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專欄 >> 歸檔專題 >> 2022年杭州市兩會【已歸檔】 >> 熱點關注
攜手邁向共同富裕美好社會
2022-03-30 來源:杭州日報
[收藏] [字號: ] [打印] [關閉]



運河二通道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杭州亞運會前“5433”現代綜合交通大會戰水陸空三大樞紐之一,開通後將作為運河杭州段的貨運大動脈,可通行千噸級貨船。圖為運河二通道八堡船閘段水陸交通樞紐建設場景。



3月18日,在西湖龍井茶原產地一級保護區內的龍井村茶園裏,穿著新款采茶服的采茶工們忙著在采摘西湖龍井43號春茶,剛炒出的新茶散發著龍井茶特有的清香。



3月19日下午,“典籍中的杭州,史誌中的宋韻”走讀體驗活動從錢塘門出發。該主題係列活動以“方誌奇妙夜”“南宋運動會”“走讀杭城宋韻”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展開,旨在帶領廣大市民在典籍中讀懂杭州,在史誌中品味宋韻。



共同富裕是一場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為標誌的社會變革,也是屬於全社會的共同富裕,最終由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共同分享。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從物質富裕到保障富足、精神富有,杭州正瞄準各層次需求同步發力,蹄疾步穩向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目標邁進。

兩會上,代表委員聚焦共同富裕主題主線,結合發展實際,進行深入探討,提出真知灼見。


在協調性均衡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根本靠高質量發展,關鍵靠統籌協調。

當前,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推動共同富裕的製約因素。區域之間存在差異性,區域內部同樣如此。市人大代表、上城區九堡街道黨工委書記姚洪華對此關注已久,並注意到,處於城市開發邊界區域(邊緣地帶)的城區城郊接合區域,由於地域、空間和規劃限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甚至有“一路之隔、境遇迥異”現象。

他舉例說,上城區環筧橋機場區域就屬於典型的城市開發邊界區域(邊緣地帶),城鄉二元結構現象比較明顯,特別是九堡轄區環筧橋機場區域的三村村、宣家埠村尤為突出,與共同富裕理念和群眾期盼訴求不相適應。

就如何加快該區域發展,他建議,大力推進環筧橋機場區域整建製撤村建居工作,保障農轉非居民享受“同城同待遇”。加快推進宣家埠滬杭甬高速入城口環境整治、環機場區域全域綜合整治,從根本上改變環筧橋機場區域整體麵貌。加大區域民生服務政策支持力度,擴大公共服務供給,持續提升周邊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杭州的產業發展應緊抓兩條主線,服務存量企業轉型升級機會的內生性動力和提升增量項目招引力度的外部性刺激。”市政協委員、杭州東方嘉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陳萬翔建議,主城區與郊縣應設立產業聯動基金實現共同富裕。

陳萬翔表示,應統籌主城區和西部縣市產業布局和規劃,發揮“1+1>2”的疊加效應,推動主城區製造環節向縣域有序轉移,並向縣域延伸配套服務能力。同時,設立相關產業聯動基金,提升製造業扶持和招引力度。

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交通引領作用至關重要。“作為交通運輸部和省市重點項目,運河二通道項目建設備受關注。但是作為運河二通道的首個綜合作業區—下沙港項目建設,受港區周邊配套規劃等影響,下沙港建設及後續開港運營還存在一定困難。”市政協委員、市交投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胡棟建議,加快推動下沙港項目建設,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趁勢而上提升杭州城市能級。他表示,要加快規劃完善,通過統籌規劃,優化整體布局,打造功能完善、規模適應、分工協作的內河港口體係,推動內河港口現代化程度。“同時,建議組建協調專班,解決下沙港建設過程中麵臨的疏港道路、配電等配套完善問題,高效推進下沙港建設。”


堅持勤勞創業創新實現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從事茶行業47年,市人大代表、西湖龍井茶采摘和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樊生華,始終牽掛著龍井茶的保護和傳承。如何放大“一片葉子”的價值,給茶農創造穩定的收益?他認為,保護品牌很重要,“規範經營形成品牌,品牌又帶來附加值,這是一個正循環。”

“引領‘茶人’走上共富之路,應首先培育健康可持續的茶品牌。”樊生華建議,對西湖龍井實行產地保護,落實一人一茶園,實名登記。同時,確立產地責任人,確保茶葉來源和手工製作,用真材實料和匠心製造,守護西湖龍井茶產業。

“關於高新科技賦能農業,我這裏有一個例子:安吉白茶元宇宙智慧茶園。”市政協委員、浙江甲骨文超級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惠波說,在這個茶園,可以短時間內獲取海量生長數據,突破傳統農業周期長、難量化等特點,為精細化和智能化作業奠定基礎。“各方關於元宇宙的農業價值探索已開始,我們應把握機遇將農業和元宇宙結合起來,搶占先機。”顧惠波說。

在經濟社會向數字化加速演進的時代,農民的創業創新也要在數字賦能中找路徑。“數字鄉村建設要惠及一線農民增收,農民群體的數字鴻溝依然是一道需要逾越的屏障。”市政協委員、杭州商旅數字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嘯注意到,缺資金、缺技術、缺渠道是農民就業創業中的核心痛點,對此他建議,要尋找新的模式,依托電商平台培育創業土壤,為農民拓展農產品直銷渠道和美麗鄉村宣傳陣地。開展在線認養,推行數字眾籌。推行數字化農業供應鏈金融,有序開放供應鏈交易數據等。


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

精神富有是幸福生活重要的指標,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和重要支撐。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雕技藝傳承人,市人大代表朱炳仁對共同富裕的關注更多是在精神層麵,比如,這次他帶來的建議——關於重視宋韻文化中的宋詞文化研究與宣傳,就將本職工作的鑽研與精神共富的追求連在了一起。

朱炳仁認為,南宋行都的杭州,擁有得天獨厚的宋詞文化資源,關鍵在於如何“擦亮”這些經典的饋贈,讓千年宋韻在新時代“流動”起來。“我在工作時,讓銅自由流淌,賦予它更豐富的色彩、更多變的形態,這讓我想到,宋詞也可以離開書本,融入生活。”朱炳仁說,“通過係統挖掘和梳理與宋詞文化相關的文化資源、文化空間,可以在機場、高鐵站等重要場所和景區範圍內,加強宋詞文化典型標識建設。重要的是展示出來,讓它們重新回到大眾身邊。”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精神文明層麵,與城市還存在較大差距。”市政協委員、西泠印社美術館副館長彭曉東認為,“共富”建設重點在鄉村,而文化,又是鄉村建設的重要因素。

物質富裕誠可貴,精神富有價亦高。彭曉東建議,要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加強社會美育的開展,比如借助農村文化禮堂這一重要載體,有組織、有計劃地輸送文化藝術活動下鄉,對鄉村藝術教師和文化站的職工進行藝術培訓等。同時,利用數字化手段,把優質的藝術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輸送到村級文化館和社區。(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

[收藏] [字號: ] [打印]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