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專欄 >> 歸檔專題 >> 聚焦2021 杭州市兩會【已歸檔】 >> 熱點關注
“十四五” 杭州如何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2021-02-04 來源:杭州日報
[收藏] [字號: ] [打印] [關閉]



圖為2020年11月13日,富陽區永昌鎮唐昌村開啟“竹鄉奇妙夜”。 永昌鎮有30000畝竹林,此次當地籌集了75000斤竹子,在唐昌村山穀裏製作了近8000個三角燈、1000多根直立圓柱燈以及各種燈帶、燈球,點亮了美麗的山村夜色。 



圖為黨員誌願者乘船在臨安龍崗鎮華光潭水庫內巡查,清理水麵漂浮物。 龍崗鎮依山傍水,擁有美麗的自然生態景觀。近年來,龍崗鎮全麵推行河長製和美麗城鎮創建,還定期組織黨員誌願者巡邏河道、山林、監測水源,推進特色鄉村旅遊發展。



時間的書頁不斷掀開,發展的命題日新月異。

2020年,杭州克服疫情影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達3.9%。

3.9%——仔細品讀這個數字,它因2020的艱難困苦而格外耀眼,也為杭州“十三五”收官畫上圓滿句號。

“十三五”收獲滿滿,“十四五”大幕初啟。杭州如何奮鬥“十四五”、奮進新征程、奮力新跨越?參加市兩會的代表委員各抒己見。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翻閱這次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時,市人大代表過靈芝注意到,“以數字變革為引領,打造現代產業體係”將是杭州“十四五”開局之年的一項重點工作。

“2020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4290億元、增長13.3%,未來,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將承載更重要的責任和使命。”過靈芝說,杭州在“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中,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推動數字科技的自立自強、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她建議,要對標上海深圳等先進城市,聚焦數字經濟、先進製造、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主導產業,加快提升我市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將杭州打造為產業創新高地、成果轉化高地。

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飛躍”,從“體量優勢”轉向“質量優勢”,科技創新在不斷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科協界別的葉鍾委員來自高端製造業企業,他認為需要聚焦扶持核心產業自主創新,打造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引擎”。葉鍾以“高端裝備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燃氣輪機為例談到,通過燃氣輪機自主創新,能夠大幅提升產業需求,促成新興高端製造產業的全麵崛起,推動傳統機械製造產業的整體升級,提升杭州製造業的產業規模和競爭力。“重大發明創造、顛覆性技術創新的關鍵是人才,科技人才是自主創新的原動力。我建議持續完善科技人才選育機製,支撐科技創新和產業經濟走上快車道。”葉鍾說。

“杭州是一座因互聯網而崛起的城市,民間的創新精神加上政府的因勢利導,保障了杭州在上一輪新經濟大潮中迅速成長為國內最重要的創新中心之一。”同樣來自科技界別的項建標委員也認為,創新是一個生態體係,人才、政策、技術、空間、資本缺一不可,一個茂密的雨林生態離不開蜜蜂的傳花授粉,而創投機構和孵化器就扮演著創新生態中傳花授粉的工作,他們以資本和服務為抓手,能夠有效地串聯起創新生態中的各個環節,促進創新的發生和企業的發展。“要把杭州打造成為國內重要的創新策源地,意味著杭州首先要成為一個創投資源聚集、產業要素完備、綜合營商環境一流的創投中心城市。”項建標說。


統籌城鄉融合發展

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麵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

市人大代表陸煒強畢業於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畢業後,他毅然返鄉投身農業;2012年創立藍郡農業,從農業采摘園到農業電商、農業技術服務,再到農業創業孵化,走出了一條農業創新路。他在平時的調研中發現,當前鄉村人才振興的堵點是:培養吸引人才缺乏針對性、基層缺乏自主權,導致人才留不住、用不好。

“‘十四五’時期是杭州‘亞運會、大都市、現代化’的重要窗口期。堅持區域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協調推進新型城市化和鄉村現代化,關鍵是打造一支鄉村建設的人才隊伍。”陸煒強認為,要認真總結過去五年杭州地區鄉村產業結構、人才培育工作發生的變化,更加務實地做好鄉村振興人才培育工作,通過係統統籌,讓人和資源要素充分流動,鄉村振興才能更高效、集約、規模化地發展,從而迎來更有活力的春天。

在數字產業基礎深厚的杭州,鄉村現代化的進程也融入了數字基因。然而,民進界別的楊敏委員經過調研發現,相比數字經濟的高速增長,杭州農業經濟發展稍顯遲緩;數字產業人才集聚,而鄉村現代化人才缺口大。另一方麵,數字鄉村資源投入有限,政策支持尚需進一步落地,鄉村建設有待整體規劃與協調推進。

如何跨越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現代化不充分的差距,推動城鄉共享杭州數字經濟紅利,共建“數智杭州”?楊敏認為,加快數字賦能鄉村,發展智慧農業是勢在必行的重要抓手,必須規劃一條智能化、精細化、健康化的“三產融合”農業農村創新道路。

楊敏建議,從智慧農業到數字鄉村,除了人才支撐、政策落地與資源保障,還需要製定符合“十四五”規劃的工作藍圖,以數據驅動鄉村治理與服務。比如,在基層治理方麵,將“城市大腦”的“思維模式”應用在鄉村智治體係中,並從市域層麵布局鄉村數字化建設。在農產品生產經營方麵,可以完善以數據驅動的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係,完善疫情或災情等“一張圖”數據監管係統,推進西湖龍井茶的數字化管理經驗在其他特色農產品領域的應用。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十三五”期間,杭州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為小康社會鋪就了綠色的底色。

“十四五”期間,杭州如何更好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建設新時代美麗中國樣本?市人大代表王征表示,杭州生態文明需要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應按照浙江省大力推進幸福河建設的戰略部署,將“美麗河”建設升級為“幸福河”建設,大河流與小流域協同治理,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他還舉例說,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試點工作自2012年實施以來,以經濟手段調動各方生態保護積極性,激勵上下遊協同治理水汙染、共同守護生態環境。“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從新安江探索出的合作路徑,正擴展到更廣闊和更綜合的生態領域。”王征表示,“綠色”新發展理念不僅是指狹義上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而且還要成為“十四五”時期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與遵循的指導性思想。

來自民建界別的郭清曄委員,此次兩會帶來的是關於“推進我市綠道建設的若幹建議”,旨在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綠道網建設,在著力打造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生態空間基礎上,通過綠道建設打通城市綠色空間的“最後一公裏”,對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建設美麗杭州和打造“數智杭州·宜居天堂”發揮重要作用。

綠道建設契合城市稟賦,具有重要的品牌效益。無論是從曆史還是現實來看,水是杭州最為顯著的特色。多年來,杭州實施的一係列重大工程,如西湖綜保、河道綜保、運河綜保、三江兩岸綜合整治等,都是圍繞“水”所做的文章,不僅彰顯了杭州的城市個性與品位,也形成了杭州綠道建設的基礎。郭清曄建議,一方麵,應將綠道建設與區域發展和產業定位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體育賽事進綠道、運動休閑進綠道、旅遊觀光進綠道、主題教育進綠道等方式,為綠道經濟的發展增添新動能;另一方麵,還可以通過沿河、濱江、環湖、穿濕地等多種方式,建設更有品質、更有特色的精品綠道,依托水網形成遍及城鄉的綠道網絡,從而進一步打響“杭州綠道”品牌,展現江南水鄉的靈動特色和曆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韻味。(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

[收藏] [字號: ] [打印]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