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及解讀>本機關其他政策文件

杭農〔2022〕8號

關於印發《杭州市新型稻漁綜合種養行動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各區、縣(市)農業農村局,各有關單位:

現將《杭州市新型稻漁綜合種養行動方案(2022-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杭州市農業農村局

                                                                            2022年2月16日


杭州市新型稻漁綜合種養行動方案

(2022-2025年)


為貫徹落實《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高質量推進杭州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杭政辦函〔2021〕52號)、《浙江省稻漁綜合種養百萬工程(2019-2022年)實施意見》(浙農專發〔2019〕95號)等文件精神,加快推進我市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共同富裕,結合杭州市實際情況,製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省市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以加快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為目標,通過示範帶動、技術集成、政策扶持,大力發展“稻漁共生、稻漁共贏”的新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進而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肥藥雙減、穩糧增效、稻漁雙贏”的綜合效益,為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徑。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穩糧增收、以漁促稻。穩住農業基本盤,夯實“三農”壓艙石,堅守糧食安全底線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穩定糧食生產麵積;堅持以行業標準《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範》(SC/T 1135.1-2017)為指導,嚴守稻漁綜合種養田塊魚溝、魚氹開挖麵積不超過10%的紅線,堅決防止“重漁輕稻”“挖塘養魚”現象。通過推廣標準化、規範化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鞏固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

(二)堅持政策引導、市場主導。加強政策引導扶持,激勵和調動各類主體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按照典型引領、示範推廣、輻射帶動的要求,加快培育市場主體,科學規劃稻漁產業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因地製宜選擇種養模式、適度發展產業規模,形成特色明顯、差異發展的稻漁綜合種養新格局。

(三)堅持生態高效、綠色發展。強化技術模式創新和支撐能力,重點開展稻蝦、稻鱉、稻魚、稻蛙等綠色模式推廣,加快創新集成綠色防控、減肥減藥、綜合利用、“物聯網+”等新技術,提高生態種養管理水平,增強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稻漁一二三產業融合和品牌化發展。嚴格投入品監管,保障稻漁產品質量安全,支撐優質優價消費升級需求。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市實施新型稻漁綜合種養麵積力爭達到4萬畝,實現畝均產出水產品100斤、水稻1000斤,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與單純種植水稻相比,單位麵積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50%以上,構建出一條具有杭州特色、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之路。

四、重點任務

(一)優化布局。充分利用杭州糧食主產區內豐富的稻田資源,鼓勵各地根據本地實際加強宣傳發動,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因地製宜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平原地區要鼓勵種糧大戶開展農作製度創新,創建工程標準化、產區規模化、管理智能化的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整體成片產業化推進。西部山區要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整體謀劃,因勢利導,鼓勵集中連片特色發展,實現小規模與大規模互補生產,加快提升產業化水平。要注重實效,穩步推進,優先選擇在本地區有成功經驗的區域周邊進行推廣。2022年至2025年,力爭全市年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麵積1萬畝以上。

(二)強化種業。加強優質苗種繁育體係建設,增強苗種供應能力,為稻漁綜合種養所需水稻和水產良種提供保障。進一步選育示範適合稻漁綜合種養的優良水產品種,依托周邊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研發稻漁綜合種養優質水稻品種,加強小龍蝦、中華鱉、蛙、田鯉等水產品種的苗種供應能力,促進本地水產良種場和繁育基地的健康發展。根據所選用優良品種的特征特性,從田間布局、品種搭配、水稻栽插和機械配套、種養殖協同技術、病害防治等方麵,提升技術措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充分發揮良種優勢。到2025年,培育水產良種場和繁育示範基地10個以上。

(三)熟化模式。以全市水產、糧油等農技推廣體係為技術支撐,充分發揮各科研院所和水產、糧油產業技術創新與推廣服務團隊優勢,通過試驗示範,集成創新,重點推廣稻鱉、稻蝦、稻魚、稻蛙等模式,形成一整套操作流程圖、技術明白紙,總結提煉一批適合本地區推廣的稻漁綜合種養操作規程。加強良種選育繁育、稻漁品種選擇、種養殖管理、減肥減藥、綠色防控、飼養管理、種養尾水循環利用、農機農藝融合、產品質量安全與品質提升等環節的研發與示範,積極推進智能控製、遠程診斷等“物聯網+”技術在稻漁綜合種養領域中應用。到2025年,全市集成適合不同區域推廣應用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5種以上,累計開展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培訓、科技服務、交流觀摩5000人次以上。

(四)培育主體。鼓勵農戶將承包經營土地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和入股等方式向稻漁綜合種養新型經營主體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稻漁綜合種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經營主體,積極發展產、加、銷一體化的稻漁綜合種養新主體,引導經營主體和小散戶建立多種利益聯結機製。加強對相關標準的宣貫,確保發展理念走前列、發展模式不走樣。探索試點稻漁綜合種養保險,提高稻漁綜合種養抗風險能力。到2025年,全市引導新從事稻漁綜合種養的種糧戶、養殖戶(含漁二代、農創客)等100人以上。

(五)打造品牌。大力實施稻漁綜合種養“三品一標”認證,著力推動稻漁品牌融入區域性公共品牌。充分利用農產品展示展銷推介和農事節慶活動,加強稻漁品牌宣傳推介,提升稻漁品牌價值效應。大力發展稻漁產品電子商務,拓展產品營銷網絡。延長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鏈,著力提升稻漁產品加工能力,積極推動稻漁綜合種養與鄉村休閑產業有機結合,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到2025年,力爭培育稻漁品牌5個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新型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工作,根據市級方案因地製宜編製縣級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各地漁業、種植業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強化政策保障。將稻漁綜合種養與經濟薄弱村特色產業發展工作相結合,與漁業綠色發展、綠色防控示範區、化肥農藥雙控雙減、生態攔截溝渠係統建設等涉農涉漁項目相融合。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和撬動作用,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獎補稻漁綜合種養實施工作,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補貼方式;鼓勵各地出台相應扶持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加大對稻漁產業化發展的投入力度,切實提高資金利用績效,確保政策惠及廣大農戶。

(三)加強督查考核。各地要嚴格落實責任,做好項目申報、立項、實施、監督、驗收、審計等全過程管理,並將項目立項、驗收結果、資金撥付文件等報送市局備案。市局負責下達任務清單及扶持資金,根據各地驗收和推薦情況,適時對項目進行抽查複核,認定市級新型稻漁綜合種養基地並發文公布;將任務情況納入市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進行適時監測、定期考核評價,實現長效化管理。

(四)強化技術支撐。構建由相關科研院所和市、縣、鄉鎮等農技推廣部門組成的專家技術團隊,主動為農業主體提供全方位技術服務。充分發揮技術推廣隊伍在促進稻漁綜合種養技術進步中的作用,發掘和培養一批貫穿稻漁綜合種養全產業鏈的技術人才,提高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整體素質和發展水平。

(五)加大宣傳推動。各地要聚焦稻漁產業“強”、稻漁環境“美”、稻漁產品“優”、稻漁主體“富”等稻漁綜合種養特色與優勢,及時總結提煉可複製、可推廣的具有杭州特色的稻漁綜合種養典型案例,形成“杭州稻漁新模式”。通過各類媒體、各種形式開展廣泛宣傳,提高稻漁綜合種養生產的優質稻米和生態水產品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讓稻漁綜合種養成為展示杭州現代農業綠色生態示範、產業提質增效、糧食保供增收、鄉村共同富裕的一張金名片。


編輯:
信息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