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新增了跨境電商和海外倉展區,占地麵積達3000平方米,由11個省份聯合組織,共有158家相關企業參展。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作為浙江交易團的唯一綜試區參展單位,亮相跨境電商和海外倉展區,其中杭州綜試區和40餘家企業參加跨境電商展示區、5家企業參加海外倉展示區,兩者麵積均居全國前列。
如果說廣交會是貿易形勢變幻中的重要穩定器,那麼廣交會首次設立跨境電商和海外倉展示區,則是廣交會從“新”出發、展現外貿新質生產力的切實舉措。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外貿新質生產力具有以下幾個特征:首先,數據、信息與流量是外貿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其次,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交融是外貿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再次,數實融合、虛實融合是外貿新質生產力的堅實基礎。
跨境電商新業態是外貿新質生產力的第一種表現形式及載體。全球消費習慣正在改變,世界各地的個體消費和中小企業采購紛紛湧向線上交易,變成了生產者與消費者在平台虛擬集聚,直接交易。2023年全球電商零售增長最快的10個國家中,東南亞有4個(印尼、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拉美有2個(墨西哥、阿根廷)。預計到2025年,中國電商滲透率將升至31.9%;美國將升到27.4%;印度將升到19.7%;日本將升到17.7%;澳大利亞將升到15.7%。因而跨境電商在全球不論是新興市場還是大國市場,均具有廣泛商機和無窮活力。
中國是全球電商滲透率最高的,這得益於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完備的商品供應鏈優勢及全球化引領與創新,並持續驅動跨境電商規模不斷壯大。2023年,商務部統計跨境電商主體已超15萬家,建設的獨立站超過20萬個,深耕海外市場已呈規模效應。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6%,跨境電商新業態成為外貿板塊的增量源。隨著跨境電商成為主角,海外倉的全球布局日益完善,也宣示世界消費已邁向外貿線上數字時代。隨著Temu(拚多多跨境電商平台)、Ali Express(全球速賣通)、Shein(快時尚電子商務公司)、TikTok Shop(國際版抖音跨境電商)等電商平台紛紛推出全托管模式,中國海量中小企業通過各色電商平台快速進入海外市場,無形中推動了中國外貿出口細分市場的精細拓展,同時也與傳統歐美電商亞馬遜、eBay(線上拍賣及購物網站)、Walmart(沃爾瑪)、Wayfair(歐美領航家居家具電商平台)等展開了史無前例的平台競爭。2023年以來,為了獲取更多的訂單,國內不少外貿企業選擇進駐海外的跨境電商平台,但海外平台也存在倒閉跑路的風險。針對這一痛點問題,為了能讓廣大中小企業放心大膽地借助跨境電商平台拓展海外市場,中國唯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中國信保及時推出了跨境電商保險,主動為跨境電商產品出口提供安全保障,護航新業態發展。跨境電商在國際貿易領域內的廣泛普及,引發全球價值鏈體係的巨大變革。跨境電商的發展實現了國際交易中的“去中介化”,大幅降低了企業之間的搜尋——匹配成本,減少了全球價值鏈各個環節之間的信息成本與交易成本,為國際貿易搭建了一條便捷的新通道,促進了中國外貿的大發展。尤其重要的是,跨境電商提高了服務的可貿易性,激發了中國服務貿易的後發優勢,推動了中國服務貿易的飛速發展。跨境電商構造出的虛擬集聚空間,彙集了海量的供應商,有利於創造出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應,可以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下企業差異化、定製化、小批量生產的“長尾效應”,進而形成外貿企業國際競爭的新優勢。
海外倉新模式是外貿新質生產力第二種形式。隨著跨境電商成為主角,海外倉的全球布局日益完善,也宣示世界消費已邁向外貿線上數字時代。2015年5月商務部推出《“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電商平台和出口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開始構建海外倉,布局境外倉儲物流體係。中國海外倉發展逐漸形成了以北美和歐洲為重點、輻射全球的海外倉服務網絡。海外倉目前有商家自建海外倉(如京東印尼倉等)、電商平台海外倉(如亞馬遜FBA倉)、第三方海外倉(貨代或物流企業自營倉庫)類型。據海關統計,到2023年12月,在中國海關有正式備案的跨境電商海外倉企業已經接近2000家。深耕海外市場已呈規模效應,說明新業態的發展是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相較於上述歐美的成熟海外倉市場,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海外倉的擴張勢頭更加迅猛:2022年,新興市場(東南亞、中東、拉美、印度、非洲)的海外倉數量合計有268個,較上年增長了56.72%。除印度外,增速均超過了30%,東南亞的增速更是高達驚人的91.55%。麵積方麵,東南亞、拉美、非洲的海外倉總麵積增長都超過100%,其中東南亞海外倉總麵積已超過100萬平方米,單倉麵積約7000平方米,與歐洲相當。海外倉深耕海外市場已呈規模效應,助力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作用日益增強。隨著跨境電商趨向精細化和品牌化,海外倉也從紅利期逐漸轉入紅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