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杭州市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
時間: 2023- 02- 24  16: 32       來源: 杭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瀏覽次數:

2022年,杭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杭州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範例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製度化清單化形成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貫“八進”杭州方案。各級政府和部門在黨委統一領導下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任務,主動向黨委報告重大問題。出台《杭州市關於持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麵建設法治政府的實施意見》《杭州市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等文件。依托城市大腦推進法治政府數字化轉型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培育一批縣鄉法治政府建設“最佳實踐”項目。加大法治政府建設考評力度,嚴格執行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製度。開展市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8次,舉辦全市領導幹部法治建設能力提升培訓班,94名新任市管領導幹部參加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全市各級政府和部門全麵落實憲法宣誓製度。全麵實施“八五”普法規劃,開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專項行動,打造具有杭州辨識度的法治文化帶,建立全市首批43個公民法治素養觀測點,推進國家憲法宣傳教育館建設。

(二)聚焦中心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以法治服務經濟穩進提質,出台“助企開門紅杭十條”“服務業四十條”等舉措,助企紓困解難。依法科學精準防控疫情,因時因勢調整優化防控政策,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多措並舉提升法律服務供給質效,為亞運會籌辦築牢法治屏障。運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全力夯實平安穩定防線,全力打好“除險保安”攻堅戰,高質量完成平安護航黨的二十大等各項任務。在法治軌道上紮實辦好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等十方麵民生實事。開展鄉鎮(街道)法治化綜合改革和“基層行政執法規範年”行動,持續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

(三)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動態調整政府部門和鄉鎮(街道)權責清單。深化“無證明化”改革,證明事項告知承諾製增至22項、涉企經營許可告知承諾製增至106項;在全國率先實現251項企業辦事事項憑營業執照“一照通辦”,全市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率達95.96%。持續推進“互聯網+監管”,掌上執法檢查率達99.96%,“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事項覆蓋率達100%。全力推進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商事“共享法庭”等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在全國率先實施“信用報告代替企業無違法違規證明”,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確定為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競爭審查會審試點市,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市。

(四)健全依法行政製度體係。製定《杭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11件法規、規章,深入發揮立法聯係點、立法誌願者作為“民意直通車”的重要作用,組織開展82件市政府規章涉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等內容專項清理,廢止8件。加強對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對247件區、縣(市)政府和市級部門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

(五)完善行政決策機製。全麵推進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化管理全覆蓋,市縣鄉三級均製定公布重大行政決策事項標準。全市行政機關法律顧問覆蓋率達100%,建立公職律師統籌調配使用機製。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強化決策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開發運用重大行政決策數字化管理係統,該係統獲評全省法治好應用。

(六)提升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水平。全麵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整合執法職責,綜合執法事項覆蓋62.5%的執法領域,精簡專業執法隊伍50支,執法力量到區縣(市)、鄉鎮(街道)的下沉率分別為89.77%、71.78%。加強行政執法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在全省率先發布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不予行政強製及企業行政合規指導“三張清單”,率先實現“電子亮證執法”全市覆蓋。加大重點領域執法力度,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行動、保障環境質量“綠劍2022”行動等。

(七)加大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力度。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製,出台《杭州市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辦法》(市政府令第333號),積極推進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與“共享法庭”載體互通、人員共享,持續深化律師調解市場化試點,全市信訪積案動態清零。紮實推進行政複議應訴工作,在全省率先實施複議員任命、分級管理,開發“浙裏複議”數字應用。全市辦結複議案件4878件,直接糾錯147件,糾錯率達5.71%,同比下降2.49個百分點;調解結案2127件,調撤率達43.60%。全市發生一審行政訴訟案件2072件,同比下降5.30%;審結案件1999件,敗訴105件,敗訴率達5.25%,同比下降0.32個百分點。出台行政應訴工作指引,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97.64%,同比上升2.54個百分點。

(八)強化行政權力運行製約監督。依法加強和規範政府督查,圍繞貫徹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舉措等開展專項督查,聚焦預付式消費治理等隱患排查集中整治開展專題督查。加強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在全市推廣行政執法“公述民評”,開展“體檢式”執法評議,出台執法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實施辦法,開展鄉鎮(街道)執法、涉亞運執法專項監督,創設行政執法監督新聞媒體和行業協會聯係點,開發的“行刑銜接”執法監督場景在全省推廣。推動政務公開高質量發展,完善政府門戶網站集約化建設,運用大數據分析群眾來電來信谘詢的高頻事項,有針對性進行信息公開;進一步規範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流程。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少數單位履行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有待加強。部分基層執法部門和鄉鎮(街道)重點領域執法問題突出、行政案件發案量高、敗訴糾錯率高,暴露出少數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不同程度地存在依法行政意識不強、法治觀念不足、法治能力不高等問題。

(二)基層法治政府建設有待加強。區、縣(市)部分行政機關未建立法治部門,鄉鎮(街道)普遍未設立法治機構,基層法治政府統籌推進、法製審核、執法及執法監督等工作的人員力量配備不足,導致法治政府建設職能弱化、行政規範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決策閉環管理不到位、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水平不高、執法風險防範能力不夠、執法監督缺乏力度和主動性。

(三)行政爭議實質化解力度有待加強。“兩高一低”指標總體穩中向好,但行政爭議化解力度仍然不夠,部分行政爭議未經實質性化解程序即進入訴訟領域,部分單位行政爭議調解率較低,對行政爭議主動化解意願不強,“寧判不調”的現象仍然存在。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有關情況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打造良法善治新天堂、建設法治中國示範城市的目標。市委召開法治杭州建設工作會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捷強調,要高水平推進新時代法治杭州建設。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會,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題聽取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彙報。市政府和36個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負責人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法治政府建設及依法履職情況並紮實做好問題整改。市政府主要領導就法治政府建設多次作出批示並提出具體要求。市領導帶班全麵督察區縣(市)、鄉鎮(街道)法治建設工作。召開全市府院聯席會議。出台《關於加強法治督察與紀檢監察監督協作配合的工作辦法》,建立法治督察和黨委巡察常態化協作機製。

四、2023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強化法治政府建設責任落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對照黨的二十大對法治政府建設的新要求,加快建設整體智治現代法治政府,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出台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任務清單,將法治建設情況納入對部門領導班子領導力評價內容。開展重點工作法治督察,優化法治政府建設考評指標體係。開展法治工作人員分層法治培訓。加強基層法治機構和人員力量配備。

(二)強化中心工作法治引領保障。圍繞服務保障“全力打好經濟翻身仗”,以法治賦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紮實推進國家營商環境試點城市建設,努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以法治賦能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社會治理“一網共治”。聚焦亞運會舉辦,在賽事組織管理、場館建設運行、賽會安保、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麵加強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堅決打贏亞運攻堅仗。聚焦共同富裕,持續辦好民生實事,持續推進“擴中提低”改革,持續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優質共享,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強化法治政府建設迭代升級。圍繞民生福祉、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重點領域推進“小切口”“小快靈”立法,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目錄化、標準化、數字化運行機製,加強行政規範性文件全鏈條管理,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縱深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加強行政執法裁量權基準製定和適用的管理,健全市縣鄉三級全覆蓋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係,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製,發揮好人民調解的“第一道防線”作用,發揮好行政複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塑造全國一流的行政複議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