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作動態 > 工作動態

融資“雲擔保”“社區財e通”、國資“一盤棋”,杭州財政為數字化改革增添新動能 | 數智財政 “杭”向未來②

發布日期: 2022-01-24 18:37 信息來源:杭州市財政局 瀏覽次數:

引言

第二期《數智財政 “杭”向未來》係列報道

我們將展示杭州市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濱江區財政局、餘杭區財政局

在企業貸款擔保、基層財務報銷

和國資企業管理上

如何強化數字賦能,攻堅難題難關,

讓基層群眾更滿意,讓企業更有獲得感,

以此共同助力杭州財政係統

在數字化改革“藍海”中破浪前行。


杭州市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杭雲擔”線上擔保係統

為切實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杭州市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緊扣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金額小、周期短、無抵押、保費低、覆蓋廣”的特點,以數字化賦能流程重塑,以大數據輔助風控決策,探索推出“杭雲擔”線上擔保係統(以下簡稱“杭雲擔”),並配套開發“杭雲擔”移動端與浙裏辦“掌上擔”,為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提供對接零距離、服務全天候、融資“一站通”的政策性擔保服務。

“杭雲擔”借鑒V字模型理念,按照業務拆解、流程重塑、架構設計、係統建設的步驟,優化工作機製,實現企業線上申請、擔保線上審核並開具電子保函、銀行同步放款的全數字化流程,助力小微企業零次跑、審批時效“T+0”、服務時間“24*7”的工作目標。在“杭雲擔”助力下,業務流程從7-15個工作日縮短至最快隻需要30分鍾,人均管戶從25-30戶提升至150戶。

截至2021年12月,公司已累計辦理線上業務51902筆,其中,政策性擔保業務累計擔保金額66.82億元,惠及12937戶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杭雲擔”的經驗做法先後被新華網、人民網、杭州市政務網、《杭州日報》、學習強國平台等媒體報道。

濱江區財政局

“社區財e通”新場景

濱江區財政局聚焦基層社區報銷小切口,助力破解手工報賬費時費力、資金使用不規範、上級監管難的難題,打造“社區財e通”新場景。主要做法為:

核心業務一體化,集審批、支付、核算業務為一體,打通資金縱向流動通道;

審批流程規範化,社區經費審批關口前移,打造全流程閉環監管;

資金支付集中化,創新性地將社區資金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支付由社區發起申請,街道直接支付給收款人;

多跨場景應用化,強化數據共享,形成紀檢、財政、民政等多方協同的基層共治大場景應用。

目前,該應用已在濱江區59個社區全部上線,成效明顯。

促進社區減負,由線下審到掌上審,由原先4次跑到如今0次跑;

規範財務管理,出台《社區資金管理辦法》和《社區運行經費國庫集中支付實施方案》;

推動支付改革,創新開設社區零餘額賬戶,避免資金使用浪費和閑置沉澱;

構建監管體係,社區資金使用全過程全透明,全方位全天候接受多方監督。

餘杭區財政局

國資國企數字化管理平台

針對餘杭區國資國企領域存在的數據收集零散、數據交互傳統、數據分析困難、監管手段單一等難點痛點,餘杭區財政局於2021年5月試運行“統一監管、高效運營、智能預警”數字化管理平台。平台項目從國企服務端出發到國資管理端為止,形成國資國企兩端互惠融通,和諧交互的生態閉環。

一項專利:平台取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專利證書。

兩大重塑:

重塑監管體係:強化數字賦能,構建國資“一盤棋”數字化監管;

重塑製度體係:製定《餘杭區國資國企數字化管理平台運行管理辦法(試行)》,以製度來推動數字化進程。

三個目標:

摸清底數,實現國企海量數據全盤掌握;

實時交互,實現國資國企一站式審批;

數據碰撞,實現國企重點領域實施動態監測、分析、預警和評價。

四個亮點:

通過國有企業職員“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國有企業人事有效監管;

通過數字化圖形和手機盤點等手段提升對國有企業資產有效監管;

通過統一賬套軟件,提升國有企業財務事項有效監管;

通過對大數據和AI分析,提升國有企業經營有效監管。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