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創新 >> 人才風采

切實解決國家戰略問題 務實科學研究

發布日期:2020-07-20 15:29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城西科創大走廊管委會
分享:

“科學精神的第一要義就是實事求是。在求是的征程中,必須先求實。在科技創新的國際發展大勢中,我們要找到自己的方位。”之江實驗室張汝雲研究員這樣闡述自己對“科學精神”的理解。他說,應當靜下心來,真真切切地去解決一些國家戰略需要的問題,去做能夠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研究。

 

張汝雲,之江實驗室工業互聯網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網絡通信及其安全領域的技術研究、設備研製,曾主持多項國家863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次。2018年底入職之江實驗室以來,他帶領研究團隊成功申報並獲批承擔了工業互聯網擬態邊緣網關、內生安全工業交換機設備等11項來自科技部、工信部等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獲國撥經費逾2億元。

 

 

“單絲不成線,‘單打獨鬥’式的科研已經難以適應‘融合科學’的新範式,也不利於科研人員的自身發展。”張汝雲說,在謀定科研方向後,就要盡全力去組合國內相關方向的“最強大腦”,圍繞既定目標,開展大兵團作戰的協同攻關。他堅信,“積力之所舉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

 

麵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基於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網絡安全領域首席科學家鄔江興提出的擬態防禦創新理論,張汝雲所在的工業互聯網研究中心正在開展內生安全數據中心建設及核心裝備研製。他帶領團隊聯合國內優秀科研力量,開展協同攻關,目前已成功研製出內生安全文件存儲係統、內生安全雲管平台等多款核心裝備,具體化解決網絡空間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問題。他自信地表示:“我們研製的核心裝備已經進入試點應用階段,取得了很不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大兵團作戰的協同攻關對科研的有序組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合不同科研團隊力量的同時,如何做好融合,發揮出‘1+1>2’的效果,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之江實驗室創新的科研管理體製機製給張汝雲以極大激勵——實驗室強調“涵科學精神,養家國情懷”,在厚植團隊意識、弘揚協作精神的基礎上,創新出台了預算授權製、項目經理製等科研服務保障製度,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打牢了基礎。

 

 

“不用為科研經費奔波,不用為繁雜瑣事憂愁,我們就有了心無旁騖做研究的底氣。”張汝雲說,科技創新既需要腳踏實地,以工程化項目的形式將前沿理論的創新落到應用實處,也需要仰望星空,去探尋“無人區”的所在。他正麵向未來網絡需求,研究突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網絡架構和核心技術,打造一個具有多模態功能呈現、全方位覆蓋、全業務承載、智慧化管理控製和內生安全的新型網絡環境。

 

當前,張汝雲團隊聯合國內10家優勢科研機構力量,牽頭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多模態智慧網絡核心技術與原理平台”。他們的目標是建立多模態智慧網絡體係架構,研製多模態智慧網絡原理平台,形成標準規範與專利群,為構建“智慧高效、安全可信”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提供一整套方案,為我國網絡強國戰略的實施提供相應的核心技術與能力支撐。

 


切實解決國家戰略問題 務實科學研究

時間:2020-07-20 15:29

“科學精神的第一要義就是實事求是。在求是的征程中,必須先求實。在科技創新的國際發展大勢中,我們要找到自己的方位。”之江實驗室張汝雲研究員這樣闡述自己對“科學精神”的理解。他說,應當靜下心來,真真切切地去解決一些國家戰略需要的問題,去做能夠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研究。

 

張汝雲,之江實驗室工業互聯網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網絡通信及其安全領域的技術研究、設備研製,曾主持多項國家863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次。2018年底入職之江實驗室以來,他帶領研究團隊成功申報並獲批承擔了工業互聯網擬態邊緣網關、內生安全工業交換機設備等11項來自科技部、工信部等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獲國撥經費逾2億元。

 

 

“單絲不成線,‘單打獨鬥’式的科研已經難以適應‘融合科學’的新範式,也不利於科研人員的自身發展。”張汝雲說,在謀定科研方向後,就要盡全力去組合國內相關方向的“最強大腦”,圍繞既定目標,開展大兵團作戰的協同攻關。他堅信,“積力之所舉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

 

麵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基於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網絡安全領域首席科學家鄔江興提出的擬態防禦創新理論,張汝雲所在的工業互聯網研究中心正在開展內生安全數據中心建設及核心裝備研製。他帶領團隊聯合國內優秀科研力量,開展協同攻關,目前已成功研製出內生安全文件存儲係統、內生安全雲管平台等多款核心裝備,具體化解決網絡空間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問題。他自信地表示:“我們研製的核心裝備已經進入試點應用階段,取得了很不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大兵團作戰的協同攻關對科研的有序組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合不同科研團隊力量的同時,如何做好融合,發揮出‘1+1>2’的效果,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之江實驗室創新的科研管理體製機製給張汝雲以極大激勵——實驗室強調“涵科學精神,養家國情懷”,在厚植團隊意識、弘揚協作精神的基礎上,創新出台了預算授權製、項目經理製等科研服務保障製度,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打牢了基礎。

 

 

“不用為科研經費奔波,不用為繁雜瑣事憂愁,我們就有了心無旁騖做研究的底氣。”張汝雲說,科技創新既需要腳踏實地,以工程化項目的形式將前沿理論的創新落到應用實處,也需要仰望星空,去探尋“無人區”的所在。他正麵向未來網絡需求,研究突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網絡架構和核心技術,打造一個具有多模態功能呈現、全方位覆蓋、全業務承載、智慧化管理控製和內生安全的新型網絡環境。

 

當前,張汝雲團隊聯合國內10家優勢科研機構力量,牽頭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多模態智慧網絡核心技術與原理平台”。他們的目標是建立多模態智慧網絡體係架構,研製多模態智慧網絡原理平台,形成標準規範與專利群,為構建“智慧高效、安全可信”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提供一整套方案,為我國網絡強國戰略的實施提供相應的核心技術與能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