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杭州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城市範例的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
時間:2021-07-29 08:40 來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瀏覽次數:

各區、縣(市)黨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屬各單位:

現將《杭州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城市範例的行動計劃(2021—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7月10日



杭州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城市範例的行動計劃

(2021—2025年)

黨中央、國務院出台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浙江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杭州作為省會城市,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麵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按照推進七方麵“先行示範”、打造七個“省域範例”要求,創造性係統性落實示範區建設各項目標任務,加快構建“一核九星、雙網融合、三江綠楔”城市新型空間格局,持續放大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的綜合效應,率先探索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率先形成推動共同富裕的體製機製,高水平打造“數智杭州·宜居天堂”,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城市範例。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城市新型空間格局持續優化,以數字化改革撬動共同富裕體製機製創新實現重大突破,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體係、市域一體的規劃建設體係、高效聯通的交通網絡體係、全域統籌的保障支撐體係“四大體係”更加完善,“大杭州、高質量、共富裕”的發展新局加快形成,基本達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社會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取得“先富引領、共富示範”的階段性標誌性成果。

——經濟發展質效顯著提高,努力實現先富引領。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8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27萬元/人。創新型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4%,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萬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翻一番、超過2萬億元。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相互促進,躋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列。國內大循環強勁動力源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強大鏈接點基本建成,形成更富活力創新力競爭力的高質量發展模式。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持續優化,努力實現區域共富。主體功能布局更加科學,核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九大星城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核心城區優質資源向九大星城拓展,核心城區過度密集區塊人口向九大星城疏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九大星城集聚。區域發展差距明顯縮小,富陽、臨安、桐廬、淳安、建德五個區、縣(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市平均之比達到0.75。“軌道上的杭州”基本成型,全麵建成都市圈、省域、市域、城區4個“1小時交通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優化,地表水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比例達到100%,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碳達峰碳中和取得明顯成效。

——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均衡,努力實現城鄉共富。嬰幼兒照護服務體係更加完善,每千人口擁有嬰幼兒照護設施托位數達到4.6個。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兒童平均預期受教育年限達到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3%,學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大專及以上)願學盡學。健康杭州建設不斷深化,緊密型醫聯體體製更加成熟,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3.88歲。醫養康養深度融合的養老服務體係加快形成,“大社區養老”新格局基本成型。多元化住房保障體係更加完善,職住平衡、共有產權房、自建租賃房等創新工作穩步推進,未來社區、鄉村新社區建設全域推進。市域基礎養老金統一標準,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100%。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明顯縮小,努力實現群體共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5萬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力爭實現倍增,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萬元的群體比例達到85%、20—60萬元的群體比例力爭達到50%,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加快形成。城鎮調查失業率控製在5%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7以內,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內部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社會文明和諧程度持續提高,努力實現物質精神共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新時代文明生活行動紮實推進,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麵積達到5000平方米,文明好習慣養成實現率達到90%以上,社會誠信度達到96%以上,爭取成為全國文明典範城市。亞運會和亞殘運會成功舉辦,後亞運效應持續釋放。平安杭州、法治杭州一體推進,公民法治素養大幅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快形成,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低於0.01人/億元,萬人成訟率低於62.5件/萬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高水平完成。

——市域內外聯動發展共同提升,努力實現協作地區共富。杭州都市區、都市圈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杭甬“雙城記”形成更多標誌性成果,與紹興、湖州、嘉興等一體化合作不斷深化,山海協作成果更加鞏固。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深入推進,產業幫扶覆蓋麵進一步擴大,援助資金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比例達到90%以上,協同建成一批幼兒園、中小學、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園區)和鄉村振興樣板村,幫助對口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二、加快建設全球數字變革策源地,切實增強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和動能支撐

