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杭州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時間: 2021- 02- 19  14: 11       來源: 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瀏覽次數: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杭州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0年,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杭州重要講話精神,全力以赴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推進“六新”建設,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社會運行重回正軌,較好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交出“兩手硬、兩戰贏”高分報表。打好疫情防控戰。全市人民萬眾一心、堅韌不拔,打出了一場出色的特大城市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用16天實現每日新增病例降至個位數,用30天實現本地每日新增確診病例為零,用55天實現本地確診病例為零;先後派出援鄂醫療隊6批次318名醫務工作者,支持打贏湖北、武漢保衛戰;實現確診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認真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嚴防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常態化做好高風險冷鏈食品“物防”工作。充分運用數字賦能加強疫情防控,在全國率先推出“健康碼”,並向全國推廣,杭州市健康碼平台開發運行專班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表彰。93人獲“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33家集體獲“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先進集體”。抓早抓實複工複產。在全國率先推動企業分類分區分時段有序複工,出台幫助企業複工複產的“1+12”惠企政策。創新推出“企業複工申報數字平台” “人員一碼通”“物流一證通”“轉供電費碼”、開設專列接員工返崗等工作。首創“親清在線”平台。按照“大道至簡”的理念,通過數據協同和信用承諾,對政策兌付流程再造,實現了“申報零材料、審批零人工、兌現秒到賬”的直達兌付模式。全年上線政策330條,在線兌付資金76億元,惠及企業27萬家、員工80萬人。推進平台整體建設,實現惠企政策、行政許可、訴求直達、互動交流等全功能上線,集結了1772名“親清D小二”,搭配人工智能客服,為企業提供“24小時在線”服務,全力打造“線上行政服務中心”。實現經濟“V”型反轉。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06億元,增速由一季度-4.8%、上半年1.5%、前三季度3.2%到全年3.9%。其中,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2.3%和5.0%。規上工業增加值3634億元,增長3.8%。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4202億元,增長6.2%。金融業增加值2038億元,增長10.6%。

(二)“六穩”“六保”落實有力。穩就業,實施社保費“減返降緩”、穩崗補貼等係列穩就業政策。新增城鎮就業69.0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42%。穩金融,加大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新增上市公司28家,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5萬億元,增長17.9%。新增普惠小微貸款1755.4億元、民營經濟貸款3450.3億元、製造業貸款415.1億元,分別增長47.3%、24.1%和8.5%。不良貸款率0.87%。全麵出清網貸風險,實現存量網貸機構數、未兌付金額、投資者人數“拔釘清零”。有序推進國有企業、區縣(市)化解隱性債務。穩外貿,舉辦“波蘭展”“土耳其展”等線上展會、外貿優品進步行街、外貿產品轉內銷等活動,助力外貿企業穩市場拓市場。“杭信貸”“網展貿”、跨境電商進口B2C包裹退貨新模式、創新服貿國際化人才服務機製等工作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貨物出口額(不含省級公司)3488億元,增長4.0%。穩外資,實際利用外資72億美元,增長17.52%。實際利用外資總量在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4。引進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98個。穩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8%,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排名第2,5個結構性投資指標全部正增長。374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779億元,為年度計劃的123%。72個“152”項目落地59個,落地率81.94%。搶抓“窗口期”政策,爭取到政府專項債券244億元、抗疫特別國債42.49億元、企業債141億元、土地指標2.47萬畝。穩預期,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單月降幅由5月的最高6.8%,收窄至12月的0.1%。居民消費價格單月漲幅由1月的5.6%,穩步下行至12月的-0.1%。保基本民生,堅持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於民生,民生方麵投入1583.6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5%。保市場主體,新增市場主體23.81萬戶。發放六輪共計5億元電子消費券。在全國率先重啟會展活動。兌付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兩直”資金11.04億元,惠及市場主體15.22萬戶。保糧食能源安全,“米袋子”“菜籃子”供應充足、價格穩定,仁和糧倉建設穩步推進。實現全市電力迎峰度夏(冬)有序用電,油氣管道安全運行。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全省十大標誌性產業鏈,我市牽頭3個、協同4個、參與2個。申報省級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19個,組建企業共同體23個,舉辦協同對接交流會161場次。數字安防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生物醫藥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保基層運轉,各區縣(市)均未發生“三保”(保工資、保基層運轉、保基本民生)支出風險。

