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002489444/2024-00481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文號: 成文日期: 2024-03-06
發布單位: 市發改委 主題分類: 政務公開
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3年工作總結和2024年工作思路
時間:2024-03-06 16:21      來源: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瀏覽次數:

一、2023年工作

(一)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黨建統領發展改革工作全麵加強。一是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先後舉辦專題讀書班3期,開展青年學習會、發改論壇9場,圍繞21條精品路線循跡溯源。黨組班子領銜課題11項,機關事業單位揭榜課題26個,轉化為資政建議40餘條。推出主題教育專題宣傳60餘篇,相關做法先後5次在省市會議作典型介紹,6次被上級簡報刊發。二是重大戰略評估圓滿完成。高質量開展“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和“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推動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研究,提出支持杭州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四個方麵21個重大事項,全力爭取國家和省支持。三是市委巡察整改全麵落實。堅持把市委巡察與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專項檢查、選人用人專項檢查結合起來,聚焦巡察反饋清單,細化分解58個具體問題,研究提出整改舉措167條,健全完善製度28項。四是清廉單位建設穩步推進。全麵檢視“機關雙建”短板弱項,製定防控措施234條,數字助廉做法入選全市清廉機關建設典型案例。創新推出“誠信機關”建設倡議,編製誠信機關建設指引。大力推進開發區(園區)公權力大數據運行平台建設,推動錢塘新區、錢江經開區入選全省清廉開發區。

(二)狠抓重大戰略部署落地,三個“一號工程”和“十項重大工程”強力推進。一是統籌協調和牽頭抓總作用不斷強化。牽頭成立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領導小組,第一時間完成“1+10”工作專班搭建,跟蹤晾曬指標,強化一體監測。季度星級總數和五星數量居全省首位,主要指標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二是擴大有效投資。建立“四張清單”“雙周調度”等機製,實施省“千項萬億”項目158個,完成投資1383.7億元,帶動民間投資、製造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5.4%、30.0%、24.5%。44個新建項目全部開工。三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8個平台成功創建第三批省級服務業創新發展區,3個案例入選全國新型消費典型案例。製定出台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若幹意見,入選2023年度全國物流50強企業4家。先後獲批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國家物流樞紐等35個國家級試點。全力支持優質服務業企業升規納統,成功創建137家省級服務業領軍企業。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拉動GDP 4.9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9%。四是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保供穩價工程亮點突出。積極推進開發區(園區)新型電力係統建設,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實現“零限電”、企業生產“零事故”。全麵開展用電保供隱患排查,圓滿完成亞運電力保供任務。積極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光伏並網92.3萬千瓦,提前實現“十四五”光伏倍增計劃。桐廬、建德抽水蓄能電站等重點能源項目加快實施,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全線貫通。多措並舉推進能耗“雙控”,淘汰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30台。

(三)聚焦打贏“經濟翻身仗”部署,經濟總量實現曆史性跨越。一是宏觀政策執行有效。全麵承接省“8+4”政策體係,出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64條,撥付資金494.1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推出“搶先機、拚經濟”30條、擴大有效投資18條等一攬子政策,圍繞就業創業、複工複產等,推動係列政策直達快享、精準滴灌。二是服務決策調度有序。接續開展“一季度開門紅”、“決勝二季度打贏翻身仗經濟攻堅”、“衝刺亞運會實現新躍升經濟攻堅”、四季度專項賽馬。在全省率先建立重點工程及要素保障單月調度機製,市區聯動解決項目問題1592個。組織赴區縣實地督導,解決問題項目58個。創新設立杭州經濟發展指標體係2.0版,對27項高頻指標每日監測,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參考。三是資源要素爭取有力。新增地方專項債額度347.8億元,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4.8億元,增發國債28.1億元。重點項目新增銀行貸款1085.2億元,發行企業債137.5億元,申請製造業中長期貸款179.6億元。累計批複創投引導基金子基金8支。積極推動18個項目保障用地指標1.08萬畝,205個重大製造業項目獲節能審查批複,新增能耗156萬噸標準煤。四是考核導向牽引有為。積極承接省綜合考核體係,牽頭完成區(縣、市)和開發區(園區)綜合考核實施辦法、指標體係、計分規則等考核細則。全麵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工作責任製考核。