1.優化特大城市空間格局。根據區域資源稟賦、空間承載能力,堅持市域大統籌、差異化發展,促進優勢區域更大發展、生態功能區有效保護,實現資源要素配置效益的最大化。按照“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的原則,明確“一核九星”功能定位,推動“優核強星”、錯位協同發展,加快形成新的城市肌理,推動城市發展方式實現深層次變革。“一核”即核心城區,由上城、拱墅、西湖、濱江四個區組成,主要承擔中央活動區功能,持續做優做強創新研發、金融服務、高端商務、文化創意等經濟形態,不斷提高經濟密度、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水平,成為“大杭州”的強勁極核。“九星”即蕭山、餘杭、臨平、錢塘、富陽、臨安、桐廬、淳安、建德,按照郊區新城的時代特征和發展要求,堅持以產興城和依城興業相結合,建成“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綜合節點性城市。九大星城分三個類型:蕭山、餘杭、臨平為緊密聯動型,與核心城區高度關聯,強化科技研發、高新技術等創新供給和都市型工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引領,加快補齊短板、提升城市品質,做強開放門戶樞紐功能,打造產業高地、科創高地,成為“大杭州”的重要增長極;錢塘、富陽、臨安為融核提升型,加速與核心城區互聯互通,做強產業鏈支撐,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優化宜居宜業環境,有效承接產業轉移和人口疏解,打造雙創熱土、品質近郊,成為“大杭州”的魅力新城區;桐廬、建德、淳安為生態賦能型,承擔守護生態安全、保護水源的重大使命,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積極培育與生態功能相適應、資源稟賦相契合的發展模式,不斷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打造詩畫走廊、生態屏障,成為“大杭州”的靚麗後花園。

2.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落實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製,全力增強創新策源力、技術供給力、成果轉化力,打造國際一流的“互聯網+”、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創高地。深度參與G60科創大走廊建設,加強與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聯動,推動“張江研究+杭州智造”落地,共建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全麵提升城西科創大走廊創新策源功能,支持之江實驗室成為國家實驗室體係核心支撐,加快良渚、西湖、湖畔實驗室建設,推動浙大超重力離心模擬、北航超高靈敏極弱磁精密測量等大科學裝置落地,支持浙江大學“雙一流”建設,支持西湖大學、中法航空大學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支持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打造高水平科教平台,爭取布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載體,深化院士專家中心建設,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平台。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推進杭州高新開發區擴區提質更好輻射帶動全市創新發展,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全麵梳理一批“卡脖子”項目和重大研發需求,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製,搶先掌握一批“硬核”技術,努力形成一批世界級創新成果。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引領支撐作用,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和共性技術平台,促進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促進產業鏈關鍵環節協同創新。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建設“杭州人才引力波係統”,迭代升級“人才碼”,推行科研平台“一地引進、市域共享”,打造長三角人才特區。

3.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係。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加快形成人工智能、視覺智能、集成電路、車聯網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實現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群產業大腦應用和工業互聯網平台全覆蓋,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加快實施“新製造業計劃”,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推廣協同製造、服務型製造、智慧製造、個性化定製、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製造新模式,推進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培育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若幹個千億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精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和都市農業,發展智慧農業、數字農業。持續推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大力發展數字服務、金融科技、文創會展、智慧物流等優勢產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在線辦公、互聯網醫療、新零售等新業態,積極發展夜間經濟、流量經濟、共享經濟、創意經濟,促進消費新模式加快孕育成長。

4.全麵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大力實施亞運城市行動,高品質建成“亞運三館三村”等重大工程,實施一批智能亞運重大標誌性項目,全麵提升城市無障礙設施保障水平,著力提升國際都市功能,實現“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高質量推進浙江自貿試驗區杭州片區建設,開展首創性和差別化改革探索,在新型國際貿易監管、通關一體化改革、數字貿易製度機製建設等方麵集成改革、先行先試,推進浙江自貿試驗區杭州片區與聯動創新區協同發展,全麵提升鏈接全球商品、服務、技術、資金、數據等新型貿易能力。深化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高效推進電子世界貿易平台和數字貿易物流樞紐全球布局,籌辦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積極推進杭州數字絲綢之路合作示範區建設,全麵深化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基本建成全球數字貿易中心。深化杭州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打造長三角南翼空港經濟中心和國家對外開放大平台。

