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
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 把杭州建設成“三生”融合的宜居城市 |
|||||
|
|||||
3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杭州考察時強調,要把保護好西湖和西溪濕地作為杭州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方麵創造更多經驗。 意近旨遠,重有千鈞。 就在這幾天,“宜居城市”也成為了本屆市兩會期間的高頻詞,如何建設宜居城市、如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如何打通“兩山”理念轉化通道,成為了兩會討論的焦點。
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為統籌三大空間布局提供重要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3月在浙江考察期間,提出要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這是對杭州城市發展和治理提出的殷切期望。這次兩會報告就有很多關於建設宜居城市的舉措,非常有建設性、針對性。”在市人大代表、市建築業管理站站長董學群看來,軌道交通網、快速路網及主次幹道建設、城鄉汙水處理能力擴能提質,水電氣等設施建設模式創新等,都為杭州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提供了重要支撐。 不僅如此,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美麗城鎮、綠道建設等都在兩會期間被頻頻“點名”。事實上,這些也正是杭州打造宜居城市的關鍵詞。 “宜居城市的核心是人口增長與城市發展相適應,最關鍵的是綜合承載力的大幅提升。杭州通過老舊小區改造、美麗城鎮建設,提高了城市、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也同時提升了居民環境,這就是宜居城市的重要體現。”董學群舉例,“你看現在每天晚上,在市區或者城鎮裏,走綠道鍛煉的人越來越多了,這就是宜居的一種體現。” 據了解,今年杭州將統籌打造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美麗城鎮建設、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美麗綠道建設、美麗宜居示範村建設、公共建築能效提升“六個樣板”,全麵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麵提升城鄉居民幸福感、獲得感。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是杭州建設宜居城市的重要內容,這次兩會也提出了很多切實的方向和舉措,杭州一定能牢牢抓住長三角一體化和亞運會籌辦契機,快速提升城市能級,為城市居民帶來更多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董學群深切體會到,杭州宜居的步伐,“已經越來越快了。”
加強衛生及教育環境建設 進一步深化宜居城市的內涵 不僅是硬環境的建設,軟環境的提升,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內容。 “教育環境,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體現。”市人大代表、市教育局局長沈建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更好構建市域高水平教育公共服務體係,今年將推動學前教育新一輪發展,進一步擴大公益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加大跨層級、跨區域集團化辦學力度,推動市域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實施新一輪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打造一支新時代教師隊伍。 不僅如此,沈建平介紹,杭州還將繼續深化教育改革,著力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實施公辦初中提質強校行動,穩妥推進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改革。同時還將發揮好教育的民生保障,今年新建中小學、幼兒園70所,新增學位6.2萬個;新增城鎮公辦幼兒園、中小學安裝空調的教室5850個。 加快推動健康事業發展也是杭州建設宜居城市的應有之義。 在政協醫衛界別的討論會上,針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各委員就心理健康問題展開了討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臨床醫生發現,接診中,一半人群是因為出現心理不適而就診,這也說明了杭州市民健康素養的不斷提高。身心健康同樣重要,這是杭州在建設‘健康中國示範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杭州市政協委員、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蔣輝權從自身崗位出發介紹,“城市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我們有責任有效開展心理疏導和危機幹預,積極預防、減緩和控製疫情產生的心理社會影響。這個也是營造宜居環境的重要方麵。”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開發 探索建設“三西聯動”和西部擁江生態宜居帶 生態,是宜居城市建設的核心。 圍繞宜居,市政協委員、市規劃院副總規劃師吳偉進提出,要讓鄉村農業公園成為城市人居環境的有機部分,精心打造15分鍾生活圈的休閑設施。“進一步擴大西湖的休閑空間,讓優美的西湖環境真正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之中。” 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市政協委員王瑋也提出,加大嵌入型公園和郊野型公園的規劃建設,“在市區建設嵌入式的社區公園,它不僅提供給城市居民平日的休閑、交流、鍛煉的活動場所,同時在城市的防火、防災、避難等方麵具有很大的保安功能。同時,在杭州郊區或區縣開辟一些生態郊野公園,完善豐富郊野公園的文化休閑、健身的內容,這樣就可以把一部分城市居民分散留下來。” 從點到線,從線到麵。代表委員們圍繞生態和宜居城市建設,提出了一係列建議。 “在杭州城市西進和擁江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建設宜居城市,生態建設是一個很好的抓手。”市政協委員、民進建德市委會主委葉強提出,在桐廬、建德、淳安沿江區域建設一條擁江生態宜居帶,“既可以串聯起杭州主城區與各個區縣,也同時可以承接主城區的人口、產業外溢,帶動杭州和西部地區融合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實現全市域一盤棋。” 值得關注的是,在本屆兩會期間,西湖—西溪—西山“三西聯動”的生態宜居發展備受矚目。 “杭州在綠水的保護開發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但是對於青山的關注就沒有那麼多。這次兩會報告裏提出,要努力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對杭州而言,完全可以把西湖—西溪—西山這一個區域串珠成鏈,做好融合的文章,這就是杭州在主城區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的一個創新。”市政協委員、民進杭州市委會秘書長諸劍超介紹,西湖—西溪—西山融合發展,既為主城區提供了一個新的宜居空間,也進一步補齊了杭州城市生態文明中“青山不足”的短板,“把西山自然生態資源,龍井茶產業鏈和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結合,打造三生融合的中國樣板。” 具體而言,“可以深入挖掘杭州的茶文化,在西湖龍塢建‘世界茶都公園’,圍繞西山嚐試做一些馬拉鬆比賽、騎行等活動,依托中國美院、音樂學院做一些音樂節、文化節、森林康養等活動,與西湖、西溪實現區域和內容上的互補”,諸劍超對於“三西聯動”生態宜居發展充滿了期待,“這樣一來,西山區域的文化進一步深化,產業鏈進一步發展,宜居的空間也更大,‘兩山’轉化通道也慢慢形成,這個也是進一步豐富杭州‘一城一窗’建設的一個新探索。” (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