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廳等十四部門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浙教監管〔2023〕65號

來源:浙江省教育廳  發布日期:2024-01-15 16:35:41  瀏覽次數:

各市、縣(市、區)教育局、黨委宣傳部、網信辦、文明辦、發展改革局(委)、經信局、科技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團委、婦聯、科協,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麵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部署,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根據《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結合浙江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目標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課程、創新人才培養和家校社協同育人三大體係為目標,統籌推進科學課程教學提質、科學教師隊伍建設、創新人才選育、“十百千萬”協同育人、城鄉科學教育區域推進五大工程,實施實驗教學“強基”、工程啟蒙教育、“英才計劃”擴麵等係列行動,逐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校內校外共融共建的中小學科學教育新格局。通過3至5年努力,培育一批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和實驗基地,湧現一批“小科學家”“小工程師”,打造一批有辨識度的科學教育特色品牌,全省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整體提升,全社會協同育人機製基本形成,科學教育在實施科教強省戰略、培養創新人才中發揮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二)工作原則

堅持知行合一,激發興趣。加強學科實踐、提倡探索創新,引導中小學生主動參與科學研究,鼓勵中小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充分激發中小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點亮中小學生科技報國理想。

堅持實踐導向,融通培養。以“大科學教育”視角,注重學段縱向銜接、學科橫向貫通、課內課後雙向發力,培育一批有科學研究潛質、有創新思辨思維的青少年群體。

堅持內外聯動,統籌資源。整合校內校外資源,加強中小學校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場館、科技企業園區等校外資源的聯動,開拓中小學生的科學視野,挖掘科學潛力,提升科學實踐能力。

堅持協同育人,區域推進。建立健全家校政社協同的科學教育機製,拓寬社會渠道,縮小城鄉差距,創新平台建設,暢通服務育人的“生態鏈”。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科學課程教學提質工程

1.推進科學課程體係化。堅持綜合科學課程改革,全麵落實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與高中相關學科(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國家課程標準相匹配,整體構建大中小學一體發展的“1+N”科學教育課程體係,“1”指麵向中小學生的國家必修課程,“N”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含拓展性課程)、社團活動、課後服務和課外實踐等,強化學段有機銜接,大力培養中小學生科學核心素養。挖掘具有浙江特色的科技資源,探索編製人工智能、工程啟蒙等地方課程標準,引導和鼓勵更多的學校製定實施跨學科、項目化的科學教育校本課程。(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科協)

2.全麵強化實驗教學。研製出台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實施意見,落實科學及相關學科教學裝備、實驗器材配置標準,全麵推進實驗教學“強基”行動,堅決扭轉實驗教學筆試化、視頻化和記憶化傾向。加強探究實驗室、數字實驗室等新型教學空間建設,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數字化手段賦能實驗教學,培育一批實驗教學精品課程,拓展科學實驗教育深度廣度。鼓勵各地各校將實驗操作測評納入學科綜合評價體係。通過組織科學實驗技能競賽、創新設計比賽等活動,引導中小學生開展高質量實踐,培養創新思維,激發科學興趣、形成科學誌向。(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經信廳、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科協)

3.深化教學評價改革。加大科學課程綜合性學習、實踐性學習力度;創新教學方式,實施啟發式、探究式教學,加強真實問題驅動下的跨學科、項目化等學習,強化學科實踐,培養深度思維,拓展中小學生科學視野和創新能力。推進中高考改革,完善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堅持素養立意,完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的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創新性,減少機械刷題,提高中小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能力和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改革,做好科學教育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的教學研究,促進一體化培養。(責任單位:省教育廳)

4.探索工程啟蒙教育。設立中小學工程啟蒙教育項目,在科學、技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中積極探索工程啟蒙教育的多路徑實施,加強數學建模、科學探究、創新設計、算法設計與實現等體現技術與工程實踐的內容與方式。鼓勵和支持學校組織中小學生參與工程項目,建立工程教育創新教室和創客空間,提供必要的實踐場地和設備,引導中小學生通過實踐掌握科學原理。(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科協)