5.構建熱帶雨林式創新創業生態。以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為契機,全麵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推進行政服務中心“去中心化”改革,迭代升級“親清在線”,推行“證照分離”“數字證照”,全麵提升準入和退出便利度,打造“掌上辦事之城”。深入推進創新創業,在特色小鎮、未來社區等平台建設一批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及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探索讓數字經濟、創新經濟、生態經濟、現代服務經濟成為新時代老百姓經濟的有效路徑。完善科技治理體係,全麵構建“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的區域創新生態。堅持發展和規範並重,建立健全平台經濟治理體係,推動平台經濟為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服務。高水平推動浙江杭州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規範有序開展混合所有製改革,充分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激發民營經濟創新發展活力。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6.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對照能源消費總量、碳排放總量、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四項指標,抓好能源、工業、建築、交通、農業、居民生活6大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率先探索形成綠色低碳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快推動能源結構調整,探索發展氫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和低碳高效產業比重,完成能源“雙控”目標。積極構建低碳工業體係,出台嚴控新上“兩高”項目的實施意見,對在建、擬建和存量“兩高”項目按照提效、整改、退出實行分類處置,加快“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全麵提升建築領域綠色低碳水平,深化交通綠色低碳轉型,統籌推動農業減排增彙,廣泛推行綠色低碳生活。加強低碳、零碳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能級平台建設和技術產業協同發展,提升綠色低碳前沿技術原始創新能力,建設碳達峰碳中和數智體係和綜合應用場景,依靠技術變量搶占製高點。加快推行“兩山銀行”建設,探索開展生態係統生產總值核算,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

三、促進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讓全市人民共享高品質生活

7.構建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體係。加快建設都市可達、全市快聯、多心加密、組團互通的綜合交通網,持續推進“5433”綜合交通大會戰,推動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擴容提升,完成城市軌道交通三期項目建設,啟動四期項目實施,推進杭州西站樞紐、運河二通道、杭州中環工程、杭淳開高速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內河港、信息港“五港聯動”,增強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功能。暢通城鄉交通微循環,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和管養,開展城鄉客運提質增效工作,實現市域較大自然村客運通達率100%,打通鄉村居民出行“最後一公裏”。實現供水、電網、通信、燃氣等基礎設施同規同標同質。推進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供應鏈體係中的集成應用,支持發展新流通模式,提升現代流通支撐能力。實施全麵共享數字紅利行動,製定填補“數字鴻溝”的政策機製,實現5G基站鄉鎮以上地區全覆蓋、5G網絡重點行政村全覆蓋,提升杭州算力基礎,加快數據中心建設,打造天地一體、人機交互、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萬物智聯網。

8.推進優質公共服務均等可及。高水平建設“美好教育”,完善城鄉教育布局規劃動態調整和優化機製;建成覆蓋城鄉、優質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係,全麵推進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大力規範校外培訓機構;支持跨區域跨層級的名校集團化辦學,加強普職融通。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製,全麵提升特殊教育品質,讓每個孩子都能公平享有更高質量的教育。支持杭州師範大學創建全國一流大學,支持浙大城市學院爭創國內一流應用型大學。全麵推進健康杭州建設,建立市域大健康統籌聯動管理機製,加快推進國家癌症中心早篩早診早治南方基地、浙醫一院總部二期、市一醫院新院區等重點工程建設,持續深化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建設。構建育兒友好型社會,加快建設普惠嬰幼兒照護服務體係,多渠道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加快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全麵建立居家社區探訪製度,探索建立“養老顧問”機製,培育100個康養聯合體。

9.完善城鄉住房保障體係。率先開展職住平衡創新工作,探索研究特定區域購房政策,積極推進共有產權住房建設。優化調整用地供給空間結構,增加九大星城的住房用地供給比例。創新保障性租賃住房籌建方式,加快人才專項租賃住房、藍領公寓建設,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給。紮實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創新工作機製和改造模式,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拆改結合”試點,促進城市風貌、小區功能和生活品質提升。推動城鄉房屋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保持農村困難家庭危房“動態清零”。健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民主協商和運維長效機製,實現加裝電梯“能改盡改、願改就改”。

