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新富美”漁村被“鏡頭經濟”帶火了
時間:2024-12-11 09:50 來源:杭州日報 瀏覽次數:

1.jpg


“鏡頭經濟”衍生出之江村一種新職業——鏡頭模特。


開欄語

都說文化是一座城的DNA,之於鄉村亦是同理。

當一支支文化隊伍走進村社,蘊含在豐饒土層中的燦爛文明綻放出新時代活力,杭州的DNA也因城鄉間的互動而呈現新的氣象,讓人印象深刻。

歲末年初,為反映杭州基層文化建設的喜人嬗變,杭報12月11日起推出“杭州的DNA動了”特別報道,聯合13個區縣(市)微融圈,聚焦成果顯著的鄉村文化建設樣本,進而繪就“杭州的DNA動圖”。

“這些照片讓我們更直觀地看到我們村的發展史,從原來的‘老破小’,到現在的‘新富美’,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發現家鄉變化真的很大。”“沒想到有這麼多攝影師來我們村拍過照片,把我們村四季不同的美都拍出來了。”

近日,建德市下涯鎮之江村文化鄉集內舉辦了一場“征程·奮進——王小川攝影主題展暨下涯風采·鄉村振興影像展”,村民們圍著100餘張攝影作品,津津樂道。此次攝影主題展的一部分作品,由下涯鎮向社會廣泛征集而來,聚焦了當地鄉村麵貌變化,展現了鄉村振興成果。

以之江村為例,當地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鏡頭經濟”,通過鏡頭推動鄉村業態發展,打造出移舟煙渚、夢幻茶園、黃饒花海等多個鄉村“網紅打卡點”,以攝影帶動文旅融合發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對此,作為曾經的村幹部、如今的民宿老板王建錄最有感觸。他的相機記錄了2000餘張之江村一路向前發展的影像,“我們村從原來的‘雞糞村’到現在眾人慕名而至的‘網紅村’,其中經曆了多次改革,除了政府引導外,還需要我們村民自主意識強,心往一處想。現在的之江村,如夢如幻,如詩如畫,很多女生專程趕來‘入鏡畫中’,為了滿足她們的需求,我辦了古風寫真攝影館,入住我們村民宿的,均可免費提供服裝。”現在的王建錄生意越做越大,不僅有民宿,還有鄉村咖啡館、古風寫真攝影館等多種業態。

之江村還衍生出一種新的職業——鏡頭模特。56歲的村民唐玲瓏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被眾多攝友戲稱為“光撒網不打魚的職業漁夫”。

跟著父親打魚為生的唐玲瓏,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攝影愛好者很喜歡拍村民們撒網捕魚的場景,為配合拍照,他專門摸索撒網捕魚如何更上鏡的套路和技巧,練就一套水上表演的基本功,開始了他水上“漁夫模特”營生。從2009年開始至今,他平均每年要表演150場。如今的他,已經知道根據天氣、光線,把漁船擺在最佳位置,還會根據光線強弱,選擇使用不同顏色的漁網,高峰期每天撒網次數超過50次。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為繼續推動下涯鎮進一步打造“浙江省攝影之鄉”品牌,今年6月,之江村迎來了首位文化特派員——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張紅。半年來,張紅一直利用自身資源,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積極推動攝影賦能鄉村工作,組織開展了“最憶杭州”之藝術鄉建攝影創作培訓講座等活動,圍繞“煙渚之江”等攝影品牌大力發展“鏡頭經濟”,探索之江村獨特發展路徑。

“此次攝影主題展,我是帶著硬核的‘娘家人’來了。浙江省攝影家協會主席王小川從1983年起從事新聞攝影工作,拍攝了大量農村題材的攝影作品,影響較大。我希望借助他的‘名人效應’,為之江村攝影產業的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並借此推出下涯鎮鄉村振興影像展,向外界展示下涯鎮的鄉村變化。”張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