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到“那”——在“雲上之城”扛起“杭州擔當”
發布日期: 2024-08-28 10:53
瀏覽次數:
從“浙”到“那”有多遠?答案是:3600公裏。但情誼深厚,無遠弗屆。
西藏那曲是全國海拔最高的地級市,被稱為“雲上之城”,也是浙江對口支援地區。從1995年到2024年,杭州市選派優秀幹部人才至結對地區那曲市色尼區(原那曲縣),將魚米之鄉與雪域高原緊密相連,湧現出許多動人的故事。
▲那曲“小瞪羚”與杭州小夥伴一起過兒童節。杭州援藏工作組供圖
從一顆種子到“花開滿山崗”,教育援藏為夢想插上翅膀
教育,是杭州援藏幹部們在藏北高原種下的第一粒種子。
1995年8月,初到高原的第一批杭州援藏幹部們發現,當地的學校數量不足,於是迅速行動起來,在《杭州日報》頭版刊登了一封求助信:“假如杭州人民每人節約1元棒冰錢,那彙集起來就可以建起三四所希望小學……”
短短一周時間,5.6萬多名市民、120多家企事業單位參與捐助,共籌集資金225萬元。1996年,那曲杭州希望小學正式落成,由此改變了無數那曲孩子的命運,達紮旺堆就是其中一名。
在那曲杭州希望小學落成儀式上,時年10歲的達紮旺堆興奮地擠在同學中間,快門閃過,留下了珍貴一幕。
“如果沒有這筆捐助,不知道求學路會有多坎坷。”達紮旺堆回憶。2003年,達紮旺堆以優異成績考入西藏民族學院(現西藏民族大學),在填報誌願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師範專業。如今,他已在西藏從事教育工作19年,任那曲市第五幼兒園黨支部書記。
今年,達紮旺堆作為那曲杭州希望小學的第一批學生,給當年的援藏幹部寫了一封信,傳遞高原兒女對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深深感恩。他還特意帶著學生到杭州,講述當年的故事,“我想讓他們看看這個‘夢開始的地方’。”
以第一所杭州希望小學落成為起點,援藏幹部們又建成了投資9000餘萬元的“杭嘉中學”,為12所不通電鄉鎮小學安裝太陽能電燈,通過引入雲上雙師課堂、打造智慧教育雲平台,將東部教育資源持續導入高原,用30年時間,一步一個腳印,為補齊那曲教育事業短板貢獻力量。
如今,杭州援藏30年前播下的種子,已成長為高原上最美麗的格桑花。2023年,那曲高考上線率達95.56%。杭州市民用愛心建起的那曲杭州希望小學,已改名香茂鄉小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青少年。
從藏北高原到錢塘江畔,各民族“三交”的故事講不完
今年六一兒童節,12歲的色尼區羅瑪鎮小學學生拉巴次仁,為一名杭州的小朋友獻上了哈達。走下台後,他分享了杭州小夥伴送給他的一大袋零食。“這個兒童節我感覺非常有意義,也非常開心!”拉巴次仁說。
這是杭州援藏“瞪羚計劃”青少年交流活動上的一幕。在杭州文三數字生活街區,杭州、那曲兩地的孩子們一起唱歌、交換禮物,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兒童節。
瞪羚是高原上一種活潑好動、愛跑愛跳的動物。在浙江省援藏指揮部副指揮長,那曲市副市長李浙峰眼裏,那曲孩子就像充滿活力的瞪羚,“少年兒童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我們突出‘交往交流交融從娃娃抓起’的理念,把文化援藏的關口前移,創新開展了‘瞪羚計劃’中小學生夏(冬)令營活動,幫助那曲孩子們拓寬眼界、加強交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去年,“瞪羚計劃”正式啟動,至今已有四批“小瞪羚”赴杭交流。以援藏為紐帶,杭州與那曲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化,打造了一係列常態化、品牌化活動。截至目前,杭州第十批援藏工作組已組織各類促“三交”活動22批次。
