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計劃總結

堅持城鄉統籌 推動轉型升級—杭州市農業局2010年工作總結和2011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來,麵對災害性天氣頻發、農業生產成本增加等多種不利因素疊加影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市廣大農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認真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市委工作會議和全市設施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全麵總結杭州農業“十一五”發展成果,科學謀劃“十二五”發展重點和舉措,立足當前,狠抓落實,全市農業經濟穩健發展,前三季度全市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203.05億元,同比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收入11939元,同比增長12.3%,為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前三季度農業發展形勢和特點
前三季度的農業生產,遇到的困難比想象的多,取得的成績比預期的好,增效實屬不易。回顧農業生產情況,主要呈現五個特點:
      (一)產業發展好於預期。主導產業穩定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多減少”:
——糧油生產穩中趨減。據調查,全年糧食種植麵積預計為240.94萬畝,同比減少15.01%,其中春糧39.22萬畝,減2.63%,晚稻115.89萬畝,減11.17%。因前三季度糧食價格上漲,產值為2.2億元,同比增11.6%。油菜種植麵積59.63萬畝,同比增0.95%,產值為2.4億元,減3.6%。
——經濟作物減產增收。前三季度,蔬菜減產20%以上,產值為21.07億元,增11%;春茶減產13.8%,產值為12.67億元,增3.3%;春繭減產13.6%,產值為1.98億元,增19.8%;水果受災較重,產值為7.87億元,減0.2%;中藥材產值為0.38億元,增13.1%。
——畜牧生產企穩回升。前三季度全市飼養生豬178.4萬頭,同比增3.03%,家禽1570萬羽,同比減1.12%,產值為29.56億元,增3.8%。
——水產品種繼續優化。名特優水產品得到進一步發展,總產值為11.83億元,增4%; 
      (二)“兩區”建設推進順利。今年,省政府下達給我市的任務是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6個、主導產業示範區14個、特色農業精品園28個,糧食生產功能區12萬畝。當前,“兩區”建設開局良好,蕭山江東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已立項建設,5個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27個農業主導產業示範區、65個特色農業精品園正在等待省裏批複。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140個,麵積12.6萬畝,其中市級糧食生產功能區52個,麵積6.5萬畝。在“兩區”建設過程中,注意把握三個重點。一是科學編製規劃。圍繞“打造現代農業綜合體、凸現杭州農業新優勢、繼續走在前列”的要求,統籌編製園區規劃,目前,已完成規劃6 個。二是製訂相關政策。協助市政府起草下發了《關於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的意見》、《關於切實抓好2010年糧食生產的通知》等5個政策性文件,對“兩區”建設的申報辦法、考核獎勵等作了規定。三是積極推進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順利啟動,各級申報積極性高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質量提升,輻射帶動全市80萬畝晚稻生產,促進增收3000萬元以上。設施農業穩步推進,確立了桐廬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園區等11個市級園區、“雪水雲綠”茶園節水灌溉增效等23個設施農業配套項目,先期預撥資金2168萬元,加快了建設進度。
       (三)農民收入穩步增長。麵對農民增收困難的嚴峻形勢,今年以來,努力通過四大舉措來促進農民增收。一是實施農民增收計劃。按照省廳部署,繼續圍繞提升品質、提高單產等八個方麵,落實29項增收措施,前三季度實現增收2.2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5億元)45%。二是項目帶動。積極爭取省市各級的支持,強化農業項目的設計和建設。今年,市委、市政府扶持農業產業資金達9774萬元,同比增加3034萬元,增45%。項目資金為農民人均增收貢獻近100元。三是落實補救措施。針對今年自然災害頻發的實際,積極采取補救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四是優化服務。積極實施領導聯係區、縣(市)製度。6位局班子領導分別聯係13個區、縣(市),明確職責,定期、不定期開展上門服務活動,半年來,已上門服務5次以上。認真開展“深化作風建設年”活動。前三季度,共組織“服務農業、服務基層”下鄉活動70餘次,有1330人次農技人員參加,發放各類技術資料17萬餘份,惠及農民2.86萬人次,服務農業基地183個,服務農業龍頭企業72個。