(四)加快完善經濟發展新格局,城市品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一是重大產業平台量質提升。編製完成臨空示範區產業發展規劃,製定出台促進開發區(園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深入推進“一園一主業”特色產業平台創建,首批創建平台11家,命名4家。分類實施開發區(園區)有機更新,盤活低效工業用地1.3萬畝,建設標準廠房1601萬平方米,分別超年度目標30%、60.1%。獲批省第七批特色小鎮3家,新增工程研究中心省級20家、市級8家。二是總部經濟發展出新出彩。首創總部企業“星級培育”計劃,出台推動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及係列配套政策,認定市總部企業468家。兌現總部企業星級獎勵資金1.2億元、車牌指標769個,申請小客車商務錯峰通行證144張,推動7宗總部類商業商務用地“帶項目條件”出讓,爭取人才自主認定名額2701個。三是新興產業賽道搶先布局。謀劃未來產業培育機製和專項政策,編製完成《杭州市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實施意見》。會同西湖大學、城西科創大走廊成功舉辦“西湖未來論壇”。深化與螞蟻集團戰略合作,服務推動集成電路重大項目招引落地。四是區域一體化發展提質增效。項目化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重點工作168項、數字長三角標誌性工程12項,共建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聯盟、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樣板區,共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滬杭未來智造協同發展試驗區。編製完成“1+4”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落實體係。深化杭甬“雙城記”,推動兩市黨政代表團互訪,實體化運作“雙城記”工作專班,推進10項“三個一號”雙城協同標誌性事項和12項惠民利企“關鍵小事”。五是城市國際影響力借勢提升。改組城市國際化九大專委會,印發提升城市國際化實施意見和年度重點任務清單。成功承辦全國共建“一帶一路”現場調研座談會,促成杭州與意大利、希臘等中歐區域政策案例地區合作互訪。積極推動國際聲譽與全球影響力快速提升,《世界城市名冊2022》杭州全球排名升至第73位,創曆史新高。六是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推動實施新一輪綜合交通“6432”大會戰,蕭山機場國際貨站及機坪工程、杭紹甬高速等項目建成投用。建衢鐵路、金建鐵路加快推進,杭溫鐵路二期在比一期晚開工近兩年的情況下,率先實現全線貫通。杭淳開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納入國家公路“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期調整實施類項目。

(五)積極踐行擔當有為政府部門職責,重點領域改革破局推進。一是營商環境改革縱深突破。在全省率先頒布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台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推出新一輪國家試點改革舉措150項。全麵落實中央和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製定民營經濟最強市舉措清單185項。創新打造“親清在線·政策超市”,上線政策2300條,兌付資金250億元,改革成果入選省委改革辦《競跑者》。探索推進政務服務“一類事”改革省級試點,研究提出改革清單38項,牽頭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一類事”,申請效率提升50%以上。二是社會體製改革齊頭並進。牽頭推進社區養老服務體係改革和“托幼一體化”改革,成功舉辦全國“一老一小”現場會,承辦省兒童友好試點城市現場經驗交流會並作典型介紹。印發實施杭州市“擴中”“提低”“十條”政策要點。深化產教融合國家試點城市建設。紮實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印發實施總體方案和分領域方案,在全國同類城市率先形成完整政策標準和項目體係。加快構建城鄉社區公共服務體係,建成“民生幸福共同體”1000個,年服務對象1200萬人次以上。三是數據要素改革邁出堅實步伐。牽頭編製國家數據要素試驗區城市範例建設方案,推動杭州成立全省唯一數據交易所。積極爭取國家生態環境監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國家級行業數據產品業務在杭州落地試點。四是信用杭州。企業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在全省複製推廣,招投標信用改革入選“新華信用杯”,涉企補償救濟機製改革獲省法治建設主動融入三個“一號工程”揭榜掛帥典型案例。深化信用修複“一件事”,推動惡意欠薪信用監管改革,構建聯合獎懲閉環機製。在全國首創誠信機關行為準則,創新開展政務誠信監測。推動建德市高分入選全國第四批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示範區,杭州成為全國率先擁有“雙示範”稱號的城市。五是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全麵啟動。製定出台杭州市碳達峰實施方案、“6+1”領域達峰子方案和碳達峰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杭州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淳安入選第三批省級低碳試點縣。開展“十大低碳應用場景”評選,組織“我和綠色低碳亞運會有個約會”係列宣傳,承辦全國生態日杭州主會場活動。積極推動桐廬經濟開發區等3個園區開展新一輪園區循環化改造,指導山區四縣常態化開展GEP核算。六是價格領域改革穩妥實施。修訂非居民用氣上下遊價格聯動機製,順延輸配氣價格階段性優惠政策,終端氣價同比下降11%。落實電力接入工程費用分擔機製,為企業減負4.05億元。集中排查景區票價優惠政策,落實酒店明碼標價工作,有效服務亞運外圍保障。完成市區12所學校學費、住宿費標準調整,啟動出租車油運價格聯動機製2次。推進供水汙水和管輸配氣等成本監審項目17個,核減金額36.64億元。

