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02489807/2024-275241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文號: | 成文日期: | 2024-04-08 | |
發布單位: |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 | 主題分類: | 環境監測、保護與治理 |
全市生態環境係統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全麵聚焦省委省政府三個“一號工程”、“十項重大工程”和市委市政府“亞運攻堅仗”“經濟翻身仗”,以“力爭每小時、必爭每微克”的奮進姿態,錨定目標、攻堅克難、拚搏奮鬥,推動美麗杭州建設繼續走在前、作示範,首獲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無廢城市”清源杯,連續八年榮獲美麗浙江考核優秀。
一、2023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2023年,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率全省第1,地表水市控以上斷麵優於Ⅲ類比例、功能區達標率、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連續三年實現100%,“無廢亞運”建設經驗全國推廣,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大幅提升。
(一)圓滿完成亞運環境質量保障。在“不停工、不停產、民生保障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精準實施政企協商減排、執法減排和應急減排,強勢推進“治氣攻堅20條”,累計淘汰國四及以下柴油汽車50734輛、國二及以下柴油叉車6315台,超額完成VOCs治理等省定目標任務,亞運會期空氣質量曆史同期最佳,優於G20峰會期間。全力推進“碧水迎亞運”行動,完成入河排汙口排查1.2萬餘公裏,完成57個鎮街“汙水零直排”提質增效,打贏富陽水上運動中心藍藻阻擊戰,淳安、富陽2個涉水賽區水質分別達到Ⅰ類、Ⅱ類,重點水體水質達標率100%。成功打造首屆“無廢亞運”和“碳中和亞運”品牌,得到生態環境部、省領導多次批示和國際奧委會主席點讚,生態環境部正式發文全國轉發“無廢亞運”建設經驗。
(二)全麵助力打贏經濟翻身仗。全麵實施助企惠企“綠色20條”,深化產業園區“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改革,率先開展“承諾+公證”、生物醫藥產業等環評審批改革,高效保障935個項目審批落地,“承諾+公證”審批改革獲評“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形成輕微違法不予處罰清單53項,辦理不予處罰案件156起、涉及金額1610餘萬元。加大產業幫扶力度,完成汽修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國家創新試點,推進湘湖EOD(生態環境導向開發)全國首批試點項目。
(三)著力提升現代治理能力。統籌推進11個部、省改革試點,杭鋼半山基地“水土共治”全國試點縮短修複周期近2年;推進全國首個減汙降碳協同創新試點,86個鎮街(村社)入選省級試點、20個項目入選省級標杆項目,數量全省最多。深化數智集成改革,率先在垃圾焚燒、燃煤鍋爐等涉氣重點企業開展“黑匣子”試點,探索建立“無事不擾又無時不在”的全過程、非現場智慧監管模式;迭代打造“改革提升—助企惠民”係列應用場景,入選“2023數字政府創新成果與實踐案例”。成功建設“寧靜小區”國家試點並逐步推廣,獲得省紀委和省生態環境廳高度肯定。
(四)持續規範環境監管秩序。一體推進長江經濟帶曝光、省委“七張問題清單”等問題整改,拱墅區違建問題整改作為正麵典型上報中央督察辦。開展“雷霆”“零點”等係列執法,累計實施行政處罰964起。圓滿承辦“平安護航亞運”暨化工園區突發水汙染事件多級防控綜合演練,得到生態環境部高度肯定;對重點風險源企業開展壓路機式檢查,發現並整改風險隱患4439個。深入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噪聲專項整治,全市生態環境係統信訪同比下降16.2%。統籌推進重點行業汙染整治提升,完成2個行業、35家企業整治提升。
(五)不斷濃厚社會參與氛圍。以多元立體視角全麵生動展示美麗杭州風采。成立杭州市全民綠色行動促進會,打造綠色誌願品牌,推動綠色理念走進千家萬戶。新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2個(全省7個)、“兩山”實踐基地1個(全省2個),2個案例入選首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體驗地優秀案例(全省18個)。完成全域生物多樣性調查,發現4個全球新物種和2個中國新記錄物種,獲評全國優秀案例1個、省級生物多樣性體驗地4個。杭州臨安排水有限公司獲評“全國十佳環保設施開放單位”。
(六)全麵強化幹部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化清廉生態環保建設,推進清廉生態環保文化先行先試,連續14年在開年之初舉辦“廉政工作日”活動,抓實防範利益衝突專項治理問題核查整改,全市係統“五個幹事”氛圍更加濃厚。突出強化年輕幹部、專業幹部、執法人員“三支隊伍”建設,落實“青藍幫帶”“雙月比拚”等機製,成立環境執法尖刀班,組建6個專業委員會,調整優化市執法隊運行機製,環保鐵軍能力作風得到進一步錘煉。市執法隊首獲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集體、全省執法大練兵比武集體一等獎;監測中心榮獲全國生態環境係統先進集體。
二、2024年重點工作思路
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錨定“繼續在綠色發展、低碳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緊扣“深化改革、強基固本”主題主線,以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迎檢為契機,以第五輪“省811”生態示範行動為統領,全麵統籌降碳、減汙、擴綠、增長,聚焦環境優質化、服務增值化、監管智能化、參與全民化、隊伍專業化,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奮勇爭先,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共生共促之路,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城市範例,力爭率先建成美麗中國先行區,在“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的新征程上展現更大作為。
