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計劃總結

杭州市農業局2014年工作總結和2015年工作思路

把握新常態、適應新要求,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2014年工作總結和2015年工作思路

杭州市農業局

2014年,我局按照中央、省、市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圍繞“保供給、保增收、保安全”的主要任務,認真落實工作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274.36億元、增長1.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23555元、增長11.1%。我局相繼被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局評為考核優秀單位。

一、2014年工作回顧

(一)抓提質增量,生產形勢保持穩定。糧食生產呈現恢複性增長,全年糧食播種麵積207.9萬畝、畝產402.4公斤、總產83.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3.4%、1.7%、5.2%,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蔬菜生產保持穩定,蔬菜複種麵積143.6萬畝、產量301.2萬噸、產值5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0.8%、0.9%和減1.8%;經濟作物效益提升,實現產值71.02億元、增6.1%;畜牧生產出現回落,產值81.01億元、減11.1%,生豬存欄173.6萬頭、出欄311.8萬頭,分別減20.21%、9.07%;漁業生產領域拓展,產值44.23億元(含杭州籍遠洋捕撈產量產值),增8.6%。

(二)抓兩區建設,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新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9個、累計達67個;新建各級糧食生產功能區276個、麵積12.84萬畝,累計建成56.24萬畝,完成省下達“兩區”建設年度任務。在全省率先開展旱糧生產功能區建設,出台《關於加快發展旱糧生產的實施意見》,新建旱糧生產基地112個、麵積3.3萬畝。

(三)抓基地建設,保供能力持續提升。編製並實施“五個百萬”城市保供基地建設規劃。全市建成“菜籃子”生產基地387個、麵積12.1萬畝。主城區蔬菜自給率58.3%,其中葉菜自給率79%、各增1.8%,全市畜產品、水產品自給率分別達到70%和74%。主城區“菜籃子”基地直供直銷量20.8萬噸、增14.3%。鮮活農產品淡季、災期的供應能力明顯增強,促進了市場穩定供應和菜價平穩運行。

(四)抓麵源汙染,生態農業紮實推進。圍繞“五水共治”工作要求,關停養殖場6301家,整治養殖場1500多家;改造水產養殖塘2.36萬畝,推廣稻魚共生生態養殖1.3萬畝,關停溫室養殖189萬平方米;深化農藥化肥減量控汙工作,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麵積62.64萬畝,完成測土配方施肥麵積431.1萬畝次,推廣商品有機肥16萬噸;深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開展漁業資源修複工作,放流各類水生生物1.16億尾,圓滿完成省、市下達的“五水共治”任務。

(五)抓科技創新,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重視發展智慧農業,建成市級智慧農業示範園4個、示範點9個;繼續創新農作製度,創建示範鄉鎮7個,推廣“千斤糧萬元錢”新模式32個、示範點37個;啟動旱糧生產重點攻關項目,建設高產示範基地10個;推進科技興農,實施農業產業發展技術推廣項目70個。

(六)抓依法行政,法治農業繼續強化。切實抓好行政審批改革,紮實推行權力清單製度,保留權力事項37項,整合、下放事項350項;重視做好行政權力事中、事後監管,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全市共出動執法檢查人員10483人次,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2070起,罰沒款163.8餘萬元,查獲各類假劣農資9.1噸,調處漁業汙染事故65起,農業生產糾紛25起,挽回經濟損失360餘萬元。

(七)抓防控結合,農業安全持續向好。共抽檢六大類農產品3514個,合格率98.78%,比上年提高0.14個百分點,在全省統一抽檢中,我市農產品合格率位於全省首位。開展百日嚴打行動,出台黑名單管理製度,建成基層檢測室242個,鄉鎮檢測室免費開放。認證無公害農產品251個、綠色食品44個,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鄉鎮(街道)18個。抽檢農業投入品1113批次,評定信用生產單位76家。做好生豬定點屠宰和家禽殺白上市工作。動植物疫病防控措施紮實,成功應對禽流感防控,動物強製免疫密度達100%;設立植物疫情監測點117個,疫情普查率和處置率100%。安全生產指標連年下降,我局被評為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八)抓項目推進,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建成市級設施農業示範園16個、設施項目88個,改造中低產田3.71萬畝,提升標準農田質量3.5萬畝,實施經作項目35個、麵積2.5萬畝,實施墾造耕地後續管護市級示範項目63個、麵積7551畝;新增農機具1.5萬台(套),全市農機總動力達353萬千瓦;實施農機化促進項目24個,新建水稻育秧中心8個、烘幹中心8個。

(九)抓培育規範,新型主體得到加強。創建省級示範性家庭農場23家、市級家庭農場50家,省級“三位一體”基層示範中心4個、市級示範中心10個,農業社會化示範縣2個、示範鄉鎮11個。實施市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38個。實施山區純農戶增收工程項目75個,培育經作產業統一服務示範組織33個。

