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6096836-3/2018-187520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文號: | 公開日期: | 2018-08-15 | |
發布單位: | 大江東管委會 | 主題分類: | 其他 |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麵落實中央和省市鄉村振興決策部署,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麵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發展環境,結合集聚區實際,特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省委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市委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決策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堅持規劃引領、融合發展、以人為本、合力推進原則,補齊發展短板,培育精品亮點,提升鄉村產業,加強鄉村治理,推動鄉風文明,不斷提高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規劃引領原則。以城市分區規劃為引領,點線麵結合,注重編製村莊規劃,堅持質量、拉高標杆,全麵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群眾生活質量。
(二)堅持融合發展原則。按照統籌布局要求,建立共享機製,實現城市分區規劃與村莊規劃的融合,達到產業發展、要素配置、生態保護、公共服務、民生保障一體化。
(三)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始終把農民利益放在首位,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做到鄉村建設依靠村民、建設成果全民共享。
(四)堅持合力推進原則。堅持統籌發展、各司其職,協同作戰、上下聯動,勇於擔當、勇於奉獻。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統籌結合、整體推進各項工作。
三、總體目標
三年內,農民人均收入力爭年增長8%以上,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實現年均增長5%以上,到2020年實現農民人均收入4.5萬元以上,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5億元以上,其中村級經營性收入達1.5億元以上。2018年底實現農民人均收入達3.8萬元以上,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3億元以上;2019年底農民人均收入達4.1萬元以上,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4億元以上。
四、主要任務
(一)以產業提質為抓手,全麵加快農業農村齊發展
1.推動新型農業主體健康發展。打造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增強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培育農業品牌,打造一批優質農產品本土化品牌。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探索形成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新平台,進一步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全麵試點開展農村土地全域整治,強勢推進三權分離處置,加強土地流轉扶持力度和政策優化,推動集中連片的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以專業化布局、區域化生產,形成一村一品、一街一業等特色優勢產區、鄉村旅遊基地,提高農業產業整體效益和區域整體效益。
2.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發揮“百草味”作為省級骨幹農業龍頭企業的品牌效應以及示範引領作用,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幹網絡,帶動區域內農業經營主體打破原有生產經營模式,彙聚線上線下資源,推動生產者、消費者、服務者的多維度、深層次對接;大力開發拓展農業多元化發展,推進農業與旅遊觀光、現代民宿、運動休閑、養生養老、文化創意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巧客小鎮優化升級,招引優質企業入駐,實現景區化運作。探索推進美麗農業田園綜合體與鄉村建設的有機融合,實現產業興旺為基礎的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到2020年,創建市級美麗農業示範街道、美麗田園體驗區、美麗農牧漁場11個,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率93%以上,農藥廢棄包裝物年回收率穩定在80%以上,打造清新清淨的美麗田園風光。
3.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繼續加大糧食生產扶持力度,穩定年糧食種植麵積10萬畝次以上、穩定年糧食總產量3.5萬噸以上,進一步加大糧食功能區扶持力度,強化5.6萬畝已建糧食生產功能區的調整完善和維護管理;積極推廣機械作業、育種供秧、病蟲害防治、機械收割、社會烘幹等五統一社會化服務模式,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90%以上。深入實施“菜籃子”工程,保障菜籃子產品有效供應,著力打造蔬菜、畜禽、水產等農產品基地。切實加強推進質量興農工程,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主要農產品“三品”認證比率達到55%以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應。
4.營造農業科技創新氛圍。創新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多模式推廣農技服務,推廣農業新優品種、適用技術、先進設施,鼓勵互聯網+農業社會化服務,大力推進實施北鬥智慧監管、“互聯網+”等現代智慧農業。扶持企業自主推進種子種苗示範基地建設,探索推進科技興農示範項目工程。加快推進農機裝備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全程機械化。通過引入中科資源,優化“農業+科技”的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合作共建杭州大江東空間信息技術研究院,規劃共建農業科普示範教育基地,積極培育和推廣一批符合當地農業生產需求的新品種、新技術;引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項目,將食品安全檢驗檢疫技術應用於農產品培育。
