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計劃總結

杭州“十二五”農業發展回顧和2016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十二五”農業發展回顧

“十二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以建設現代都市農業為目標,不斷創新農業發展思路,認真落實各項工作舉措,農業現代化邁上了新的台階。2015年農林牧漁總產值440.29億元,比上年增5.0%,比2010年的315.7億元增39.5%;農業增加值292.13億元,比上年增1.8%,比2010年的207.96億元增40.5%;農民人均收入25719元,比上年增9.2%,比2010年的13186元增95.5%,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幅。現代農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農業現代化在“兩區”建設中紮實推進。我市認真落實省政府“兩區”建設的要求和工作部署,把“兩區”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主陣地,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著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優化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創新農業科技和經營機製,全麵完成了省下達的“兩區”建設任務。

1、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水平提升。“十二五”期間,我市在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基礎上,按照規模更大、主體更強、生態更優、特色更明、裝備更良、融合更緊、效益更好、水平更高的思路,積極探索杭州特色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路子。2015年新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8個,“十二五”期間建成省級各類園區85個(其中綜合區10個、示範區24個、精品園51個)。累計投入資金26.50億元,其中籌措整合財政資金8.79億元,引進工商資本、社會力量投資超17.71億元,有效提升了我市農業現代化水平。

2、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卓有成效。我市率先在全省開展糧食功能區建設,有較好的基礎。“十二五”期間,我們堅持從強化政府主導、實行分級創建、嚴格建設標準、加大資金投入、創新農作製度、加強統一服務入手,提高了糧食生產功能區創建效果。2015年新建各級糧食生產功能區262個、麵積11.69萬畝,“十二五”期間共建成各級糧食生產功能區1324個、麵積67.93萬畝。同時,在全省率先開展旱糧生產功能區建設,初步建成旱糧麵積4.07萬畝。積極開展水稻高產創建活動,功能區內晚稻單產比全市平均畝增18%以上。

(二)農產品供給水平在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中進一步提升。認真實施“十二五”期間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實施意見,同時啟動建設5個百萬城市保供生產基地,以保障鮮活產品供應和提高淡季、災期、節日供應能力為重點,以產品質量安全為前提,以現代物流為支撐,確保生產基地布局更加合理,產業層次明顯提升,區域特色有效彰顯,杭州農業和農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1、“菜籃子”基地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新建“菜籃子”生產基地42個、麵積9150畝,累計建成“菜籃子”生產基地425個、麵積13萬畝。

2、鮮活農產品自給率大幅提升。2015年市級“菜籃子”基地共向市場供應新鮮蔬菜28.5萬噸(其中葉菜6.2萬噸),主城區蔬菜自給率由2010年的40%提高到60.1%,其中葉菜自給率由60%提高到80.2%。全市主要畜禽產品和水產品自給率穩定在70%以上。

3、災期、淡季供給能力明顯增強。累計建成葉菜應急基地1.2萬畝和高山蔬菜生產基地2萬畝,在雨雪冰凍、持續陰雨低溫、梅季強降雨等災害性天氣期間,啟動應急生產管理,災期葉菜日均上市量達到180噸以上,確保市場穩定供應和菜價平穩運行。

4、產銷對接渠道進一步暢通。推進市級“菜籃子”基地直供、直銷、配送等新型流通業態發展,累計建立直供直銷網點144個,直供直銷數量從2010年的6萬噸增長到2015年的22.5萬噸,年均增30.3%。由於減少流通環節,實現了農民增收和菜價平穩雙贏。

(三)農業轉型升級在生態品質農業推進中有效體現。生態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植物疫病安全和安全生產等“四個安全”既是農業部門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的著力點和關鍵點,為此,我們切實加強領導、強化執法監管、狠抓薄弱環節、堅持常抓不懈,取得了明顯成效。五年來沒有發生一起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和重大動植物疫病,安全生產各項指標達到考核要求,生態農業建設任務全麵完成。

1、生態農業建設紮實推進。以實現生態、循環、綠色發展為導向,以省、市考核任務為目標,以創建生態示範典型為引領,以養殖業汙染整治、農藥化肥減量、廢棄物治理利用為著力點,全麵推進生態農業發展。先後創建桐廬、淳安2個省級生態農業循環示範縣,11個示範區和110個示範主體;關停、搬遷養殖場6676家,整治養殖場1203家;拆除溫室甲魚養殖棚193.40萬平方,拆除網箱12.5萬平方米,禁限養區劃定和整治10.9萬畝,改造水產養殖塘4.06萬畝,增殖放流水生生物1.7億尾。2015年全市化肥用量比2010年減少3.4萬噸(實物量),農藥用量減少1267.5噸,利用畜禽排泄物生產有機肥3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86%以上。

