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及解讀>本機關其他政策文件

杭州市農業農村局(杭州市鄉村振興局)關於印發杭州市綜合種養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區、縣(市)農業農村局,各有關單位:

現將《杭州市綜合種養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杭州市農業農村局(杭州市鄉村振興局)

2023年4月18日


 

 

杭州市綜合種養行動方案

 

為進一步發揮綜合種養在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積極作用,根據《農業農村部關於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中共杭州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杭州市農業農村局(杭州市鄉村振興局)關於印發杭州市高質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結合杭州市實際,製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樹立大食物觀等有關重要論述,圍繞農漁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和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目標,通過示範帶動、技術集成、政策扶持,大力發展“稻漁共生、稻漁共贏”和“以田養鴨,以鴨促稻”的綜合種養模式,進而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綠色環保、穩糧增效”的綜合效益,為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徑,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 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穩糧增收、以漁促稻。穩住農業基本盤,夯實“三農”壓艙石,堅守糧食安全底線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穩定糧食生產麵積;堅持以行業標準《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範》(SC/T 1135)為指導,嚴守稻漁綜合種養田塊魚溝、魚氹開挖麵積不超過10%的紅線。通過推廣標準化、規範化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鞏固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

(二)堅持政策引導、市場主導。加強政策引導扶持,激勵和調動各類主體發展稻漁、稻鴨綜合種養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按照典型引領、示範推廣、輻射帶動的要求,加快培育市場主體,科學規劃綜合種養產業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因地製宜選擇種養模式、適度發展產業規模,形成特色明顯、差異發展的綜合種養新格局。

(三)堅持生態高效、綠色發展。強化技術模式創新和支撐能力,重點開展稻蝦、稻鱉、稻蛙、稻魚和稻鴨等模式推廣。突出綜合種養產業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低碳特點,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提高稻米和水產品(鴨類產品)品質,提升稻田生態環境質量。發揮綜合種養比較效益優勢,健全聯農帶農機製,創新利益聯結模式,打造全產業鏈,提高農民收益,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三、主要目標

2023年全市綜合種養實施推廣麵積10萬畝以上(含稻鴨),2024-2027年按要求完成省廳下達的指標任務;實現畝均產出水產品100斤(或鴨10羽)、稻穀1000斤(山區或特種水稻800斤)以上,畝均增收2500元以上;與水稻單作相比,單位麵積化肥、農藥使用量平均減少30%和50%以上,走出一條具有杭州特色、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新“稻”路。

四、重點任務

(一)優化布局。各地應根據稻田資源稟賦和產業實際,科學製定並落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規劃,結合杭州市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水稻)建設,合理確定優先發展區域。平原地區要鼓勵種糧大戶開展農作製度創新,創建工程標準化、產區規模化、管理智能化、經營全鏈化的綜合種養基地,整體成片產業化推進。西部山區要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整體謀劃,因勢利導,鼓勵集中連片特色發展,實現小規模與大規模互補生產,加快提升產業化水平。

(二)強化種業。加強優質苗種繁育體係建設,增強苗種供應能力,為綜合種養所需水稻和水產(鴨類)良種提供保障。依托周邊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研發綜合種養優異水稻品種,加強小龍蝦、中華鱉、蛙、魚類及鴨類等苗種供應能力,建設本地良種場和繁育基地。根據所選用優良品種的特征特性,從田間布局、品種搭配、水稻栽插和機械配套、種養殖協同、病害防治等方麵技術,提升技術措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充分發揮良種優勢。培育良種場和繁育示範基地5個以上。

(三)熟化模式。以全市水產、畜牧、糧油等農技推廣體係為技術支撐,發揮科研院所和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與推廣服務團隊優勢,通過試驗示範,集成創新,重點推廣稻鱉、稻蝦、稻魚、稻蛙、稻鴨等模式,鼓勵探索稻田+設施化養殖等模式,形成一整套操作流程圖、技術明白紙,總結提煉一批適合本地區推廣的稻漁、稻鴨綜合種養操作規程。加強良種選育繁育、種養品種選擇、種養殖管理、減肥減藥、綠色防控、飼養管理、農機農藝融合、產品質量安全與品質提升等環節的研發與示範,研製種收、投飼、消毒等高效實用機械,推進“機器換人”,加快全程機械化。全市集成適合不同區域推廣應用的綜合種養模式5種以上,累計開展技術培訓、科技服務、交流觀摩2000人次以上。