5.完善農業服務保障體係建設。積極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工程,提升完善路渠溝等生產基礎配套設施,實施農田質量提升工程,提升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農業生產能力。建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田長製”,加強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與糧食功能區協同建設,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引導支持金融機構增加支農信貸,支持和規範涉農擔保公司、農業小額貸款公司、基金公司發展,加快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麵提質工作。探索實施區域特種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降低農業受損、農民減產風險,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鞏固信用村鎮創建成果,對創建或複評合格的省市區三級信用村鎮,其轄內信貸客戶繼續實施“貸款優先、利率優惠、手續簡便”等信貸政策。
(二)以環境優化為抓手,全麵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6.全麵開展村莊規劃設計。以城市分區規劃為基礎,開展村莊規劃編製工作,研究功能定位、發展方向,順應自然、尊重曆史、突出鄉土、體現文化,塑造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新風貌,規劃編製以街村為主體,嚴把審查關,集聚區規劃部門牽頭組織開展規劃審定工作,力爭到2020年實現城市分區規劃(2035年版)城鎮建設用地以外的行政村村莊規劃編製全覆蓋。
7.全麵夯實農村基礎設施。推進平原排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一批防洪排澇水利項目。實施村莊基礎設施提升和生態環境修複工程,重點開展農村線網整治,農村電網上改下,村道道路新建、修建,村莊綠化、美化,平原綠地景觀化,路燈亮化維護、環境長效保潔等村級基礎保障建設,紮實推進天然氣進村入戶、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等,開展森林村莊創建工作,推進實施農田林網工程。有條件的村,實施無線網絡等智慧農村工程。探索建立村級公共服務設施長效管護機製和經費籌措保障機製,有效維護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提升農村公益事業水平,推動實施“一事一議”項目建設。
8.全麵提升鄉村生態治理。全麵推進汙染源清查整治工程,有效落實農村生活汙水治理長效運維保障機製,深入推進五水共治成果有效鞏固。全麵實施區域高汙染、高耗能行業整治提升工作,重點對印染、化工等十大傳統行業的“四無”企業進行有效取締;圍繞改造提升、地塊綜合利用,開展兩個區域試點,實現留存企業單位排汙、單位能耗、畝產稅收均達到國內同行業領軍水平。深入實施三改一拆,按照市委市政府重點任務要求,實施舊廠區改造、舊住宅區改造以及拆除違法建築工作。深入開展小城鎮綜合整治,累計完成省考核達標小城鎮5個,小城鎮整治項目總體形象進度與目標任務、時間節點協同推進。
9.全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施“五水共治”工程,深化“河長製”,加快河道及兩岸清障,集中力量打造美麗河道和樣板河道;強化農村小微水體治理,加強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服務能力。推進農村廁所科學合理布局,全麵實施農村廁所革命,落實完善農村公廁日常運維管理財政補助機製。實施垃圾治理工程,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完善農村衛生保潔機製,堅持“潔、序、美、綠”四化標準,實施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建立健全農房建設管理機製,加強農房建設規劃設計管控和施工質量安全管理。
10.全力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結合城市推進實際情況,按照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的要求,在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天然氣管網工程、自來水改造工程等地下基礎性工程的前提下,統籌實施牆麵美化、文化提升、產業興農、旅遊融合等項目,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的農民幸福家園、市民休閑樂園的美麗鄉村。力爭三年內完成美麗鄉村示範點5個以上。
(三)以文化興盛為抓手,全麵塑造淳樸文明好鄉風
11.培育農村文明新風尚。實施農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加快樹立愛國愛家、鄰裏鄉親、誠信守法、向上向善的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組織開展“廉潔好家風”“讀家訓樹家風”“最美”係列評選等主題活動,弘揚家庭美德,傳承良好家風。開展最美人物、道德模範選樹宣傳活動。紮實推進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鄉文明行動達標率100%。
12.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按照有標準、有網絡、有內容、有人才的要求,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加快農村公共體育健身場館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深入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三年內確保建成禮堂覆蓋80%農村人口,禮堂免費提供Wi-Fi。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活躍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進農村農家書屋建設,實現書屋免費Wi-Fi全覆蓋,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40小時。深化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每年為農村群眾提供數字電影放映服務和文藝演出配送服務,積極開展全民閱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農村文藝團隊建設,每村至少建立1支經常性群眾文體團隊。開展文化結對幫扶,農村每年組織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鼓勵文藝工作者推出反映農民生產生活尤其是鄉村振興實踐的優秀文藝作品。