       (四)五大行動成效明顯。繼續實施“產業提升保增長、科技興農促轉型、依法護農重民生、條件建設強基礎、培育主體增活力”五項行動,加快農業轉型升級。一是產業提升成效明顯。5000畝葉菜生產功能區、30個商品豬基地層次提升。推廣省定水稻主推品種70萬畝,主導品種覆蓋率60%以上,糧油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推廣水稻輕型栽培技術80萬畝,單季稻“五改”技術80萬畝。建德大同鎮等10個鎮鄉被認定為2009年度農業產業狀元鎮(鄉)。二是科技興農步伐加快。基層“三位一體”公共服務組織建設順利推進,啟動並抓好了14個2010年示範性鄉鎮農技推廣站建設。農業豐收項目結題43個,市級以上獲獎21個,新立項41個。開展各類農業科技培訓20期,受訓813人次。三是依法護農力度加大。“五五”普法基本完成。抽檢農業投入品579批次,合格率為94%。規範和整治小農資店(企業)2374家,完成年度計劃的99.49﹪。開展“助世博、保安全”等專項行動3次,立案3起。在臨安、桐廬等地組織“放心農資下鄉”活動2次,接待群眾谘詢2.1萬人,展銷農資產品19.8噸。四是農業裝備有所提升。全年規模養殖場排泄物綜合治理任務401家,目前完成計劃的73.6%;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麵積237.4萬畝,完成計劃的57.9%;新增植保、土肥專業合作社等服務組織7個,新建機械化統一防治隊26個;新增各類農業機械12300台(套),落實農機購置補貼2594.36萬元,受益農戶達10636戶。五是主體培育活力倍增。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34個,輻射帶動農戶2100戶;新增農業企業78家;47個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推進建設,進展順利。農業新型主體逐步增多,帶動能力加強。
       (五)克難攻堅有新突破。始終圍繞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大工作力度,重點難點工作有所突破。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有新提高。前三季度,全市共抽檢蔬菜、畜產品等六大類農產品1233批次,抽檢合格率為97.57%,同比提高0.36個百分點。積極推進追溯管理,追溯範圍已從原來的蔬菜、生豬擴大到茶葉、水果和水產品,體製機製進一步完善,“杭州模式”初步形成。建成生產環節追溯示範點50個,準出管理示範基地21個。新增無公害農產品243個、綠色食品9個。加強了對進杭供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前三季度,全市沒有發生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件。二是動植物疫病防控有新進展。前三季度,全市共免疫牲畜口蹄疫338.02萬頭(其中豬318.85萬頭,牛3.93萬頭,羊15.23萬頭),豬瘟278.56萬頭,免疫禽流感2207.47萬羽,犬類狂犬病18.83萬隻,畜禽強製免疫密度達100%。構建了以8個專業監測站為主體,35個糧油病蟲監測點為輔助的覆蓋全市的糧油作物病蟲監測預警體係,建立市級病蟲監測預警點15個,區縣級監測網點25個,任務落實率達100%。對柑桔小實蠅、梨枯梢病等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進行全年係統監測。前三季度,全市沒有發生區域性重大動植物疫情。三是低碳農業有新推進。注重低碳農業的探討和研究,前三季度,組織低碳農業專題論壇1期,收到論文40餘篇,獲獎8篇;《農民日報》對我市發展低碳農業作了專題報道。農作製度創新推廣順利,20個高效生態循環農業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推進建設。農業麵源汙染得到進一步控製,農村新型能源應用麵擴大。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麵:一是農業安全形勢日益嚴峻。農業用地逐步減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難度加大,極端災害性天氣多發,動植物疫病防控遇到新的情況較多,農業安全生產壓力增大。二是農業基礎地位不夠鞏固。農田基礎設施年久失修,損壞較重;設施裝備水平偏低,抵禦自然災害等能力不足;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麵不廣,農業防災減災救災體係尚未真正建立;農技推廣力量薄弱,基層人員變動較大,在編不在崗的情況比較普遍。三是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各類農業合作組織建設滯後,已建的組織鬆散,運作不夠規範。四是農民增收壓力增大。農業比較效益低,產業化體係不夠完善,農產品價格變動幅度大,農民增產不增收、農產品提價不增收等現象還將長期存在。這些問題和不足,有待於我們在實踐中予以進一步研究和破解。
        二、下半年重點工作
        2010年下半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壓力更大、任務更艱巨,需要我們未雨綢繆,沉著應對。按照中央“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基本思路,圍繞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標,突出“一計劃五行動”的工作主線,克難攻堅,努力實現省、市委對農業工作提出的各項任務。具體要抓好以下六項工作:
       (一)圍繞農民增收,進一步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一是以強化基地建設為重點,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重視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確保完成省政府下達的233萬畝、93萬噸的糧食生產任務。推進140個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完善管理辦法。抓好5000畝葉菜功能區、30萬頭商品豬基地建設。繼續圍繞提升品質等四個方麵,落實29項增收措施,確保超額完成5億元的增收目標。
