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杭州教育年鑒

來源:杭州市教育局辦公室  發布日期:2024-12-19 11:10  瀏覽次數:

綜述

【教育高質量發展】2023年,市教育局通過實施普通高中跨區域跨層級集團化辦學、跨區域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組團式教育對口服務等政策,推進市本級及城區與“山區4縣”(臨安區、淳安縣、桐廬縣、建德市)、城西科創大走廊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杭州第十四中學青山湖學校投入使用,為臨安區增加近1200個優質高中學位;協調核心城區知名義務教育學校,麵向“山區4縣”新組建跨區域教育共同體85個;推進大走廊內84所學校(幼兒園)名校集團化辦學;110名城區優秀骨幹教師到“山區4縣”開展全職教育對口服務,促進教師快速成長。至年末,全市有中小學教育集團246個,成員學校596個,覆蓋率72.5%,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山區4縣”覆蓋率提高近5個百分點。

9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杭州市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圍繞教育發展關鍵領域,提出紅色根脈強基、基礎教育公共服務體係優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終身教育提升、教育評價改革深化、教育共富城鄉一體、教育數智改革推進、教育對外開放提升、學生健康陽光成長、新時代教育強師、家校社協同育人推進12項行動重點工作任務。

【杭州市入選教育部信息技術支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區域】2023年,杭州市入選教育部信息技術支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區域。根據全市統一部署,確定上城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臨平區為試點,每區遴選2所以上學校開展試點工作;依托北京師範大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台,推進“一生一檔”,動態生成學生的“數智畫像”。12月,《杭州市教育局進一步推進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出台,優化評價標準、評價方式、結果呈現、考試管理等質量評價體係。

【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678.90億元】2023年,杭州市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678.90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564.01億元(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安排554.44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9.53億元)。市本級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117.82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93.11億元(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安排92.69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0.38億元)。全市普通小學生均教育事業性經費支出2.88萬元,普通初中生均教育事業性經費支出4.67萬元,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業性經費支出6.70萬元,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教育事業性經費支出5.20萬元。

【學生資助金額3.73億元】2023年,杭州市構建覆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體係,履行“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承諾。全市學生(含幼兒)獲各類資助26.221萬人次,金額3.73億元。其中:學前教育段有幼兒6686人次享受保育費1472.28萬元;義務教育段有學生3.28萬人次享受營養改善計劃3385.58萬元,3.35萬人次享受生活補助1039.74萬元;普通高中段有學生4100人次享受免學費、代收費541.41萬元,4461人次獲國家助學金446.1萬元;中職學生88人獲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52.8萬元,1124人次獲市政府獎學金112.4萬元,13.16萬人次免除學費1.32億元,7851人次享受國家助學金785.1萬元;市屬高校有學生3.99萬人次享受獎學金和助學金1.63億元。

新建中小學、幼兒園119所】2023年,杭州市中小學、幼兒園建設連續4年被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全市完成新建中小學、幼兒園119所,新增學位9.44萬個,建築麵積265.35萬平方米,總投資184.38億元,緩解部分區域入學(入園)緊張問題。

【教育治理現代化】2023年,市教育局以城市大腦2.0“智慧教育”綜合場景建設為重點,推進數字賦能教育治理現代化。“智慧教育”通過業務數據回流、部門數據共享、專題數據清洗,推進教育數據全量全要素歸集,累計歸集全市學生、教師、學校、入學預警、課後服務、校園健身等數據1.5億條,保障教育數據有效共享和安全運行。“智慧教育”圍繞上好學校難、學生健康成長、校園安全等群眾關切問題,通過“迭代升級一批特色應用,創新建設一批破題應用,數字化場景。依托數字化能力,通過製度重塑、業務流程重構,完成構建“數智助學”“數智優學”“數智樂學”“數智護學”4個場景,建成“入學早知道、雲上資助、家長執照、精準教學、問道名師、共享優課、心理晴雨表、護校安園、陽光廚房、課後服務、校園健身、第二課堂”12個標誌性應用。通過融合“服務+治理”的理念,在浙裏辦建成“學在杭州”集成門戶,為學生提供入學入園、網絡學習、成長支持、安全防護、場館引導等一站式數智服務;建成“浙政釘”工作台和“智慧教育”數字駕駛艙,構建多維度智能監測和管理體係,發揮數據的驅動效能,推動以數據為核心的科學決策和精準治理。

教育係統國際交流合作】2023年,姐妹學校結對覆蓋麵擴大,杭州市中小學校有國(境)外姐妹學校857對。在全省教育工作業績考核重點—“十百千”基礎教育國際交流工程和“亞運姐妹校”中,有2個中小學重點國際交流品牌案例入選,數量居全省第一位;8所中小學被評為國際交流工作坊,數量居全省第一位;33對姐妹學校入選省教育廳等4個部門“亞運姐妹校”名單,數量居全省第一位。選派5名校長、4名園長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赴新加坡研修項目,組織青少年師生友好交流團到友城日本岐阜交流訪問,組織代表隊到美國和法國參加國際比賽。全年接待中國澳門教業中學、粵港澳大灣區師生代表團、首批中國香港高中公民科內地考察團、新加坡中學華文特選課程學生團和日本岐阜市市長柴橋正直代表團等團組訪問杭州市學校。10月,“國際交流新願景,專業合作共育人”manbetxbrf com —芬蘭奧盧職業教育交流合作研討會舉行。至年末,杭州市有8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在校生3072人。

【迪拜中國學校建設】至2023年年末,迪拜中國學校開設一至八年級共26個班,在校學生525人;教職員工86人,其中杭州選派教師52人、迪拜當地聘用員工34人。3月,學校接受迪拜知識與人力發展局組織的新辦學校第一次等級評估,在47個評估項目中獲優秀23個,總體評估等級為“Good”。10月,迪拜知識與人力發展局局長阿卜杜拉·阿勒卡拉姆一行訪問杭州,就迪拜中國學校辦學等事項進行交流。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14個】2023年7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杭州市獲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個、二等獎13個,占全省獲獎總數的28%;獲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5個、二等獎4個。杭州市獲獎成果均經過5年以上的實踐,圍繞課程實施、學教方式變革、立德樹人、勞動教育、產教融合、創新創業等主題,涉及普通教育各學段、職業教育及特殊教育,分別從不同角度展現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探索立德樹人的新理念、新機製、新模式,具有理論創新與實踐推廣價值。

【10所中小學校獲評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學校”】2023年,教育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公布2023年中小學國防教育示範學校名單,杭州市杭州第四中學、杭州市長青小學、杭州市西湖小學教育集團(總校)、杭州市丹楓實驗小學、杭州養正小學、杭州市蕭山區勁鬆小學、杭州市臨平區臨平第三小學、杭州市餘杭區太炎中學、杭州市富陽區鬱達夫中學、杭州市臨安區實驗初級中學10所中小學校入選。市教育局開展學生軍訓商業化市場化問題專項整頓治理,加強學生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科學管理與指導,規範國防教育和軍訓工作秩序。全市124所高中學校(校區)7.77萬名學生完成軍訓任務,870餘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00%按規定開展國防教育。

【教育品牌創建】2023年,西湖區、蕭山區、餘杭區、臨平區、富陽區、桐廬縣、建德市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省級評估,蕭山區、富陽區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省級評估。2019—2023年,全市累計通過省級評估的區縣(市)分別為10個和9個,數量均居全省第一位。教育部辦公廳首次發文認定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錢塘區、餘杭區和臨平區為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全市獲評省現代化學校112所,其中幼兒園29所、小學36所、初中27所、普通高中6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社區學校11所,總數比上年增加21所。全市區縣(市)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監測平均分81.82分,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縣域基礎教育生態監測平均分81.35分,居全省第五位。

【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2023年,《杭州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實施方案》出台。6月29日,杭州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推進會舉行,成立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和一體化建設聯盟,簽約結對學校247所。培育杭州市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先行區3個(臨平區、錢塘區、臨安區)、先行校50所,“思政課模範教師”“思政工作骨幹”各100名。認定杭州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實踐基地100個,並在此基礎上認定2023年度優質基地20個。12月21日,2023年杭州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主題宣傳暨現場教學活動舉行,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作主題報告,全市各類代表近300人參加。

【教育對口幫扶】2023年,杭州對口幫扶地區涉及全國9個省(市、自治區)、14個地(市、州、區)、63個縣(市、區)。杭州教育對口支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1人、西藏自治區2人、青海省9人,對口幫扶四川省廣元市49人、甘孜藏族自治州129人,省內山海協作衢州市5人、麗水市5人、舟山市5人。接收28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教師到杭州跟崗鍛煉2個月,接收34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骨幹教師在杭州學習2個星期;在杭州開設對口支援教師培訓班10期,接收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廣元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衢州市等地教師430人。市教育局牽頭促成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與廣元市劍閣高級中學結對,新增阿克蘇市14所學校與杭州學校結對,實現阿克蘇市全部中心校均與杭州結對;牽頭組織杭州名師到青海省德令哈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四川省廣元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送教和慰問。設立援派教師意向庫,夯實支教教師選派工作基礎。