(三)發展動能進一步壯大。創新主體持續增加。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4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4173家。39家企業上榜“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比上年增加3家,企業數連續十八次蟬聯全國城市第一。創新載體加快建設。新認定濱江物聯網小鎮、餘杭夢棲小鎮、富陽矽穀小鎮等3個省政府命名的特色小鎮,總數達到11個。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西湖實驗室、湖畔實驗室等4家獲得“浙江省實驗室”授牌。全國首個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投入運營,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國家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獲批創建。出台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和直播電商扶持政策,湖濱步行街上榜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名單。創新人才持續集聚。推出“戰疫引才、杭向未來”八項舉措,出台新一輪大學生創新創業三年行動計劃,設立大學生“雙創日”,推出“杭州人才碼”。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43.6萬人,增長106%。新認定C類以上高層次人才865名。連續10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創新成果積極湧現。海康威視等4家企業獲“201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質量獎”,貝達藥業等4家單位獲“201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質量管理創新獎”。海康威視等6家企業入圍全省首批12家“未來工廠”。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7.3萬件,增長25.2%;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1件,增長18.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030件,增長83.5%。中國(杭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獲批成立。開展“西湖龍井”品牌綜合保護行動。新製造業計劃加快實施。開發區(園區)整合全麵啟動。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達97.4%。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排名全省第一。出台支持曆史經典產業保護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意見。

(四)城市能級進一步提升。積極融入長三角。唱好杭甬“雙城記”,深化與舟山合作,與兩市分別簽訂一係列合作協議。出台《杭州湖州嘉興紹興共建杭州都市區行動計劃》。推動中電海康與嘉定、無錫、杭州、合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長三角麵向物聯網領域“感存算一體化”超級中試中心。簽訂推進杭黃綠色產業園合作協議。製定《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年)》。共建信用惠民應用場景互認互通機製。浙江自貿區杭州片區啟動建設。9月正式掛牌,12月召開建設推進大會。全麵推進2022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籌辦。發布《杭州市亞運城市行動計劃綱要》。在杭亞運場館完成投資46.67億元,為年度計劃的103.23%,亞運村全麵結頂。官方會刊、雜誌《杭州亞運》10月21日創刊首發,開播“亞運頻道”。亞運會吉祥物智能小夥伴“江南憶”組合、亞殘運會吉祥物良渚神鳥“飛飛”向全球發布。穩步推進“三對口一協作”。投入對口幫扶資金12.71億元、對口支援資金6.49億元,捐贈社會幫扶資金4.41億元,幫助對口幫扶地區銷售農特產品16.4億元,恩施州、黔東南州貧困人口基本實現清零,全麵實現脫貧摘帽。對口合作的阿裏雲創新中心、吉浙(頤高)數字經濟產業園等項目順利落地。山海協作項目到位資金161.6億元,位列全省第一,柯城-餘杭工業產業園成為全省山海協作示範區。