2、農產品質量安全不斷深化。不斷深化產管並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舉措,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進一步完善追溯管理杭州模式,探索科學有效的全程監管體係和農資監管工作體係,實行農資信用分類監管,出台黑名單管理製度,鼓勵使用高效雙低農藥。新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示範縣1個,省級放心示範縣2個、可追溯體係縣4個。建成農產品標準化推廣示範點12個、標準鄉鎮25個。認定3年有效期內無公害基地1285個、產品967個,認證綠色食品173個。400餘個生產主體實現可追溯管理,省級以上示範性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追溯率達100%,147個涉農鄉鎮檢測室免費開放。去年省級抽檢農產品合格率98.2%,近5年農產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未發生因食用農產品而引發的較大安全事件。“杭州模式追溯管理”入圍全省公共管理創新獎。在市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專題詢問測評中,畜禽屠宰監管和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滿意度分列第一、第二位。

3、農業安全生產持續向好。深化“平安農機”活動,創建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區1個,市級以上“平安農機”示範鄉(鎮)26個、示範村135個。實施“數字漁政”二期工程,進一步夯實了漁業安全生產的基層基礎工作。全市未發生一起3人以上死亡的重特大事故,拖拉機道路交通和漁船生產事故死亡人數未突破省、市下達指標數。2015年拖拉機道路交通死亡人數12人(指標45人),同比下降50%,漁船生產事故死亡人數為零,安全生產創曆史最好水平。

4、動植物疫病防控持續穩定。推進動物疫病監測預警與控製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建設,夯實了動物防疫基礎,全麵開展H7N9流感預警監測,動物強製免疫密度達100%,切實做好生豬定點屠宰和家禽殺白上市工作。構建以9個專業監測站為主體,45個病蟲監測點為輔助的覆蓋全市的農作物病蟲監測預警體係,設立植物疫情監測點117個,累計普查作物麵積118.6萬畝,疫情普查率和處置率100%。近年未發生重大的動植物疫情。

(四)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裝備條件改善中得到增強。以機械化設施農業、標準農田質量提升、中低產田改造、智慧信息農業等項目為抓手,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1、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加強農田水利和耕地質量建設,累計改造中低產田17.71萬畝,實施標準農田地力提升25.5萬畝。建成市級設施農業示範園86個、設施農業推廣項目317個,新增設施麵積4.4萬畝;發展茶樹無性係良種5萬畝、水果優新品種7.8萬畝,優化改造果園38萬畝、桑園8.5萬畝,新建經作產業基地公共園道5.5萬米,改造高標準池塘1.9萬畝。

2、農機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落實各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63億元,新增農機具7.51萬台(套),受益農戶達4.79萬戶;全市農機總動力達342.18萬千瓦,糧食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率達70%以上,茶葉炒製機械化水平達90%以上;實施農機化促進項目107個,新建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29個、特色農業機械化示範基地30個、育秧中心40個、烘幹中心43個、農機維修中心9家。

3、信息智慧農業開始興起。重視頂層設計,市級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台投入試運行,並與農產品質量監管溯源係統的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建成市級智慧農業示範園8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點20個,全市40家農業物聯網試點應用企業和平台實現對接;啟動構建智慧監管服務體係,以我市30家市級葉菜生產功能區和高山蔬菜基地為重點,建設可視化預警生產係統。

(五)農業生產方式在新型主體培育中加快轉變。把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培育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建設作為提高農業組織化水平,加快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重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新型農業主體不斷壯大。大力發展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組織,全市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50家;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814家,帶動農戶42.3萬戶;創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43家、市級家庭農場104家。

2、社會化服務體係建設積極推進。創建省級(市級)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縣3個、示範鄉鎮18個,實施市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187個。紮實推進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係建設,建成“三位一體”基層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站)141個。

3、農民職業素質不斷提高。積極開展農民素質培訓,培育農業科技示範戶2.25萬名、“陽光工程”學員3281名,農民職業教育學員3789名,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生產主力軍。

(六)農業增收在創新服務中不斷加快。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深化依法護農舉措,推進工作創新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業民增收中的作用。