5.提升課後服務質量。將科學教育納入課後服務基本項目,通過開展科普講座、科學實驗、科技創作、創客活動、項目研究等,不斷提升科普類課後服務的吸引力。加強對中小學生科技社團和興趣小組指導,引導支持有興趣的中小學生開展科學探究與實驗。探索建立經有關部門認可評定的、由青少年宮和校外培訓機構開設的科學精品課程加入到課後服務拓展項目課程當中,統籌利用少年科學院等各類社會優質科學教育資源,開辟實踐探究項目,成為學校科學教育的有益補充。(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二)實施科學教師隊伍建設工程

6.加強專業教師培養。增加並建強一批培養中小學科學教師的師範類專業,強化實驗教學能力。引導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科學教師培養,從源頭上加強高素質專業化科學教師供給。配齊配強小學科學教師,加強中學實驗員配備,明確職責要求。將專職科學教師和專職實驗員配備與職業培養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結合師範生公費教育、“優師計劃”“特崗計劃”等,鼓勵各地定向補充小學科學專職教師,逐步實現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責任單位:省教育廳)

7.提升科學教師素養。深入推進師資素養提升行動,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培養機製,確保有中小學校的鄉鎮至少有1名科學學科領軍教師。增加中小學校科學教師(含學校兼職教師、實驗員)培訓項目,實施全覆蓋培養方案,通過品牌課程、增量提升、存量提質、智能助推等方式,進一步增強教師科學教育意識與能力。成立100個省級中小學科學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特級教師、教研員等輻射引領作用,助力未來科學名師培養。定期舉辦中小學科學教師(實驗員)實驗技能大賽,激發科學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科協)

8.建設科學教育導師團隊。擇優建設一批大中小學科學教師專業發展一體化省級示範團隊。實施“高校理工科學院+中小學校”結對工程,推動理工科學院定期與中小學校開展培育活動。組織高校、研究所、實驗室、高科技企事業單位的專家成立科學教育導師團,選拔一批高水平、複合型科學教師、校外科技輔導員跟團學習深造,推進中小學科學教師訪學計劃落深落實落細。定期評估科學教師專業水平和導師團隊指導水平,確保師資培育取得實效。(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三)實施創新人才選育工程

9.建設人才選拔平台。以“小科學家”“小工程師”等培育行動為抓手,推動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麵向中小學生設立“科學教育開放日”等項目,豐富中小學生認識科學、接觸科學的途徑。舉辦年度中小學生科技節、科技創新大賽、科普閱讀會等活動,搭建科學研究探索平台,吸引更多的中小學生熱愛科學、專注探究。鼓勵各地實施青少年高校科技營、“科技青苗計劃”等科學教育重點項目,持續發現和培養一批擁有科學天賦、心懷科學熱情、樂於科學研究的後備科技人才。(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10.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入推進省級中學生“英才計劃”擴麵行動,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科協團體等銜接,探索建設一批多功能科學教育基地(區域培養中心、中學培養基地等),進一步擴大培養範圍。鼓勵學生參加高水平大學學科交流活動、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等學術活動,開拓科學視野。(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11.架構人才培養體係。定期發布全省中小學科技類競賽活動“白名單”,指導中小學生理性參加各類活動。發揮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聯盟作用,探索大中小學科技特長學生一體化貫通培養模式,提高培養質量。培育科技特色高中,開展科技特長學生特色培養。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做好學生各階段發展的動態跟蹤管理。(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四)實施“十百千萬”協同育人工程

12.打造科學教育實驗基地。計劃在3至5年內,遴選培育10個以上科學教育實驗區、100所以上科學教育實驗校、100個以上校外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充分發揮實驗區(校、基地)輻射帶動作用,以點帶麵,讓廣大中小學生參與科學教育實踐活動,引導中小學生在現實生產生活環境中學習科學知識,體悟勞動精神、鑽研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13.持續推進科學家進校園。實施“千名科學家進校園播種”“‘雙千’助力‘雙減’”等行動,統籌全省科學家、科技工作者、專家和學者資源,組織1000名科學家(含科技工作者)擔任中小學校科學副校長,實質性開展科學家精神宣講教育、“科學家故事眾創空間”打造等科學教育係列活動,將科學家精神從抽象符號轉化為生動故事,增強中小學生科學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學、熱愛科學。(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14.深入實施家庭科學教育。全麵推進“科學實驗室進萬家”行動,設立10000個青少年家庭實驗室,用好社區青少年宮,打造“家門口”科學教育陣地,推動科學教育走進千家萬戶。聯動有關部門、單位建立“科學教育社會課堂”專家團隊,引導廣大家長開展家庭科學教育和親子科學研學等活動,支持中小學生探索科學創新實驗,提升家長科普意識和中小學生科學素養。(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五)實施城鄉科學教育區域推進工程

