3508個批次、合格率98.64%,其中生產基地2578批次、合格率99.42%;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完成抽檢1137批次,220家經營單位納入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平台。新認定無公害基地342家、麵積21.75萬畝畝,認證無公害產品156個、綠色食品18個;動植物疫病防控措施有效,安全生產繼續好轉,確保農機、漁船安全生產事故控製在省、市指標範圍之內。

4、農業發展在創新中亮點紛呈。麵對資源減少、成本增加、災害多發增多等困難,創新思路、積極應對,著力破解農業發展上的突出問題,亮點紛呈。去年開始實施的山區純農增收工程,帶動純農戶6609戶、覆蓋基地4.33萬畝,畝節本增效達24.5%,為山區農民尤其是純農實現“不離鄉不離土,家門口奔小康”目標作了有益探索;蠶桑保險在淳安作了有益探索,理賠補償春蠶2861張,減少了農戶損失;全市實現“千斤糧萬元錢”、“養魚穩糧增收”等農作製度創新農田麵積5.97萬畝,同比增23.6%;扶持“規上”農業企業(一產年產值500萬規模以上的農業生產企業)315家,生產基地麵積96.12萬畝,一產總產值累計達82.6億元,占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的21.45%;建成省級“三位一體”農業公共服務中心38個、市級示範中心10個,實施豐收項目40個、農業產業發展重點專項50個;全市現有市級規範化農民合作社210家;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45個、帶動農戶2.85萬戶、服務麵積9.85萬畝,培訓職業農民8989人次;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鄉鎮建設,首批7個鄉鎮通過市級創建標準。

5、農業“兩區”在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中作用進一步加強。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初見成效,積極探索杭州特色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路子,全市獲批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點185個,已通過省級驗收認定的園區48個(其中現代農業綜合區3個、主導產業示範區14個、特色農業精品園31個),大力引進工商資本、社會力量投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全市累計引進投資工商企業100餘家,總投資超過10億元;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穩步推進,新建各級糧食生產功能區201個、麵積10.07萬畝(其中市級功能區14個、麵積1.19萬畝),功能區內農田基礎設施配套率達80%以上,功能區內良種統供率100%,全年拋荒基本消滅,季節性拋荒麵積大幅度減少。

6、市場保供能力在基地建設中不斷提升。“菜籃子”基地規模擴大,目前全市有肉禽蛋奶、水產和蔬菜“菜籃子”生產基地338個、麵積10.18萬畝;其中新建基地64個、麵積2.77萬畝;保障供給水平提升,全年生產基地供應主城區葉菜24.9萬噸、竹筍2.4萬噸、食用菌0.6萬噸、水產品2.4萬噸、豬肉7.71萬噸、禽肉7016噸、禽蛋1.67萬噸、牛奶2.97萬噸,主城區蔬菜自給率達56.5%,其中葉菜自給率77.2%,同比增2%和2.7%,新增主城區“菜籃子”基地直供直銷點25個,銷量達18.2萬噸、同比增45.6%;應急生產能力增強,蔬菜淡季、災期的供應能力明顯增強,春淡和秋淡期間葉菜(毛菜、青菜)的日均上市量達到100噸以上,確保了市場供應和平抑了菜價。

7、農業法治在履行職能中進一步規範。重視農業立法工作,《杭州市漁業資源保護管理規定》經杭州市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審批改革深化,在局政策法規處增掛行政審批處牌子,全局保留行政審批事項39項,梳理省級下放事項32項,簡政放權削減50%以上法製宣傳推進,穩步推進“六五”普法宣傳,全市共開展各類普法宣傳120餘次,服務農民2萬人次,發放資料4萬份;行政監管能力提升,繼續開展“綠劍”打假係列執法行動,全市出動執法人員3888人次,檢查各類生產經營網點2610家,立案查處各類違法行為2884起,罰沒款總額325萬餘元,查獲假劣農資7噸,貨值金額30萬元;深化農資信用體係建設,評定信用優秀(A級)企業24家,信用良好(B級)企業11家。

