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專欄 > 重要專題 > 政府開放日 > 網絡問政
2023年“公述民評”麵對麵電視問政第二場聚焦“拚經濟——營商環境優化”
時間:2023-06-01 11:34      來源:杭州日報      瀏覽次數:

5月30日,杭州召開全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大會,31日下午,2023年“公述民評”麵對麵電視問政第二場“火力全開”,主題正是“拚經濟——營商環境優化”。在2個多小時的問政活動中,相關單位負責人直麵監督,公開亮言踐諾,迎接“大考”。


線上取號線下苦守,“網辦”不符實

標本兼治,實現辦事零距離

在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都是營商環境的今天,“數字化”一直是杭州極具辨識度的標簽和加分項。在立足窗口“小服務”的過程中,不少地方仍有優化提升的空間。

現場曝光的視頻中,杭州市民中心的政務服務中心公積金業務窗口前,排隊市民抱怨道:“取號以後如果不想過號,就得一直守在現場。現在提醒到號的技術在商場都很成熟了,這兒卻沒有。”

市審管辦相關負責人承認,目前窗口的取叫號係統出現問題,“出現這樣的情況非常不應該,回去後我們馬上解決技術問題,並且對所有窗口進行排查,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在杭州,不動產抵押登記實現全程移動端辦理,是一項重要便民利企措施,但在桐廬縣,市民感覺這個“網辦”名不符實。“在杭州其他區、縣(市)的不動產部門,是可以選擇郵寄的,桐廬縣不動產抵押登記窗口卻要我們親自送到,雖然開通了網辦,但我仍享受不到這個便民措施。”市民對此感到困惑。

“市民所反映的情況確實存在,由於之前我們的不動產權係統與登記庫跟杭州主城區是不融合的,正式打通後,我們會利用好全流程的網辦新場景,‘解鎖’更多杭州不動產特色服務。”桐廬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立即建立清單,點對點解決好“卡點”,持續為廣大企業、市民創造更便利的辦事體驗。


投資谘詢難,業務電話形同虛設

全麵排查,強化主動服務意識

若欲“引鳳來棲”,必先“築巢以待”。企業的壯大、人才的活躍程度與良好的營商環境息息相關。

來自香港某科技企業的劉先生,想在建德開一家全資子公司,他通過多方聯係後卻犯了難。“這個事情涉及多部門,沒有一個集成的平台,大家業務不太熟,也沒有對他們進行培訓。”劉先生表示自己一直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複。

隨後,建德市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說明我們相關人員在服務時,回答不清晰、答案不準確、工作不到位。我們馬上會再聯係、再上門服務。”同時,將完善跨部門之間的數據打通,及時回應企業群眾訴求,采取更專業的舉措,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和規範化服務能力。

廣開門路,加強人才招引,是杭州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一環。人才來到杭州後,他們的感受如何?

來自西湖區的章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在申報市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時被駁回,想谘詢原因。“我撥打官網公布的電話,打過去之後說這個號碼已經轉號,轉號的號碼又打不通、沒人接。”章先生說。無獨有偶,淳安的方先生也同樣遇到了窘境,“我電話打了好幾天,後來回複我,說出差去了。”

記者隨即撥打了網上《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申報管理係統》公示的聯係方式,發現淳安縣委人才辦與富陽區委人才辦的電話已改號,改過的號碼不是無人接聽,就是用戶正忙。

“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非常抱歉,這體現了我們管理上的短板和漏洞。”西湖區、淳安縣、富陽區相關負責人均表示,立即整改,全麵梳理,舉一反三,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建設。


政策知曉度低,優惠政策兌現慢

協同發力,讓“政策精準找人”

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助力企業發展,杭州近年來出台了許多政策,全方位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但是,這些政策紅利,真正落實到每一家企業了嗎?

在錢塘區,不少街道、部門都有助企專員,但一些企業表示,確實獲得感不強。“我們現在政策還是針對招大引強的,看看能不能給努力成長的中小微企業給更多扶持政策。”某小微企業孵化園負責人建議。

錢塘區相關負責人現場介紹:“現在全區助企專員共有170多個,與全區12萬經營主體相比,覆蓋麵隻有1.5%,我們還是要配強配齊助企專員。”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針對中小微企業對政策知曉率不高的問題,將做好政策的解讀,通過新媒體平台進行推廣,數字賦能,為企業提供更有梯度的精準服務。

汽車消費補貼政策是很多市民選購汽車時的重要考量之一,今年2月,市民焦先生在拱墅區申浙上汽大眾4S店購買了一輛車,可以享受購車補貼2500元。然而3個月過去了,焦先生都沒收到這筆補貼。

“非常慚愧,我們沒有把好事辦好。目前,我們已經兌現了3852台,還有100台因為信息還沒有完全核對清楚,馬上就可以得到兌現。”拱墅區相關負責人回應,“這個情況也讓我們引以為戒,接下去對政策要做一次全麵的回頭看,形成閉環管理,把政策落地落實,提升老百姓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