        二是以破解瓶頸為突破口,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1、因地製宜,鞏固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科學分析本地區農業產業特色、現有基礎、製約因素和發展方向,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以農業產業強縣和狀元鎮(鄉)創建為載體,打造“風情小鎮”,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綜合體。2、加強調研,努力破解瓶頸難題。要找準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瓶頸,深入調查研究,從中找到規律性的症結。屬政策性的問題,要積極向市委、市政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當好參謀;屬技術性問題,要組織專家會診,科技攻關,先易後難,逐步破解產業“瓶頸”,促進產業跨越式發展。3、因勢利導,做強農業品牌。要整合資源,打響農產品區域品牌,提高品牌溢出率。要推進綠色生產,努力完成16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0個“三品”示範基地建設任務。要扶持重點品牌,加大推介力度,努力培育一批體現杭州特色、具有優秀品質、深受百姓歡迎的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
        三是以拓展農業功能為重點,培育新興產業。1、重視農業的食品保障和經濟功能。積極發展加工農業,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引導農業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發展創意農業,逐步引導農業主體從賣產品到賣品牌、賣創意、賣概念、賣標準轉變。2、重視農業的生活休閑和文化傳承功能。嫁接杭州強大的旅遊優勢,整合現有的休閑農業。組織開展農業節慶活動,實現一、二、三產聯動發展。深入挖掘杭州厚重的農耕文化積澱,因地製宜構築農業文化園區,為城鄉居民提供一個互動體驗、釋放壓力、棲息心靈的場所。3、重視農業的生態功能。從杭州建設低碳城市的高度出發,重視都市農業在涵養水源、固氮穩碳、淨化空氣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提高糧田補貼力度,穩定糧食生產,發揮糧田的生態保護功能。 
      (二)圍繞“兩區”建設,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 
       一是科學編製規劃。要按照一次規劃、分項實施、逐年建設、滾動發展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科學編製園區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主動對接現代農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加強資源整合提升力度,推進“兩區”建設。 
       二是統籌推進建設。蕭山江東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要根據規劃,紮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業層次;餘杭、建德、桐廬、臨安等地要加快申報第二批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富陽、淳安兩地要及時編製好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規劃。
       三是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要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誌、門戶網站、農民信箱等多種平台,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兩區”內“良種、良法、良機、良製集成配套技術”的示範帶動作用。
      (三)圍繞提升能力,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
       一是努力改善基礎條件。繼續抓好3萬畝市級中低產田改造示範項目的後續監管工作,完善設施條件;加強對富陽、臨安等地6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的指導力度,提升耕地質量;加強新增耕地的後續管理工作,提高地力和管護水平,確保麵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產量有保證。
       二是全力推進設施農業。紮實推進11個市級園區、23個設施農業配套項目建設。統籌安排,設計好後備項目,推進2011年度項目申報工作。落實“五項製度”(驗收否決製、進度月報製、督查告知製、變更報批製、申報審查製),提高建設績效。 
       三是著力培育新型主體。培育新型農業生產主體。重視新型農民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培育扶持工作,盡快改變目前部分專業合作組織鬆散和運作不規範的局麵。引導工商企業、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科技人員等投資創辦家庭農場、農莊、農業公司等生產企業,加強扶持力度。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發展產業帶動型的農業龍頭企業,發揮其連接基地、帶動農民的作用;扶持一批成長性好、潛力大的農業企業,提高帶動能力。培育新型社會化服務體係。深入推進農技推廣體係改革,加強公共服務能力。推進47個社會化服務項目的建設工作,提高社會化服務覆蓋麵。