(五)城市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重點平台板塊加快構建。城西科創大走廊對標“創新策源地”“改革試驗田”“未來城市典範”三大目標,實現高速度增長、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創新、高品質建設。杭州雲城、湘湖和三江彙流“未來城市”實踐區、杭州大會展中心實現管理體製機製調整,推進更加有力。大城北十大地標建築全麵開工,高水平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杭州樣板”。交通強國示範城市加快推進。杭州機場新一輪總體規劃獲中國民用航空局批複,機場客運量目標較2005年版總規提升73%,貨運量目標提升260%,發展空間增加1倍。地鐵5號線後通段、16號線、1號線三期、6號線一期、杭富線、7號線首通段相繼開通運營,全年新增運營裏程171公裏,總運營裏程達306公裏,首次實現機場通地鐵、全市十個區地鐵全覆蓋。杭州繞城高速西複線(杭紹段)、建金高速、千黃高速(淳安段)、杭寧高速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裏程169公裏,全市高速公路總裏程800公裏。淳安縣淳楊線入選交通運輸部2019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城市有機更新項目加快實施。首批7個未來社區試點全麵開工,新入圍第二批4個試點。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完工302個,總體進度100%。完成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驗收。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加快工業用地有機更新,盤活批而未供土地5.1萬畝,供而未用土地7.5萬畝,低效用地再開發3.5萬畝。

(六)城市治理體係進一步完善。城市大腦應用場景更加豐富。出台《中共杭州市委關於做強做優城市大腦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窗口”的決定》。開展城市大腦“雙月攻堅”,以歡快旅遊、舒心就醫、便捷泊車、暢快出行等四大重點場景為牽引,推動更多基層應用場景全麵開花。《依托“城市大腦”提升政府數字治理能力》獲國務院通報表揚。城市大腦交通治堵的做法入選聯合國《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經典案例。營商環境更加優化。國家發展改革委營商環境評價的18個指標中,杭州市16個指標成為全國標杆。全國工商聯發布《2020年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報告》,杭州得分排名全國城市第一,並獲評“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深化商事製度改革,落實事中事後監管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要素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創新推出“讀地雲”平台,實行工業用地出讓“控地價競貢獻”。完成市區水務一體化改革。強化安全風險防範化解。深化“60日隱患暗訪督辦閉環機製”,守住重點領域安全底線。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同比下降25.3%和28.4%,自然災害領域未發生人員傷亡事故。落實領導幹部食品藥品安全責任製,啟動創建高水平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行動。成功應對超長梅汛,新安江水庫史上首次九孔泄洪,防汛防洪工作更加紮實。

(七)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增強。世界遺產群落加快打造。設立“杭州西湖日”“杭州良渚日”。南宋臨安城遺址等大遺址保護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德壽宮遺址公園暨南宋博物院(一期)工程全麵開工,聖果寺遺址綜合整治工程、良渚遺址公園現場陳列與展示二期項目、吳越國王陵遺址公園有序推進。成立杭州世界遺產聯盟。文化產業活力持續激發。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2285億元,增長8.2%。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創新線上線下聯動辦展方式,成功舉辦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第十四屆杭州文博會。宋城演藝、華數傳媒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華策影視出品的《外交風雲》《絕境鑄劍》獲第3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新時代文明生活”行動深入實施。推進厲行節約、垃圾分類、文明就餐、文明出行、文明旅遊等文明好習慣養成,推動“公筷公勺”“孝心車位”“節約糧食”等文明實踐在基層落地,深入開展道德模範選樹、“最美杭州人”主題宣傳活動,組織開展“最美”係列人物評選,湧現出了吳光潮等一批先進典型。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連續5年入圍“全國十佳數字閱讀城市”。

(八)生態優勢進一步鞏固。深化美麗杭州建設。出台《新時代美麗杭州建設實施綱要(2020-2035年)》,奮力打造聞名世界、引領時代、最憶江南的“濕地水城”。開展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工程。富陽區上榜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淳安縣獲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17個鎮街獲評美麗城鎮省級樣板,數量排名全省第一。累計建成美麗鄉村1048個,覆蓋麵達54.5%。新增綠地776.5萬平方米,新增造林5.7萬畝。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全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334天,同比增加47天,優良率91.3%,同比提高12.7個百分點。市區PM2.5平均濃度29.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0%。深入推進碧水保衛戰。千島湖供水工程城北線通水。省考斷麵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水體占地表水比例100%,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加快“汙水零直排”建設,完成鎮街創建62個、生活小區創建1153個、工業集聚區創建40個。全麵打好淨土清廢保衛戰。開展“無廢城市”創建。推進重點汙染地塊的狀況調查和治理修複。推進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建設。淳安千島湖旅遊度假區被認定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淳安縣入選省級大花園示範縣創建名單。出台《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兩山銀行”試點方案》。完成2018年度生態產品價值(GEP)核算報告。

