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大走廊杯”2024中國·杭州博士後科創精英賽決賽在未來科技城學術交流中心舉行。經過三個月的角逐,15個由博士後人才領銜的高精尖項目從360餘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在城西科創大走廊上演“巔峰對決”,爭奪桂冠和最高1500萬元的落地資助。
能夠動態調節胰島素的新一代智能糖響應胰島素周製劑、可自主起飛的柔性可變形撲翼機器人、填補國內空白的高性能紅外探測材料、麵向商業的航天微動力裝置及微推力測量技術……一項項突破技術壁壘、填補行業空白、落地商業推廣的項目紛紛亮相。最終,經過評委們的激烈討論,高速鐵路道岔鋼軌結構健康監測係統和金屬陶瓷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得金獎。
“高鐵道岔長期使用後,會出現裂紋、斷軌等問題。我們的項目相當於是高速鐵路道岔的‘體檢醫生’,通過超聲導波技術對鋼軌結構安全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張鵬飛博士帶來的“高鐵巡檢醫生”獲得了金獎,並在現場和未來科技城簽約。他告訴記者,目前該產品已經在多個鐵路現場上道試用。
而另一個金獎項目的最大亮點在於完全自主研發。“由於團隊把控整個金屬陶瓷複合材料的工藝流程,實現國產替代的同時可以降低50%以上的材料成本。”杭州陶飛侖新材料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成博士介紹,企業生產的鋁碳化矽複合材料和鋁碳化磞複合材料用於航空航天領域和半導體領域,目前公司正在安裝的兩台大型設備,單爐次的出貨量可以達到1噸。
“這一場創新創業大賽,不少項目在最頂層的設計中,打通了創新鏈和產業鏈,體現了良好的市場化素養。”在大賽評委會主任、浙江大學吳曉波教授看來,參賽項目兼具科研意義和市場意義,為將來的成果轉化奠定良好基礎。
在比賽進行過程中,城西科創大走廊和紫金港科技城、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的工作團隊,也緊鑼密鼓地與參賽項目進行對接洽談,已經有10個項目達成了落地意向。為了支持大賽項目快速落地、快速成長,大走廊管委會也聯動金融機構,推出了一係列“政策包”,如“護苗貸”“創新保”“補投聯動”等。
“大走廊杯”2024中國•杭州博士後科創精英賽於5月正式啟動,麵向全球征集杭州五大產業生態圈博士後項目參賽,設有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綠色能源和綜合領域六個專業賽道。
自啟動以來,來自美國、英國、新加坡等29所海外名校和北上廣深杭等30餘個國內主要城市的青年博士後反響積極。超過360個項目報名參賽,較上屆增長18.75%。而且,參賽選手普遍年輕,35周歲以下的占比67.3%,35-40周歲的占25.76%。
在獎項設置上,除金獎2個、銀獎5個、銅獎8個、優勝獎35個外,於大賽結束後一年內在城西科創大走廊落地轉化的還可獲得最高1500萬元的落地資助。
決賽當天,由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管理委員會主辦,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承辦,杭州博士後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協辦的博士後人才交流與科技項目對接會也在夢想小鎮舉行。
與此同時,2024“相宜杭州”博士(博士後)專場招聘會也在同一天舉行。西湖大學、浙大城市學院、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智元研究院、良渚實驗室等知名高校、新型科研院所和著名企業等40餘家用人單位推出410餘個博士後崗位招賢納才。
為“籠絡”精英,有的機構開出最高70萬元的薪酬福利,有的則推出50-250萬元不等的住房補貼,還有的給出最高300萬元的科研經費,甚至提出願意對特別優秀的項目突破上限規定,隻為實現博士後人才快速引進。
博士後處於創新創造的黃金階段,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推進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力量。目前,杭州已建有博士後工作站425家,國家站135家,去年新進站博士後超1000人,累計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4400餘名,湧現了622個科技成果獎,誕生4658個授權專利,領先國內同類城市。
來源 | 杭轉中心、科技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