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加快營商環境創新試點 為市場主體減負增效
發布日期: 2023-01-06 16:30
瀏覽次數:
作為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杭州已推出153項共509條改革舉措,成效明顯。圍繞市場主體所需所盼,堅持聚焦痛點、難點,杭州推動簡政放權、強化數字賦能、注重人才服務,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政務服務精簡高效
“僅用10分鍾就申請到10萬元,這是創業以來辦過最方便快捷的貸款。”作為首批享受到杭州聯合銀行“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簽章”應用試點的受益者,杭州市海河建材有限公司負責人段東河說:“太方便了,不用現場跑銀行網點!”
據了解,“電子證照、電子簽章”應用改革試點是杭州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的重要舉措之一。為進一步豐富應用場景,杭州在農業銀行杭州分行、杭州聯合銀行兩家試點銀行企業貸款領域推動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簽章應用,企業可在線身份認證和申請貸款,銀行以數字化手段簡化審核流程、強化風控管理,給企業融資貸款帶來便利。
為更好地穩經濟、促發展,杭州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推行企業辦事“一照通辦”改革,通過數字賦能、告知承諾製、電子證明共享應用、推廣電子營業執照等方式,有效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在電子證照領域,杭州在全國率先實現21個部門的251項企業辦事事項,憑營業執照“一照通辦”,共計減少企業申報材料753件,精簡率達41.57%。
瞄準難題深化改革,杭州為市場主體減負增效。今年3月份,杭州市“多報合一”係統正式上線,企業通過一次登錄,可以完成市場監管、稅務、人社、海關和商務相關部門的年報數據填報。目前,40餘萬家企業享受到“多報合一”便利,每家企業可少填報重複數據項62個。
人才服務暖心細心
人才是創新創業主體,也是營商環境中的主體之一。杭州做實做細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各環節工作,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讓人才工作與營商環境互融共生。
在位於杭州臨安錦南街道的鑫富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莫凱身穿藍色工作服,正在做化學實驗。莫凱是該企業研發人員,主要從事新產品開發。2020年6月份研究生畢業後,他通過校企合作、人才引進來到鑫富科技。僅僅兩年,莫凱享受到臨安區人才政策紅利,成為一名新臨安人。“住房補貼、生活補貼等力度較大,讓我心裏有了底氣。”莫凱說。
莫凱所在的臨安錦南街道試行“雄鷹展翅”人才工作法,厚植人才沃土、優化營商環境,為高質量發展築基。作為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健康產業重點板塊,錦南街道立足大健康產業定位,通過“做強一個平台、落地一批項目、引進一批人才”,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穩增長穩預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
作為杭州主城區,上城區正不斷優化人才氛圍,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奠定紮實基礎。“這裏集聚醫療產業和上下遊產業鏈,我們既做醫療又做機器人,對資源整合有很大幫助。”迪視醫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崔迪說,“落地即獲得1500萬元資助,以及場地協調、融資洽談、醫療資源對接等一條龍服務,對於我們初創公司來說真是雪中送炭。”
築巢引鳳棲,服務暖人心。上城區堅持黨建引領“最多跑一次”改革,線下為人才提供“一站式”商務政務服務平台,線上推出“一指化”智慧人才服務係統。今年,推出“上城人才碼”,聚焦交通、教育、醫療等“關鍵小事”,讓人才“一碼在手,服務全有”。截至目前,上城區人才資源總量達38.21萬人,一大批人才和企業落戶生根。
在杭州,城市與人才共同成長、互相成就。“繼續從平台、改革和服務破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創新創業新天堂。”杭州市委人才辦副主任尹凡說。
優化審批體驗更佳
對於企業來說,時間成本非常寶貴。在審批上花的時間越少,企業獲得感就越強。在杭州,企業無論是拿土地、上項目,還是辦理不動產權證、招標投標,都有了更快捷的體驗。
今年6月份,浙江百年宜格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從簽完土地出讓合同到取得施工許可僅用時12天,比合同約定的半年內開工大大提前,產業投資項目“拿地即開工”。
“項目啟動之初,錢塘區行政審批局就把方案設計重點、要點、易錯點和審查審批要求告訴了我們。針對性指導節省了開工前審批時間,幫助項目實現快速開工。”浙江百年宜格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項目經辦人說。
近年來,以工程建設項目4個審批階段為基礎,杭州市建委按照“一類事項一個部門統籌、一個階段同類事項整合”的原則,進一步整合精簡施工許可階段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方式,積極開展圖審改革,縮小施工圖審查範圍,壓縮項目審批時間,提升審批效率。
在優化施工許可審批方麵,杭州市建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建築工程施工許可審批事項的通知》,明確企業投資新建、改擴建項目可以分階段出具施工圖設計文件合格書等規定,為項目先行開工創造條件。今年,杭州近450個企業投資項目通過分階段辦理方式獲得施工許可證,有效地提升了項目開工進度。
杭州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加快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步伐,讓改革成果更直接更有效惠及市場主體,厚植有利於市場主體健康生長的沃土,促使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競相迸發,不斷在高質量發展中塑造新優勢。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