(九)民生福祉進一步改善。學有優教。穩妥實施義務教育招生改革新政,落實民辦學校審批地招生、公辦民辦同步招生、電腦派位錄取等舉措。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優化小學生放學後校內托管服務。推進西湖職高、中策職校產教融合項目落地。首個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海康威視幼兒園開園。健有所為。健康治理成效顯著,人均期望壽命82.95歲,孕產婦死亡率1.70/10萬,嬰幼兒死亡率1.68‰,主要人群健康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深化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全市基層就診率66.99%,縣域就診率90.12%。新增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70家。出台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管理辦法。拓展“杭州健康碼”應用場景。電子病曆、醫保付費方式、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等重點改革落地。老有頤養。出台《關於著力打造六大示範區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新建鎮街級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73家,新增養老機構床位3255張。完成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978戶。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製,對65歲及以上參保老年居民加發基礎養老金。上線城市大腦“民生直達”平台,實現普惠性惠民政策覆蓋“一個都不少”,兌現“一天都不差”。

回顧過去五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決定性成就,城市發展實現裏程碑式跨越,常住人口超千萬、經濟總量超1.6萬億元、人均GDP超2萬美元,G20杭州峰會成功舉辦,連續入圍“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高水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即將勝利實現。“十三五”規劃明確的38項指標,除了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境外投資總額受疫情和國內外形勢變化影響,與目標略有差距,其餘目標全麵完成。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預期目標有較大差距。

此外,我市發展還存在一些不足:科技支撐短板,原始創新能力依然不強,優勢產業關鍵環節、關鍵技術麵臨外部製約;“硬核”製造短板,重量級的製造業項目不多,數字經濟結構偏“軟”;城市國際化短板,國際通達性較弱,國際化公共服務設施供給不足,國際化要素吸引力還有待增強;市域統籌短板,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市與區縣(市)管理體製機製還待理順;公共服務短板,重大疫情防治能力不足,優質教育、養老、醫療等服務供給不足。應急管理工作機製仍需理順,物資保障體係有待完善。上述不足已經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重點內容,統籌謀劃,綜合施策,持之以恒加以破解。

二、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我國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做好2021年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從全球看,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逆全球化浪潮抬頭,世界發展進入新一輪動蕩變革期。從全國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結構性、體製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經濟恢複基礎尚不牢固。但同時,我國擁有顯著製度優勢,社會大局穩定,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特別是2020年奪取了全國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從我市看,當前處於“亞運會、大都市、現代化”的重要窗口期,麵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浙江自貿區杭州片區建設、發展要素向中心城市加速集聚、2022年亞運會舉辦等五個重大機遇,要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新征程。

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環境,突出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導向和爭先進位,安排2021年主要預期目標如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達3.6%左右,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GDP增速,全員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

三、2021年重點建設項目安排

2021年,計劃安排市重點建設項目483個,其中實施項目420個,預備項目63個,年度計劃投資2510億元。新列入220個市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87億元。

(一)農林水項目

2021年計劃安排市重點項目17個,年度計劃投資13億元。新列入杭州西站樞紐通義港整治提升工程、富陽區北支江綜合整治工程等5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4億元。

其中,申報省重點項目9個,年度計劃投資8億元。新列入富陽區北支江綜合整治工程、東湖湖岸整治及景觀工程項目等3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3億元。

(二)交通能源項目

2021年計劃安排市重點項目67個,年度計劃投資1043億元。新列入杭州西動車所蓋板項目、杭州港錢塘港區下沙綜合作業區港口工程等23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93億元。

