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002489444/2024-276094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文號: 成文日期: 2024-10-24
發布單位: 市發改委 主題分類: 其他-
杭州市發改委關於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420號提案的答複
時間:2024-10-17 10:43      來源: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局)      瀏覽次數:

貴單位在杭州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提升上規模民營企業發展水平,助力民營經濟做大做強的建議》(第420號)收悉。感謝貴單位作為黨和政府聯係民營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和政府管理服務民營經濟的助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提案圍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分析了我市民營企業發展現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可操作性,充分體現了對推動杭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我市打造民營經濟最強市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本提案是我市2024年度重點提案,由市委劉捷書記、朱華秘書長領辦。市發改委作為主辦單位,對提案辦理工作高度重視,會同市委金融辦、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稅務局、市審管辦等16家單位組成提案辦理工作小組,聚焦提案意見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全麵梳理。現結合工作開展情況,對提案答複如下:

一、已開展的工作

近年來,杭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持續擦亮民營經濟“金名片”。麵對外部環境和疫情影響的多重壓力和挑戰,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把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穩住大盤、促進發展、富民增收、防範風險的重要抓手,全麵助力民營經濟穩進提質,推動民營經濟實現新飛躍,民營企業發展成績亮眼,贏得了廣大民營企業的廣泛讚譽和高度認同。

民營經濟已成為杭州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石。2023年,全市民營經濟總量12268億元,同比增長7.3%,占全市GDP的61.2%。從投資情況看,2023年民間投資增速5.4%,高於全國5.78個百分點、全省5.6個百分點,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51.9%。從規上民企看,2023年規上民營企業6132家,實現營業收入13992億元,同比增長3.1%。從發展潛力看,全國工商聯“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杭州有42家企業上榜,占浙江的38.89%、占全國的8.4%,連續21年蟬聯全國城市第一。

(一)改善融資環境,為民營企業發展增添動力。深入推進融資暢通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金融機構引導、用好數智金融服務平台,做深做實上規模民營企業融資保障。

1.健全融資擔保體係。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擴麵增量,創新開發支持民營企業的個性化擔保產品,截至今年6月底,新增服務主體11674家,平均年化擔保費率不超過0.8%。推出“專精特新貸”銀擔專屬產品,專精特新貸已為375家企業開展服務,累計貸款金額達30億元。創新金融產品供給,探索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產品,杭州科創-城西科創大走廊第1期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專精特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發行。鼓勵引導產業基金加大民營項目投資力度,引導鼓勵基金加大對民營項目的投資力度,截至6月底,“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累計投資杭州五大產業生態圈項目1052個,共計金額480億元,其中民營企業占比分別達到99%、85%。

2.深化政銀企平台建設。充分發揮杭州金融綜合服務平台作用,利用數智賦能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截至6月底,上線金融產品408個,撮合銀企融資11.31萬筆,總授信金額3237億元。加大“鳳凰丹穴”上市集成服務平台應用力度,全力支持上規模民營企業上市發展,推動更多企業入駐享受上市集成服務。今年上半年新增上市公司4家,IPO總金額25.95億元,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306家。

3.實施融資暢通工程。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製作用,引導企業貸款利率穩中有降,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利率下滑0.3個百分點。加深政銀合作深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製造業等重點行業及全市重點項目融資力度,對成長性好的民營企業建立綠色通道,對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優先支持。提升金融服務效能,開展“金融促投資、促消費,提升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專項行動,線下設立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金融服務專區”,提升民企融資便利度;經國家審核通過的技術改造再貸款貼息項目53個,總投資181億元,有21家全國性銀行金融機構參與;組織在杭融資租賃機構積極參與“兩新”戰略實施,累計投放資金23億元。

(二)升級創新體係,為民營企業發展提質增效。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全球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建設,激發企業活力,增強發展動力。