【教師隊伍建設】2023年,杭州市中小學、幼兒園和中等職業學校(含特殊教育學校、工讀學校,不含技校、成人中專)有專任教師12.02萬名。其中:幼兒園專任教師3.27萬名,小學專任教師4.38萬名,初中專任教師2.40萬名,普通高中專任教師1.31萬名,中等職業學校(不含技校、成人中專)專任教師0.58萬名,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694名,工讀學校專任教師56名。幼兒園、小學、初中專任教師具有高一層次學曆比例分別為99.78%、99.95%、99.68%;普通高中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曆(含碩士)以上的占30.6%,職業高中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曆(含碩士)以上的占21.9%。至年末,全市中小學有正高級職稱教師數321名,在職省特級教師數373名,占全省1/4以上。

【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製】2023年,市教育局印發實施《關於進一步落實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製推進教育係統清廉建設的通知》,製定16個機製及33條具體辦法,以“五全麵五切實”為核心,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整治突出問題。3月起,通過多種形式對區縣(市)教育局和直屬學校進行師德師風專項督查,撰寫《持續完善師德師風長效機製推進教育係統清廉學校建設》主題教育專題調研報告。根據教育部推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工作要求,全市對招聘入職的7386名教職工開展入職查詢,對近16萬名在職教職工進行有無犯罪記錄查詢,均未發現存在不得錄用情形人員。

【“清廉學校”建設】2023年,杭州市召開教育係統“清廉學校”建設工作推進會,出台《杭州市教育係統“清廉學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推進“清廉學校”建設十大行動,把清廉教育納入學校德育規劃。評選全市“清廉學校”建設示範點100個、優秀案例100個,有37所學校入選省清廉學校建設示範校、14所學校(單位)相關工作案例入選省教育係統廉潔教育優秀工作案例、14所學校(單位)入選省教育係統廉潔教育基地。杭州市教育局、杭州第二中學、杭州學軍中學獲評全省清廉建設成績突出單位。

【名師鄉村工作室】2023年,市教育局推進市域組團式教育對口服務,110名主城區教師新學期正常到崗。5月,公布“十四五”期間蕭山區(20個)、餘杭區(20個)、臨平區(20個)、錢塘區(20個)、富陽區(30個)市級中小學名師鄉村工作室名單。10月,富陽區30個市級中小學名師鄉村工作室每年90萬元工作經費由市本級財政保障調整。加大名師鄉村工作室對杭州西部區縣(市)鄉村教師的培養力度,組織“山區4縣”名師鄉村工作室骨幹學員分兩批次到北京師範大學和廈門大學集中培訓。

【校園及周邊安全防控“一件事”改革】2023年,《杭州市教育局等13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校園及周邊安全防控“一件事”工作暨2023年“護校安園”專項行動的通知》發布,圍繞“校園周邊安全”,確立以“浙教安全”為平台基礎,以學校“護校安園”工作組為工作主力,謀劃“服務指導”和“協同處置”兩個核心功能模塊。“服務指導”指各相關部門單位進入校園或在校園周邊進行宣傳教育、業務指導、工作檢查等,幫助、指導、督促學校或有關單位完成有關工作任務要求。“協同處置”指各相關部門單位對學校或其他人員提供的校園周邊問題隱患線索進行跟進處置,及時消除問題隱患。至年末,各部門對學校“服務指導”2481人次,對學校移交的校園周邊問題線索“協同處置”1507次。

【陽光體育建設】2023年,杭州市圍繞“喜迎亞運”主題,籌劃全市中小學生“亞運年”陽光體育競賽活動,設定體育競賽項目28個大項,舉辦各級各類比賽近1萬場次。建設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陽光體育後備人才基地,搭建小學—初中—高中杭州市特色項目精英培養梯隊,完善基地評估標準和建設規範,以及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管理、訓練模式。建設基地學校101所,覆蓋區縣(市)和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推動形成涵蓋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全學齡賽事鏈,舉辦“市長杯”青少年各組別校園足球比賽、“小腳丫大世界”幼兒足球展示和校園足球冬季、夏季精英訓練營、杭州市2023年校園足球年度頒獎典禮等係列活動,舉辦校園足球賽事活動5000餘場,2.4萬人次參與。

【體育、美育、勞動教育】2023年,杭州市推進體育固本行動,100%開齊開足體育課、100%落實每天不少於30分鍾的大課間活動。在2022學年高校新生(浙江籍高中畢業生)體質健康測試中,杭州籍生源體質健康總體成績、優良率均居全省第一位。舉辦2023年杭州市中小學生舞蹈比賽、戲劇比賽,“新時代少年”第五屆杭州市中小學生現代音樂節活動等係列展演活動。完成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閉幕式的《夢想天堂》《我們的亞細亞》等節目演出,文彙學校18名聽障學生參加第4屆亞殘運會閉幕式的演出。組織參加全國和省級各項藝術活動,在全國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杭州市教育局等4個單位獲優秀組織獎,杭州第十四中學等9個單位獲獎;在浙江省中小學生藝術節中,杭州市5個單位獲優秀組織獎。4月18日,市教育局在浙江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工作交流會上作關於勞動教育的交流發言。12月2日,杭州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集市在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廣場舉行,全市13個區縣(市)教育局、2個直屬高中,共15個單位集中展示勞動教育特色項目及成果。

【亞運係列師生英語活動】2023年,杭州市開展全民學英語活動,麵向全市大中小學師生舉辦“亞運之星”英語大賽,包括教師英語風采大賽、學生英語演講大賽和Vlog大賽。各地各校舉辦課文朗讀大賽、單詞拚寫大賽、英文配音大賽等活動。開展學英語誌願服務,結合杭州第19屆亞運會倒計時100天,舉辦誌願服務啟動儀式,100名師生共同組成英語誌願服務隊。暑假期間,各地各校組建2500餘支中小學生誌願服務小隊,到交通場站、社區活動中心等地開展學英語誌願服務,參與學生1.6萬人,輻射市民群眾5.6萬人。開展“我是亞運代言人—杭州市中小學優秀社團展示”活動,評選出40個優秀社團,並錄製短視頻定期推送。

【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2023年,杭州市推進實施兒童青少年防控近視“十大行動”,按照《杭州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部署,加強護眼常識經常性宣傳普及,推進“雙減”政策落實,強化普查監測幹預,注重醫教結合,密切家校協同,健全完善長效機製,落實兒童青少年綜合防控工作。全市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比上年下降1.64個百分點。11月,省教育廳等5個部門對2022年度全省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進行評議稽核,杭州市被評定為A級。


學前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幼兒園1074所,在園幼兒37.29萬人。杭州市學前三年戶籍幼兒入園率99.3%,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占比95.0%,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占比82.7%。幼兒園園長及專任教師3.36萬人,幼兒園教師持證率100%,學曆合格率100%,大專及以上學曆占比99.8%。

【優質學前教育覆蓋率提升】2023年,杭州市景和幼兒園鳳起園區等90所幼兒園(園區)被認定為省二級幼兒園,杭州市海潮幼兒園等53所幼兒園被認定為省一級幼兒園。全市等級幼兒園在園幼兒覆蓋率100%,其中省一級、省二級幼兒園在園幼兒覆蓋率(優質學前教育覆蓋率)95.1%。

【普惠優質托育服務體係完善】2023年,杭州市幼兒園開設托班800餘個,入托幼兒1.53萬人,比上年新增9235人,其中入托普惠園7960人,占比85.4%;幼兒園提供托育服務的園區設置率58.1%。12月,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和市發改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杭州市幼兒園“托幼一體化”工作的實施意見》。


義務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小學515所,在校學生(含九年一貫製、十二年一貫製學校小學部)76.21萬人;初中(含九年一貫製學校)307所,在校學生(含九年一貫製、十二年一貫製學校和完全中學的初中部)29.38萬人。其中,民辦小學7所,在校學生4.38萬人;民辦初中(含九年一貫製學校)45所,在校學生2.70萬人。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接納隨遷子女26.64萬人,占在讀學生人數的25.2%,其中招收一年級隨遷子女3.27萬人。

【小學入學高峰平穩度過】2023年,受2016年國家全麵放開二孩政策影響,杭州市小學入學人數驟增至15.4萬人,比上年增加2.9萬人、增長23%。市教育局通過“入學早知道”一體化平台及時發布入學預警信息,合理引導家長預期;壓實屬地責任,“一地一案”“一校一案”設定預案,通過新校啟用和內部挖潛,做好新生學位保障和分流調劑工作,小學入學工作平穩推進,杭州相關經驗做法獲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肯定,並獲中國廣播網報道。

【隨遷子女入(轉)學保障】2023年,市教育局壓實屬地責任,落實隨遷子女教育全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和“兩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接收為主)保障,通過改建和擴建公辦學校、內部挖潛擴班、民辦隨遷子女學校轉公等方式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學位。全市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入(轉)學100%保障,公辦學校就讀比例90.7%,比上年提高6.1個百分點。

