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消費領域信用監管工作地方實踐 |
|
|
|
近年來,以單用途卡為載體的預付消費在民生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涉及教育培訓、美容美發、商業零售、體育健身等眾多領域,在便利群眾生活、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時,也為穩定市場主體、促進消費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預付消費本質上屬於商業信用交易,在單用途卡交易中,消費者預先向經營者付款是基於一種“信任”,即相信經營者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能夠提供符合約定的商品或者服務。在這種交易結構中,消費者向經營者“授信”成為債權人,而單用途卡經營者成為債務人,後期經營者以交付商品或服務的方式償還對消費者的債務。基於單用途卡交易的內在本質特征,蘊含著難以完全避免的商業信用風險。互聯網時代,信用的價值和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信用消費儼然已是大勢所趨。信用是預付消費模式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加強“預付消費”信用體係建設,讓“預付消費”放心化、規範化,將是預付消費類企業立於不敗的關鍵所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消費信用體係建設,在不同場合提及消費信用監管方麵的政策舉措,為各部門各地區推動預付消費領域信用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目前,杭州市、台州市、成都市、北京市、鄭州市等地通過開展預付消費地方監管創新實踐,加快構建預付消費領域信用監管體係,營造讓人民群眾放心、安心、舒心的市場預付交易環境。 近年來,以單用途卡為載體的預付消費在民生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涉及教育培訓、美容美發、商業零售、體育健身等眾多領域,在便利群眾生活、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時,也為穩定市場主體、促進消費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預付消費本質上屬於商業信用交易,在單用途卡交易中,消費者預先向經營者付款是基於一種“信任”,即相信經營者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能夠提供符合約定的商品或者服務。在這種交易結構中,消費者向經營者“授信”成為債權人,而單用途卡經營者成為債務人,後期經營者以交付商品或服務的方式償還對消費者的債務。基於單用途卡交易的內在本質特征,蘊含著難以完全避免的商業信用風險。互聯網時代,信用的價值和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信用消費儼然已是大勢所趨。信用是預付消費模式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加強“預付消費”信用體係建設,讓“預付消費”放心化、規範化,將是預付消費類企業立於不敗的關鍵所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消費信用體係建設,在不同場合提及消費信用監管方麵的政策舉措,為各部門各地區推動預付消費領域信用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目前,杭州市、台州市、成都市、北京市、鄭州市等地通過開展預付消費地方監管創新實踐,加快構建預付消費領域信用監管體係,營造讓人民群眾放心、安心、舒心的市場預付交易環境。 一、杭州市:搭建“e付保”平台,打造預付消費信用監管新模式 商業預付卡在減少現鈔使用、便利公眾支付、刺激消費等方麵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由於監管不嚴、缺乏信用風險防範機製等原因,也擾亂了稅收、財務管理秩序和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為此,杭州市上城區以信用信息數據為基礎、以信用評價為導向、以預付資金監控為手段、以信用治理為目標,探索搭建預付卡數字化信用監管服務平台“e付保”。 一是分層次整合構建商戶信用信息體係。將商戶在工商、信訪、稅務、法院判決、社保、銀行資金等政府和金融機構的10項關鍵數據進行整合,構建形成“e付保”平台的基礎信用數據。再將政府部門的線下監管走訪、街道社區的日常查訪以及城管部門的隨機暗訪等信息整合,成為“e付保”平台的拓展信用信息。利用數字設備和數字技術,整合視頻等數字信息,成為“e付保”平台的補充信用信息。 