(六)協調推進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共同富裕成果共建共享。一是試點示範爭先創優。係統推進共富“十大行動”和“四大改革攻堅”,高質量承辦共同富裕全國現場會、全國推動家政服務進社區經驗交流活動,嬰幼兒照護服務等6個領域首次獲評全國示範試點,村莊經營、縣域共富等12項經驗全國推廣。新入選省級典型經驗3個、最佳實踐7個、共富試點3個、觀察點8個,數量全省第一。二是城鄉統籌更趨協調。製定出台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推動桐廬縣、淳安縣成功創建省級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試點。深入推進西部區(縣、市)三甲醫院創建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動學軍中學桐廬學校、蕭山技師學院開工建設,建德市一院二期、杭十四中青山湖學校等建成投用。三是民生保障有力有序。完善應急物資管理體係,編製印發杭州糧食物流核心樞紐建設方案。上線“杭州市民碼1.0”,日均訪問57萬人次。出台公共交通票價優惠措施,惠及市民260萬人,累計優惠金額2.58億元,綜合折扣力度全國第一。落實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和補貼聯動機製,參與市場商超巡察500人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控製在0.3%。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突出創新強市首位戰略,在釋放澎湃動能上謀突破、再爭先。一是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超前謀劃未來產業發展,積極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推動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政策清單動態實施機製,強化重大製造項目用地、金融、用能、環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協同推進龍頭企業培育、核心技術攻關、重大項目推進。二是積極構建戰略科技力量矩陣。全力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全速推進兩個大科學裝置建設。推動新型實驗室體係加快建設,爭取杭州細胞製備中心(試點)納入杭州市細胞製備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序列。積極爭創省集成電路產業創新中心,多方協同打造國家級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未來產業科技園。三是加大創業投資激勵作用。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支持上城區打造浙江省促進民營經濟、鼓勵發展創業投資樣板。加強創投引導基金機製建設和運作管理,研究製定杭州市支持創業投資發展政策。

(二)突出有效投資強力牽引,在抓項目擴投資上謀突破、再爭先。一是加強重大項目謀劃儲備。積極推進臨空示範區、錢江新城二期、大城北等戰略區塊開發,全力抓好“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前做好地鐵五期建設規劃研究,全麵支撐帶動產業集聚和區域發展。二是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濃厚抓大項目、大抓項目氛圍,集中開工30個左右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重大項目。謀劃推進蕭山國際機場第三跑道、滬乍杭鐵路,推動杭淳開高速公路、錢塘江三級航道整治工程開工,推進地鐵四期、金建鐵路、高鐵機場線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建成投用杭溫鐵路二期、329國道臨安玲瓏至淤潛段等項目。三是健全項目調度機製。深化完善投資賽馬激勵機製,製定出台《杭州市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條例》。迭代升級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重點聚焦落實治“五未”、提“五率”,完善項目建設在線調度功能,強化平台輔助決策作用。四是著力加大要素保障。深入研判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特別國債等支持渠道,加大對項目資金、土地、能耗要素支持力度,爭取發行專項債400億元,超長期國債100億元,力爭中央預算內投資額度占全省比重不低於10%。保障重大產業項目新增能耗100萬噸標準煤以上,騰出存量用能空間50萬噸標準煤以上。