在一次次活動中,友誼得以締結。在杭州大關教育集團申花校區,參加第二批“瞪羚計劃”交流活動的“小瞪羚”們見到了自己的杭州“筆友”。此前,兩地學生互相寫信訴說心裏話,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目。“情誼相連,距離就不能阻擋什麼。”來自色尼區第三中學的尼瑪措姆說,“杭州的學校非常漂亮,老師同學們非常友善。”
智慧的火花也得以碰撞。今年5月24日,在杭州學前教育專家、浙江省特級教師王芳主講的一堂培訓課上,32位遠道而來的那曲幼兒教師,個個聽得聚精會神,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來到杭州。10天的交流學習過程中,老師們深入了解杭州市學前教育改革情況,學習杭州市優秀幼兒園的辦園經驗。
愛心也不斷傳遞。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來自杭州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不斷走上高原,為那曲孩子們捐款、捐物、上課,推動“豆苞女孩”“抬頭挺胸”“蒲公英計劃”等多個公益項目和“三交”項目落地。
“通過‘三交’活動,很多沒有坐過飛機的人坐了飛機,很多沒有出過那曲的人出了西藏。”李浙峰表示,未來他們將加大力度、拓寬廣度、挖掘深度,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基層幹部、一線職工、青少年等群體,開展好一批針對性強、創新性好、參與度高的“三交”項目。
從“杭州所能”到“色尼所需”,醫療“揭榜援藏”為健康保駕護航
“‘抬頭挺胸’醫療公益項目又有一批脊柱畸形患者需要去杭州治療。”
“色尼區人民醫院評上了‘二乙’,不少醫生想來杭州進修學習。”
“塔恰拉姆醫療點原有儀器陳舊,亟須一台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
……
7月31日,杭州援藏幹部、色尼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洋帶著一張清單來到杭州市衛健委,將千裏之外色尼區老百姓的醫療需求一條條反映上去,很快得到答複:
“放心!我們盡快去征求意見,近期就把榜單放出來。”
“放榜”背後,運行著杭州—色尼衛健係統建立的一套“揭榜援藏”機製。“那曲海拔高,醫療資源不充裕,設備、人才都比較缺乏,老百姓看病不方便。”李洋說,在實際工作中,大家逐漸發現以往“點對點”的方式,隻能解決眼前的單一問題,“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缺乏整體性。援藏幹部人才一走,相關工作也容易受到影響。”
從2023年開始,杭州援藏工作組在杭州市衛健委的支持下,創新建立了醫療衛生“揭榜援藏”工作新機製。由前方的援藏幹部人才係統收集需求,杭州市衛健委把這些需求轉化為“榜單”放出來,通過考核、通報、排名等方式,鼓勵全市衛健係統踴躍“揭榜”,滿足對口地區的需求。
一年來,“揭榜援藏”已先後放出兩批榜單,涵蓋醫療救治、培訓進修、專科建設、資金捐贈、智慧醫療智力支持等十多項內容,全市衛健係統踴躍“揭榜”,並全部圓滿完成。
“抬頭挺胸”醫療公益項目是“揭榜援藏”的重頭戲。該項目主要針對那曲市的脊柱嚴重畸形患者,至今已組織上百名患者來杭接受免費治療,平均增高約18厘米。“以前,這個項目主要由蕭山中醫院‘一肩挑’,‘揭榜援藏’後,建德市第一人民醫院也加入了進來。7月中旬,他們專門派遣專家團赴色尼開展篩查工作,共篩查人員310人,錄入後期治療名單153人。”李洋介紹。
“揭榜援藏”機製的建立,有效解決了過去的工作“痛點”。“對杭州大後方來說,有助於了解當地工作情況、抓住幫扶重點,使工作更有整體性;對援藏工作組來說,能夠提升溝通效率、聚焦項目落地,使工作更有延續性;對‘揭榜’單位來說,明確了具體工作、體現了公益屬性,使工作更有實操性。”李浙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