其中,申報省重點項目51個,年度計劃投資1010億元。新列入新建杭州至溫州鐵路杭州至義烏段工程、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三期項目新建航站樓及陸側交通中心工程等16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75億元。

(三)工業項目

2021年計劃安排市重點項目172個,年度計劃投資281億元。新列入杭州正泰新能源智能製造項目、紫光5G網絡應用關鍵芯片及設備研發基地等93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89億元。

其中,申報省重點項目21個,年度計劃投資48億元。新列入浙江雲計算數據中心、海康威視智能安檢產品產業化基地項目等6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0億元。

(四)社會發展項目

2021年計劃安排市重點項目89個,年度計劃投資422億元。新列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北航量子實驗室工程等38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34億元。

其中,申報省重點項目36個,年度計劃投資353億元,新列入富陽杭黃社區、浙大二院蕭山院區等15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09億元。

(五)城市基礎設施項目

2021年計劃安排市重點項目71個,年度計劃投資342億元。新列入崇賢至東湖路連接線二期工程、四堡七堡單元引水河工程等33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65億元。

其中,申報省重點項目21個,年度計劃投資98億元。新列入富春灣大道二期、塘康路拓寬更新工程二期等6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37億元。

(六)現代服務業及其他項目

2021年計劃安排市重點項目67個,年度計劃投資409億元。新列入大會展中心、杭州國際博覽中心二期擴建項目等28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02億元。

其中,申報省重點項目8個,年度計劃投資19億元。新列入中通快遞第二總部項目、圓通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等5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2億元。

圍繞加快項目落地見效,我市將繼續搶抓國家“窗口期”政策。加強重大項目儲備,爭取納入國家、省級專項規劃,獲得專項債、中央預算內資金以及土地、能耗等要素支持。做好省重點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的申報工作。強化協調推進。繼續發揮好市領導聯係重點項目製度、10個市政府投資重點工程項目派駐綜合監督組等作用,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強全過程管理。構建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係統,完善項目管理長效機製,為重點項目做好全過程跟蹤服務。

四、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圍繞“數智杭州·宜居天堂”發展導向,持續推進“幹好一一六、當好排頭兵”,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奮力展現“重要窗口”的“頭雁風采”。重點做好以下11個方麵工作。

(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自主創新策源地。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優化創新服務體係,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基礎研究布局。支持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西湖實驗室、湖畔實驗室等省級實驗室和阿裏達摩院、浙大國際科創中心、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台全力攻堅,打造國家科技戰略力量的杭州支撐。加快建設浙江大學“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爭取更多的國家級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布局杭州。加快推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深化企業培育,打造“雛鷹企業-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省創新型領軍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上市企業”的企業成長鏈。啟動第三輪“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等製度。建設全球人才蓄水池。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營造“熱帶雨林”式人才生態。實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發揮高端科教平台作用。實施“全球英才杭聚工程”“青年人才弄潮工程”,打響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大會、大學生“雙創日”等人才活動品牌。迭代升級“杭州人才碼”,增強人才歸屬感和獲得感。探索市場化的人才引育機製,賦予重點平台、重點企業人才評價自主權。建設用好浙江人才大廈,服務全省打造人才高地。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新時代“追夢創聯體”。加快國家級、省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建設科技孵化器、創新技術聯盟及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打造全市域科技大孵化器。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係,放大擔保業務、政府引導基金、周轉業務等科創金融產品效應。