13.傳承弘揚農村優秀文化。繁榮農村文化業態,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監管,弘揚沙地文化、潮文化和知青文化。充分挖掘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資源,大力開展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工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挖掘和保護傳承。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機製,支持各級非遺傳承人依托農村非遺資源優勢,因地製宜開展傳承傳習活動。深入挖掘蘿卜幹、沙地十碗頭等傳統特色鄉土美食。鼓勵支持農村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等傳承與發展。深入挖掘農村優秀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節慶文化中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
(四)以基層善治為抓手,全麵構建鄉村治理新體係
14.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鞏固提升黨建標準化創建成果,強化農村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完善村級組織運行規則,整頓相對軟弱落後基層黨組織。著眼新時代新使命,健全規範村幹部考核管理、教育培訓、管理監督、激勵保障機製,加強村幹部隊伍動態管理。深化領頭雁工程,培養選拔一批想幹事、會幹事、能幹成事的村黨組織書記,選派優秀機關事業幹部擔任村第一書記,夯實村級後備幹部培養曆練,配優配強村級領導班子。聚焦鄉村振興戰略,落實開展“百村引領、千村晉位”工作,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戰略,培育一批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示範點,助力美麗鄉村建設。依托“四個平台”建設成果,加強農村群團組織建設,發揮群團組織在農村治理中的作用。
15.推進鄉村治理“三治結合”。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聯動體係。堅持自治為基,健全和創新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製,規範村民(代表)會議製度,推進村級事務陽光公開經常化、製度化、規範化和村規民約法製化、規範化、特色化。嚴格執行村級事務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村級組織工作製度和議事規則,規範完善基層民主決策的內容、形式和程序。加強村級“三資”管理,推行股權信息化管理,探索城市化推進中村股份經濟聯合社股權市場化、公司化運行機製。堅持法治為本,將政府涉農各項工作納入法製化軌道,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堅持德治為先,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的道德規範,推進反邪教警示教育陣地建設,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16.紮實建設平安鄉村。大力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建設,全力推進“天網”工程建設,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貫徹落實向村級組織收費審核製等三項製度,從源頭上遏製農民負擔反彈。依法管理農村宗教事務,推進“平安宗教場所”建設。開展“無案村”建設,打造基於物聯網、智能感知終端的“智慧鄉村”體係,提升農村區域的安全防範水平。健全農村公共安全體係,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健全完善農村出租房屋“旅館式”管理模式,持續推進生產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等公共安全防控整治,加大督查暗訪力度,最大限度消除安全
隱患。
(五)以綜合改革為抓手,全麵激發要素活力謀富裕
17.深化農村土地製度改革。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確保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全麵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按照“應簽盡簽、應發盡發”的要求,完成農戶承包合同和承包經營權權證的簽訂、發放等後續工作。建立耕地保護激勵長效機製,落實耕地保護以獎代補資金發放工作,根據當年度耕地保護麵積,按100元/畝的標準補償至村級組織。加快農村宅基地和房屋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辦法。
18.促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按照“總量核定、規劃優先、因地製宜”等原則強勢推進村級留用地使用和管理,以規劃為先,統籌集中規劃,在布點上要充分考慮村級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保證村級留用地的有效利用、有序建設;充分利用城市功能建設配套的有利契機;探索開展村級留用地多元化開發模式,鼓勵、引導村級集體組織推進物業經濟,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穩步快速發展。深化完善村級保障機製,按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對2018年村級可分配收入(剔除政府各級財政補助收入)不足70萬元的村,管委會財政與街道財政分別承擔50%予以補足。因村製宜、分類指導,以經營性資產抓創收、資源型資產抓開發、公益性資產抓管護等導向抓落實,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持續較快增收。