1.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製。加強惠企政策供給,提出了民企牽頭或參與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占比要達到70%以上的目標,印發實施杭州市加大企業研發費用投入財政補助實施細則,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和創新聯合體建設,目前全市共有省級企業研究院695家、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2234家、市企業研發機構4266家、省級創新聯合體11家、市創新聯合體81家。引導整合社會資源投入基礎研究,麵向企業常態化開展技術難題和需求征集,建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參與的科研需求征集凝練機製,民企牽頭或參與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占比達75%。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科研項目驗收評價體係,完善科研項目分類評價製度。

2.布局建設高端研發平台。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行動,以“揭榜掛帥”“創新聯合體”攻關等模式,鼓勵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產業協同創新,支持龍頭企業或關鍵環節主導企業牽頭組建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共同體;鼓勵民企參與省市研發機構建設,參與全國重點實驗室和高能級創新平台組建。2023年累計建設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10家,新增研發機構超500家,其中2家民企作為共建單位參與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

3.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集成改革作為全市“深化改革、強基固本”主題年活動的首項任務,健全科技成果全過程全周期服務體係。供給側實施創新提能行動,加快構建新型實驗室體係,分級培育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推進大型儀器開放共享,129家在杭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平台注冊,入網大型科研儀器超1萬台,入網共享率達88%。需求側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實施“雙倍增”計劃升級版和規上工業企業“兩清零一提升”行動,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164家,總量突破1.5萬家。服務側實施品牌提效行動,建設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迭代杭州科技成果線上交易平台;圍繞五大產業生態圈,布局第二批概念驗證中心15家。

4.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推出了降低企業算力使用成本有關措施,明確了2024—2027年期間,每年設立2.5億元“算力券”,用於支持中小企業購買算力服務;圍繞支持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發展,提出了建立“四新經濟”包容審慎監管機製等舉措。

(三)加強政策解讀,為民營企業發展助力加碼。

1.實現政策直達快享。全麵升級“親清在線·政策超市”數字平台,在政策解讀方麵,提供精準找政策、主動送政策、輕鬆讀政策、隨時問政策的增值服務,主動送政策準確率提升至99.8%,政策智能問答實現“親清D小二”24小時在線服務,依托“親清直播間”開展政策解讀活動31場,觀看量達21.3萬人次。在政策兌付方麵,目前杭州市涉企資金均在“親清在線·政策超市”平台進行兌付,累計在線兌付政策999條,兌付各類補助資金近105.8億元,惠及全市7萬家企業和29萬名員工,其中724條政策實現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2.開展“政務公開在浙裏‘32條’進民企”活動。截至目前,杭州市共應用“親清直播間”開展了3場“處長講政策”直播活動,直播在杭州市政府門戶網站、橙柿互動APP、開吧、浙企之家平台、杭州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杭州市中小企業服務在線視頻號同步播出,觀看量累計達26萬人次,得到企業好評。

3.提供惠企政策增值服務。依托各級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打造增值化服務專區,麵對麵解答上規模民營企業關心的熱點政策問題。實施惠企政策進基層、入園區,開展移動審批車為企辦實事百場服務活動,今年以來累計服務企業2637家;麵向民營企業開展“專精特新”政策宣講區、縣(市)行活動44場,參加企業1600餘家。

二、下一步工作

下階段,全市將進一步提高站位、主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要求和“堅持致力於為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全麵聚焦民營企業發展訴求,加大改革攻堅,持續探索創新,全力提升民營企業獲得感、滿意度,充分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活力,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

(一)進一步推動企業融資暢通便捷。發揮融資擔保機構增信作用,推動全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開展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等專屬業務。力爭2024—2025年期間,專精特新等科技創新企業平均年化擔保費率不高於0.5%,保持政府性融資擔保費率在0.8%以下。發揮金融產品助推創新作用,持續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和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業務,到2025年,杭州科創基金新增規模150億元。持續優化征信產品與服務質量,深入挖掘數據價值,為金融機構產品創新提供有力支撐。發揮信用對降低融資成本支撐作用。推進實施《統籌融資信用服務平台建設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水平實施方案》,進一步強化跨部門跨領域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加快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為金融機構開展企業融資活動提供有力支撐。