【跨區域教育共同體建設】2023年,在“山區4縣”學校提出需求的基礎上,市教育局協調城區學校“揭榜掛帥”,成立85個跨區域教育共同體,推動核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西部縣(市)延伸拓展。西湖區、臨平區和上城區入選省教育廳全域教育共同體(集團化)辦學試點。全市新增18個案例入選浙江省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典型案例。至年末,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育共同體結對率100%。

【公辦初中提質強校行動】2023年,市教育局以課程改革、初中教科研、教師隊伍專業化為中心,通過“輕負高質”教學改革交流研討、教學專題案例征集等一係列活動,推進公辦初中提質強校。12月,公辦初中提質強校專項行動三年工作總結交流大會召開,表彰成績突出的52所公辦初中,成立由35所學校組成的初中高質量發展聯盟。

【校外培訓綜合治理】2023年,市“雙減”工作專班開展全市校外培訓機構“清朗亮劍”專項行動,以及校外培訓“監管護苗”暑期培訓治理、“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規範管理年”活動、“安全守護”專項行動聯合檢查、加強藝考類培訓機構規範管理等專項行動,“浙江杭州開展機構治理亮劍行動營造校外培訓清朗環境”被評為全國“雙減”工作優秀案例。開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底數核查,對科技類、文化藝術類、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審批準入工作。至年末,杭州市有入駐“全國平台”合規的非學科類培訓機構1462個,其中科技類178個、文化藝術類1094個、體育類190個。建立和完善麵向中小學生開展科技類、文化藝術類、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的“白名單”管理製度,實行動態管理,向社會集中公布符合條件的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310個,其中科技類39個、文化藝術類196個、體育類75個。

【校內提質和課後服務優化結合】2023年,杭州深化實施義務教育“減負提質”實施方案,著重加強課堂質量提升、校本作業設計、個性化學習、綜合評價改革。出台《杭州市教育局進一步推進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完善小學生綜合評價各維度評價標準,優化評價結果,豐富評價方式,加強過程評價,建立健全科學、全麵、適應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要求的教育質量評價體係。在暑期托管擴麵提質基礎上,秋假及中秋節、國慶節期間,全市開設193個托管服務點,組織1300餘名教師為亞運會一線工作人員子女免費提供托管服務,相關做法獲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報道。

【中小學生科技節】2023年3—12月,第十四屆杭州市中小學生科技節舉行。科技節圍繞“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科技創造未來”主題展開。各基層單位開展科技活動184個;3236名中小學生參加市級現場賽事,產生一等獎337個、二等獎530個、三等獎860個。科普類活動中,44萬人注冊參與線上“科學知識網絡普及活動”,1.81萬名中小學生觀看科普紀錄片。閉幕式上,杭州市科技創新人才“育苗計劃”啟動儀式舉行,西湖大學、杭州師範大學、阿裏雲計算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網易有道公司、浙江省科技館等單位被授牌首批“育苗計劃”實踐基地。在閉幕式外場舉行的中小學生科技成果展上,全市13個區縣(市)和7所直屬學校設立20個展區,展出科技節優秀特色作品及區域科技教育典型成果65個。

【“共享優課”活動】2023年,杭州市迭代升級“名師公開課”,推進“共享優課”活動,2100餘節市級一等獎優課通過手機、電腦、電視3個途徑免費提供給學生線上學習。“問道名師”項目每周末推出1期直播課堂並在線答疑,收看人數近20萬人次。

【中小學食堂采購問題專項治理】2023年,市教育局出台《杭州市中小學食堂采購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各類專項檢查督查108次,檢查學校3000餘所(次),發現並整改問題110個,製發整改通知書449份,完成整改449份,批評教育10人,處分3人,追繳金額52.79萬元。專項治理期間,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出台管理製度13個,建立數字監管平台19個,規範食堂管理製度和操作流程,完善長效工作機製。


普通高中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學、十二年一貫製學校)101所,在校生14.45萬人,專任教師1.31萬人。全市初中畢業生升入各類高中比例99.8%,高中段優質教育覆蓋率90.8%。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推進五育融合的課程體係建設,轉變育人方式,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普通高中均衡優質發展】2023年,市教育局以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優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推動普通高中分類辦學,實現多樣化特色發展,直屬普通高中高考成績取得突破。推進中考招生改革,發布《進一步規範完善杭州市區中考加分項目的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完善杭州市區普通高中名額分配招生工作的通知》,調整完善市區中考加分和普通高中名額分配招生政策。主城區與新區示範性普通高中雙向等額招生擴大為16個班、768人,比上年增加192人。

【中學生社團文化節】2023年4—11月,市教育局、團市委聯合舉辦杭州市第二十二屆中學生社團文化節。文化節以“青春迎亞運,青年展風采”為主題,將“喜迎亞運會”主題融入校園文化,舉辦校園好歌聲大賽、中學生街舞大賽、動漫作品大賽、書畫作品展等活動。開展杭州市中學生模擬政協提案評比,開展中學生詩歌節、“典籍裏的杭州”文學社團PK大賽等。

【省“縣中崛起”行動參與】2023年,浙江省內山區、海島縣“縣中崛起”行動被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杭州市8所省一級重點中學(其中市直屬學校5所)與市外7所、市內1所縣域高中結為幫扶對象(杭州高級中學與泰順中學、杭州第二中學與景寧中學、杭州第四中學與常山縣第一中學、杭州第十四中學與淳安中學、杭州學軍中學與嵊泗中學、蕭山中學與龍泉市第一中學、餘杭高級中學與龍遊中學、富陽中學與文成中學),開展跟崗鍛煉、聯合教研、集體備課、暑期夏令營等活動,支持縣域高中發展。

【直屬高中建設】2023年,在杭州市本級直屬學校中,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雙橋校區、杭州第十四中學青山湖學校建成投入使用;杭州高級中學臨平新城學校、杭州第二中學富春學校續建;杭州學軍中學桐廬學校和皋亭山高中項目開工建設。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獨立設置中等職業學校43所(不含技工學校),其中職業高中31所、普通中專9所、成人中專3所。在校生7.1萬人(不含技工學校及成人中專非全日製學生),專任教師5806人。有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4所、省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14所、省中等職業名校建設單位6個、省現代化中等職業學校12所、省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單位6個、省高水平中等職業專業建設單位19個。

【現代職教體係建設】2023年,杭州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新增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新能源汽車製造與檢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服務等專業22個,撤銷、停招會計事務、茶藝與茶營銷等專業8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布點總數327個,涵蓋16個行業,涉及45個專業類,與35所高等職業院校開展合作,“中高職一體化”五年製招生9000人。推進區域中職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和杭州市閑林職業高級中學成為第二批省級改革學校。推進中等職業與應用型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試點,全市10所試點中等職業學校麵向杭州招生370人,試點學校數和招生人數均居全省首位。全市中等職業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繼續升學1.79萬人,占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83.8%,為高校輸送1000餘名本科生。

【教育教學改革成果】2023年,杭州市喬司職業高級中學的《喬匠模式:個性化培養服裝技術技能人才的十年探索與實踐》,杭州市富陽區職業高級中學的《基於“企業學區”的中職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與杭州師範大學合作的《創專融合·點麵結合·闖創協同:中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職業教育國家級成果一等獎(全國共11個)。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的《內地新疆中職班“融情·融文·融技·融扶”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杭州市良渚職業高級中學的《良渚文化宴:“入心、上手、踐行”培育烹飪傳創人才的實踐探索》獲職業教育國家級成果二等獎。14個案例入選浙江省職業教育改革優秀典型案例和典型案例,居全省第一位。在2023年浙江省職業院校師生職業能力大賽中,獲金牌21枚、銀牌35枚、銅牌25枚;在全國職業院校職業能力大賽中,獲金牌9枚、銀牌17枚、銅牌2枚,居全省第一位。

【職業教育培訓15.63萬人次】2023年,杭州市發揮職業教育資源優勢,麵向企業職工、退役軍人、進城務工人員、新型職業農民和家政服務人員等群體開展職業培訓,提升全市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全年完成職業教育培訓(32學時以上)15.63萬人次。


高等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在杭州的全日製普通高校有44所(含獨立學院),在校生(含研究生)63.56萬人。其中:部屬、省屬高校33所,在校生(含研究生)54.67萬人;市屬高校7所,在校生(含研究生)8.89萬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72.5%。另有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創新研究院2所參照市屬高校管理的高水平研究院。

【“三名工程”建設】2023年,杭州市“三名工程”(“名校名院名所”工程)重大項目建設取得標誌性進展。做好“三名工程”重大項目相關指導、服務工作,保障項目各項建設運行工作。協調做好西湖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航空研究院經費保障工作。12月7日,召開對西湖大學2018—2022年財政補助資金全生命周期績效的評價會議。協調推進校區建設工作,推動西湖大學三期項目建設有序進行,指導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配合西湖區完成主校區項目開工前的各項手續,推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航空學院校園建成,於9月投入使用。