(十)抓自身建設,幹部麵貌有新的變化。重視幹部隊伍建設,幹部服務意識、工作能力有新提升;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工作措施,在去年巡視中和支農資金專項檢查中,沒有發現幹部違紀違法行為;深入開展作風建設,推進作風建設的常態化、長效化,“三公”經費比上年下降39.8%;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問題整改和巡視問題整改為契機,建立和完善了一批工作製度,規範了一批財經紀律,糾正了一批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給農業發展帶來了新趨勢、新變化,也使原有的矛盾進一步凸顯,新的挑戰不斷增多、新的要求需努力適應。一是農業發展受空間壓縮、耕地質量下降的雙重擠壓,與保持農業增產增收目標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二是農業效益受生產成本上升、農產品價格波動的雙重擠壓,與農民增收要求的矛盾更加尖銳;三是發展方式受生態要求約束和粗放型增長的雙重擠壓,與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矛盾更加複雜;四是經營模式受農業主體不強、規模經營發展滯後的雙重影響,與發展現代農業要求的矛盾加劇;五是發展動力受要素投入和勞動力素質的雙重製約,與推動創新發展要求的矛盾更加直接。同時,我們的工作要適應新常態特別是政治新常態還有差距。我們在幹部隊伍建設和內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在幹部工作上還存在著重使用、輕管理的現象,幹部交流輪崗需進一步推進;在工作作風上存在著重部署、輕督查問題,在財務和資產管理上存在著不規範、不守紀的問題;在支農項目管理上不夠嚴格,暴露出一些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切實落實農業發展和問題整改措施。

二、2015年工作思路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1、指導思想:以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部署,堅持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方向,加快農業轉型升級,落實依法行政和全麵深化改革的要求,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2、總體目標:圍繞打造生態品質農業、智慧設施農業、現代都市農業3個強市的目標。確保有效供給。完成糧食種植麵積193萬畝、總產75萬噸,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10萬畝以上;穩步提升主要農產品自給率,主城區蔬菜自給率達60%(其中葉菜自給率達80%),全市新增蔬菜直供直銷1.5萬噸,提高有效均衡上市能力。確保增產增收。新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6個以上,全市農業增加值增長1.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低收入農戶人均純收入增速高於全市農民收入增速。確保農業安全。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持穩定;實施農業土壤汙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不發生農業生態安全、動植物疫情、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重大責任事故;農機和漁船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保持在較低水平,控製在省市指標之內。

(二)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

1、破解三大難題

——在穩定糧食生產上挖掘新潛力。向改善生產條件要糧食生產能力,向大力發展旱糧生產要麵積,向廣泛開展高產創建活動要產量,向推廣新型農作製度要效益。認真落實工作舉措,實施“四個並舉”:防止糧食功能區“非糧化”和改善糧食生產條件並舉,永久保護糧食功能區,依法加強管理;改造中低產田3.2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3.5萬畝,墾造耕地後續管護0.75萬畝,新增各類農機具1.2萬台(套)以上。開展高產示範和麵上推廣並舉,新建畝產超800公斤的水稻高產示範方10個,力爭晚稻平均畝產達到540公斤以上。推廣新型農作製度和良種良法配套應用並舉,積極推廣種養結合、糧經並舉、間作套種、循環利用農作製度新模式,建立示範點200個;重視良種推廣和綜合增產技術配套應用,實現糧食功能區全覆蓋。建設旱糧功能區和技術配套並舉,新建旱糧生產功能區2萬畝,實施“旱糧生產綜合集成技術”重點專項,力爭全年旱糧麵積增2.5萬畝,新增產量0.75萬噸。

——在推進轉型升級上尋求新突破。我們要準確分析和把握農業轉型升級中的瓶頸和桎梏,在轉型上做文章、在升級上下功夫。農業轉型要體現在結構優化和功能拓展上。要進一步做優做強做大有優勢、具特色、競爭力強的產業,提高優勢、特色產業的集聚度和比重,推進產業縱向延伸和橫向聯接;拓展生活、生態功能,在建立“接二連三”全產業鏈發展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價值鏈,著力培育和打造“三生”功能相融,一、二、三產配套,科技含量高、產出效益好、生態環境優、田園景色美的美麗經濟綜合體。農業升級要體現在現代化要素和信息智慧經濟提升上。要提升農業現代化的“短板”,重視省農業現代化評價反映的問題,切實抓好土地改良、設施農業、農機化、規模經營等製約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要素提升要大力發展信息智慧農業,強化頂層設計、優化服務平台、完善指揮係統,打造一批智慧農業示範區,促進推廣應用,力爭我市智慧農業發展走在前列。

——在保障農業安全上取得新成效。保障農業安全是壓在農業部門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主要的風險點。農產品質量要求日益提高,動植物疫病不確定因素多,安全生產隱患依然存在,對農業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要繼續深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從源頭管理、責任追溯、標準化生產和示範創建入手,破解監管難點,確保生產基地的農產品檢測合格率98%以上新建農產品標準化推廣示範點10個,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60%以上。要切實防控重大動植物疫病。加強重大動物疫病基礎免疫,確保規模場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達100%。加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監測力度和頻度,加大家禽定點屠宰殺白上市工作力度。完善重大植物疫情監測防控體係,建立市級植物疫病監測點24個。要加強農機漁船安全監管。以減少和遏止較大以上事故為重點,不斷深化對農機漁船重點領域、重點節點的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力度,確保安全生產各項考核指標保持在較低水平。