15.大力發展鄉村科學教育。紮實推進“鄉村科教圓夢”行動,建立城鄉科學教育聯盟,鼓勵科學“走進”係列、“科學+”、“流動少年宮”係列等優質科普資源向山區海島縣傾斜,推動科技館、科技中心、科創基地等科普陣地與山區海島縣中小學校結對。積極搭建平台,組織青年科學家成立報告團,開展“山海連心 科學牽手”科學精神進鄉村學校等科普活動。(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16.著力優化資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之江彙教育廣場,推動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向山區海島縣中小學校輻射。上線“科學公開課”“家庭科學教育指導課”等資源,為全省中小學校開辟自選通道,學生可在線點選。利用線上平台,結合線下活動,讓更多高層次科研工作者參與山區海島縣中小學科學教育活動,滿足供給端、需求端科學教育有效銜接。(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意義,建立全省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機製,設立中小學科學教育指導中心,加強謀劃指導,統籌推動科學教育工作落地見效。

(二)強化各方協同。教育、科技、財政等部門要加強聯動,促進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場館等多方資源開放共享,為中小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科學實踐體驗。團委、婦聯、科協等群團組織要廣泛開展校外科技活動,為中小學生打開觸摸科學、愛上科學之門。

(三)開展監測督導。加強科學教育調研指導,定期對中小學校科學教育開展情況進行教育督導、動態監測,將中小學開齊開足開好科學實驗課、專職科學教師(實驗員)配備與職業培養等列入教育督導的重點內容,關注科學實驗開設率、學生實踐參與度、小學科學教師專職率等關鍵指標,優化評價體係。

(四)營造濃厚氛圍。將科學教育納入“雙減”宣傳工作矩陣重點任務,鼓勵媒體開設科學教育專欄,深入報道各地各學校好經驗好做法,大力宣傳典型事跡,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的良好氛圍。

浙江省教育廳  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  中共浙江省委網信辦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浙江省財政廳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共青團浙江省委    浙江省婦女聯合會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3年12月30日

浙江省教育廳等十四部門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浙教監管〔2023〕65號

來源:浙江省教育廳  發布日期:2024-01-15 16:35  瀏覽次數:

各市、縣(市、區)教育局、黨委宣傳部、網信辦、文明辦、發展改革局(委)、經信局、科技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團委、婦聯、科協,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麵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部署,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根據《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結合浙江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目標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課程、創新人才培養和家校社協同育人三大體係為目標,統籌推進科學課程教學提質、科學教師隊伍建設、創新人才選育、“十百千萬”協同育人、城鄉科學教育區域推進五大工程,實施實驗教學“強基”、工程啟蒙教育、“英才計劃”擴麵等係列行動,逐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校內校外共融共建的中小學科學教育新格局。通過3至5年努力,培育一批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和實驗基地,湧現一批“小科學家”“小工程師”,打造一批有辨識度的科學教育特色品牌,全省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整體提升,全社會協同育人機製基本形成,科學教育在實施科教強省戰略、培養創新人才中發揮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二)工作原則

堅持知行合一,激發興趣。加強學科實踐、提倡探索創新,引導中小學生主動參與科學研究,鼓勵中小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充分激發中小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點亮中小學生科技報國理想。

堅持實踐導向,融通培養。以“大科學教育”視角,注重學段縱向銜接、學科橫向貫通、課內課後雙向發力,培育一批有科學研究潛質、有創新思辨思維的青少年群體。

堅持內外聯動,統籌資源。整合校內校外資源,加強中小學校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場館、科技企業園區等校外資源的聯動,開拓中小學生的科學視野,挖掘科學潛力,提升科學實踐能力。

堅持協同育人,區域推進。建立健全家校政社協同的科學教育機製,拓寬社會渠道,縮小城鄉差距,創新平台建設,暢通服務育人的“生態鏈”。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科學課程教學提質工程

1.推進科學課程體係化。堅持綜合科學課程改革,全麵落實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與高中相關學科(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國家課程標準相匹配,整體構建大中小學一體發展的“1+N”科學教育課程體係,“1”指麵向中小學生的國家必修課程,“N”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含拓展性課程)、社團活動、課後服務和課外實踐等,強化學段有機銜接,大力培養中小學生科學核心素養。挖掘具有浙江特色的科技資源,探索編製人工智能、工程啟蒙等地方課程標準,引導和鼓勵更多的學校製定實施跨學科、項目化的科學教育校本課程。(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科協)