8、隊伍建設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得到加強。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紮實地開展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密組織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實施,注重學習提高,廣泛征求意見,認真查擺“四風”問題,深刻剖析原因,真誠談心交心,以整風精神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組織召開了高質量的民主生活會,建立健全了內部製度,領導班子更加堅強有力。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28條辦法”、“六個嚴禁”和市委“30條”意見,出台並嚴格落實了作風建設19條意見和“六不六規範”要求,黨員幹部作風建設得到進一步增強,提高了遵紀守規的自覺性。認真抓好以“文風會風治理”、“三公經費使用”和“提振幹部精氣神”等六項專項行動,減少了會議,壓縮了發文,“三公”經費下降44.7%,黨員幹部精神振奮,工作成效明顯。特別是在今年抗旱防澇中與農業生產主體一起,積極防災減災,組織生產自救,踐行為民服務宗旨,贏得了好評。為民服務“666”活動全麵落實,黨員幹部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麵臨的一些困擾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優質耕地減少、耕地質量總體下降與保障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的矛盾;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比較效益下降的矛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與農業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的矛盾;農業生產規模和新型經營主體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

二、2014年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一)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作出了戰略部署,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杭州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市委﹝2013﹞3號),對加快農業現代化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要求,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3個強市(“生態品質農業、高效設施農業、現代都市農業”強市),全麵建設5個百萬城市保供生產基地(百萬畝穩產高產糧食(雜糧)生產功能區、百萬畝城市保供蔬菜生產區、百萬畝水產健康養殖區、百萬頭規模生態畜產品基地、百萬畝名優特茶桑果基地)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國提前2年實現翻番,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總目標,2014年主要任務是:

——保障有效供給。糧食種植麵積233萬畝、總產93萬噸以上;穩步提升“菜籃子”主要農產品自給率,主城區蔬菜自給率達到58%以上(其中葉菜自給率達到78%以上),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提高有效均衡上市能力。

——努力增產增收。總產值增2%,農民收入增11%。山區純農收入增幅高於全市農民收入增幅。

——確保農業安全。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在97%以上;不發生農業生態安全事件、重大動植物疫情、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重大責任事故;農機和漁船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保持在較低水平。

——推進改革創新。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生產能力上要有新的舉措;在履行農產品質量監管職能、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上要有新的探索;在農業節能減排、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上要有新的作為;在培育新型農業主體、完善農業服務體係上要有新的突破;在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增加農業效益上要取得新的成效。

——加快農業現代化。出台“五個百萬”基地建設規劃,全麵啟動實施;實施農業現代化水平評價製度,確保走在全省前列;主攻農業現代化的重點環節,大力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二)工作重點

(一)以新型主體培育為突破口,完善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體係。

1、培育新型生產主體。一是做強“規上”農業企業。繼續做強315家“規上”農業企業(一產產值500萬以上),大力扶持“規下”農業企業,形成規模企業發展梯隊。二是發展家庭農場。落實扶持政策,規範生產經營,全市新增家庭農場300家。三是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社。按照“管理民主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安全化、營銷品牌化”要求,規範對專業和股份合作社的管理,提升發展層次和會員的依存度,變目前的“鬆散型”為“緊密型”,鼓勵合作社產業鏈向上下遊延伸。四是培育特色大戶。充分挖掘當地產業特色,做強做大地方名特優產品,加快“一地一品”建設步伐,在具有競爭優勢產業領域培育一批特色種養大戶。

2、培育新型服務主體。一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完善“3+X”基層公共服務中心服務模式,突出抓好公益性技術服務,新建“三位一體”農業公共服務中心10個。二是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大力發展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構建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35個以上,為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綜合配套服務。三是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引導農業龍頭企業集聚發展,創新龍頭企業與生產基地、合作組織和農民利益的鏈接機製。

(二)以“兩區一基地”為主平台,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1、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重點圍繞提質增效,力爭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3-4個、主導產業示範區和特色農業精品園14個。一是提高建設水平。探索以工業化的理念、開發區的模式、項目化的方法引領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升適度規模經營水平,確保各創建點建成型、出成效;二是發揮示範作用。對已建成的綜合園區及示範區、精品園,按照農牧結合生態循環、新型主體與現代設施結合、農作製度創新、新品種新技術應用、休閑農業發展“五個顯著變化”要求,確保較長時間發揮示範功能;三是創新經營體製。園區每個主導產業重點扶大扶強1-2個領軍主體,支持按照市場化、企業化運作,確保園區內形成設施裝備優良、技術模式先進、產品優質安全、管理服務到位的現代農業生產與管理體製。