10.構建市域統籌的社會保障體係。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係,建立逐年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的機製,適時調整參保人員繳費檔次和補貼標準,逐步縮小不同人群養老金差距。全麵做實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深入開展國家醫保基金監管方式創新試點,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製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試點長期護理保險製度,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健全社會救助製度,穩步提升低保低邊醫療、教育、住房、就業救助水平。完善流浪乞討救助管理體係,推動三級救助站標準化改造升級。深化助殘服務,加強精神殘疾人托養,完善殘疾人救助、醫療康複保障和福利補貼等製度。

11.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製機製。大力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調整完善以居住和社保繳納年限為主要指標內容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人地錢掛鉤、以人定地、錢隨人走製度。率先推進以土地為重點的農村集成改革,探索農民權益價值實現機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製度,推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鼓勵鄉村實施全資源開發,持續推進村級集體經濟消薄增收。完善結對幫扶機製,健全“兩進兩回”長效機製,實施“人才西進”、新鄉賢帶富工程,加快鄉村農旅融合發展,全市農村電商銷售額突破300億元,鄉村旅遊人次突破1億人次。大力建設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高水平推進未來社區建設,全麵實施“百社示範、千社提升”工程,打造多功能、複合型、親民化的未來社區生活場景。開展未來鄉村建設試點,迭代升級未來鄰裏、綠色低碳、鄉村善治等場景,建成一批示範性鄉村新社區。建立健全農村村(社區)共享優質公共服務機製,以現有設施為基礎,確保每個村(社區)具備“六個有”功能,即有衛生健康診療服務、有文體活動場所、有老年助餐服務、有便民服務網點、有公共交通服務、有退役軍人服務。推廣“大下薑”鄉村聯合體共富模式、開展餘杭西部富美全域共同富裕建設,推進鄉村片區化、組團式發展,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共同富裕示範帶。

四、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斷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12.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公共服務體係,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力爭累計城鎮新增就業125萬人,新增大學生創業企業10000家。支持和規範發展基於互聯網平台的新就業形態,探索完善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等新業態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保障機製,促進多渠道靈活就業。合理安排就業補助資金,對高校畢業生、外來務工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中的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幫扶,做好公益性崗位安置工作。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增強職工就業競爭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加強農業科技、電子商務等新型農業技能培訓,健全外來務工人員輸出輸入地勞務對接機製。

13.全麵落實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雙倍增計劃。推動工資合理增長,落實最低工資標準與經濟增長、社會平均工資增長聯動機製,健全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製度,全麵拓寬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完善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製,引導農戶自願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企業,通過利潤返還、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增收致富。全市最低工資標準穩步提高到城鎮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40%以上,低收入農戶收入年均增速達到10%,實現居民收入十年翻一番。大力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職工素質提升工程、職工成長發展工程,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暢通產業工人提升學曆、提高技能的成長成才通道,激發基層幹部、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高素質農民等重點群體增收潛力,實現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五年翻一番。

14.完善財政政策調節收入機製。進一步理順市區間財政關係,推進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強化可持續保障機製。創新涉農財政性建設資金使用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項目。完善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製度,對現行社會救助製度無法覆蓋和救助後仍生活困難的家庭和個人,提供臨時救助。建立健全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製,更加精準高效直接惠企利民。

15.大力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推進市、區縣(市)兩級慈善基金建設,完善有利於慈善組織持續健康發展的體製機製,著力發展樞紐型、資助型、行業性慈善組織,暢通社會各方麵參與慈善和社會救助的渠道。鞏固提升“春風行動”等品牌影響力,探索“互聯網+慈善”模式,打造“接收捐贈、鏈接資源、居民互助、陽光公開”的全市慈善公益平台。鼓勵金融機構開展“慈善+金融”創新,支持公益創投、網絡眾籌、慈善信托、公益拍賣等新型公益模式規範發展,開展以“慈善一日捐”等為代表的全民性慈善活動,不斷壯大“錢塘善潮”。落實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完善慈善褒獎製度,引導高收入群體和企業家向上向善、回報社會。紮實推進誠信紅會建設,提升社會愛心彙聚、慈善籌資動員、應急救援等保障力和公信力。