(二)推動數字經濟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經濟質量效益。鍛造數字經濟長板,補齊製造業短板,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打造世界級優勢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新製造業計劃”。加快實施“新工廠計劃”,支持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推動家居、紡織、裝備等領域數字化改造,力爭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達到100%。謀劃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確保關鍵領域安全可控。推進生物醫藥、航天航空、集成電路等構建產業生態體係,打造“萬億產業、千億企業、百億項目”。推進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推進“數字+”“設計+”和“服務+”,加快發展服務型、消費型製造。高水平辦好第四屆中國質量大會。新增出讓工業用地10000畝左右,占年度土地出讓總量比例不低於30%。鞏固和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繼續做強電子商務、信息軟件、雲計算大數據、數字安防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集成電路等數字經濟“硬產業”,加快發展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區塊鏈等未來產業。推動平台經濟規範發展、創新發展、有序發展、健康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打造高能級戰略平台。加快城西科創大走廊“一廊三區四城”協同發展。加快錢塘新區產業鏈強鏈延鏈補鏈。支持高新區(濱江)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推進全市開發區(園區)整合提升,將全市各類開發區(園區)整合到17個,著力提升主導產業首位度。落實“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培育和支持計劃。加快濱江-富陽特別合作區建設,完善產業跨區域轉移利益分享機製。推進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園和小微企業園。

(三)挖掘強大國內市場,打造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樞紐。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管理,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努力打造國內大循環的強勁動力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強大鏈接點。暢通生產要素流通渠道。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現代智慧物流體係,加快建設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三期,培育快遞全產業鏈,做強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開展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拓展數字消費新場景,提升數字生活新服務,持續舉辦“杭州消費嘉年華”活動,大力發展首店經濟、直播經濟、夜間經濟、文旅經濟,全麵打響“新消費·醉杭州”品牌。提升吳山商圈、湖濱商圈、武林商圈、延安路、南山路、東坡-武林路、火車站、機場、地鐵站“三圈三街三站”國際能級,加快建設恒隆廣場、江河彙、新世界、嘉裏數創港等十大新商業中心,推進湖濱步行街、清河坊、湘湖慢生活等高品質步行街建設。推進火車東站區域城市更新與業態優化,打造門戶樞紐經濟示範區。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強化重大項目招引落地。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力爭工業投資、民間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等指標增速高於麵上投資增速。把握全球產業布局調整機遇,錨定優質產業賽道,以完善優勢產業的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鏈為切入點,聚焦重點產業、細分領域前十強企業,建立招引目標榜單,實施定點爆破,精準補強我市重點產業的關鍵環節。推進“浙商回歸、杭商回家”,緊盯本土大企業、大集團、上市公司新增投資項目,鼓勵在市域內落地。繼續謀劃推進全市“152”項目建設。加快未來社區、亞運場館、杭州西站、機場快線等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重大工程建設。全麵建設浙江自貿區杭州片區。深化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加快信息服務、文化貿易、技術貿易等新興服務貿易發展。提升跨境電商綜試區發展水平,推進世界電子貿易平台(eWTP)全球布局,加快打造全球數字貿易中心。籌辦首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力爭打造成與廣交會、服貿會、進博會比肩的國家級數字貿易交易會。引導傳統外貿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提高機電產品和高科技產品出口比重,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把產品輸出、產業輸出與資本輸出相結合,推動企業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重點推進泰中羅勇工業園、中柬國際農業合作示範園、文萊大摩拉島石油煉化園二期等建設。

(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城市輻射帶動能力。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打開一體化發展帶動高質量發展通道。深度融入長三角。加強與上海、南京、合肥合作,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合力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動杭州城市大腦、eWTP模式和解決方案在長三角推廣應用。唱響杭甬“雙城記”。做大做強杭州都市圈,共建杭嘉、杭紹、杭黃等三個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推進千島湖-黃山省際生態旅遊合作區建設,推動同城化發展。加強市域統籌發展。加快城市優質資源向郊區新城拓展。加快推進蕭山、餘杭、富陽、臨安全方位、全領域融入主城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打通一批區(縣、市)際“斷頭路”。持續做好對口支援、合作。繼續推動產業合作,推動科技、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共享,加強勞務協作。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五)實施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行動,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增強內生“造血”功能。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堅決遏製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持續抓好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規模蔬菜基地建設,實施杭州市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確保糧食、生豬、蔬菜量提質優價穩。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扶持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推廣“大下薑”鄉村振興聯合體模式,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美麗鄉村聯合體、未來村莊、精品線路等為重點,創建新時代美麗鄉村,力爭覆蓋麵超過60%。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速鄉村產業數字化、治理數字化和建設數字化,力爭10%以上的鄉鎮開展數字鄉村建設試點。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化農村土地管理、農村集體產權製度、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