【市屬高校內涵式發展】2023年,杭州師範大學爭創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推進,建立統籌協調機製。1月,召開杭州師範大學與市教育局合作交流會,研究支持杭師大創“雙一流”相關事宜;4月,印發《杭州市推進杭師大爭創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領導小組成員名單與任務清單》,並督促學校推進博士點培育、高層次人才引育等工作。支持浙大城市學院爭創全國百強大學。協調相關單位推進落實支持舉措,指導學校謀劃“創百強”下一階段頂層設計;指導學校推進碩士點建設,完成首屆100名碩士生錄取報到;深化科教創新綜合體試點改革,落地建成智慧交通、先進材料增材製造、邊緣智能創新研究院3個協同創新平台。協調推動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新安江校區建設,助力學校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硬件達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航空學院獲教育部批準設立】2023年4月,教育部批複同意設立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航空學院。學校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雙紅橋街166號,占地麵積66.67公頃,總建築麵積77萬平方米,總投資93.8億元。2023年啟動本科生招生,共招收180人,在浙江錄取60人,按照本科和碩士貫通模式培養。2023年秋季學期開設15門課程。9月14—15日,中法航空學院第一次聯合管委會召開,建立研究院理事會、北航杭州管委會、中法聯合管委會、院務會等議事決策機製,推出關鍵製度39個。11月,學校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簽署校級合作備忘錄及學生交換協議,與法國國立應用科學學院集團簽署合作辦學備忘錄,與法國國立應用科學學院圖盧茲簽署校級合作備忘錄及學生交換協議,與法國國立應用科學學院裏昂簽署學生交換協議。學校成立北航中歐合作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至年末,學校投入70%的經費支持教學科研平台建設,完成物理化學科教平台、數據科學與智能計算科教平台、工程師通用技術科教平台、智慧民航科創中心、自旋芯片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微納科學與分析測試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方案的論證,啟動平台裝修、儀器設備購置等工作。

【杭州師範大學加快發展】至2023年年末,杭州師範大學(簡稱杭師大)是省重點建設高校,有倉前、下沙、玉皇山3個校區,占地麵積192.34萬平方米。下設教學機構24個、科研機構1個、國有民辦獨立學院(錢江學院)1個、直屬附屬醫院(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建德醫院)2個。全日製在校生3.15萬人(不含錢江學院本科生1877人),其中本科生2.52萬人、碩士生5927人、博士生96人,有學曆國際生289人。教職員工2614人,其中專任教師1932人;教師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1198人,博士研究生占比78.6%。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5.8%,升學率27.7%;研究生畢業生就業率97.2%,升學率8.0%。

杭師大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3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領域21個、中外合作培養教育領導學碩士項目1個、非獨立法人資格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省高水平大學基礎學科1個,省優勢特色學科2個,省一流學科A類2個、B類10個;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排名前1%學科13個。有本科專業83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27個。

杭師大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87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8個,國家藝術基金項目3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獲批省領雁計劃項目5個,省基礎公益計劃項目66個,省軟科學項目2個。發表《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論文1231篇;入選ESI高水平論文272篇,比上年增加15.3%。發表人文社科類論文1023篇,其中文科權威期刊32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論文128篇、《藝術人文引文索引》(AHCI)收錄論文11篇、文科一級論文164篇。授權發明專利162個。

杭師大有26個學科進入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榜,其中B類12個。獲批省“十四五”研究生教學改革項目17個,研究生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47篇,比上年增長76%;20名研究生獲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資助,獲批率95.2%。12月21日,省第二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公布,杭師大有27個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3個、二等獎20個、青年獎4個。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3)全國總決賽中,參賽團隊獲金獎1個、銀獎3個、銅獎2個。在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主體賽特等獎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全省主體賽成績排名第1位,總分排名全國第26位。獲全國師範院校師範生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4個。300餘名學生赴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交流學習。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培養項目單位,3個“漢語橋”項目獲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立項。

杭師大推進18項服務杭州任務。建設富陽基礎教育研究院,成立未來教育研究院、0~3歲兒童發展研兒童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等。與市衛生健康委共同製定《2023醫校融合發展行動方案》。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合作項目73個,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8個。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落戶學校國家大學科技園。聯合城西科創大走廊管委會與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建設民間國際科技創新服務聯盟長三角中心。

【杭師大人才引育】2023年2月,杭師大入選全省高校首批“雙百行動”計劃名單。同月,與餘杭區簽訂《“鯤鵬行動”暨人才工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年新增國家級人才10人,其中自主培養4人;新增學科帶頭人、學術方向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61人;入選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3人、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入選市“西湖明珠工程”人才計劃18人。15名學者入選全球前2%“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26名學者入選全球前2%“年度科學影響力榜單”,1人入選“國之名醫·卓越建樹”榜單。

【杭師大獲國家教學成果獎4個】2023年7月24日,《教育部關於批準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發布。杭師大4個項目獲獎。其中:高等教育類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基礎教育類二等獎1個,中等職業教育類一等獎1個。

【杭師大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增至13個】2023年11月9日,據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杭師大社會科學總論首次進入全球排名前1%學科行列。學校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增加至13個,化學、數學、植物與動物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5‰。6個學科進入2023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前20%,外國語言文學學科蟬聯中國最好學科前7%。

【杭師大成果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23年7月12日,杭師大牽頭完成的“瀕危珍稀中藥鐵皮石斛霍山石斛繁育技術及質量體係創建與推廣應用”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1月10日,全省創新深化大會頒發2022年度省科學技術獎,5個成果獲獎(含2個參與獲獎),其中杭師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申報的成果獲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

【杭師大115周年校慶活動】2023年,杭師大舉辦115周年校慶係列活動。首屆嬰幼兒發展與托育國際學術會議、2023年中比意識與意識障礙論壇、中國化學會第六屆高分子結晶研討會、全國“生態文明視域下的藝術學學科體係建設”高峰論壇、首屆杭州都市圈健康城市發展論壇、“創新驅動轉化未來”科技創新論壇、第二屆中青年比較教育學者研討會、新征程上的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建設高峰論壇、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學科建設高峰論壇、中國共產黨與新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等論壇、會議舉行。

【杭師大國家大學科技園·青山湖未來產業加速器開園】2023年4月7日,杭師大國家大學科技園·青山湖未來產業加速器開園。該加速器聚焦數字經濟、生命健康、雙碳科技三大產業,致力打造成為集創新資源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創業人才培育、開發協同發展於一體的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台。

【浙大城市學院】至2023年年末,浙大城市學院有全日製本科生1.15萬名、全日製碩士研究生100名,與浙江大學等聯合培養碩博研究生330餘名,教職工1600餘名,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占比50%、博士學位占比67%,有國家和省級高層次人才36人。學校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新增本科專業2個,產業班、特色班4個,成立通識教育中心,建築學專業通過本科教育評估並獲獨立頒發建築學學士學位授予權。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產業學院入選2023年省級重點支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點名單。“電機與拖動”課程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作為主要參與單位之一的教學改革項目獲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23年畢業生整體深造率26.4%(其中海外深造率13.5%)。舉辦第二屆新時代勞動教育聯盟論壇,開展師生進工廠、進農場、進商場、進機關“四進”活動,設立校內耕讀園,建立51個校外勞動教育基地,迭代升級“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深化學科科研建設,籌建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成立良渚文明研究中心(籌),新建長三角紀錄片創作研究中心、高等教育數智評價研究中心等6個科研平台,增城市安全治理實時數智化技術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曆史研究中心等5個省級平台,作為共建單位參與建設的2個實驗室獲全省2023年重點實驗室認定。年度科研經費1.4億元,科技成果轉化額超過1000萬元。深化人才引育,全年錄用全職和非全崗聘任人才113人,教師隊伍博士學位占比67%。深化地方合作,在濱江區、拱墅區、臨安區分別落地建成智慧交通、先進材料增材製造、邊緣智能創新研究院3個協同創新平台;新增安吉縣人民醫院、台州市博愛醫院和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3個醫院為非直屬附屬醫院,浙江醫院和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個醫院為重點教學醫院。入選全省優質幹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新增發展共同體9個。推進“智安校園”建設,學校獲2023年度浙江省高等學校AAAAA平安校園認定,入選浙江省技術賦能智慧教育試點校、教育部第二批高校數據共享應用平台試點高校。

【西湖大學】2023年,西湖大學加快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學創新發展之路,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水平,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發展戰略。錄取博士生380人、本科生93人(含國際生3人),累計招收7屆博士生1653人、兩屆本科生153人。加大海外引才力度,新到崗學術人才46人,累計到崗215人,講席教授32名。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生物學、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增列為博士學位授權點。入選浙江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生物學被列入省登峰學科,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被列入省優勢特色學科。啟動創建醫學院,首任院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免疫學家董晨擔任,與市衛生健康委共建西湖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牽頭承擔國家生物科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任務,獲批建設4個國家虛擬教研室,與複旦大學聯合舉辦國際暑期學校,與美國杜克大學簽署學生訪學協議,學生海外訪學交換院校增至21所。