2、提升三項水平

——深化改革,提升依法治農水平。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麵開展“四大行動”:實施依法治農行動。強化依法履職意識,建立健全農業法治和依法行政體係,重視農業法律宣傳,加大行政執法力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製;加強下放權力事項的事中、事後監管,做好省下放審批事項承接工作。實施依法護農行動。加大對法律法規所規範的農業生產活動的政策支持,加大對農業投入品監管,避免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保護農民利益。實施依法興農行動。依法推進科技興農,創新農業投入方向,發揮“三位一體”公共服務組織作用。實施依法行政行動。依法規範和履行行政許可、行政檢查、行政強製、行政處罰等行政行為,落實規範性文件和合同合法性審查製度,提高行政效率和規範化水平。

——倒逼轉型,提升生態農業發展水平。我省已列入全國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省,對生態農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圍繞產業布局生態化、農業生產清潔化、廢物利用資源化和製度體係常態化的要求,繼續推進農業環境治理。按照“一場一策”的要求落實治理措施,實現養殖汙染物達標排放或資源化利用;大力發展潔水漁業,做好水產養殖業尾水處理;整建製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全麵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實現農藥化肥減量控汙。加快推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繼續做好商品有機肥推廣工作,高度重視農業秸稈綜合利用,積極推進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與處置工作。積極探索生態農業模式。深化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創建活動,通過示範帶動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創新農作製度,推廣種養結合等生態農業模式,擴展生態農業產業鏈,形成以點連線、以線帶麵的生態農業產業格局。

——圍繞保供,提升農業基地建設水平。農產品需求的剛性化增長、市場供給的均衡化消費決定了農產品基地建設的重要性。隨著消費升級加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將成為主流,對基地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紮實推進“五個百萬”保供基地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聚要素投入,著力打造以現代裝備為基礎、現代科技為支撐、現代經營體製為特征,勞動生產率高、綜合效益好、生態環境優、保供功能強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深入開展“菜籃子”基地建設。要鞏固提升現有“菜籃子”工程建設成果,針對“菜籃子”產品季節性、結構性、區域性短缺問題,以鮮活農產品為重點,統籌抓好生產和供應,加強鮮活農產品市場供應,實現平衡上市、物價平穩。新建高山蔬菜基地3000畝,確保“菜籃子”直供直銷22.3萬噸;大力推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以“規劃引導、要素集聚、結構優化、特色鮮明”為目標,按照因地製宜,堅持規模經營,實現差異化、集聚式、優勢化發展,培育和發展優勢種類和品種,推進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培育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強縣、強鎮、強村。

3、抓好三項工作

——把握重點,深入推進農業“兩區”建設。深化“兩區”建設要在豐富生態內涵、循環主題和信息化元素上下力氣。要認真落實“兩區”建設任務。要創新工作思路、加大建設力度,糧食功能區要在區域連片上做文章,現代農業園區要在綜合區創建上下功夫,確保保質保量完成。要引導要素投入。“兩區”是一個平台,我們要在政策製定、工作部署、財力安排等方麵對“兩區”建設給予傾斜。同時,要引導金融資金、工商資本、社會資本、風投資本等有序進入“兩區”建設。要強化服務和指導。要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要求,落實管理製度、嚴格建設標準,確保建設質量;對已建成的“兩區”,要明確管護主體,創新管護機製,嚴格保護耕地和設施。

——多措並舉,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係。新型農業經營體係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在做優做強“規上”農業企業並發揮其帶動作用,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並發揮其服務作用,鼓勵工商資本和優秀人才投入農業並發揮其創新作用,支持種養大戶發展家庭農場,重視職業培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發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加強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推進社會化服務機構發展,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性服務,發揮龍頭企業服務組織為農服務的作用,重點做好種苗、農機、植保、收儲和營銷服務,采取購買服務方式,支持和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農業保險,開展重點產業政策性保險試點。

——創新驅動,積極推進科技興農。重視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加快農業技術集成應用。首先,要加強先進適用技術推廣。重視頂層設計,組織推廣一批市重點科技項目、豐收計劃、農作製度創新項目,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抓好關鍵環節的技術應用;其次,要落實科技工作責任。根據我市“五個百萬”產業規劃布局,以“兩區一基地”為重點,落實農技推廣責任製度,形成“專家團隊+農技指導員+科技示範戶”農技推廣機製,全麵提升我市農業科技到位率;第三,要抓好公共服務體係建設。按照“3+X”職能配置,建立以省級示範性鄉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和市級“三位一體”示範鄉鎮為重點,以市縣鄉村公共服務為網絡的服務體係。新建市級三位一體示範鄉鎮10個。


編輯:
信息來源:“manbetxbrf com ”政府門戶網站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