1、農業科技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市農業係統共創建國家、省、市農業創新平台和團隊10餘個,累計承擔國家、省、市科教項目239項,獲授權專利16項,認定省部級新品種16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近300項。建設全國農技推廣示範縣3個,實施農業產業技術推廣重點專項50個、豐收項目200個。建成農作製度示範基地105個、示範鄉鎮7個、推廣“千斤糧萬元錢”等新模式36個、示範點麵積5萬畝,應用麵積30萬畝,示範點增效10%以上。組織各類科技下鄉活動500餘次,發放資料50餘萬份,服務農民20餘萬人。

2、依法護農舉措更加有力。重視農業立法工作,出台地方性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4部,認真履行農業法律、法規、規章的執法主體職責;穩步推進普法宣傳,年均開展各類普法宣傳120餘次,服務農民2萬餘人次;加大行政執法力度,繼續開展“綠劍”打假係列執法行動,全市出動執法人員2萬餘人次,檢查各類生產經營網點1萬餘家次,立案查處各類違法行為1.3多萬起,罰沒款總額768萬元;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推廣“一高雙低”農藥,每年開展農業投入品質量抽檢800批次以上。漁船動態管理和“三證合一”成效顯著,杭州“數字漁政”改革試點成果在全省推廣。

3、工作創新不斷推進。重視支農項目的設計,根據都市農業特點和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相繼實施了菜籃子工程、現代種業、商品有機肥、純農增收、智慧農業等一批新項目,深化項目管理改革,加強績效管理,提高了項目成效。探索開展蠶桑、蔬菜保險服務。

(七)黨建工作在新的常態下深入推進。認真貫徹全麵從嚴治黨的要求,根據市委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的部署,認真抓好落實。

1、黨建工作水平不斷提升。一是加強理論學習。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點,把黨章黨紀黨規教育作為黨員特別是處級幹部的必修課。認真組織並參加黨委中心組學習,全年中心組集中學習20次;認真組織處級幹部、黨支部書記、支部委員等學習培訓,提升支部書記黨務工作的能力水平,提升黨員幹部的能力素質;二是切實履行主體責任。重視抓好黨建責任製落實,研究製定《2015年黨建工作要點》,確保重點突出、載體明確,責任到位。開展基層黨組織書記聯評聯考和述職評議,黨委對基層黨建主體責任落實情況進行了專題分析,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三是認真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全局係統圍繞“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共組織各類專題研討30餘次,處以上幹部撰寫學習體會170餘篇,查找不嚴不實問題430餘個,並認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使每位同誌受到了一次“洗禮”;四是嚴格各項製度執行。2015年,新製定和修改完善關於落實黨委主體責任、班子建設、幹部管理等製度30餘項,並著力抓好製度的執行,認真落實黨組織生活規範化、常態化、製度化等要求,對嚴守黨的紀律規矩、開展基層黨組織生活、黨員固定活動日、黨員發展、黨費收繳等進行嚴格規範,進一步強化了基層黨組織建設。

2、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深化。一是落實責任。層層簽訂《黨風廉政責任書》和《黨風廉政承諾書》,把主體責任延伸到每個單位,將年度黨風廉政建設任務分解到各個部門;製定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情況考核標準》,明確了領導班子、處室部門在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上的具體分工、目標要求,在全係統形成了以上率下,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責任和壓力的良好氛圍;二是抓好整改。以巡視問題整改為導向,深入分析原因,查找不足,認真抓好整改。2015年首次對局屬5家單位開展巡查,提高基層單位全麵建設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結合對違紀違規問題的處理,進一步排查廉政風險點,加強黨風廉政主體責任建設;三是加強監督。堅持把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一起部署、一起落實。建立局黨委黨風廉政建設和黨建工作聯席會議製度,切實加強製度執行和監督,嚴格落實問責製。同時,加強教育引導,提高黨員幹部的遵章守紀意識;加強紀律約束,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通過網上考勤等信息化手段,切實增強各項紀律的剛性約束。