五、推動社會全麵進步,著力建設文明和諧美麗家園

16.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全麵實施鑄魂工程、溯源工程、走心工程,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浙江精神”,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水平,守好“紅色根脈”。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厚植勤勞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圍。弘揚“最美”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發揮各類先進典型人物的示範引領作用。持續放大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三大世界遺產綜合帶動效應,高水平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江文化產業帶、錢塘江詩路文化帶建設,有序推進南宋臨安城遺址、錢塘江古海塘等申遺工作,加強文物遺產和名城保護工作,著力打造世界遺產群落和宋韻文化傳承展示中心。深入實施“城市記憶”工程,做好杭州絲綢、青瓷、茶葉、中醫藥、杭幫菜、金石篆刻、浙派古琴藝術等東方傳統文化元素的活態傳承,編纂出版“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推進以西湖龍井茶為代表統籌“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非遺申請工作。加快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國家(杭州)短視頻基地、杭州博物館、杭州美術館、中國印學博物館、杭州音樂廳、南宋博物院、杭州文化國際交流中心、杭州未來科技文化中心等文化地標性設施建設,創作更多弘揚主旋律、具有杭州特色的標誌性代表性文藝精品。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壯大數字內容、數字音樂、動漫遊戲、影視創作、創意設計、現代演藝等優勢行業,持續提升中國國際動漫節、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等展會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文化創意中心。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市域全覆蓋,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全麵布局市、區縣(市)、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加大九大星城和新建大型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加快公共體育場館建設,實現重大公共體育設施市域全覆蓋。推進信用杭州建設,推廣應用杭州個人信用碼,打造全國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示範城市。構建黨政部門與社會力量聯動的誌願服務機製,實施“小青荷進社區”“微笑亭”等誌願服務項目,讓誌願精神成為杭州城市文化。推進主流媒體融合發展,提升國際傳播能力。

17.全力打造“濕地水城·大美杭州”。積極推進新時代美麗杭州建設,以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為軸線,聯動運河、苕溪,串聯山水資源,統籌自然水係、山體、濕地、綠地等生態資源,在多中心、多組團、多節點之間構建綠色開敞空間和生態安全屏障。實施濕地保護三年行動,高水平推進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工程,加強千島湖良好水體綜合保護,提升湘湖、夢溪水鄉綜合保護和利用水平,打造世界濕地保護與利用的典範。推動錢塘江、苕溪、大運河等流域治理與水生態修複保護,強化流域生態聯防共治,實施運河山水景觀連廊工程,積極申辦“園博會”,持續提升三江兩岸人文景觀,打造江南園林城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繼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工業園區全麵建成“汙水零直排區”,建成全域“無廢城市”。深化生態文明體製改革,加快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建設。

18.全麵提升平安杭州法治杭州建設水平。加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杆城市建設,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領導,做實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製,全麵推進“縣鄉一體、條抓塊統”縣域整體智治改革,進一步健全社會治理“六和塔”工作體係,完善基層協商民主機製、“民呼我為”長效機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工作機製,推進訴源、警源、訪源、安源治理,加強基層警務基礎設施保障,健全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實施網絡安全整體能力提升行動,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防護,強化網絡安全風險監測和應急處置,提高網絡社會抗風險能力。加大安全生產綜合共治力度,嚴格落實部門(行業)安全監督責任和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完善道路交通、建設、消防、危化、礦山、食藥、城市運行等領域安全責任體係,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全麵提升疾病防控、院前急救等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能力水平。探索數字孿生機製,率先建成城市智能感知網,建設地下智慧感知係統,切實推動“城市地下空間智防”多跨場景重大改革,統籌推進防洪排澇、海綿城市、應急避難場所等城市防災減災體係建設,守住城市運行安全底線。全麵提高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水平,在“五四憲法”曆史資料陳列館基礎上建設國家憲法宣傳教育館,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率先構建促進共同富裕的地方法規規章政策體係,全麵提升“數字法治”水平,落實“八五”普法規劃,提升公民法治素養,引導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打造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城市。