(四)培育主體。支持土地集中連片流轉,推行“連片流轉+土地整治”模式,推廣季節性流轉,培育綜合種養領軍企業,深化生產托管服務,形成規模優勢和牽動效應。加強對新型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的培育培訓,加快培養一批掌握水稻種植、水產養殖、鴨類養殖、三產融合、品牌打造的複合型人才;支持整縣、整鄉鎮推進,點麵結合,推進市、縣重點基地建設,完善建設標準。全市綜合種養實施推廣麵積10萬畝以上(含稻鴨),並鞏固提升。

(五)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綜合種養模式放大效應,積極發展休閑農業、農事體驗、研學科普、文化創意等新業態,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種養品牌與當地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相融合,通過博覽展銷、電商直播帶貨等,積極開展品牌營銷推介;開展優質產品評比推介活動,發布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優秀案例;支持各地結合傳統種養文化和民俗資源,挖掘農遺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科技等價值,開展科普教育、農事節慶等文旅活動,打造增收致富新渠道。培育或融合稻漁、稻鴨品牌6個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綜合種養發展工作,根據市級方案因地製宜編製縣級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市局組建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有關區、縣(市)局主要領導及市局相關處室(中心)負責人任組員的專班,下設工作小組,各地參照建立專班,建章立製、明確分工。各部門要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形成上下共管、有序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強化政策保障。要充分利用“雙強”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創建等現代農業、漁業發展資金支持綜合種養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集中連片開發、良種配套和技術研發、示範、推廣等方麵;要將發展綜合種養產業納入農業用水、用電、用地等優惠政策支持範圍,努力保障相關生產、加工、交易和物流等設施用地。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和撬動作用,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獎補稻漁、稻鴨綜合種養市級基地建設實施工作,各地也要出台相應扶持政策,並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補貼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加大對綜合種養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切實提高資金利用績效,確保政策惠及廣大農戶。創新綜合種養保險、信貸等金融支持,提高產業抗風險保障水平。

(三)加強生產監管。科學利用耕地資源,發展綜合種養生產不得改變耕地地類;嚴禁超標準開挖耕地,鼓勵發展少溝或無溝化模式,優化溝坑式樣,最大程度發揮邊際效應,保證水稻栽插密度。嚴格溝坑占比,溝坑麵積不得超過總種養麵積的10%,溝坑寬度不超過5米、溝坑深度不超過1米。將以種為主的綜合種養類設施納入種植類設施管理。不得擅自開展以農業為依托的休閑觀光旅遊度假場所建設等設施農業用地負麵清單類型。要加強稻田生態環境監測,強化投入品管理,按要求實施養殖尾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加大產地環境、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力度。

(四)強化考核督導。各地要嚴格落實責任,做好項目申報、立項、實施、監督、驗收、審計等全過程管理,並將市級項目立項、驗收結果、資金撥付文件及任務完成情況等報送市局備案。市局負責下達任務清單及扶持資金,根據各地驗收和推薦情況,適時對項目進行抽查複核,認定市級綜合種養基地並發文公布;將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市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進行適時考核評價,實現長效化管理。

(五)做好宣傳引導。各地要聚焦產業“強”、環境“美”、產品“優”、主體“富”等綜合種養特色與優勢,及時總結提煉可複製、可推廣的具有杭州特色的綜合種養典型案例,提煉形成“杭州模式”。通過各類媒體、各種形式開展廣泛宣傳,提高綜合種養生產的優質稻米和生態水產品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讓綜合種養成為展示杭州現代農業綠色生態示範、產業提質增效、糧食保供增收、鄉村共同富裕的一張金名片。

 

附件:2023年各區、縣(市)綜合種養實施推廣目標任務

 

 

 

附件

2023年各區、縣(市)綜合種養

實施推廣目標任務

單位:畝

區、縣(市)

目標任務含稻鴨)

蕭山

11000

富陽

25000

桐廬

15000

錢塘

8000

臨平

4000

餘杭

23000

臨安

6000

建德

10000

淳安

2000

西湖

1000

合計

105000

 

備注:2024-2027年按要求完成省廳下達的指標任務。




編輯:
信息來源:杭州市農業農村局(杭州市鄉村振興局)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