3、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一是重視領導班子自身建設。堅持集體領導,認真貫徹民主集中製原則,出台《局黨委議事規則》,完善了黨委會決策議事機製,凡涉及幹部選拔任用、重大項目資金等“三重一大”事項,都能做到會前告知、事前溝通醞釀、會議充分討論、集體研究決定;二是重視幹部選拔任用。積極選拔優秀幹部,嚴格執行《幹部任用條例》,紮實做好幹部選拔任用工作。2015年,嚴格標準條件、嚴格選拔程序,選拔任用正處級幹部6人,副處12人;處以下非領導職務晉升3人,局係統處級幹部輪崗交流16人,進一步優化了幹部結構。目前,我局機關中層幹部中“75後”幹部比例已超過三分之一,幹部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建立了後備幹部人才隊伍,加強重點了解和關注;三是加強幹部監督管理。研究製定進一步加強局管領導幹部和局屬單位中層幹部隊伍建設、幹部隊伍教育管理等意見,加強對局機關中層正職和局屬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監督,對項目立項和實施、資金使用與管理、個人外出請示報告等方麵作出明確規定,加強對幹部隊伍的教育管理監督,抓好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幹部檔案事項審核,為幹部管理提供了保障。

回顧五年來杭州農業發展實踐,主要做到了“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以項目推進為抓手。從加強項目研究、做好頂層設計,加強資金整合、做大做優項目,加強項目管理、提高資金績效入手,有效地發揮了支農項目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五年累計實施各類支農項目18253個,市財政投入從2010年的1.13億到2015年的1.95億元,累計投入10.6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35億餘元,在農民增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麵對農業發展麵臨的困難和瓶頸,直麵矛盾、克難攻堅,麵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增產不增收的困境,推廣“千斤糧、萬元錢”的穩糧高效產業發展模式;為解決山區農民增收難的問題,實施純農增收工程;為解決城市葉菜供應不穩定的問題,開展葉菜功能區建設;為解決畜禽汙染問題,實施商品有機肥項目;為降低水產養殖排放問題,推行生態養殖模式。

        三是堅持以觀念轉變為先導。明確現代農業定位,打造現代都市農業強市、生態品質農業強市、智慧設施農業強市;著眼農業長效發展,開始規劃建設五個百萬畝農業基地;拓展農業功能,在強化農業傳統的生產功能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農業保護生態環境、休閑觀光、參與體驗、傳承曆史文化等多重功能,推進美麗經濟。

        四是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實施市院合作係列項目,加強市縣合作大項目推進;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建立智慧農業服務平台和應用示範點;培育新型農產品流通業態,發展直供、直銷、配送等服務;實行種業體製改革,組建市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探索金融服務農業,開展市級蠶桑、蔬菜保險試點。

        五是堅持以隊伍建設為保障。切實抓好幹部隊伍作風建設和能力素質培養,把幹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導到履職盡責、幹好工作上來;重視幹部的教育、培養和使用,廣泛開展輪崗交流;切實加強黨風黨紀教育,抓早抓小,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十二五”農業發展取得的成就,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也凝聚著全市農業係統幹部職工的心血,我們在認真履行好為三農服務的同時,也取得了一些榮譽。最近五年,我局在市滿意單位評比中,連續三年獲得滿意單位稱號。在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局的目標責任製考核中年年名列前茅。局係統獲得市級以上榮譽50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百餘人次。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杭州樣本”、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的“杭州模式”、低碳農業的“杭州實踐”、“菜籃子”工程的“杭州特色”等在全國有較大影響,一些經驗在全國、全省會議上介紹。

二、2016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們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在新的一年裏,我們要按照“十三五”規劃的總體部署,落實中央“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做好“十三五”開局之年的各項工作。

(一)審時度勢,認清新形勢

中央高度重視農業工作,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三五”期間農業發展新的目標要求,農業的基礎地位將進一步得到加強。隨著城鄉統籌發展推進,農業發展要素不斷集聚提升,農業功能不斷延伸拓展,農業的地位作用更加顯現。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麵對新的形勢和要求,新的矛盾更加凸顯,現代農業發展還麵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一是農業增收放緩成為新常態。農業增收麵臨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約束兩道“緊箍咒”,今後一個期間農業增收將放緩將會成為常態。“十一五”期間我市農業增加值最高的年份為3.9%,平均2.6%,“十二五”期間最高年份為2.5%,平均2.2%。

二是保供壓力進一步加大。農產品供給受消費人口增加帶來的農產品剛性需求增長和農業發展空間擠壓導致增產困難的雙重影響,供求關係趨緊,結構性矛盾將會凸顯,保供壓力進一步增大。

