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
热搜词:
索引號: 002489516/2024-275927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文號: 成文日期: 2024-11-25
發布單位: 杭州市教育局 主題分類: 教育
杭州市教育局關於杭州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桐廬19號建議的答複
時間:2024-11-25 20:59      來源:杭州市教育局      瀏覽次數:278

蔣應成代表:

您在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全市域推進中小學科學實驗建設項目的建議》(桐廬19號)收悉。經我局主辦,市科協會辦,現答複如下:

近年來,市教育局一直重視中小學科學實驗建設項目推進工作,目前已基本實現校校有科學實驗室,並且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努力推進數字化實驗室、特色實驗室創建。今年,我市入選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富春七小等4所學校入選全國實驗校;上城區入選省實驗區,桐廬縣科技城未來學校等9所學校入選省實驗校。

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健全政策保障機製

1.部門聯動,加強頂層設計。2006年,我市成立由分管市領導任組長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2018、2021年相繼印發《杭州市加強基層科普和科學素質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杭州市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加強中小學生科學教育工作政策支持。

2.加大投入,保障經費到位。市教育係統2021-2023年在科學教育上共投入約5億元,包括科學實驗室、特色教室建設3.3億元,科學教師培訓、科研交流約4000萬元,扶持學生科學社團投入經費6500萬元,科創科普活動投入2000萬元,科學實踐教育部門協作1700萬元。三年來各類提質計劃、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實驗校示範校評定等科學教育項目824個。

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733所學校自主探索創建了(或在建)各類創新實驗室,項目總數(包括在建項目)達到1299個。目前,全市中小學教學儀器配備全部達標,理科教學儀器達到教育技術裝備標準配備要求的學校占比100%;配有移動學習終端的學校數達536所,占學校總數的61.3%,各類移動學習終端總數量68804台(套)。

(二)健全社會協同機製

1.多部門聯動科普宣傳形成常態。2019年起,杭州市連續四年實施“科普中國”推廣應用相關科普項目,構建科普中國推廣培訓講師團;持續開展“院士專家進校園”“杭州科學大講堂”等品牌活動;持續推進“科普中國”應用推廣,截至2023年10月,全市科普信息員累計達49.6萬餘人,傳播分享文章數累計超3815萬次,科普信息員量與傳播量均居浙江省地市首位、全國前列。

2.大中小學一體化推進科學教育初見成效。借助區位優勢,大力推進高校與高中深入合作,積極開發科學教育課程,如北航與杭二中聯合成立的“北航杭二聯合實驗室”;北航杭州研究院與杭高錢塘學校共建空天信特色實驗班;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計算機學院與杭十四中簽訂了“星苗計劃”,邀請浙大城市學院的教師開設“人工智能”選修課程。

3.多方聯手搭建學生科技創新平台。市教育局聯動市科協、市科技局、團市委、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中國棋院杭州分院、華數傳媒等單位等單位連續38年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連續14屆舉辦中小學生科技節,為中小學生科技創新搭建展示平台。

(三)健全校內支撐機製

1.大力推進實驗室建設。截至2023年底,全市中小學校擁有各類實驗室和專用功能教室26269個,其中,普通實驗室3749個,創新實驗室1299個,學科教室3688個,功能教室17533個。

2.支持學生科學社團建設。目前,全市已有2952個學生科學社團,活動涵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多個領域。

3.課後服務科學類課程豐富。科學教育項目納入課後服務的義務教育學校共計609所,覆蓋率為69.36%;學生選擇科學教育項目課後服務共計16.9萬人;參與課後服務的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187個,提供科學教育課程5000餘門。

二、對有關建議的回複

(一)關於將全市域推進中小學科學實驗建設項目納入2024年工作計劃

我市成功入選全國首批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後,我局已於4月上旬完成《杭州市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建設方案》,計劃通過3-5年努力,統籌推進科學教育提質工程、科技人才育苗工程和科創基地擴麵工程等重點任務,構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大中小學一體化科學教育課程體係、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係和家校社協同科學教育育人體係。

(二)關於在桐廬設立中小學科學實驗基地

我局已啟動科學教育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行動,充分利用杭州市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之一、擁有豐富的校外科教資源和科技企業的優勢,有效整合在杭高校、科技企業、科技場館等資源,計劃建設200個科學教育校外實踐基地,為中小學生提供科普教育資源、科技創新實驗室和導師。我們將積極指導並支持桐廬縣相關場館和企業,參選今年科學教育校外實踐基地的評審。

(三)關於在浙江新算力中心推出教育領域開放場景

依托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實踐成效和杭州數字之城優勢,我們立足城市大腦,積極推進“智慧教育”應用場景建設,目前已建成“數智助學”、“數智優學”、“數智樂學”、“數智護學”係列應用場景,有力推進“教育智治”。我們將與浙江新算力中心等有關部門加強溝通,進一步拓展科學教育方麵的應用場景開發。

(四)關於構建中小學科學教育人才誌願服務庫

我們將通過與在杭高校、高新科技企業、科技場館合作,搭建杭州市科學教育師資大平台,支持鼓勵科學家、工匠、技能人才等校外導師進校,培養青少年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組織500名中小學科學名師開展科普宣講、社團指導及活動指導;邀請100名高校、企業及場館的專家進校園,開展科普宣講活動,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落實200名科技輔導員指導學校建立科技社團,為學校科技競賽等活動提供專業指導。

(五)關於加強中小學教輔資料日常使用管理

我們將持續推進“雙減”,嚴格落實教輔“一科一輔”規定,嚴禁學校、教師或通過家委會強製或變相強製學生、家長購買教輔材料,給科學教育實驗時間做加法。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實施科學教育課程改革深化行動。進一步完善實驗教學體係,組織骨幹教師編製實驗清單,開展實驗教學教師技能評比活動;加強學科實踐,推進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提高學生探究和動手能力;開展科學教育精品課程賽課,評選一批科學精品課程;推進高中學校分類辦學,評選首批科技特色學校;探索科學教育多元評價方式,開展科學教育質量監測。

二是實施科學教育教師隊伍素質提升行動。建立常態化市、區、校三級科學教育教研機製,開展市級科學骨幹教師培訓,培育一批科學教育名師;定向培養農村學校科學教育優秀師資,有中小學的鄉鎮選樹至少有一名科學領軍教師;成立首批20個市級中小學科學名師工作室;舉辦市級中小學科學教師教學和實驗技能大賽。

三是科學教育數字化平台建設行動。整合豐富各類數字化教學資源,建立共享的數字化資源庫,積極開發一批科學教育數字化教學平台。

四是開展學生科學社團精育行動。有針對性扶持學生科學社團發展,評選首批優秀科技類社團,並擬在市中學生社團文化節增設科學社團比賽項目。

衷心感謝您對杭州教育的關心和支持!

聯係人:葉佳傑        電話:13806503080

国家部委网站
======国家部委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核安全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信访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 (国家版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气象局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党委各部门网站 市政府各部门网站 区县(市)政府网站
国家部委网站
======国家部委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核安全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信访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 (国家版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气象局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郑重声明
网站标识码:3301000005
备案:浙ICP备 05000003号-2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01397
主办: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本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