穩步推進未來產業研究中心、西湖實驗室等創新載體以及光電研究院、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等新型產學研平台建設,發現世界首例具有本征相幹性的光陰極量子材料,實現重大原創性突破30餘個。創建杭州市西湖大學創新藥物概念驗證中心,新增培育高科技企業15個,累計45個。區校協同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獲省改革突破獎。與美國化學會、西湖教育基金會合作舉辦首屆西湖未來論壇。

校園建設改造推進,雲棲校區二期1.8公頃土地項目主體結構施工,銅鑒湖園區即應急醫學研究中心加快建設,P3實驗室完成設計招標。雲穀校區三期項目完成樁基工程,其中本科書院組團主體結構提前結頂,周邊產學研配套區和綜合配套區開工建設。

【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至2023年年末,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4屆累計招收研究生超過2000人。2023年首屆畢業生200人,留杭就業升學率51%。杭州高等研究院申報增列的物理電子學博士培養點獲評審通過。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批獨立招收資格。強化科技創新硬實力,研製的“百微牛級霍爾推進係統”隨高分05A衛星搭載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入軌。完成HIAS科創園生態服務體係搭建,總部園區啟動運營;培育科技企業17個,到位融資4300萬元。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至2023年年末,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有二級學院9個,開設13個大類、42個專業(含專業方向)。學校建有杭職院實訓中心暨杭州市公共實訓基地,錢塘新區高職學生創業園(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業見習基地)。學校獲批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有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浙江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教職工992人,其中專任教師736人;教師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240人、博士102人。學校全日製在校生1.31萬人。學校推進專業數字化和數字專業化改革,新增設(調整)智能製造裝備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中外合作辦學)等7個專業。3個典型案例入選全國教育評價優秀案例,獲評全國高職院校學生發展指數100強、教師發展指數100強和服務貢獻60強。獲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達利女裝學院教師團隊獲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2門課程獲國家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認定,22門課程上線國家智慧職教平台,14個課題獲浙江省“十四五”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立項。獲“振興杯”等技能大賽國家級一等獎3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3個,獲“互聯網+”等技能大賽省級一等獎16個、二等獎24個、三等獎39個。

學校獲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立項2個、省部級30個。學校教職工在國內外核心及以上期刊發表論文190篇。全年獲知識產權專利91件,其中發明專利50件、實用新型專利17件、外觀設計專利24件,獲軟件著作權5件。學校全年舉行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會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專場2次,拍賣科技成果27個,成交價1366萬元。學校成為省政府批準成立的智能網聯汽車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聯合共建單位。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典型做法入選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中國教育幹部網絡學習培訓課程。拓展知識產權運營和交易新渠道,聯合浙江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麵向中小微企業提供專利開放許可,參與數據知識產權交易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開展非學曆教育培訓21.78萬人次,全年社會服務到款額1089萬元。學校牽頭成立的“杭州經濟開發區(錢塘科學城)產教聯合體”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推進安恒數智工程師學院、阿裏巴巴數字商貿產業學院等產教融合項目建設。與錢塘新區管理辦公室簽約共建杭州醫藥港學院杭職產教融合基地,與杭州燃氣集團、杭州西子電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詩季寶絲綢科技有限公司等10餘個企業合作。製定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五個一批”工程,認定產教融合高水平實訓基地55個、教學工程創新中心31個。立項省級產學協同育人項目4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萊茵國際學院獲省政府批複同意,與德國博世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合作舉辦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雙元製”人才培養項目。實施漢語留學生項目,招收俄羅斯等國留學生16人。深化教育部“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推進中非(尼日利亞)絲路工匠學院建設,完成5個中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研發。與澳大利亞TAFE學院、馬來西亞北吉隆坡國際學院簽署校際合作協議。學校與建德市政府舉行簽約儀式,校地合作共建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新安江校區。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至2023年年末,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下設8個高等職業二級學院、1個新製造培訓學院、1個馬克思主義學院、1個繼續教育學院、1個基礎教學部,開設8個專業群、32個招生專業。全日製在校生1.3萬人,成人學曆教育在籍生1.6萬人,在編教職工655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數占在編專業技術人員數的35%。學校推進新一輪“創一流”內涵建設行動計劃和杭州開放大學建設方案的實施。在“雙高”(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中,做好兩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驗收工作。獲省級高等職業教育“十四五”教學改革項目立項12個,獲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優秀教科研成果一等獎1個、三等獎3個。牽頭成立助力嵊泗海島職教高質量發展中高職一體產教融合聯盟。持續推進教育部中德先進職業教育合作項目試點院校等3個中德合作項目。開發坦桑尼亞國家職業標準和配套教學標準3個,被納入坦桑尼亞國家職業教育體係。學生獲一類學科競賽獎項136個,獲第十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金牌3枚、銀牌1枚、銅牌1枚,居全國高職院校第一位。獲2023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銀獎1個。

全年共引進高層次人才及青年教師44人。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培育單位”1個,入選浙江省第二批教師創新團隊1個,入選中高職一體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完成大江東校區“智能製造”開放性公共技能實訓基地、工業4.0科教展示館、高橋校區西北角學生公寓、“一站式”學生活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基地陶心驛站(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等建設任務,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試點單位和浙江省信息化標杆校試點單位,持續推進“教育魔方”建設。推進大江東智能製造基地、阿裏巴巴橙點同學數字經濟產業學院、工業互聯網創新平台、智能製造協同創新中心、鄉村振興學院等產教融合平台建設。牽頭組建成立“全國數據智能產教融合共同體”“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智能裝備產教聯合體”。推進鄉村振興學院助力共同富裕,學校當選全國鄉村振興產教融合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工作案例入選教育部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至2023年年末,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有民航交通、信息技術、數字商貿、智慧旅遊、創意設計、繼續教育6個學院,公共教學部1個。開設空中乘務、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等26個專業。學院深化“專業群+領軍企業”協同育人模式,各專業群產業學院建設全覆蓋。分別與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杭州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複旦科技園浙江創新中心、浙江賓館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海爾智家”簽約共建智慧零售產業學院,“海爾智家”校園直播基地在學院啟用;與橫店影視城共建智慧旅遊產業學院,與洲際酒店集團合作成立英才培養研習中心;與寧波國際會議中心、寧波東錢湖旅遊學校三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產教融合共同體”。獲批“浙江省國際學生國情教育名師工作室”建設單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工作室入選浙江省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入選《2022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高職院校學生發展指數100所優秀院校。在《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競爭力白皮書》中國職業高校競爭力綜合分析中,學院被評為A類職業高校。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係研究專家工作組編製的《2022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居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第25位。獲第八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團體程序設計天梯賽全國高校一等獎1個、全國團隊一等獎3個;獲第五屆“碼蹄杯”全國職業院校程序設計大賽總決賽金獎16個。創建麵向下沙高教園區14所大學的錢塘區高校退役軍人創新創業孵化園,被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確定為全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培訓班現場教學觀摩點。生命健康教育取得新成果,學院入選第二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杭州市民生實事推進應急救護項目中的杭州市紅十字會錢塘區應急救護實訓基地、應急救護考點、應急救護實操體驗點均建在學院。

【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至2023年年末,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建成“三創教育體驗中心”,與“課程思政實踐基地”同步掛牌。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及技能大賽獲國家級獎27個、省級141個,連續3年獲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一等獎。學校承辦2023年浙江省高職院校英語口語大賽。獲評首屆“錢江杯”大學生反走私創作比賽“優秀組織單位”。獲批高職教育“十四五”教學改革項目5個,1部教材入選國家“十四五”規劃教材。深化課堂革命,製定實施《“美好課堂”建設教學指引》,形成教育評價改革典型案例。畢業生人均獲“X”證書或同類同級證書1.01本。國貿專業教師獲2023年浙江省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新增合作中職學校6所。開展“福堤漫步”“BMI達標”“長跑”三大體育行動,被《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道。製定實施《科教融彙行動方案》。獲“八八戰略”研究課題立項,“打造四個高地”相關成果被《杭州日報》(理論版)刊載。全年獲授權專利59件。出版專著1部,主編教材5本。公開發表論文143篇,立項省級課題6個。浙江工匠學院在校內設立康養分院。與濱江區人力社保局簽訂合作協議。學校成為全國數字貿易產教融合共同體副理事長單位。與萬向一二三股份公司、杭州市蕭山區第四中等職業學校、杭州傑牌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製造產業學院。形成“三區三會多村”校地共建合作格局。完成省民生實事社會培訓任務1萬餘人次,完成目標的123%。“生活茶藝”獲評省、市老年教育品牌項目。舉辦“十萬強”鮑卡斯研習團短期留學學習。聯手“十萬強”校友在2023年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中美青年合作獎”,南京賽區中美聯隊一等獎,學生受邀參加在清華大學舉辦的總決賽頒獎儀式分享參賽經驗。接待布隆迪總統府人力資源研修班一行20餘人參訪交流。