(六)優化特大城市空間格局,提升城市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著眼大空間,統籌全市域,堅定不移走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使城市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構建新型特大城市空間格局。按照“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原則,加快構建“一核九星、雙網融合、三江綠楔”的空間格局。加快郊區新城建設。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引導城市核心區過度密集區塊人口向郊區新城疏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郊區新城集聚,打造組團式發展形態。加快重點板塊開發。推進雲城建設,做好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推進湘湖和三江彙流區塊建設,加快啟動區塊項目落地。做強臨空經濟示範區,啟動杭州大會展中心建設。加快大城北開發建設。持續推進大通道建設。以建設交通強國示範城市為目標,加快滬杭甬高速杭州市區段改建工程、運河二通道、杭紹甬高速杭紹段、杭州中環等項目建設。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四期建設規劃報批。持續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加快首批7個未來社區試點項目建設進度,推進第二批4個試點項目前期,高質量謀劃第三批試點項目,探索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建設模式。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安置房建設。繼續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全年完工200個。

(七)加快實施亞運城市行動計劃,最大限度放大亞運效應。由基礎籌辦階段全麵轉入場館運行階段,全力“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夯實場館化運行基礎。完善競賽團隊組織架構、人員配置方案和競賽運行通用計劃。舉辦亞運會係列測試賽,借助亞洲田徑錦標賽等進行實戰練兵,積累辦賽經驗。加快精品場館建設。力爭53個競賽場館實現體育工藝驗收,5個亞運村及分村實現竣工驗收。推進2個亞殘運會獨立競賽場館及33個訓練場館建設。加大品牌傳播力度。推進音樂作品征集,辦好國際文明禮儀大賽,完成官方海報、火炬、頒獎儀式等形象景觀元素設計。確定全媒體版權和主轉播機構,舉辦第一次世界媒體大會。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舉辦第十九屆亞運會代表團團長大會。推進官方網站向賽事功能轉換,擴大與中央、省市媒體合作,加強亞運會品牌和城市形象宣傳推廣。提升市場開發實效。繼續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拓展市場開發渠道。繼續加強讚助征集,加大特許產品設計研發和線上線下銷售力度。搭建票務係統,深入開展“尋找2022個亞運夢想”大型公益活動,推動線上公益陣地建設。加速“智能亞運”建設。依托“城市大腦”,建設智能亞運各領域應用係統,持續推進“智能亞運一站通”開發和運營。依托亞運會場景,探索形成新智能產業。推進城市行動計劃。把服務保障賽事與加快城市國際化、提高城市建設管理品質、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等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亞運綜合帶動效應。

(八)深化政府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數字化改革牽引各領域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做好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針對性開展改革攻堅,爭取釋放更大改革紅利。全力爭取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樣本城市。持續做優“親清在線”品牌,深入推進行政服務中心“去中心化”改革,高水平打造一站式、一鍵通的“在線行政服務中心”。推進信用示範城市建設。持續深化城市大腦建設。按照“整體智治”理念,完善“一腦治全域、兩端同賦能”運行模式,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奮力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健全公共數據分級分類開放製度,深化金融、交通、健康、文旅等領域數據開放應用。持續激活應用場景,不斷強化駕駛功能。更高標準打造法治政府。加快推進信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態文明等重點領域立法,以良法善治保障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深化杭州互聯網法院、互聯網公證、互聯網仲裁建設,打造均等普惠、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體係。實施更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健全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製。全麵深化平安杭州建設。完善“大數據+網格化”的社會治理格局,提升社會治理體係的智慧化水平。以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為牽引,打造矛盾糾紛“全鏈條、閉環式”解決模式。深入排查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推進創建高水平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行動,完善藥品安全治理與高質量發展體係。推進市級智能化物資儲備庫建設,確保救災物資迅速有效供應。

