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在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圍繞拓展公共空間、補齊功能短板、提升配套服務等內容,強化上下聯動與政民協同,統籌係統改造和長效管理,建成了一大批有完善設施、有整潔環境、有配套服務、有長效管理、有特色文化、有和諧關係的“六有”小區,積極探索存量更新背景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新高度。2024年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再次被列為省、市民生實事任務,計劃開工改造260個小區、完工200個小區,截至10月底,已開工270個小區,已完工201個小區,提前完成省市民生實事任務。
一、發揮紅色領航,建強舊改工作“戰鬥堡壘”
杭州市始終堅持“小區改造到哪裏,黨組織就建在哪裏,黨的工作就延伸到哪裏”的要求,織密老舊小區組織體係,讓紅色動能始終引領舊改工作提質增效。
紮實“紅色”根基。杭州市建委積極推動市、區兩級舊改辦、建設四方主體、屬地街道社區、轄區單位等黨組織凝聚在項目一線,建立“黨建+專班”的聯合工作機製,在不改變原有組織隸屬關係和黨員組織關係的基礎上,成立舊改功能型黨組織,全方位服務項目建設,今年以來新增功能型黨組織177個。
串聯“紅色”動能。打通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落地路徑,通過黨建聯建、共建、單建等多種方式,全麵打通上下層級壁壘和部門條線壁壘,充分發揮各自黨組織優勢,助力改造項目順利推進。比如,拱墅區通過四級黨建聯建,合力助推王馬社區公共服務提質,幫助王馬社區優化2028.2平方米存量空間騰挪為民。
激發“紅色”活力。進一步融合各級黨員骨幹、網格員、樓道長等各方力量,組建成立舊改意見征求、違建拆除勸導、突發情況應對、黨群工程監督、舊改政策宣傳等內容的全過程服務組織,全方位開展意見建議收集、項目改造監督、居民矛盾化解等實際工作,讓黨員居民成為助推舊改工作的政策宣傳員、工作引導員、矛盾調解員,由點及麵推動居民意願轉化為改造落地的美麗家園。
二、突出先鋒聚力,助推舊改工作“三大革命”
依托基層黨建堡壘,通過“一名黨員一麵旗、小區舊改做示範”“舊改吹哨黨員報到”等做法,實現新一輪舊改的“樓道革命、環境革命、管理革命”落地見效。
多渠道彙集民意。充分發動社區黨員、誌願者、熱心居民等通過“議事廳”、意見箱、懇談會、主動上門對接等形式,廣泛收集居民關於樓麵翻新、管線序化、新增車位、充電樁建設等具體改造意見建議。比如,桐廬縣上杭社區在改造過程中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組織召開居民需求、場景建設等多層麵座談會20餘場,發放調研問卷3000餘份,梳理問題30餘類。
全過程參與改建。在黨建引領下,各類資源不斷向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彙聚,讓舊改工作成為民生獲得感“全麵釋放”的“放大器”。比如上城區通過自薦、推薦等方式組建“改造督查突擊隊”,將黨員群眾化身為保障舊改項目質量的“網格觸角”。建德市以街道黨工委、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幢黨小組組成四級黨建“同心圓”,打造“樓裏微光”黨建陣地,推動完成100餘個柴間、1600餘個保籠及花架的拆除工作。
全方位改造提升。通過組織共建、黨建聯建等舉措,有力推動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舊改工作動能,推動小區改造“麵子+裏子”的全麵提升。以內外兼修內外都美的標準實施樓道“淨化、亮化、序化、美化”的“樓道革命”,以係統治理思路補齊小區基礎設施配套短板的要求開展外立麵治理,停車泊位增設,綠化景觀提升的“環境革命”,以要建好更要管好的長效思維探索保障居民既要舒適更要舒心的“管理革命”。目前已整修樓道1.85萬處,外立麵治理1058萬平方米,新增停車位2.2萬個,改造無障礙及適老性設施4100處,加裝電梯6347部。
三、聚焦三大創新,保障改後小區“長效管理”
圍繞舊改工作的後半篇文章,杭州市聚焦改造機製、管理模式、服務治理等創新舉措,積極探索適合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新措施,初步實現從“都不管”到“一起管”、從“失管”到“智管”的重大轉變。
改造機製創新。一方麵,為解決老舊小區居民養老、托幼、物業管理等硬件不足問題,通過推動資源下沉,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積極將老舊小區內部和周邊的存量用房資源,提供給街道社區使用,補齊短板不足,為小區長效運營管理提供硬件保障。另一方麵,為進一步理順工作職能、強化部門協同,探索用製度固化老舊小區改造管理工作,臨平區起草《老舊小區改造後長效管理指導意見》,為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後的長效管理提供製度參考。
管理模式創新。加強物業行業黨組織建設,引導物業企業成立黨支部,組織物業從業人員培訓,持續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同時積極探索老舊小區“大物業”管理模式,推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比如,西湖區翠苑街道創新推出了“3341”大物業統管模式(物業運營“三位一體”、物業管理“三個轉變”、物業服務“四個增效”、物業收支“一個平衡”),對老舊小區實施片區化管理,打造大物業管理示範區域,該模式入選了第八批全國老舊小區改造可複製政策機製清單。
服務治理創新。探索以社區黨委為主導、社會組織為支撐、誌願團隊為補充的聯動機製,積極發動引導老舊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聯合物業管理委員會和小區物業組織,引導居民自治力量充分參與小區及社區設施環境的日常管理維護中。通過樓棟管家包樓聯戶、共建部門分片聯棟、在職黨員協力聯戶的聯動效應,把力量凝聚到小區,作用發揮到樓道,實現老舊小區共建、共治、共享的“長效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