2.全麵強化實驗教學。研製出台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實施意見,落實科學及相關學科教學裝備、實驗器材配置標準,全麵推進實驗教學“強基”行動,堅決扭轉實驗教學筆試化、視頻化和記憶化傾向。加強探究實驗室、數字實驗室等新型教學空間建設,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數字化手段賦能實驗教學,培育一批實驗教學精品課程,拓展科學實驗教育深度廣度。鼓勵各地各校將實驗操作測評納入學科綜合評價體係。通過組織科學實驗技能競賽、創新設計比賽等活動,引導中小學生開展高質量實踐,培養創新思維,激發科學興趣、形成科學誌向。(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經信廳、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科協)

3.深化教學評價改革。加大科學課程綜合性學習、實踐性學習力度;創新教學方式,實施啟發式、探究式教學,加強真實問題驅動下的跨學科、項目化等學習,強化學科實踐,培養深度思維,拓展中小學生科學視野和創新能力。推進中高考改革,完善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堅持素養立意,完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的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創新性,減少機械刷題,提高中小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能力和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改革,做好科學教育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的教學研究,促進一體化培養。(責任單位:省教育廳)

4.探索工程啟蒙教育。設立中小學工程啟蒙教育項目,在科學、技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中積極探索工程啟蒙教育的多路徑實施,加強數學建模、科學探究、創新設計、算法設計與實現等體現技術與工程實踐的內容與方式。鼓勵和支持學校組織中小學生參與工程項目,建立工程教育創新教室和創客空間,提供必要的實踐場地和設備,引導中小學生通過實踐掌握科學原理。(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科協)

5.提升課後服務質量。將科學教育納入課後服務基本項目,通過開展科普講座、科學實驗、科技創作、創客活動、項目研究等,不斷提升科普類課後服務的吸引力。加強對中小學生科技社團和興趣小組指導,引導支持有興趣的中小學生開展科學探究與實驗。探索建立經有關部門認可評定的、由青少年宮和校外培訓機構開設的科學精品課程加入到課後服務拓展項目課程當中,統籌利用少年科學院等各類社會優質科學教育資源,開辟實踐探究項目,成為學校科學教育的有益補充。(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二)實施科學教師隊伍建設工程

6.加強專業教師培養。增加並建強一批培養中小學科學教師的師範類專業,強化實驗教學能力。引導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科學教師培養,從源頭上加強高素質專業化科學教師供給。配齊配強小學科學教師,加強中學實驗員配備,明確職責要求。將專職科學教師和專職實驗員配備與職業培養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結合師範生公費教育、“優師計劃”“特崗計劃”等,鼓勵各地定向補充小學科學專職教師,逐步實現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責任單位:省教育廳)

7.提升科學教師素養。深入推進師資素養提升行動,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培養機製,確保有中小學校的鄉鎮至少有1名科學學科領軍教師。增加中小學校科學教師(含學校兼職教師、實驗員)培訓項目,實施全覆蓋培養方案,通過品牌課程、增量提升、存量提質、智能助推等方式,進一步增強教師科學教育意識與能力。成立100個省級中小學科學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特級教師、教研員等輻射引領作用,助力未來科學名師培養。定期舉辦中小學科學教師(實驗員)實驗技能大賽,激發科學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科協)

8.建設科學教育導師團隊。擇優建設一批大中小學科學教師專業發展一體化省級示範團隊。實施“高校理工科學院+中小學校”結對工程,推動理工科學院定期與中小學校開展培育活動。組織高校、研究所、實驗室、高科技企事業單位的專家成立科學教育導師團,選拔一批高水平、複合型科學教師、校外科技輔導員跟團學習深造,推進中小學科學教師訪學計劃落深落實落細。定期評估科學教師專業水平和導師團隊指導水平,確保師資培育取得實效。(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三)實施創新人才選育工程