(九)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以文化興盛行動為引領,統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展現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與風采。打造世界級“文化金名片”。深化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三大世界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有序推進南宋臨安城遺址、錢塘江古海塘等保護和申遺。推進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講好“雙西”故事,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加快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德壽宮遺址公園、“世界愛情文化之窗”、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等重大項目建設。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統籌推進之江文化產業帶、大運河文化帶、詩路文化帶建設。擴大對外文化貿易,推動杭州動漫遊戲、網絡文學、影視演藝等優勢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打響國際文化創意中心品牌。鞏固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我們的價值觀”主題實踐和道德先進典型、“最美杭州人”選樹工作,涵養愛國愛鄉、科學理性、書香禮儀、唯實惟先、開放大氣、重諾守信的時代新風。加快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建設用好“禮堂、家園、書房、客廳”等文化矩陣。完善城市地區“5分鍾-10分鍾-15分鍾”文化服務圈和村鎮地區“5分鍾-15分鍾-30分鍾”文化服務圈,提升文化服務的覆蓋率,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領域、全地域、全方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拓寬“兩山”轉化通道,打造美麗中國樣本。推動新時代美麗杭州建設。狠抓新時代美麗杭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任務落實。推動西湖全域綜合提升和西溪濕地原生態保護提升,推動五常濕地、和睦濕地等一批濕地提升,加快打造“濕地水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持續推進大花園建設,實施綠化美化工程,全年新增綠地麵積1000萬平方米,造林3.6萬畝。深入實施藍天碧水淨土清廢行動。完成燃氣鍋爐、生物質鍋爐和工業窯爐治理,以及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任務。加強工地揚塵精細化管控。深入實施“汙水零直排”建設,強化“建管合一”理念,保障各類設施正常運行。推動生態海岸帶杭州錢塘新區先行段建設。加強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汙染地塊的治理修複。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爭創全域“無廢城市”。探索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兩山”轉化通道。深入推進GEP核算應用,探索綠色發展激勵機製。重點圍繞農村電商、鄉村民宿、鄉村旅遊、運動休閑、健康養生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鄉村農旅結合和三產融合發展,拓展“兩山”轉化通道。

(十一)構建高品質公共服務體係,擦亮幸福示範標杆城市金字招牌。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高公共服務支出效率,加快構建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質公共服務體係,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全力確保就業穩定。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落實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增加就業空間、促進供需對接、實施困難幫扶等舉措,全力確保就業大局穩定。完善創業帶動就業、靈活就業的保障製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製。大力發展“美好教育”。穩妥推進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試點。新建中小學、幼兒園70所。推進公辦初中提質強校行動首批試點項目落地。破解高中布局落地難問題。深化“互聯網+義務教育”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繼續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工作,規範辦學行為。全麵推進“健康杭州”建設。持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公共衛生體係和相關設施建設,提高城市預防、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實施健康杭州三年行動計劃,強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構建大健康預警、共治、評價體係,推動健康治理能力現代化。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迎接國家衛生城市複評。深化舒心就醫服務,豐富“健康碼”應用場景。積極推進醫保市級統籌,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健全城鄉養老服務體係。落實《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及其配套政策。推動居家、社區、機構協同發展。加快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持續開展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深化康養體係建設,加快養老服務數字賦能、智慧應用。完善住房保障體係。堅持“房住不炒”,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各位代表,2021年我們要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麵落實市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指導和監督,虛心聽取市政協的意見和建議,勠力同心,開拓進取,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高水平打造“數智杭州·宜居天堂”、奮力展現“重要窗口”的頭雁風采而努力奮鬥。


(本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