       四是積極發展低碳農業。創新農作製度,發展集約農業。推進農作製度創新,推廣“千斤糧萬元錢”等模式,建成20個高效生態循環農業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控製麵源汙染,促進低碳生產。建成“肥藥雙控”示範區15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250萬畝;繼續推進61個動物屍體無害化處理設施、2.64萬畝生態型標準漁塘建設項目。重視新型能源應用,推進節能減排。積極推廣淳安經驗,大力實施農村沼氣工程,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新型能源,提高農業新能源利用水平。示範推廣新型農機具,淘汰落後產能。確保新增的各類6500台套農機具高效低耗,淘汰落後產能600台套。 
      (四)圍繞農業安全,進一步促進可持續發展
        一是重視營造發展環境。加強法製宣傳,調研起草《杭州市漁業資源保護和管理條例》;全麵總結“五五”普法經驗,研究製訂“六五”普法規劃;繼續推進“助世博、保安全”農業專項執法行動,強化小農資整治和投入品監管工作。
        二是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突出源頭治理。加強對投入品生產、銷售和使用各環節的管理,指導農戶規範使用投入品,杜絕違禁藥物。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生產業主的質量安全意識和組織化程度,完善主要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模式圖,擴大標準化生產覆蓋麵。強化追溯管理。認真總結追溯管理成效,進一步健全監測製度,完善監測程序,擴大監測範圍。努力完成3000批次定量檢測、10000批次快速定性檢測任務。推進生豬等追溯管理工作,確保基地農產品監測合格率達96%以上。加強對追溯管理結果的應用,對不合格農產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加強協調配合。上下聯動,設施共享、責任共擔、風險共防、追溯共查,形成杭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高壓網,穩步提高在全國37個城市中的質量安全排名。
        三是重視動植物疫病防控。積極開展秋防工作,確保規模場免疫率達100%;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的防控工作,確保全市不發生重大動物疫病。加強植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和防治工作,重視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柑桔小實蠅、加拿大一枝黃花等防控,確保農業生產安全。重視檢疫工作,強化生豬省際聯防,嚴防死守,盡力減少輸入性疫病的發生。
        四是重視農業安全生產工作。以農機和漁業安全為重點,切實加強農業安全生產工作。高度重視農業安全生產責任製落實,努力實現“三個零增長”目標。紮實加強安全生產監管,確保農機、漁船捕撈作業及運輸不發生重大責任事故,不突破控製指標。
      (五)圍繞改革創新,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
       一是推進體製機製創新。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推進訂單農業發展。抓好市級14個示範性鄉鎮農技推廣站的建設工作。
       二是加大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力度。推進種子種苗工程,引進示範推廣市場競爭力強的名特優新品種;加大對地方性優良品種種質資源保護力度,加速開發利用和試驗推廣;加快對設施農業集成裝備、農產品精深加工、保鮮、儲運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根據產業現狀,結合發展形勢,梳理出適合杭州資源環境的新技術、新研究,利用市農科院等有效平台,加快示範推廣步伐。
       三是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培訓高級農技人員500名,培育農業科技示範戶6000戶。繼續組織好“綠色證書”、陽光工程等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加強農業綜合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訓,提高培訓質量。
      (六)圍繞項目帶動,進一步推動科學發展
        一是把握立項重點。圍繞黨委、政府農業重點工作立項、圍繞農業部門的工作職能立項、圍繞破解農業發展的製約因素,提高項目的帶動作用。
        二是科學編製項目。根據“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目標要求、重點任務,按照突出優勢特色產業建設和整合項目的思路,科學梳理重點產業、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分年度研究提出建設計劃,使項目成為推進規劃落實的重要抓手。
        三是加強項目管理。要發揮主體作用、嚴格建設程序、重視檔案管理、加強績效評價,對項目實施績效良好的單位要優先考慮。

編輯:
信息來源:“manbetxbrf com ”政府門戶網站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