成人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6個、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2個、省社區教育示範區1個、省社區教育實驗區1個。上城區采荷街道社區學校等11所鄉鎮(街道)成人學校(社區學校)被認定為省現代化成人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社區教育“能者為師”特色課程10門、推介典型案例5個、實踐創新項目6個、“智慧助老”優質工作案例2個、優質培訓項目4個、優質課程資源23個。上城區社區學院紫陽分院的“陽光藝術,匠心助殘”被評為全國“特別受百姓喜愛的終身學習品牌項目”,並和杭州開放大學的退役職通車“退役軍人終身學習好助理”2個項目獲評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2人被評為浙江省“百姓學習之星”。

【老年教育】2023年,杭州市新增71所老年學校,提前2年實現市政府提出的鄉鎮(街道)老年學校全覆蓋目標。創建11所省老年教育優質(示範)學校,超額完成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應用培訓,充分依托社區教育四級網絡、老年教育機構、養老機構、農村文化禮堂、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場館等資源,通過線下為主、線上補充的方式,開展服務2549場次,受服務11.59萬人次;開展“三入”(入社區、入戶、入養老機構)誌願服務1380場次,受服務5.48萬人次;開設長學製班303個,就讀3.47萬人次。

【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2023年11月16日,杭州市暨高新區(濱江)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啟動。啟動儀式以“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為主題,由“活力杭州”“韻味杭州”“數字杭州”“美麗杭州”“綠色杭州”5個篇章組成。活動對2023年杭州市“百姓學習之星”、2023年杭州市“終身學習品牌項目”、2023年杭州市老年教育係列項目進行表彰,通過線上直播、線下體驗、現場展示的方式進行。活動期間設置“美食課堂、文化課堂、娛樂課堂、健康課堂、生活課堂”5個創意展區、50個獨立展台,展示13個區縣(市)的終身學習成果。

【社會人員學曆提升】2023年,市教育局開展全市成人學曆教育工作,整體提升社會人員的學曆層次和受教育水平。全年完成社會人員成人中等學曆提升2.4萬人,完成成人大專及以上學曆教育提升8.76萬人。


特殊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建有培智學校13所、聾人學校1所、省屬盲校1所、杭州市新苗學校(民政係統)1所、工讀學校1所,進一步健全“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教班、衛星班和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教育發展格局。全市有市級合格資源教室556個(其中市級示範性資源教室119個)、特殊教育“衛星班”19個、特殊教育職教實訓基地6個、特殊教育醫教結合實驗學校7個。全市持證殘疾兒童少年學前教育入學率99.6%,義務教育段入學率99.9%,高中段入學率97.6%。

【第二期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發布】2023年3月,市教育局等7個部門印發《杭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2023—2025年)》,確定4個方麵的重點任務和9個重點推進項目。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全麵建成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特互補、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高質量特殊教育體係,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特殊教育樣板。

【培智學校學生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2023年11月24—25日,杭州市第十屆培智學校學生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建德市嚴州中學新安江校區舉行。來自各區縣(市)培智學校的15支代表隊、236名運動員參加。運動會分甲(16~21歲)、乙(12~15歲)、丙(8~11歲)3個年齡段和高能力、低能力2個組別,設50米、立定跳遠等12個運動項目。

【特殊教育教學成果】2023年7月,教育部發布《關於批準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杭州市楊綾子學校主持的《“生涯自立”理念下培智學校勞動育人體係建構與實踐創新》、杭州市湖墅學校與浙江師範大學合作的《關鍵能力導向的孤獨症學生融合教育新範式及課堂教學實踐》分別獲評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8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首屆全國融合教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遴選結果,杭州文彙學校和杭州市丁蘭第二幼兒園兩個融合教育案例入選。11月,杭州市隨班就讀教師參加浙江省第三屆資源教師基本功大賽,獲一等獎2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11個。

2023杭州教育年鑒

來源:杭州市教育局辦公室  發布日期:2024-12-19 11:10  瀏覽次數:

綜述

【教育高質量發展】2023年,市教育局通過實施普通高中跨區域跨層級集團化辦學、跨區域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組團式教育對口服務等政策,推進市本級及城區與“山區4縣”(臨安區、淳安縣、桐廬縣、建德市)、城西科創大走廊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杭州第十四中學青山湖學校投入使用,為臨安區增加近1200個優質高中學位;協調核心城區知名義務教育學校,麵向“山區4縣”新組建跨區域教育共同體85個;推進大走廊內84所學校(幼兒園)名校集團化辦學;110名城區優秀骨幹教師到“山區4縣”開展全職教育對口服務,促進教師快速成長。至年末,全市有中小學教育集團246個,成員學校596個,覆蓋率72.5%,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山區4縣”覆蓋率提高近5個百分點。

9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杭州市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圍繞教育發展關鍵領域,提出紅色根脈強基、基礎教育公共服務體係優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終身教育提升、教育評價改革深化、教育共富城鄉一體、教育數智改革推進、教育對外開放提升、學生健康陽光成長、新時代教育強師、家校社協同育人推進12項行動重點工作任務。

【杭州市入選教育部信息技術支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區域】2023年,杭州市入選教育部信息技術支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區域。根據全市統一部署,確定上城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臨平區為試點,每區遴選2所以上學校開展試點工作;依托北京師範大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台,推進“一生一檔”,動態生成學生的“數智畫像”。12月,《杭州市教育局進一步推進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出台,優化評價標準、評價方式、結果呈現、考試管理等質量評價體係。

【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678.90億元】2023年,杭州市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678.90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564.01億元(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安排554.44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9.53億元)。市本級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117.82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93.11億元(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安排92.69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0.38億元)。全市普通小學生均教育事業性經費支出2.88萬元,普通初中生均教育事業性經費支出4.67萬元,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業性經費支出6.70萬元,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教育事業性經費支出5.20萬元。

【學生資助金額3.73億元】2023年,杭州市構建覆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體係,履行“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承諾。全市學生(含幼兒)獲各類資助26.221萬人次,金額3.73億元。其中:學前教育段有幼兒6686人次享受保育費1472.28萬元;義務教育段有學生3.28萬人次享受營養改善計劃3385.58萬元,3.35萬人次享受生活補助1039.74萬元;普通高中段有學生4100人次享受免學費、代收費541.41萬元,4461人次獲國家助學金446.1萬元;中職學生88人獲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52.8萬元,1124人次獲市政府獎學金112.4萬元,13.16萬人次免除學費1.32億元,7851人次享受國家助學金785.1萬元;市屬高校有學生3.99萬人次享受獎學金和助學金1.63億元。

新建中小學、幼兒園119所】2023年,杭州市中小學、幼兒園建設連續4年被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全市完成新建中小學、幼兒園119所,新增學位9.44萬個,建築麵積265.35萬平方米,總投資184.38億元,緩解部分區域入學(入園)緊張問題。

【教育治理現代化】2023年,市教育局以城市大腦2.0“智慧教育”綜合場景建設為重點,推進數字賦能教育治理現代化。“智慧教育”通過業務數據回流、部門數據共享、專題數據清洗,推進教育數據全量全要素歸集,累計歸集全市學生、教師、學校、入學預警、課後服務、校園健身等數據1.5億條,保障教育數據有效共享和安全運行。“智慧教育”圍繞上好學校難、學生健康成長、校園安全等群眾關切問題,通過“迭代升級一批特色應用,創新建設一批破題應用,數字化場景。依托數字化能力,通過製度重塑、業務流程重構,完成構建“數智助學”“數智優學”“數智樂學”“數智護學”4個場景,建成“入學早知道、雲上資助、家長執照、精準教學、問道名師、共享優課、心理晴雨表、護校安園、陽光廚房、課後服務、校園健身、第二課堂”12個標誌性應用。通過融合“服務+治理”的理念,在浙裏辦建成“學在杭州”集成門戶,為學生提供入學入園、網絡學習、成長支持、安全防護、場館引導等一站式數智服務;建成“浙政釘”工作台和“智慧教育”數字駕駛艙,構建多維度智能監測和管理體係,發揮數據的驅動效能,推動以數據為核心的科學決策和精準治理。

教育係統國際交流合作】2023年,姐妹學校結對覆蓋麵擴大,杭州市中小學校有國(境)外姐妹學校857對。在全省教育工作業績考核重點—“十百千”基礎教育國際交流工程和“亞運姐妹校”中,有2個中小學重點國際交流品牌案例入選,數量居全省第一位;8所中小學被評為國際交流工作坊,數量居全省第一位;33對姐妹學校入選省教育廳等4個部門“亞運姐妹校”名單,數量居全省第一位。選派5名校長、4名園長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赴新加坡研修項目,組織青少年師生友好交流團到友城日本岐阜交流訪問,組織代表隊到美國和法國參加國際比賽。全年接待中國澳門教業中學、粵港澳大灣區師生代表團、首批中國香港高中公民科內地考察團、新加坡中學華文特選課程學生團和日本岐阜市市長柴橋正直代表團等團組訪問杭州市學校。10月,“國際交流新願景,專業合作共育人”manbetxbrf com —芬蘭奧盧職業教育交流合作研討會舉行。至年末,杭州市有8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在校生3072人。