9.建設人才選拔平台。以“小科學家”“小工程師”等培育行動為抓手,推動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麵向中小學生設立“科學教育開放日”等項目,豐富中小學生認識科學、接觸科學的途徑。舉辦年度中小學生科技節、科技創新大賽、科普閱讀會等活動,搭建科學研究探索平台,吸引更多的中小學生熱愛科學、專注探究。鼓勵各地實施青少年高校科技營、“科技青苗計劃”等科學教育重點項目,持續發現和培養一批擁有科學天賦、心懷科學熱情、樂於科學研究的後備科技人才。(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10.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入推進省級中學生“英才計劃”擴麵行動,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科協團體等銜接,探索建設一批多功能科學教育基地(區域培養中心、中學培養基地等),進一步擴大培養範圍。鼓勵學生參加高水平大學學科交流活動、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等學術活動,開拓科學視野。(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11.架構人才培養體係。定期發布全省中小學科技類競賽活動“白名單”,指導中小學生理性參加各類活動。發揮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聯盟作用,探索大中小學科技特長學生一體化貫通培養模式,提高培養質量。培育科技特色高中,開展科技特長學生特色培養。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做好學生各階段發展的動態跟蹤管理。(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四)實施“十百千萬”協同育人工程

12.打造科學教育實驗基地。計劃在3至5年內,遴選培育10個以上科學教育實驗區、100所以上科學教育實驗校、100個以上校外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充分發揮實驗區(校、基地)輻射帶動作用,以點帶麵,讓廣大中小學生參與科學教育實踐活動,引導中小學生在現實生產生活環境中學習科學知識,體悟勞動精神、鑽研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13.持續推進科學家進校園。實施“千名科學家進校園播種”“‘雙千’助力‘雙減’”等行動,統籌全省科學家、科技工作者、專家和學者資源,組織1000名科學家(含科技工作者)擔任中小學校科學副校長,實質性開展科學家精神宣講教育、“科學家故事眾創空間”打造等科學教育係列活動,將科學家精神從抽象符號轉化為生動故事,增強中小學生科學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學、熱愛科學。(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14.深入實施家庭科學教育。全麵推進“科學實驗室進萬家”行動,設立10000個青少年家庭實驗室,用好社區青少年宮,打造“家門口”科學教育陣地,推動科學教育走進千家萬戶。聯動有關部門、單位建立“科學教育社會課堂”專家團隊,引導廣大家長開展家庭科學教育和親子科學研學等活動,支持中小學生探索科學創新實驗,提升家長科普意識和中小學生科學素養。(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五)實施城鄉科學教育區域推進工程

15.大力發展鄉村科學教育。紮實推進“鄉村科教圓夢”行動,建立城鄉科學教育聯盟,鼓勵科學“走進”係列、“科學+”、“流動少年宮”係列等優質科普資源向山區海島縣傾斜,推動科技館、科技中心、科創基地等科普陣地與山區海島縣中小學校結對。積極搭建平台,組織青年科學家成立報告團,開展“山海連心 科學牽手”科學精神進鄉村學校等科普活動。(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16.著力優化資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之江彙教育廣場,推動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向山區海島縣中小學校輻射。上線“科學公開課”“家庭科學教育指導課”等資源,為全省中小學校開辟自選通道,學生可在線點選。利用線上平台,結合線下活動,讓更多高層次科研工作者參與山區海島縣中小學科學教育活動,滿足供給端、需求端科學教育有效銜接。(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意義,建立全省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機製,設立中小學科學教育指導中心,加強謀劃指導,統籌推動科學教育工作落地見效。

(二)強化各方協同。教育、科技、財政等部門要加強聯動,促進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場館等多方資源開放共享,為中小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科學實踐體驗。團委、婦聯、科協等群團組織要廣泛開展校外科技活動,為中小學生打開觸摸科學、愛上科學之門。

(三)開展監測督導。加強科學教育調研指導,定期對中小學校科學教育開展情況進行教育督導、動態監測,將中小學開齊開足開好科學實驗課、專職科學教師(實驗員)配備與職業培養等列入教育督導的重點內容,關注科學實驗開設率、學生實踐參與度、小學科學教師專職率等關鍵指標,優化評價體係。

(四)營造濃厚氛圍。將科學教育納入“雙減”宣傳工作矩陣重點任務,鼓勵媒體開設科學教育專欄,深入報道各地各學校好經驗好做法,大力宣傳典型事跡,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的良好氛圍。

浙江省教育廳  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  中共浙江省委網信辦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浙江省財政廳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共青團浙江省委    浙江省婦女聯合會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2023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