三是農業發展動力弱化。農業比較效益受農產品價格“天花板”下壓和生產成本“地板”不斷攀升的雙重擠壓,農業效益提高難度加大,生產主體積極性挫傷,農業發展動力不足。

四是農業安全壓力加大。農產品質量、農業生態、動植物疫病“三大”安全受生產主體小而散監管困難和安全程度要求不斷提高的雙重考驗,始終是農業部門責無旁貸又必須做好的難點工作。

(二)理清思路,明確新要求

1、指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一係列重要會議精神,全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部署,以全麵推進農業現代化為目標,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根本途徑,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以構建現代農業經營、生產和產業體係為重點,發揮農業增收、保障供應、支撐生態和觀光休閑等多重功能,實現杭州農業可持續發展。

2、總體要求:把穩糧保供作為基本要求,把提高質量效益作為主攻方向,把保生態促發展作為重要內容,把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把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作為根本遵循,加快構築一、二、三產相融合,生產、生態、生活功能相互動,產業、主體、要素相集聚,科技、裝備、信息相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體係。

3、主要目標:按照《關於加快推進杭州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市委﹝2013﹞3號),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3個強市(生態品質農業、高效智慧農業、現代都市農業強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總目標。2016年主要目標是:

——穩定糧食生產。切實抓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進一步挖掘旱糧生產潛力,大力推進高產創建活動,加快良種、良法、良機推廣應用,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生產基本穩定。

——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進一步提高“菜籃子”基地建設水平,主要農產品自給率保持穩定,提高鮮活農產品供應和淡季災期均衡上市能力。

——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力爭農民人均收入增8.5%,農業增加值增1.5%。

——保障農業安全。地產農產品合格率98%以上;不發生農業生態安全、動植物疫情、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重大責任事故;農機和漁船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保持在較低水平,控製在省市指標之內。

——完成省市下達的工作任務。

(三)把握重點,落實新舉措

1、以穩糧保供為基礎,保障生產安全和供給安全。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產。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與管理。確保完成省下達的糧食生產功能區6.16萬畝建設任務,繼續推進旱糧生產功能區建設,建成農作製度新模式示範點8個,新增“千斤糧萬元錢”等高效發展模式1.5萬畝,創建水稻高產示範方38個,努力完成糧食生產任務。切實保障“菜籃子”有效供給。推進“菜籃子”基地建設。鞏固提升蔬菜基地0.8萬畝;新建水產基地20個,新建標準化畜禽示範場12家。市級基地向市場供應蔬菜30萬噸,水產品4萬噸,確保40萬頭生豬、80萬隻肉禽、存欄20萬羽產蛋禽、年產3000噸禽蛋的應急供應能力,主城區年直供直銷量23萬噸以上,保障主要農產品均衡上市和應急供應。擴大蔬菜政策性綜合保險試點基地範圍,參保基地30個以上。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疫病防控水平。認真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管並舉措施,確保國際峰會農產品質量安全萬無一失,深入開展國家食品安全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試點省創建活動,農產品抽檢合格率98%以上。繼續抓好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實防疫檢疫措施,不發生重大疫情。

2、以“一區一鎮”為抓手,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認真研究我市農業現代化的“短板”,重視省農業現代化評價反映的問題,以此為導向,在重要環節上做文章,在薄弱環節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我市農業現代化水平。全力推進“一區一鎮”建設。在鞏固深化農業“兩區”建設的基礎上,通過產業集聚、要素融合、品牌做強、主體培育、裝備優化等措施,創建一批農業產業集聚區和特色農業強鎮。進一步提高農業設施裝備水平。完成標準農田提升續建麵積2萬畝,實施墾造耕地後續管護5000畝,抓好中低產田改造市級示範項目麵積3萬畝。深入推進設施農業建設,實施智慧農業示範資助項目13個(智慧農業示範園區3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點10個)。發揮葉菜功能區可視化預警管理體係作用,實現農業生產遠程監控、預警預測和應急指揮。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全年引進各類先進適用農機具8500萬台(套)以上,主要糧食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3%;建成示範性區域農機服務中心6個,水稻機械栽植麵積保持22萬畝以上,油菜機收5.8萬畝,機械化秸稈還田40萬畝。

