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
“獨具慧眼”葛繼宏:讓一雙公筷托起文明城市新風尚 |
|||||
|
|||||
“小筷子,大承載!”在市政協委員、浙江傳媒學院教授葛繼宏眼裏,一雙細細的筷子,其內涵包羅了身體健康、飲食文化、餐桌文明等,甚至還能激活一個產業、打造一座城市的全新記憶點。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提醒人與人之間應當保持適度距離,使用公筷的話題再度進入公眾視野。葛繼宏走訪了杭州多地,發現受傳統觀念等因素影響,公筷普及率尚有待提升。“中國人喜歡圍桌而食,給客人夾菜是餐桌文化的一部分,有些人覺得使用公筷顯得疏遠。同時,一般餐廳的公筷和普通筷子沒有太大差異,很多人吃著吃著就分不清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公筷行動造成了障礙。”葛繼宏說。 另一景象是,一家生產銷售杭州天竺筷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葛繼宏,本以為生意可能冷清,沒想到老客戶沒丟,還迎來了新客戶。以往買公筷的主要是星級飯店和老字號飯店。疫情發生後,一些連鎖餐飲店也成了常客,僅公筷這一項的銷售漲幅就達到20%以上。 葛繼宏從中敏銳地察覺到一種機遇:培養一種好習慣,需要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宣傳推廣;公筷和普通筷差別不大,正需要精心設計、專門生產,為它插上文化創意的翅膀,才能成為一種代表城市乃至國家風尚的精巧載體。 如何抓住“牛鼻子”,推動公筷行動快速落地見效?葛繼宏提交了一份提案:他認為“11月11日”不僅是購物節,也可以形象地代表兩雙筷子,於是建議設此為“全民公筷行動日”;此外,還可以將推廣公筷使用的公益活動與動漫結合,如設計“筷筷”“樂樂”擬人卡通形象作為“公筷推廣大使”等;還可從中小學生的教育入手,讓孩子的“小手”牽動家長的“大手”,帶動每一個家庭養成公筷使用習慣。 而“文創+公筷”的想法一經分享,立刻吸引了許多同道中人與葛繼宏興致勃勃地交流,並付諸實踐:以天竺筷為例,浙江的竹林資源堪稱得天獨厚,天竺筷親近自然的氣質,也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謀而合;在設計上,為了方便全桌人使用,公筷最好長一點,上麵可以繪製西湖十景、百家姓、勸善勸孝的家風家訓,甚至用外國語言和國學經典來個“混搭”,讓它漂洋過海,在異國的餐桌上潤物無聲地講述“中國故事”……葛繼宏有一個願景,希望一雙公筷能像“禮讓斑馬線”一樣,成為杭州作為全國文明城市的又一張“金名片”。(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