(三)突出重大戰略謀劃推進,在城市內涵發展上謀突破、再爭先。一是統籌謀劃。全麵啟動“十五五”規劃編製工作,結合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研究,聚焦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項目,製定規劃編製工作方案,統籌推進10個以上前瞻性重大課題研究、20個以上重點領域課題研究,為“十五五”發展思路研究提供載體支撐。二是加快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深化與國際城市排名機構合作,研究建立城市國際化評估指標體係,加快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積極踐行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研究製定杭州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推進中歐區域政策案例地區務實合作,力爭入選第四輪中歐區域政策案例合作中方案例地區。三是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積極承接上海高端資源,支持上城區打造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聯盟樓宇經濟品牌,爭取將滬杭未來智造協同發展試驗區納入省滬浙合作區布局。協同推進杭州“都市圈”發展,完善市長聯席會議機製,謀劃推進一批標誌性事項和重大項目。合力唱好杭甬“雙城記”,深化關鍵產業鏈共建,滾動推進新一輪惠民利企事項。共建杭黃世界級生態文旅廊道和寧杭生態經濟帶,落實浙皖合作10件事,推動組建長三角良渚文化遺址聯盟。

(四)突出產業穩進提質,在打造現代產業體係上謀突破、再爭先。一是加快特色產業集聚發展。開展“一園一主業”特色產業平台試點擴麵,推動產業發展要素向創建成效突出的產業平台集聚,強化特色產業鏈群發展,力爭全市開發區(園區)主導產業占比提高到70%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保持75%以上,創建“一園一主業”特色產業平台超過15個。二是加速服務業提檔升級。強化重點平台建設和試點示範作用,高質量建設18個省級創新發展區,全力爭創省級高能級創新發展區,積極爭創現代服務業領域國家級試點。強化服務業重點企業培育,建立入庫納統檢查督促機製,力爭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1000家。迭代實施總部經濟“星級培育”“招大引強”“杭商回家”計劃,爭取認定總部企業450家以上,研究製定總部企業研發費用補助等配套政策。積極構建現代物流體係,大力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國家示範物流園區、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建設。三是做強做優產業平台。修訂發布杭州產業發展導向目錄與產業平台布局指引。優化完善開發區(園區)考核評價機製,力爭開發區(園區)整體排名顯著提升。加大開發區(園區)低效用地再開發力度,力爭工業用地有機更新1.2萬畝,新增標準廠房400萬平方米以上。

(五)突出營商環境有效賦能,在助力民企發展上謀突破、再爭先。一是深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迭代推出7.0版改革清單,推動150項國家授權事項全麵落地。精心做好世行評估和全國評價迎評準備,確保杭州始終排名全國前列、全省第一。常態化開展不當幹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行為問題排查整改。探索增值化改革新生態,動態調整、優化、充實“一類事”服務事項。依托政策超市創新“為企辦實事”服務。二是全力打造民營經濟最強市。健全民營經濟市級統抓機製,完善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渠道,重點做好多跨事項統籌協調和督促推進,構建問題高效解決閉環。利用省經濟社會發展監測一體化平台,做好民營經濟運行態勢監測,推動民間投資、稅收等指標形成季報機製。持續抓好民營經濟185項舉措落地,聚焦物流、融資、用能等領域,製定出台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措施。三是加快城市信用體係建設。深化全國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示範城市創建,發布《杭州市行業信用評價指引》,出台《關於全麵打造“最講信用的城市”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實施意見》。推廣信用承諾製度,以招投標領域為重點,探索建立政府合同履約監管機製。拓展錢江分“信用+交通”“信用+文旅”等場景應用,深化信易貸平台建設,擴大城市信用分互認聯盟。完善信用數據基礎建設,積極爭取省公共信用數據授權運營試點。四是不斷改進價費環境。深化電力市場化和天然氣體製改革,推動公共機構、國企入市,推動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穩妥做好非居民用氣終端價格調整工作,協調推進水電氣價格、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優惠政策落地。有序開展初始排汙權有償使用價格改革,研究促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的再生水價格政策。穩妥推進醫療廢物處置收費機製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市區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製度,明確市區保障性住房配售價格核定辦法。探索創新停車收費政策,優化公共交通票價機製。