3、以發展生態品質農業為重點,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堅持生態、循環、優質、高效、持續的農業發展思路,以提高農產品品質、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為重點,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以構築生態循環體係、推廣新型種養模式和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集成應用為支撐,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全麵完成“五水共治”、“五氣共治”有關工作任務。做優做強農產品品牌。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大力發展區域性公共品牌,探索一業一品、一區域一品的品牌創建方式,努力創建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標,提高產品檔次。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確保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麵積占可耕地麵積51%以上。繼續開展生態循環農業創建活動。著力構建產業布局生態、資源利用高效、生產清潔安全、環境持續改善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體係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製。2016年,基本建成2個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建製推進縣、11個示範區和110個示範主體。加大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力度。基本實現畜禽養殖排泄物生態消納或達標排放,推廣商品有機肥17萬噸,規模養殖場畜禽排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8%。深化農業生態綜合治理。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8%,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425萬畝次,做好肥藥減量控害工作,完成省下達的化肥、農藥減量工作任務。農業投入品廢棄包裝物及廢棄農膜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置工作全域推開,農業“兩區”土壤汙染治理進一步深化。

4、以推進改革創新為動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一步拓寬農業發展思路,跳出就農業抓農業的習慣思維,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多功能並舉,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重視產業化發展,加快一、二、三產融合。推進農業規模經營,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與農戶緊密聯係的合作機製,推進產業縱向延伸和橫向聯接;在建立“接二連三”全產業鏈發展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價值鏈,實現農業多次增值。重視農業功能拓展,彰顯生態、生活功能。農業生產要著眼於生態、生活功能相融,打造美麗經濟。在環境友好、生態文明的基礎上,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回歸自然、休閑旅遊、農耕文化體驗的需求,延伸產業價值鏈。推進科技創新,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繼續推進與名校大院技術合作,發揮我市各級創新平台和團隊作用。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大適用技術推廣與應用,提高技術到位率。高度重視現代種業發展,發揮市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龍頭作用,著力打造農業科技綜合體。

5、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為核心,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體係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內在要求,也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在做優做強“規上”農業企業並發揮其帶動作用,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並發揮其服務作用,鼓勵工商資本和優秀人才投入農業並發揮其創新作用,支持種養大戶發展家庭農場並發揮其示範作用,重視農民職業培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發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各級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提高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機製、健全服務功能;加強鄉鎮農業服務組織建設,按照“3+X”職能配置,重點抓好省級示範性鄉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和市級“三位一體”示範鄉鎮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發揮龍頭企業作用,重點做好種苗、農機、植保、收儲和營銷的統一服務工作。

6、以幹部隊伍建設為保障,切實加強黨的建設。一是抓學習。深入抓好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重點解決理想信念問題、對黨忠誠問題、政治紀律問題,真正用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推動實踐、指導工作。要完善幹部考學製度,落實幹部學習心得交流機製,圍繞學習主題,聯係思想實際撰寫學習體會,組織體會展評,促進學習落實;二是強意識。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深入抓好以中國夢為主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持續開展“我們的價值觀”主題實踐活動,大力開展“身邊好人”、“最美農業人”、“道德模範”等選樹活動,弘揚主旋律,提振精氣神,激發正能量。深入開展“友善、誠信”“家風、家教”等主題教育,深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三是重基層。嚴格落實《局係統基層黨組織生活規範化製度化常態化的實施意見》,推動“三會一課”和“黨員固定活動日”常態化,深入開展黨員進社區、進鄉村、進農戶開展誌願服務、認領微心願等活動、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植物防疫等難點問題解決,創新組織生活方式,提高黨組織活動成效;四是嚴管理。堅持用製度管人、按製度辦事,抓好班子、帶好隊伍、管好幹部。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的教育管理,把管思想和管業務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幹部日常監督,規範幹部的日常言行,開展好談心提醒工作。進一步加強年輕幹部的培養使用,敢於壓擔子、交任務,提升創新創優能力和素質;五是推工作。堅持“大黨建”工作思路,以服務保障G20為圓心,按照“黨建+”工作模式,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植物疫情防控、秸稈綜合利用等工作,積極開展“保障峰會爭先鋒、擔當有為開新篇”主題活動,創建黨員先鋒崗、“示範崗”和“責任區”;開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比技能、比作風、比業績”的“三亮三比”活動,推動黨員幹部立足崗位建功G20;六是保廉潔。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建立健全長效機製。做好“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的鞏固和提升工作,強化黨性、黨風、廉政、警示“四項教育”,抓好“不嚴不實”問題持續整改,抓好“廉政風險點”管控,持續落實好《廉政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各項製度的貫徹執行。

 


編輯:
信息來源:“manbetxbrf com ”政府門戶網站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