【迪拜中國學校建設】至2023年年末,迪拜中國學校開設一至八年級共26個班,在校學生525人;教職員工86人,其中杭州選派教師52人、迪拜當地聘用員工34人。3月,學校接受迪拜知識與人力發展局組織的新辦學校第一次等級評估,在47個評估項目中獲優秀23個,總體評估等級為“Good”。10月,迪拜知識與人力發展局局長阿卜杜拉·阿勒卡拉姆一行訪問杭州,就迪拜中國學校辦學等事項進行交流。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14個】2023年7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杭州市獲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個、二等獎13個,占全省獲獎總數的28%;獲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5個、二等獎4個。杭州市獲獎成果均經過5年以上的實踐,圍繞課程實施、學教方式變革、立德樹人、勞動教育、產教融合、創新創業等主題,涉及普通教育各學段、職業教育及特殊教育,分別從不同角度展現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探索立德樹人的新理念、新機製、新模式,具有理論創新與實踐推廣價值。

【10所中小學校獲評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學校”】2023年,教育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公布2023年中小學國防教育示範學校名單,杭州市杭州第四中學、杭州市長青小學、杭州市西湖小學教育集團(總校)、杭州市丹楓實驗小學、杭州養正小學、杭州市蕭山區勁鬆小學、杭州市臨平區臨平第三小學、杭州市餘杭區太炎中學、杭州市富陽區鬱達夫中學、杭州市臨安區實驗初級中學10所中小學校入選。市教育局開展學生軍訓商業化市場化問題專項整頓治理,加強學生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科學管理與指導,規範國防教育和軍訓工作秩序。全市124所高中學校(校區)7.77萬名學生完成軍訓任務,870餘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00%按規定開展國防教育。

【教育品牌創建】2023年,西湖區、蕭山區、餘杭區、臨平區、富陽區、桐廬縣、建德市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省級評估,蕭山區、富陽區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省級評估。2019—2023年,全市累計通過省級評估的區縣(市)分別為10個和9個,數量均居全省第一位。教育部辦公廳首次發文認定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錢塘區、餘杭區和臨平區為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全市獲評省現代化學校112所,其中幼兒園29所、小學36所、初中27所、普通高中6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社區學校11所,總數比上年增加21所。全市區縣(市)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監測平均分81.82分,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縣域基礎教育生態監測平均分81.35分,居全省第五位。

【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2023年,《杭州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實施方案》出台。6月29日,杭州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推進會舉行,成立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和一體化建設聯盟,簽約結對學校247所。培育杭州市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先行區3個(臨平區、錢塘區、臨安區)、先行校50所,“思政課模範教師”“思政工作骨幹”各100名。認定杭州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實踐基地100個,並在此基礎上認定2023年度優質基地20個。12月21日,2023年杭州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主題宣傳暨現場教學活動舉行,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作主題報告,全市各類代表近300人參加。

【教育對口幫扶】2023年,杭州對口幫扶地區涉及全國9個省(市、自治區)、14個地(市、州、區)、63個縣(市、區)。杭州教育對口支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1人、西藏自治區2人、青海省9人,對口幫扶四川省廣元市49人、甘孜藏族自治州129人,省內山海協作衢州市5人、麗水市5人、舟山市5人。接收28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教師到杭州跟崗鍛煉2個月,接收34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骨幹教師在杭州學習2個星期;在杭州開設對口支援教師培訓班10期,接收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廣元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衢州市等地教師430人。市教育局牽頭促成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與廣元市劍閣高級中學結對,新增阿克蘇市14所學校與杭州學校結對,實現阿克蘇市全部中心校均與杭州結對;牽頭組織杭州名師到青海省德令哈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四川省廣元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送教和慰問。設立援派教師意向庫,夯實支教教師選派工作基礎。

【教師隊伍建設】2023年,杭州市中小學、幼兒園和中等職業學校(含特殊教育學校、工讀學校,不含技校、成人中專)有專任教師12.02萬名。其中:幼兒園專任教師3.27萬名,小學專任教師4.38萬名,初中專任教師2.40萬名,普通高中專任教師1.31萬名,中等職業學校(不含技校、成人中專)專任教師0.58萬名,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694名,工讀學校專任教師56名。幼兒園、小學、初中專任教師具有高一層次學曆比例分別為99.78%、99.95%、99.68%;普通高中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曆(含碩士)以上的占30.6%,職業高中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曆(含碩士)以上的占21.9%。至年末,全市中小學有正高級職稱教師數321名,在職省特級教師數373名,占全省1/4以上。

【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製】2023年,市教育局印發實施《關於進一步落實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製推進教育係統清廉建設的通知》,製定16個機製及33條具體辦法,以“五全麵五切實”為核心,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整治突出問題。3月起,通過多種形式對區縣(市)教育局和直屬學校進行師德師風專項督查,撰寫《持續完善師德師風長效機製推進教育係統清廉學校建設》主題教育專題調研報告。根據教育部推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工作要求,全市對招聘入職的7386名教職工開展入職查詢,對近16萬名在職教職工進行有無犯罪記錄查詢,均未發現存在不得錄用情形人員。

【“清廉學校”建設】2023年,杭州市召開教育係統“清廉學校”建設工作推進會,出台《杭州市教育係統“清廉學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推進“清廉學校”建設十大行動,把清廉教育納入學校德育規劃。評選全市“清廉學校”建設示範點100個、優秀案例100個,有37所學校入選省清廉學校建設示範校、14所學校(單位)相關工作案例入選省教育係統廉潔教育優秀工作案例、14所學校(單位)入選省教育係統廉潔教育基地。杭州市教育局、杭州第二中學、杭州學軍中學獲評全省清廉建設成績突出單位。

【名師鄉村工作室】2023年,市教育局推進市域組團式教育對口服務,110名主城區教師新學期正常到崗。5月,公布“十四五”期間蕭山區(20個)、餘杭區(20個)、臨平區(20個)、錢塘區(20個)、富陽區(30個)市級中小學名師鄉村工作室名單。10月,富陽區30個市級中小學名師鄉村工作室每年90萬元工作經費由市本級財政保障調整。加大名師鄉村工作室對杭州西部區縣(市)鄉村教師的培養力度,組織“山區4縣”名師鄉村工作室骨幹學員分兩批次到北京師範大學和廈門大學集中培訓。

【校園及周邊安全防控“一件事”改革】2023年,《杭州市教育局等13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校園及周邊安全防控“一件事”工作暨2023年“護校安園”專項行動的通知》發布,圍繞“校園周邊安全”,確立以“浙教安全”為平台基礎,以學校“護校安園”工作組為工作主力,謀劃“服務指導”和“協同處置”兩個核心功能模塊。“服務指導”指各相關部門單位進入校園或在校園周邊進行宣傳教育、業務指導、工作檢查等,幫助、指導、督促學校或有關單位完成有關工作任務要求。“協同處置”指各相關部門單位對學校或其他人員提供的校園周邊問題隱患線索進行跟進處置,及時消除問題隱患。至年末,各部門對學校“服務指導”2481人次,對學校移交的校園周邊問題線索“協同處置”1507次。

【陽光體育建設】2023年,杭州市圍繞“喜迎亞運”主題,籌劃全市中小學生“亞運年”陽光體育競賽活動,設定體育競賽項目28個大項,舉辦各級各類比賽近1萬場次。建設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陽光體育後備人才基地,搭建小學—初中—高中杭州市特色項目精英培養梯隊,完善基地評估標準和建設規範,以及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管理、訓練模式。建設基地學校101所,覆蓋區縣(市)和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推動形成涵蓋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全學齡賽事鏈,舉辦“市長杯”青少年各組別校園足球比賽、“小腳丫大世界”幼兒足球展示和校園足球冬季、夏季精英訓練營、杭州市2023年校園足球年度頒獎典禮等係列活動,舉辦校園足球賽事活動5000餘場,2.4萬人次參與。

【體育、美育、勞動教育】2023年,杭州市推進體育固本行動,100%開齊開足體育課、100%落實每天不少於30分鍾的大課間活動。在2022學年高校新生(浙江籍高中畢業生)體質健康測試中,杭州籍生源體質健康總體成績、優良率均居全省第一位。舉辦2023年杭州市中小學生舞蹈比賽、戲劇比賽,“新時代少年”第五屆杭州市中小學生現代音樂節活動等係列展演活動。完成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閉幕式的《夢想天堂》《我們的亞細亞》等節目演出,文彙學校18名聽障學生參加第4屆亞殘運會閉幕式的演出。組織參加全國和省級各項藝術活動,在全國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杭州市教育局等4個單位獲優秀組織獎,杭州第十四中學等9個單位獲獎;在浙江省中小學生藝術節中,杭州市5個單位獲優秀組織獎。4月18日,市教育局在浙江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工作交流會上作關於勞動教育的交流發言。12月2日,杭州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集市在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廣場舉行,全市13個區縣(市)教育局、2個直屬高中,共15個單位集中展示勞動教育特色項目及成果。