2、糧食功能區建設。堅持建設管護和利用並舉,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10萬畝(其中市級功能區1萬畝)。一是確保建設質量。組織實施《杭州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規劃》,確保功能區達到農田設施完善、農田質量提升、生產技術先進、服務體係健全的建設標準。積極擴種旱雜糧,新增旱糧麵積2萬畝、產量0.6萬噸,新建旱糧示範基地10個;二是開展旱糧生產功能區建設。努力挖掘旱糧生產潛力,發展糧經套種間作,增加旱糧麵積,規劃建設旱糧生產功能區1萬畝;三是加強保護扶持。嚴格保護糧食用地,防止功能區“非糧化”,列入功能區的土地不得擅自改作非糧用地;四是提供優質服務。積極引導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土地流轉,培育發展種糧大戶、糧食專業合作社,開展統一機械作業、育供秧(種)、植保、田間管理、烘幹等社會化服務;五是開展高產創建。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力爭晚稻平均畝產超過530公斤,建成一批畝產超過800公斤的示範方與畝產超過900公斤的攻關田,全市建立“超級稻”百畝高產方10個以上。

3、“菜籃子”基地建設。按照“以基地建設為依托,產品質量安全為前提,實現均衡上市為目標,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的思路,認真抓好“菜籃子”工作。新建基地麵積2萬畝,“菜籃子”產品年直供直銷量達到20萬噸以上,確保菜籃子產品品種更豐富、質量更安全、消費更放心。一是提升葉菜應急生產水平,淡季葉菜日均上市量達120噸,夏秋季節高山蔬菜日均上市量達到150噸;二是擴大高山蔬菜基地規模,鞏固提升已有高山蔬菜基地1.5萬畝,新建高山蔬菜基地0.3萬畝,年產高山蔬菜3.6萬噸以上,新建常年性蔬菜基地、食用菌產業基地、森林蔬菜基地各10個;三是確保畜產品和水產品有效供給,繼續提升改造肉禽蛋奶基地建設, 全市豬肉自給率達65%;全市新建水產基地20個、麵積7000畝,基地水產品供應量達3萬噸。

(三)以農業生產條件建設為基礎,提高防災抗災能力。

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推廣冬季綠肥、實施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新增標準農田地力提升6萬畝;繼續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實施市級示範項目67個、麵積3.69萬畝;加強墾造耕地後續管護,提升新增耕地質量;優化改造和新發展茶桑果園1萬畝,高標準改造池塘0.7萬畝。

2、優化設施裝備結構。加強設施農業建設,重點抓好抗旱排澇設施服務組織設施建設和純農戶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加大對新建噴滴灌、蓄水池等抗旱設施設備補貼力度,完善標準鋼架大棚補貼標準,支持生產主體改善農產品貯藏、加工、運輸和配送等冷鏈設施與設備。因地製宜選擇建設一批智慧農業生產基地,鼓勵物聯網關鍵技術、環境自動化監控技術等智能化設施設備應用,打造“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管理的精準化、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新建市級設施農業示範園15個。

3、提高機械化水平。加強先進、適用農業機械推廣力度,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強化重點產業、關鍵環節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新增各類先進適用農業機械1.2萬台(套)以上,主要糧食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力爭達到73%;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新建水稻育秧中心、烘幹中心、維修中心不少於20個,水稻機插麵積爭取突破20.5萬畝,油菜機收6.5萬畝,機械化秸稈還田40萬畝。

(四)以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為前提,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1、保護農業生態資源。一是繼續抓好生態循環示範。繼續做好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創建工作,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農業生態循環種養結合模式示範為重點,持續抓好1250生態農業示範工程,新建市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7個、示範項目15個;二是依據環境承載能力優化畜禽養殖。認真製定畜牧業優化發展規劃,按照生態循環農業要求,畜禽養殖要適應環境承載能力,積極推進種養區域平衡發展,實現畜牧養殖量與種植業消納能力相匹配;三是加強畜禽排泄物綜合治理。推廣養殖排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和動物屍體無害化處理,大力推廣杭產商品有機肥,生產商品有機肥38萬噸,消納畜禽糞便120萬噸,畜禽排泄物利用率達97%以上;四是推行清潔化生產。大力推進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和監測預警信息化建設,開展主要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監測及修複工作,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五是發展現代生態漁業。加強漁業資源養護,加大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力度,全麵實施水產健康養殖技術,推廣“養魚穩糧增收”等新型種養結合模式。六是繼續建設農業“無燃煤區”。

