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美麗浙江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首批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杭州西湖、杭州富春江入選。
杭州西湖以自然風光加文化底蘊聞名於世,但是作為封閉型淺水湖,西湖存在天然補給不足、水位不穩定、水體更新緩慢、自淨能力弱,湖底淤積嚴重,富營養化風險較高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杭州市出台《杭州市西湖水域保護管理條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條例》等係列地方性法規,為西湖的保護提供法律保障。
另外,還先後實施截汙納管、汙染企業搬遷、景中村拆違等工程,嚴控汙染源頭,實現“汙水零直排”。開展大規模疏浚工程,吸除富含氮磷的湖底淤泥表層,並建成江洋畈生態公園。
自1986年起,陸續實施錢塘江向西湖引水工程、高效脫氮示範工程等,加大西湖新鮮、潔淨原水的補給,年引水量達1.2億立方米。通過調控係統精準調節水位,確保水體均勻流動,實現西湖水“一月一換”,並改善城市河道水質。
目前,西湖水質從劣V類提升至Ⅲ類,主湖區的年均透明度從40cm提升至80cm以上,富營養化程度由重度富營養降至中-輕度;生物多樣性也日漸豐富,統計發現陸生高等植物1223種、陸生脊椎動物238種、水生生物250種、大型真菌77種、昆蟲1353種,水鳥70餘種。
富春江上起建德市三江口,經桐廬、富陽下行至杭州市蕭山區聞家堰,全長102公裏,流域麵積7176平方公裏。
為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杭州市陸續推進“三江兩岸”生態景觀保護與建設、“五水共治”、“碧水行動”以及多輪行業整治等專項行動。
2005年以來,實施六輪產業整治提升,富春江沿線累計騰退造紙企業385家,削減廢水排放量17951萬噸。實施網箱、砂石碼頭整治,推進“汙水零直排區”建設。
另外,杭州市還推動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廢棄礦山修複和墳墓整治,全麵實施堤岸加固工程,開展富春江沿線綠道、驛站、景觀林帶建設,建成沿江生態綠道100餘公裏。開展船舶汙水治理,完成26艘住家船的上岸整治工作。實施禁漁期製度,持續開展增殖放流,有效恢複水生態多樣性。
自2015年以來,富春江水質連續穩定達到Ⅱ類,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富春江沿線岸綠景美,自然岸線率達到90%以上;水生態係統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如錢塘江刀魚、花鱸、白魚、蒙古鮊等明顯增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桃花水母、二級保護動物鬆江鱸、海南鳽等紛紛在富春江流域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