二是構建商戶信用評價指標體係。信用評價模型以公共信用信息為底座,涵蓋稅務、工商、城管以及人社等信用信息;同時將商戶在生產經營中的良好行為信息、不良行為信息作為評價的核心;最後納入商戶市場交易中的投訴信息作為補充。借助算法模型,最終形成較為全麵客觀的三色商戶信用等級,即“綠碼(理性充值)、黃碼(謹慎充值)、紅碼(禁止充值)”三色預付碼。同時形成預付卡信用風險預警監測機製,實現風險“即時感知”。 三是擴展商戶信用應用。各行業主管部門可以通過“e付保”獲取各自行業的發卡信息,平台算法全覆蓋、全天候、全自動監測,以數字化智能監管手段解決了預付卡信用糾紛後知後覺、信用監管滯後等問題。政府監管部門以信用評價結果為導向,實行差別化的監管,對信用良好的商戶真正實現無事不擾。在“e付保”的糾紛化解模塊創新性加入了企業和解功能,發起投訴後3個工作日,平台先在商戶端予以提醒,先由商戶與消費者協商和解,如消費者不同意和解方案,投訴件將通過智能算法自動分單至相關部門,有效提高預付卡糾紛化解、行政執法效率。 二、台州市:推行“付省心”應用,打造預付卡資金第三方監管模式 為應對預付卡消費投訴多發,涉及部門多、領域廣,存在協同監管難、維權取證難、行業融資難等問題,浙江台州市在椒江區推出“付省心”應用,讓群眾預付消費省心更放心。 一是勾勒企業信用畫像。“付省心”應用打破了部門信息壁壘,歸集了商家交易、社保、用能等信用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對不同行業、商家開展信用畫像,消費者可在線查看相關商家信用資質,選擇信譽值評分較高的商家購買預付卡,同時為政府在行業管理、市場調控、精準助企等方麵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撐。 二是進行預付卡全流程信用監管。消費者的預付費用,由區屬國企聯合各家銀行進行統一管理,當消費者完成單筆消費後,相應資金自動劃入商家賬戶,可實現對預付卡備案、支付、兌付、售後等環節的全閉環監管。同時通過數字化改革,實現了對預付卡消費監管的流程再造,變過去的事後處置為事前信用預警防範、事中信用監管服務。 三是守信激勵措施增強企業信用。加入“付省心”應用,是商家誠信經營的一種承諾,“付省心”通過公布各商家星級評價、服務好評度等信用榜單,智能推送熱門活動等方式,帶動消費引流,為誠信商家拓展了獲客渠道。資金監管比例會隨商家信用等級浮動而調整,既發揮不同行業的市場能動性,又有效規避預付資金風險。此外,加入“付省心”的商家,如果信用等級高,還可在線貸款,最高可獲貸其預付卡存管總金額1.5倍的貸款,年利息最低至3.6%,一定程度上解決部分個體工商戶的融資難題。 三、成都市:打造“可信消費碼”,構建預付消費信用監管模式 成都市直戳不法商家卷款跑路痛點,協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引導行業共同打造四川省首個預付消費信用監管平台。 一是多個端口實現聯合監管。該平台由商戶端、消費者端、銀行端、政府端組成。商戶入駐時,平台通過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電子營業執照”係統對接,驗證經營商戶的合法性和發卡資格。消費者在充值時,與商戶在線簽署規範的製式合同,減少合同糾紛。充值的費用將由銀行對賬戶餘額進行動態監管。 二是信用預警提高反饋效率。商戶經營數據異常時,網格員將收到預警信息,並第一時間趕往現場查看並反饋。整個消費過程將進行區塊鏈存證,發生糾紛時,平台提供區塊鏈存證證據,確保糾紛公正、高效地解決。 三是建立商戶信用碼。教育培訓、體育健身、餐飲等領域多家商戶入駐平台,平台賦予每個商戶一個“可信消費碼”,並展示其預付費項目價目表,若“可信消費碼”為綠色,則該商戶信息備案、資金監管、安全支付、標準合同、證照核驗等審批項均已通過。 四、北京市朝陽區:打造“全方位”監管模式,優化預付消費信用監管體係 為了有效規製預付消費類經營企業失聯跑路行為,引導、促進預付消費領域行業規範有序發展,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朝陽區委區政府領導下,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創新信用監管方式,關口前移,研究新型資金監管模式,推進預付消費資金監管平台落地投入使用,努力構建預付消費事前、事中、事後“全方位”信用監管體係。 一是開展信用風險調查。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對近年來轄區內預付消費類經營企業失聯跑路情況和預付消費相關的投訴情況進行了梳理分析,針對預付消費問題風險較高的美容美發、教育培訓、洗車等行業舉辦政企對接會20餘次,深入了解預付消費模式中的信用問題。 二是建立付費信用監管平台。朝陽區市場監管局聯合農業銀行推出了“朝陽預存寶”資金監管平台,該平台具備單用途卡發行管理、預收資金清結算、交易記錄保存、預收資金餘額、消費者信息查詢等功能。目前已有50餘家試點商戶入駐並開展試運行工作。商家將其全部預付費產品或者部分預付費產品接入“朝陽預存寶”平台,銀行對經過平台流轉的預付費資金進行100%監管。 