(六)突出綠色循環發展理念,在推進低碳發展上謀突破、再爭先。一是全力推動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高質量編製碳達峰試點城市方案,聚焦全國數智賦能達峰標杆區、科技引領達峰樣板區和碳達峰製度創新示範區三大定位,探索產業輕量化城市碳達峰路徑。在“6+1”重點領域打造具有杭州辨識度、全國示範的十大攻堅行動,實施一批碳達峰重大工程項目,推動一批製度創新,積極探索碳排放核算、評價製度,爭取市縣兩級“碳排放”核算試點,爭取在碳期貨交易市場建設上實現突破。二是有效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大力推進光伏風電項目和新型儲能項目建設,確保5個列入省計劃的分散式風電項目全部開工,全年光伏新增並網80萬千瓦,分散式風電新增並網5萬千瓦,用戶側儲能新增裝機容量6萬千瓦,電網側儲能新增容量24萬千瓦以上。全力支持甘電入浙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完善市級能源調峰資源池,組織柴發機組、用戶側儲能電站納入全市統一調度平台。三是協同推進產業低碳轉型。全麵推進企業綠色轉型,推動產業園區新一輪循環化改造,探索開發區(園區)綜合供能模式,積極推進錢塘區東部灣新城、臨空經濟示範區整區綜合能源試點。嚴格落實節能審查製度,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加大既有公共建築節能改造力度,力爭全年騰出用能50萬噸標準煤,單位GDP能耗下降3.2%。

(七)突出對口工作雙向奔赴,在協作共贏發展上謀突破、再爭先。一是推動山海協作跨越提升。加快推進新一輪山海協作重點平台建設,開展產業項目對接洽談活動,重點幫助山海協作“產業飛地”和特色生態產業平台招引一批優質項目。抓好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有效發揮山海協作援建資金撬動作用,“建、產、供、銷”全鏈條助力農戶增收。著力推進社會事業合作,推動設立職業技能實訓基地,開展係列交流對接活動。二是推動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提質增效。持續做好對口支援新疆阿克蘇市、西藏色尼區、青海德令哈市工作,聚焦產業協作、數字化轉型、消費幫扶、文化交流、民生事業等重點,促進對口地區長足發展。深化結對四川廣元市、甘孜州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優化幫扶方式,助力對口地區協同發展。三是推動對口合作互促雙贏。繼續推進杭州長春產業平台、名優產品、科技創新和民生事業等方麵合作共贏。落實國家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決策部署,持續推進杭州恩施州對口合作。有序推進杭州宿州合作幫扶,全麵落實22項重點工作任務。

(八)突出共同富裕爭先示範,在增進民生福祉上謀突破、再爭先。一是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推進西部3縣(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提升重大項目30個,完成投資60億元以上,支持桐廬縣、淳安縣開展省級試點。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積極推進“浙裏新市民”應用建設。探索飛地雙贏新機製。二是促進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啟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迭代製定工作,推動區、縣(市)出台縣級標準,加快建設“15分鍾公共服務圈”。深入實施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加快跨區域教共體建設,建成杭高臨平學校、杭二中富春學校、學軍中學桐廬學校。積極爭創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國家試點城市,以“一老一小”為重點部署攻堅任務清單,指導西湖區等開展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試點。三是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聚焦九大重點群體,全麵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實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雙倍增計劃,創新推出降低新市民和青年群體生活成本舉措,開展低收入群體就業攻堅行動。深化“弱有眾扶”社會救助綜合改革,開展慈善促富專項行動,推動“擴中”“提低”取得實質性突破。

(九)突出黨建引領鑄魂賦能,在打造鐵軍隊伍上謀突破、再爭先。一是堅定不移做到。牢固樹立政府部門首先是政治機關意識,突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深化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推動“循跡溯源學思想促踐行”常態化製度化。二是著力鍛造可堪重任的堅強隊伍。緊扣機構改革機遇調整職能任務,優化幹部隊伍結構,及時發現、培養和使用優秀年輕幹部,讓“有為者有位、能幹者能上、優秀者優先”的導向更加鮮明。加強幹部實踐磨煉、專業訓練和崗位曆練,在為幹部提能賦能中更好為發展提質提速。三是久久為功涵養勤廉風尚。著力鞏固拓展市委巡察整改成效,落細落實28項製度機製,層層傳導全麵從嚴治黨壓力。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深入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密切機關基層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