六、扛起省會城市和沿海發達城市的責任擔當,為全省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19.充分發揮龍頭領跑示範帶動作用。深入推進杭州都市區、都市圈建設,以毗鄰區同城化為突破口,規劃建設杭紹、杭嘉、杭湖三大一體化合作先行區,探索民生領域“一卡通”,穩步推進醫保異地就醫結算便利化、交通出行管製政策同城化、跨市域公交線路拓展等一批群眾感知度高、獲得感強的同城化民生實事項目。進一步唱好杭甬“雙城記”,以產業協同、開放聯動為著力點,滾動實施重點任務清單和標誌性工程清單,加快推進海關跨境貿易便利化聯動、杭甬運河“四改三”、超高速客運通道等一批標誌性支撐項目,共建滬杭甬灣區經濟創新區。加快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深化開展產業發展、社會事業、文化旅遊、鄉村振興等領域協作,合作共建山海協作產業園和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發展“綠色+智慧”山區特色產業,助力協作地區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發揮浙江人才大廈作用,規劃建設“產業飛地”,為兄弟城市在杭州設立人才和科技孵化基地提供支撐。

20.深入開展跨省合作和對口支援。加快建設杭衢黃省際旅遊合作示範區,謀劃推進一批精品文化項目、優質旅遊項目,貫通名山、名湖、名鎮、名城等特色資源,在綠色發展中推進沿線共同富裕。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機製,重點做好與四川省廣元市、甘孜州等地的產業合作、勞務協作和消費幫扶。全麵精準開展與西藏色尼區、新疆阿克蘇市、青海德令哈市等地對口支援,持續推動產業合作發展、教育醫療支援和文化交流交融,促進對口地區長治久安和長足發展。堅持以市場化方式,加強與長春、長白山對口合作,推進深化開放、產業轉型、創新創業、要素流動和人文交流,構建全麵深度合作體係。

七、落實工作保障,凝聚推動全域共同富裕的強大合力

21.加強組織領導。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統籌推進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深入實施領導幹部專業能力提升計劃,鼓勵引導黨員幹部創造性開展工作,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深入推進清廉杭州建設,強化正風反腐肅紀,健全損害群眾利益問題治理機製,讓群眾在全麵從嚴治黨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堅持把黨的全麵領導貫穿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全過程各領域,市委成立社會建設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市委、市政府建立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領導小組,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結合各自實際,加強通力合作,打造最佳實踐,形成係統集成、協同高效的工作閉環,激發共同奮鬥、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

22.以數字化改革驅動製度重塑。全麵落實“152”工作體係,以重大需求、多跨場景、重大改革“三張清單”為抓手,做優做強城市大腦,探索建設產業大腦,健全數據整合共享機製,推動場景接口互聯,加快形成一批群眾愛用、基層受用的多跨場景重大改革成果,提升係統集成、創新應用水平,努力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策源地。主動承擔全國性的改革試點、探索示範任務,率先形成創新性、突破性製度成果。科學製定評價考核體係,將有關目標要求納入黨政領導班子綜合考評和領導幹部績效考核。建立定期督查機製,創新完善督查方式,完善問題反饋整改機製。

23.強化係統觀念。充分考慮杭州“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的人口增長和分布趨勢,充分挖掘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牢牢把握推動共同富裕的目標安排、主攻方向和重點任務,科學確定合理的發展指標和標準,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吊高胃口,不搞“過頭事”,堅持使推動共同富裕與杭州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進程相協調,盡力而為滿足實際需求,量力而行保障持續供給,率先走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24.營造良好氛圍。全方位、多渠道對推動共同富裕相關政策和做法進行宣傳報道,增強人民群眾的知曉度、認同感和滿意度。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弘揚勤勞致富精神,鼓勵勞動者通過誠實勞動、辛勤勞動、創新創業實現增收致富,把人民群眾對共同富裕的向往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營造互幫互助、和睦友好的社會風尚,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共同富裕的直接參與者、積極貢獻者、共同受益者。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的職能作用,畫好統一戰線“最大同心圓”,強化人民團體引領服務聯係群眾功能,充分動員各方力量,積極推進“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製度化實踐,形成全民推動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