(一)聚焦環境優質化,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汙,深入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範樣板。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以PM2.5控製為主線,製定實施“治氣十條”,強化多汙染物協同控製和區域汙染協同治理。出台國四柴油車通行管理政策,進一步推動“兩車”淘汰,積極推廣新能源渣土車和新能源混凝土車。持續加大工地揚塵全過程精細化管控力度,打造一批示範樣板工地。基本完成鍋爐、水泥、石化、製藥、磚瓦、工業塗裝、包裝印刷等涉氣行業低效失效治理設施整治。推進秸稈露天焚燒管控,推動“兩路兩側”鄉鎮達到“無冒煙鄉鎮(街道)”管理要求。鞏固深化碧水保衛戰。開展入河排口監測、溯源和整治,推進“汙水零直排區”提質增效和“千噸萬人”飲用水源規範化建設,確保水環境質量全省領先。深化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全麵推進淨土清廢行動。加快受汙染耕地斷源控源和治理修複,推進一般工業固廢監管規範化建設全國試點,加快全國危險廢物區域處置中心建設,指導富陽區持續推進新汙染物治理試點。打造寧靜係列品牌。持續開展噪聲專項整治,積極推廣“寧靜小區”建設,同步開展寧靜工地、寧靜公園、寧靜場館等創建。
(二)聚焦服務增值化,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麵落實環評服務、惠企幫扶、改革增效等具體舉措,加強對綠色低碳轉型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全方位優化環評審批服務。製定生態環境係統為企辦實事“十條”舉措,嚴控“兩高一低”項目,加強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務,積極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環評審批AI智能化改革,爭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環評聯動改革列入生態環境部試點,不斷提高審批服務效能;深化生物醫藥環評製度改革。持續加大產業幫扶力度。推動環保產業協會改革,發揮牽頭引領作用,培育壯大環保裝備製造業,推動環保科技創新,因地製宜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拓寬生態環保投融資渠道,積極爭取EOD項目獲得國家或省級開發性金融授信支持。謀深做實減汙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探索建立減汙降碳協同創新核心評估指標體係,推動發電行業企業和碳交易擴容企業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推進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入軌。
(三)聚焦監管智能化,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係。不斷拓展數字技術應用,創新監管方式、完善監管體係、規範監管秩序,全麵做好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迎檢。全麵做好督察迎檢。部署開展新一輪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開展曆年問題梳理和“回頭看”,深入開展重點行業汙染整治提升,全麵做好迎檢準備。構建數字監管體係。積極爭創國家數字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率先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大數據技術在生態環境領域示範應用,打造生態環境智治先行市。推廣安裝顆粒物移動加密監測設備和“黑匣子”智慧監管係統,謀劃建設大氣超級觀測站、將軍岩水質超級站等,進一步健全完善監測監管感知體係。提高執法規範化水平。完成生態文明之都建設條例等立法。持續開展“雷霆”係列執法,推廣執法、監測、專家聯動監管服務新模式,深入開展環評、監測、運維等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違法行為專項治理。從嚴管控環境風險。強化危廢、尾礦庫、輻射等重點領域環境隱患排查和多級風險防範。開展信訪攻堅年行動,實行領導包案、首辦負責和不滿意件重點督辦等製度,力爭信訪總量持續下降。
(四)聚焦參與全民化,濃厚共建共享氛圍。不斷拓寬參與渠道,強化正麵傳播引導,積極構建全民綠色行動體係。加強正麵宣傳引導。開展六五世界環境日、生態日等主題宣傳活動,探索推進“美麗細胞”創建,推廣低碳場景、低碳積分等應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向基層、村社延伸,打造全民綠色誌願行動品牌。放大“無廢”創建成效。持續放大“無廢亞運”效應,高標準承辦“國際無廢日”活動,積極推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SPP秘書處落戶杭州,力爭建成首批國家“無廢城市”。提升自然生態體驗。加快製定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和行動計劃,建設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站和省級體驗地,擦亮杭州生物多樣性觀察節品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出圈出彩”。提高公眾環境滿意度。一體謀劃推進生態環境、五水共治、無廢城市等公眾滿意度提升工作,全年性、分階段、分重點推進,力爭得分再提升、排名再進位。
(五)聚焦隊伍專業化,鍛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實施政治鑄魂、人才引育、能力提升和科研創新行動,努力當好美麗杭州建設排頭兵和主力軍。開展政治鑄魂行動。深化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持續開展“循跡溯源學思想促踐行”活動。加快重點清廉單元培育,建立完善與駐局紀檢監察組廉情互通、任務共督、作風聯查等協同機製,開展機關紀檢“一季度一主題”和日常監督“一月一主題”活動,深化拓展“紅領生態·鋒行環保”黨建品牌內涵。開展人才引育行動。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機製,積極招引“雙碳”、環評等緊缺急需人才。加強生態環境領域智庫建設,組織參與各類生態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等選拔培養,力爭培養更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開展素質提升行動。持續落實“青藍幫帶”“雙月比拚”等有益做法和幹部交流輪崗等製度,積極開展執法大練兵、監測大比武等活動,不斷提高綜合素質。開展科研創新行動。充分發揮局專業委員會作用,推進市生態環境學會改革,加強重點技術攻關和前瞻性研究;打造環境監測未來實驗室、新汙染物創新實驗室、“微流控芯片”創新實驗室,進一步提高監測分析能力。構建不同行業VOCs源譜庫、杭州本地特色聲紋庫,建立VOCs組分清單等,為大氣、噪聲汙染防治提供精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