19.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強招才引智,促進“新農人”、“農創客”、特色農業經營主體等各路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吸引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士兵等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的優勢和力量,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積極作用,支持鄉村振興。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製,著力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高、生產經營能力強、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開展就業技能、農業專業技能、文明素質培訓,著力提高農民就業能力。
20.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深入實施“雙下沉、兩提升”工程,完善集聚區、街道、村三級醫療服務協作機製,推進社區責任醫生簽約服務,實現智慧醫療向農村延伸,三年內建成農村智慧醫療服務點38個,實現農村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35%以上。實施教育基本建設三年計劃,力爭形成基礎教育新格局,建成幼兒園6所,小學、初中、九年一貫製學校、重點高中等各1所。全麵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多渠道擴充優質教師來源,教師數量進一步滿足需要,資源配置進一步得到改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進一步實現提升,福利待遇進一步得到保障,努力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紮根大江東的教師隊伍,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麵。
21.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係建設。鞏固提升就業、社會保障與主城區一體化成果。提升就業幫扶精準度,促進“4555”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人崗精準對接”,三年內計劃新增城鎮就業3.5萬人,幫扶2700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推進居家養老照料中心建設,提高養老服務水平,以農村老年食堂為重點,力爭三年內建成3家街道級居家養老照料中心;製定出台居家養老服務標準,推進8家社區(村)居家養老照料中心多元化運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集聚區主要領導掛帥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集聚區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經濟發展局,牽頭負責綜合協調、目標考核、檢查督查、績效評價等工作,各街道相應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管領導具體負責,並落實專人,切實抓緊抓好。各街道、相關部門要嚴格落實“重中之重”要求,切實把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工作擺上優先位置,理清思路,設計載體,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二)明確落實職責
各街道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責任主體,應切實擔負起屬地管理職責,具體負責本轄區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的排查摸底、方案製定、集中整治等工作。經濟發展局負責綜合協調集聚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管委會辦公室負責對相關工作督查;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根據各自職責積極參與支持街道開展工作。
(三)加強隊伍建設
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約束與激勵並重,加強農業農村工作幹部隊伍的培養、配備、管理、使用,鍛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農村工作鐵軍。推進街道幹部隊伍專業化,提高鄉村幹部本土化率。把到農村一線鍛煉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加強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關愛,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
(四)加大資金投入
建立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機製,積極爭取省、市鄉村振興試點,探索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保障領域,扶持農業農村產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
(五)加強用地支持
通過農村土地整治取得的各類用地指標優先用於鄉村振興發展項目。強化土地利用規劃管控,積極盤活閑置、低效利用、零星分散的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充分利用設施農業用地政策,加強保障農業產業穩步發展。國土、規劃、建設、經發等部門建立聯席會議製度,擬定鄉村振興年度用地計劃,開辟綠色通道,確保項目落地推進。
(六)加強工作考核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列入集聚區對各有關部門、各街道的綜合考評。建立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製度,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例會製度、督查製度、警示約談製度等監督機製,加強對各街道、相關部門的工作督促力度,定期開展檢查監督,定期通報進度排名。每年評選表彰一批鄉村振興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加大對鄉村振興工作的宣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