三是限製商家使用預付資金。商家通過平台收取預付資金,並依托銀行進行資金監管,當消費者付款時,資金自動轉入銀行資金存管賬戶,隻有當消費者在商家消費並現場核銷後,銀行才將當筆費用劃轉至商家結算賬戶。無論消費者預存多少費用,商家隻能自由支配消費者已實際消費的額度。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惡意卷錢跑路風險,消費者也不必擔心商家挪用預付金作為其他用途。 五、鄭州市:推行靶向式監管模式,加強預付卡信用監管力度 鄭州市市場監管局立足本職,本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初心,充分履行消費維權部門職能,積極開展預付消費信用監管工作。 一是強化信用投訴渠道暢通。充分發揮12315熱線電話和全國12315平台的作用,積極受理市場監管職責範圍內消費者有關預付卡的投訴和舉報,同時安排專人負責投訴舉報催辦督辦工作,確保消費者訴求得到及時有效的合理處置。截至2022年8月23日,全市12315係統共接收預付卡相關投訴舉報15584件,已辦結14904件;主要反映退費糾紛、商家關門預付卡無法使用、部分商家不履行事先約定等問題。 二是強化信用綜合監管。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對商家實施重點監管。一方麵強化信用監管,對擅自關門且聯係不到導致消費者無法消費和退費的經營者,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符合立案條件的堅決立案查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部門,發揮信用監管和聯合懲戒的約束手段,加大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違法成本,努力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另一方麵綜合運用提醒、行政約談、投訴信息公示、通報等行政手段對消費者反映強烈的經營戶開展靶向式監管,2022年共約談企業13家次,對輕微違法早發現、早警示、早曝光,對存在問題較多、投訴居高不下、影響較大的市場主體有針對性地開展跟蹤抽查、督促整改,保持對消費侵權違法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 三是強化信用消費預警。利用全國12315平台大數據綜合集成優勢,運用時間序列、關聯數據、分類和聚類統計方法,對12315數據進行實時動態跟蹤監控、分析評價和異常預警,提煉消費者投訴舉報熱點、焦點,及時研判消費行為和侵害行為趨勢,形成日報、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的動態化、常態化管理模式。同時積極開展預付卡相關法律法規和維權知識宣傳活動,結合元旦、五一、十一、雙十一等消費節點和近期投訴熱點發布消費提示,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謹慎辦卡,提高信用風險防範意識,及時主動依法維權。 加強預付消費領域信用建設是健全市場體係的關鍵一環,也是深入推進信用體係建設的必由之路。在法治的原則下,健全市場體係,優化政務服務功能,這一指導思路應滲透到預付消費領域信用建設的方方麵麵。 一是建立科學的信用風險評價體係。結合經營者行業特征、信用承諾、平台登記和報送數據情況等,對預付消費類企業的信用信息進行歸集整合,通過內部監管評級和市場化信用評價,充分揭示經營者的信用狀況,並建立更加精準的評估和認知,以便根據經營者的風險水平,動態精準地實施相應的資金管理、風險預警和現場檢查等措施。 二是搭建預付消費監管平台。通過建立預付式消費監管平台,可為經營者提供發卡、資金清算、經營數據分析等服務,與此同時引導經營者接入監管平台,幫助完成資金監管、數據報送等監管要求,實現經營者行為留痕,開展數字化、智能化評信,具體形式包括信用檔案、信用評價與分類、預警等,揭示經營者信用狀況,提供精準“畫像”。 三是加強預付消費監管力度。明確政府相關部門對市場監管職責,暢通投訴渠道,做到嚴格監督審查,包括企業的運營風險調查,預付收費過程中的流程監察,客戶使用預付卡的監督檢查以及資金的審查等,限製企業提前使用客戶還未消費的預付資金,避免企業卷款跑路的風險。 四是實行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對信用良好的經營者,提供精準的政策支持和服務,包括政府貼息的無抵押、無擔保的純信用貸款扶持,以及白名單告知、可信企業掛牌等正向宣傳,形成誠信示範效應。對於存在重大風險的商家,資金監管比例適當上浮,適時啟動告知機製、糾紛調解機製和重大風險會商機製等。利用預付消費監管平台監測經營者的發卡規模和履約情況,及時預判風險,適時采取降低發卡額度、停售和下架商戶的部分產品等措施。及時發現和查處虛假宣傳、“霸王條款”等行為,對關門“跑路”、集資詐騙等及時立案進行刑事打擊,嚴重侵權案件及時曝光震懾。 |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