(二)進一步推動創新體係高效協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爭2024年民營企業牽頭或參與承擔的科技項目占比力爭達到70%以上。對重點領域和承擔國家卡脖子技術攻關、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任務的高新技術苗子企業製定“一企一策”成長計劃。加快建設由民營科技領軍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等行業骨幹企業牽頭,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推動科技型企業提能增效,深入實施科技企業成長路線圖,鼓勵上規模民營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全年企業聯合基金自籌投入不低於1000萬元,推動民營企業實現技術交易額600億元以上。民營企業牽頭或參與承擔的項目占比力爭達到70%以上。2024年培育民營省科技領軍企業5家以上,力爭新增民營企業研發機構繼續保持在500家以上。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水平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加快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設。依托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高能級平台,建設環大學、環重大科創平台創新生態圈和成果轉化基地4個,創建概念驗證中心3家。探索建立“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的協同創新機製,實現技術交易額、新產品產值超8500億元。支持重大科創平台、三名工程和高校建設資金54.2億元,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建設、科技企業培育、重點研發計劃資助等資金10億元。

(三)進一步推動政策落地精準有效。完善一個機製,即民營企業參與政策製定全過程機製。讓民營企業全過程參與政策製定事前需求摸底、事中意見征求、事後政策評估。開展一場評估,即省民營經濟32條的政策評估。擬於7月份組織所有市級牽頭單位座談,對我市貫徹實施省民營經濟32條情況進行調研評估,為下一步全市優化完善民營經濟政策體係提供支撐。提升一項能力,即“政策超市”精準服務能力。落實民營經濟185條、擴大有效投資18條、“春暉計劃”32條等一係列政策舉措,深化惠企政策流程再造和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完善“政策庫”和“企業庫”,不斷提高惠企政策的主動推送、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網上兌付比例,讓民營企業能夠最大程度、最快速度享受到政策紅利。做實一項工程,即“為企辦實事”工程。繼續發揮民營企業問題“一單一會”機製和項目動態遴選機製的作用,從個案著手,形成機製,惠及眾企,讓“為企辦實事”成為我市民營企業知曉政策、爭取政策、享受政策的“暢通渠”。營造一個氛圍,即關心支持民營經濟的社會氛圍。建立常態化宣傳機製,指導杭州日報、杭州電視台等市級主要媒體,加強對我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政策的宣傳推介;推出民營經濟發展相關報道100篇以上,並爭取在中央、省級主要媒體刊播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民營經濟發展相關報道。

(四)進一步推動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助力總部企業蓬勃發展,深入實施總部經濟“星級培育”“招大引強”“杭商回家”計劃,建強總部社區和總部經濟集聚區。2024年力爭認定總部企業450家以上,加快壯大總部企業基本盤,建設全球一流的綜合性民營經濟總部聚集高地。迭代總部政策,在全麵落實總部類商業商務用地出讓等政策的基礎上,研究推出總部企業研發費用補助等配套政策。激勵領軍企業做大做強,深入開展“雄鷹行動”“鳳凰行動”,壯大優質企業群體,對上規後連續3年保持在規的再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加強製造業金融支持,2024年力爭新增製造業中長期貸款800億元左右、新增上市公司15家。用足用好五大產業生態圈發展資金(7.1億元),支持先進製造業企業技術改造、建設未來工廠,推動民營經濟企業壯大規模、提升質效。推動“隱形冠軍”企業培育發展工作,加大“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培育力度,爭取上榜企業數量持續保持全國城市首位。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結合五大產業生態圈細分賽道,製定優質專精特新企業成為腰部、頭部企業的成長方案,幫助優質企業提能升級。打造全國專精特新名城,2024年新增單項冠軍3家、隱形冠軍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00家以上,積極創建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鼓勵上規模龍頭民營企業帶頭建立專業化配套集群,探索建立大中小企業融合的產學研協同區域創新網絡。

最後,再次感謝貴單位對民營經濟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持續關心關注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類問題,繼續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通過提案形式把民營企業的真知灼見、合理訴求、真實願望和重大關切反映給黨委、政府,充分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新活力,推動杭州民營經濟實現新飛躍,為杭州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聯係人:營商環境處  楊凱琳

聯係電話:8525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