2、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實施產地準出與追溯管理,推進標準化生產,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一是認真落實農產品質量監管責任。按照職能調整的部署,認真履行新的職能,進一步落實市與縣(市、區),局處室與事業單位的工作責任,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麵;二是強化追溯管理。全年定量檢測六大類農產品3500批次,生產基地農產品檢測合格率達97%以上,不合格農產品處置率100%;三是強化源頭監管。切實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加大執法檢查和處罰力度,認真落實準入管理製度,積極開展農業投入品可追溯製度,嚴格投入品日常管理製度;四是加大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開發力度。新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9.7萬畝,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5個、綠色(有機)食品10個,複查換證率80%以上;四是實施標準化生產。新建質量安全標準鄉鎮15個,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60%以上。

3、加強農機漁船安全監管。進一步抓源頭、強監管、重落實,著力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與事故防控能力。一是落實安全責任製。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和加大對安全生產資金投入,繼續完善“屬地管理、主體負責,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責任體係建設。二是加強隱患治理以減少和遏止較大以上事故為重點,不斷深化對重點行業、領域的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力度,盡可能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著力提升事故防控水平;三是提高安全意識。積極倡導先進的安全理念,以提高各級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為重點,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建設,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

(五)以品質農業創建為重點,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1、提升主導產業。一是優化產業布局。繼續細化農業“三個圈層”布局,明確優勢產業和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十大主導產業二是推進產業集聚。堅持因地製宜,加快形成優勢產業功能區和特色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強縣、強鎮、強村;三是加快接二連三。進一步拓展視野,將現代都市農業與二產、三產相聯接,拉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2、推進科教興農。一是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依托在杭科研院所,發揮龍頭企業積極性,搭建創新平台,推廣創新成果;二是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實施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和農業豐收計劃,重點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0項,提高科技貢獻率;三是加大信息技術應用力度。開發和推廣地理信息、遙感、自動化控製、氣象預測預報、災害預警防控等信息化技術,推動農業物聯網示範應用;四是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從機構、編製、運行機製上大力扶持種業公司,繼續加大良種繁育基地和育苗中心建設力度;五是強化職業教育培訓。強化農業培訓體係建設和教學規範化建設,提升農業從業人員素質。

3、強化依法護農。一是進一步轉變管理職能和方式,不斷加強農業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製約有效的農業行政管理運行機製;二是全麵推進農業行政指導工作,依法行使各項農業行政監管權力,特別是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動植物防疫檢疫、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秩序等監管職能;三是加強農業行政執法,圍繞農產品、投入品質量安全,抓住重要農事季節,采取上下聯動、部門配合的方式,深入開展集中專項整治活動;四是做好與商務部門銜接,科學設置機構,合理安排人員,確保畜禽屠宰監管職能平穩過渡。

4、轉變經營方式。一是繼續創新農作製度。提倡“畝產論英雄”,推廣“千斤糧萬元錢”等種養結合、糧經並舉、間作套種、循環利用新模式50個農作製度創新示範點200個二是重視品牌打造和保護。在全市擁有23個浙江名牌農產品的基礎上,繼續創建一批品種優、品牌響、品質高的優質農產品,提升杭州農產品的檔次和競爭力;三是培育新型流通業態。以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和新農都現代農產品物流中心為“龍頭”,加強農業產加銷各環節銜接,支持發展連鎖店、直營店、配送中心和電子商務,提高流通效率。

(六)以提升全市純農增收能力為目標,促進農業增效。

1、加快發展服務組織。扶持一批針對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瓶頸環節開展服務的示範組織,引導其不斷壯大自身實力、增強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機製,逐步形成社會責任強、帶動效果好、市場化運作的長效服務機製。同時,鼓勵市場主辦者、服務型農業企業成為帶動山區純農戶增收的示範組織。

2、創新示範推廣機製。在主導產業集聚區選擇一批適度規模經營戶(麵積10—50畝、年產值10—20萬元),建設“標準化高效集成技術示範點”,作為純農培訓、參觀的技術展示平台,解決農業科技最後一公裏問題,持續增強純農造血功能。

       3、轉變項目扶持方式。堅持公共服務均等化,轉變項目扶持方式,針對處於夾心層的純農戶農業主體,設立特定的扶持項目類型,提高財政補助標準,在產業發展、公共設施、人才培養、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等方麵給予更多的傾斜。


編輯:
信息來源:“manbetxbrf com ”政府門戶網站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