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半路建成通車 迎來蝶變
大城北區塊是杭州市七大重點發展區塊之一,杭鋼片區為大城北區塊三個樣板片區之一,加快杭鋼片區重要一級主幹道臨半路建設意義重大。杭州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杭州市建委在“理舊賬”中轉作風破難題,抓進度提品質,全力統籌推進臨半路工程建設。
臨半路工程(半山路—高線路段)設計全長3314米,其中半山路至軋鋼路段長約2930米,雙向6車道;軋鋼路至高線路長約384米,雙向4車道,道路等級為一級城市主幹路。曆時一年半的奮力攻堅,臨半路將於2024年5月底實現全線通車,屆時大城北杭鋼片區至主城區的出行時間將縮短至原來的1/3。
一、破解四大難題,建涅槃重生的民心路
杭州市建委抓統籌,牽頭各級職能部門形成協同聯動機製,調研協調臨半路工程涉及的建設資金、規劃調整、征地拆遷、管線遷改、綠化遷移、山洪治理等重難點問題40餘次,為工程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一是深度協同,破解統籌協調難問題。杭州市建委牽頭聯合市發改、規資、財政、園文、公安等職能部門,建立部門協同、市區合作機製,創新工作方法,以問題為導向,分析研究部門間溝通聯係、市區兩級對接等突出問題,合力破解各項重難點問題46個。會同市城投集團下屬市城建發展集團成立指揮部,緊盯臨半路工程三個關鍵目標節點不放鬆,完善服務保障機製,強化監督指導機製,確保落實節點任務高質量完成。二是克難攻堅,破解征地拆遷難。臨半路工程征地拆遷主要涉及杭鋼集團等省、市、區相關單位及周邊社區,較多曆史遺留、生產經營等問題亟待解決。杭州市建委通過成立征遷工作專班,掛圖作戰,克難攻堅,調查走訪50餘次,征遷談判30餘次,征地麵積共計約60畝,房屋拆遷麵積約16000平方米,有效解決征地拆遷難題。三是科學規劃,破解管線遷改難。臨半路道路上下高低壓電纜、弱電軍纜、天子嶺專用自來水管、亞盛高壓燃氣管等各種管線繁雜。通過與管線運維單位反複協調、全麵摸排基礎上,科學設置各類新建管位,優化管網功能,新增雨水管6.7公裏、自來水管9.3公裏、電力管8.8公裏、弱電管3.4公裏、燃氣管3.4公裏,確保滿足管線運維單位以及周邊居民企業的需求。四是保護優先,破解綠化遷移難。臨半路周邊存在大量原生態樹木,胸徑20cm以上樹木多達837棵。杭州市建委組織市園文局、市城建發展集團等相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20餘次,方案比選和論證18次,確定大胸徑苗木保護和遷移方案。2022年8月,市政府丁狄剛副市長主持召開專題協調會議,明確優化方案及近遠期實施方案,為項目順利完成提供重要保障。
二、提升四大品質,建人民滿意的發展路
臨半路全線通車後,大城北杭鋼片區至主城區的出行時間將大大縮短,區域品質實現大幅提升,為大城北地區產業串珠成鏈、城區品質優化、城市能級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道路交通配套保障。一是內聯外暢,提升交通品質。臨半路作為連接臨平、拱墅的城市主幹道,從北向南連接臨平區320國道、規劃康良快速路、秋石快速路,沿線服務杭鋼集團(產業提升區)、浙江雲計算中心等企事業單位及軋鋼小區等周邊居民區。建成後與拱康路及塘康路(康園路)形成互補,大城北地區至市區的出行時間將縮短至原來的1/3。 二是雨汙分流,提升生態品質。原臨半路道路雨汙水排放係統不健全,僅靠一條0.5米寬的明溝進行排水。結合小流域治理,增設直徑達2.4米的混凝土雨水主管,排水量較原道路提升了約18倍,彙水總麵積高達220萬平方米,有望徹底解決半山區域雨季汛期道路積水問題。工程建設對標半山國家森林公園配套道路標準,鋪設草皮、移植樹木,進行了大範圍綠化提升。三是加快要素流動,提升產業品質。臨半路東側為杭州半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側為大運河杭鋼公園,北側為由杭鋼集團與阿裏巴巴集團聯合建設的浙江雲計算數據中心。道路串聯起大運河文化新產業主題、城北工業文化主題、半山曆史文化主題,是承上啟下的大城北產業大道。臨半路通車後將帶動產業、人才、資金等要素集聚,極大支撐拱墅區康橋產業園、鳳棲穀等大城北重大產業項目的開發建設,促進康橋、石塘、杭鋼等片區構建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特色文旅等現代化產業體係,打造沿320國道省市區產業合作示範區,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對“建設半山城,扮靚北大廳”有著重要意義。四是以人為本,提升民生品質。臨半路道路建設事關周邊焦化小區等三個小區居民的生活,以及半山公墓掃墓出行。結合道路建設新增通向周邊小區的燃氣管線,讓2698戶居民告別“瓶氣”,迎來“管氣”。為便利群眾出行,指揮部倒排計劃、搶抓工期,提前在2023年冬至前完成東半幅道路水穩基層施工,今年清明節前完成半山公墓區段道路瀝青麵層鋪設,並在現場臨時設置停車位,大大緩解交通壓力,周邊居民抽樣調查滿意度達到98.5%。
三、抓好四大重點,建均衡發展的攀登路
臨半路工程建設中形成的有效建管模式,對優化基礎設施、推進城市更新、晉位城市能級等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杭州市建委將認真總結推廣,推動全市道路建設高品質、高標準、高質量。一是抓經驗總結,探索複製轉化。臨半路工程建設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秉承領導幹部“主動對接、靠前服務”的工作精神,遵循“一切工作到現場”的工作態度,堅持“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的工作標準,落實“組織領導、機製聯動、要素保障、督導推動”四項舉措,推動項目建設高效率、高品質,實現20天完成弱電遷改割接、1天完成交通導改等工作。二是抓差距短板,破解重點難點。杭州市建委組織各區住建等部門以及市城投、交投、商旅等建設單位,優化要素保障、跨區域跨領域項目合作、項目建設過程服務三大機製,全麵摸排杭州市道路項目建設情況,梳理影響各項目建設的前期報批、資金來源、總體方案研究等難點、堵點,並積極協調市發改、財政等部門和屬地政府逐項解決。三是抓服務保障,提升建設水平。提升重大項目審批服務水平,加強項目建設前期方案研究,優化審批流程。提升項目建設協調推進水平,深入一線開展指導服務,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具體問題,推動項目建設。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監管水平,強化政府監管,落實參建單位質量、安全文明施工主體責任,建設民心工程、品質工程。四是抓市域一體,促進全麵發展。杭州市建委按照《關於印發杭州市城市道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強統籌、抓推進,發揮會議調度、督查督辦、晾曬通報三大機製作用,完善工作架構、壓實主體責任、強化部門協同。2024年計劃建成文一西路西延一期等5個項目,開工錢江三橋等7個項目;2025年計劃建成頭蓬快速路等4個項目,開工江東三路過江通道等5個項目,續建錢江三橋、康良快速路等14個項目,形成“內聯外暢、高快順接”的快速交通體係和“區域連通、配套完善”的城市路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