【亞運係列師生英語活動】2023年,杭州市開展全民學英語活動,麵向全市大中小學師生舉辦“亞運之星”英語大賽,包括教師英語風采大賽、學生英語演講大賽和Vlog大賽。各地各校舉辦課文朗讀大賽、單詞拚寫大賽、英文配音大賽等活動。開展學英語誌願服務,結合杭州第19屆亞運會倒計時100天,舉辦誌願服務啟動儀式,100名師生共同組成英語誌願服務隊。暑假期間,各地各校組建2500餘支中小學生誌願服務小隊,到交通場站、社區活動中心等地開展學英語誌願服務,參與學生1.6萬人,輻射市民群眾5.6萬人。開展“我是亞運代言人—杭州市中小學優秀社團展示”活動,評選出40個優秀社團,並錄製短視頻定期推送。

【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2023年,杭州市推進實施兒童青少年防控近視“十大行動”,按照《杭州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部署,加強護眼常識經常性宣傳普及,推進“雙減”政策落實,強化普查監測幹預,注重醫教結合,密切家校協同,健全完善長效機製,落實兒童青少年綜合防控工作。全市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比上年下降1.64個百分點。11月,省教育廳等5個部門對2022年度全省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進行評議稽核,杭州市被評定為A級。


學前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幼兒園1074所,在園幼兒37.29萬人。杭州市學前三年戶籍幼兒入園率99.3%,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占比95.0%,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占比82.7%。幼兒園園長及專任教師3.36萬人,幼兒園教師持證率100%,學曆合格率100%,大專及以上學曆占比99.8%。

【優質學前教育覆蓋率提升】2023年,杭州市景和幼兒園鳳起園區等90所幼兒園(園區)被認定為省二級幼兒園,杭州市海潮幼兒園等53所幼兒園被認定為省一級幼兒園。全市等級幼兒園在園幼兒覆蓋率100%,其中省一級、省二級幼兒園在園幼兒覆蓋率(優質學前教育覆蓋率)95.1%。

【普惠優質托育服務體係完善】2023年,杭州市幼兒園開設托班800餘個,入托幼兒1.53萬人,比上年新增9235人,其中入托普惠園7960人,占比85.4%;幼兒園提供托育服務的園區設置率58.1%。12月,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和市發改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杭州市幼兒園“托幼一體化”工作的實施意見》。


義務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小學515所,在校學生(含九年一貫製、十二年一貫製學校小學部)76.21萬人;初中(含九年一貫製學校)307所,在校學生(含九年一貫製、十二年一貫製學校和完全中學的初中部)29.38萬人。其中,民辦小學7所,在校學生4.38萬人;民辦初中(含九年一貫製學校)45所,在校學生2.70萬人。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接納隨遷子女26.64萬人,占在讀學生人數的25.2%,其中招收一年級隨遷子女3.27萬人。

【小學入學高峰平穩度過】2023年,受2016年國家全麵放開二孩政策影響,杭州市小學入學人數驟增至15.4萬人,比上年增加2.9萬人、增長23%。市教育局通過“入學早知道”一體化平台及時發布入學預警信息,合理引導家長預期;壓實屬地責任,“一地一案”“一校一案”設定預案,通過新校啟用和內部挖潛,做好新生學位保障和分流調劑工作,小學入學工作平穩推進,杭州相關經驗做法獲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肯定,並獲中國廣播網報道。

【隨遷子女入(轉)學保障】2023年,市教育局壓實屬地責任,落實隨遷子女教育全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和“兩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接收為主)保障,通過改建和擴建公辦學校、內部挖潛擴班、民辦隨遷子女學校轉公等方式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學位。全市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入(轉)學100%保障,公辦學校就讀比例90.7%,比上年提高6.1個百分點。

【跨區域教育共同體建設】2023年,在“山區4縣”學校提出需求的基礎上,市教育局協調城區學校“揭榜掛帥”,成立85個跨區域教育共同體,推動核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西部縣(市)延伸拓展。西湖區、臨平區和上城區入選省教育廳全域教育共同體(集團化)辦學試點。全市新增18個案例入選浙江省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典型案例。至年末,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育共同體結對率100%。

【公辦初中提質強校行動】2023年,市教育局以課程改革、初中教科研、教師隊伍專業化為中心,通過“輕負高質”教學改革交流研討、教學專題案例征集等一係列活動,推進公辦初中提質強校。12月,公辦初中提質強校專項行動三年工作總結交流大會召開,表彰成績突出的52所公辦初中,成立由35所學校組成的初中高質量發展聯盟。

【校外培訓綜合治理】2023年,市“雙減”工作專班開展全市校外培訓機構“清朗亮劍”專項行動,以及校外培訓“監管護苗”暑期培訓治理、“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規範管理年”活動、“安全守護”專項行動聯合檢查、加強藝考類培訓機構規範管理等專項行動,“浙江杭州開展機構治理亮劍行動營造校外培訓清朗環境”被評為全國“雙減”工作優秀案例。開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底數核查,對科技類、文化藝術類、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審批準入工作。至年末,杭州市有入駐“全國平台”合規的非學科類培訓機構1462個,其中科技類178個、文化藝術類1094個、體育類190個。建立和完善麵向中小學生開展科技類、文化藝術類、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的“白名單”管理製度,實行動態管理,向社會集中公布符合條件的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310個,其中科技類39個、文化藝術類196個、體育類75個。

【校內提質和課後服務優化結合】2023年,杭州深化實施義務教育“減負提質”實施方案,著重加強課堂質量提升、校本作業設計、個性化學習、綜合評價改革。出台《杭州市教育局進一步推進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完善小學生綜合評價各維度評價標準,優化評價結果,豐富評價方式,加強過程評價,建立健全科學、全麵、適應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要求的教育質量評價體係。在暑期托管擴麵提質基礎上,秋假及中秋節、國慶節期間,全市開設193個托管服務點,組織1300餘名教師為亞運會一線工作人員子女免費提供托管服務,相關做法獲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報道。

【中小學生科技節】2023年3—12月,第十四屆杭州市中小學生科技節舉行。科技節圍繞“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科技創造未來”主題展開。各基層單位開展科技活動184個;3236名中小學生參加市級現場賽事,產生一等獎337個、二等獎530個、三等獎860個。科普類活動中,44萬人注冊參與線上“科學知識網絡普及活動”,1.81萬名中小學生觀看科普紀錄片。閉幕式上,杭州市科技創新人才“育苗計劃”啟動儀式舉行,西湖大學、杭州師範大學、阿裏雲計算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網易有道公司、浙江省科技館等單位被授牌首批“育苗計劃”實踐基地。在閉幕式外場舉行的中小學生科技成果展上,全市13個區縣(市)和7所直屬學校設立20個展區,展出科技節優秀特色作品及區域科技教育典型成果65個。

【“共享優課”活動】2023年,杭州市迭代升級“名師公開課”,推進“共享優課”活動,2100餘節市級一等獎優課通過手機、電腦、電視3個途徑免費提供給學生線上學習。“問道名師”項目每周末推出1期直播課堂並在線答疑,收看人數近20萬人次。

【中小學食堂采購問題專項治理】2023年,市教育局出台《杭州市中小學食堂采購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各類專項檢查督查108次,檢查學校3000餘所(次),發現並整改問題110個,製發整改通知書449份,完成整改449份,批評教育10人,處分3人,追繳金額52.79萬元。專項治理期間,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出台管理製度13個,建立數字監管平台19個,規範食堂管理製度和操作流程,完善長效工作機製。


普通高中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學、十二年一貫製學校)101所,在校生14.45萬人,專任教師1.31萬人。全市初中畢業生升入各類高中比例99.8%,高中段優質教育覆蓋率90.8%。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推進五育融合的課程體係建設,轉變育人方式,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普通高中均衡優質發展】2023年,市教育局以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優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推動普通高中分類辦學,實現多樣化特色發展,直屬普通高中高考成績取得突破。推進中考招生改革,發布《進一步規範完善杭州市區中考加分項目的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完善杭州市區普通高中名額分配招生工作的通知》,調整完善市區中考加分和普通高中名額分配招生政策。主城區與新區示範性普通高中雙向等額招生擴大為16個班、768人,比上年增加192人。

【中學生社團文化節】2023年4—11月,市教育局、團市委聯合舉辦杭州市第二十二屆中學生社團文化節。文化節以“青春迎亞運,青年展風采”為主題,將“喜迎亞運會”主題融入校園文化,舉辦校園好歌聲大賽、中學生街舞大賽、動漫作品大賽、書畫作品展等活動。開展杭州市中學生模擬政協提案評比,開展中學生詩歌節、“典籍裏的杭州”文學社團PK大賽等。

【省“縣中崛起”行動參與】2023年,浙江省內山區、海島縣“縣中崛起”行動被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杭州市8所省一級重點中學(其中市直屬學校5所)與市外7所、市內1所縣域高中結為幫扶對象(杭州高級中學與泰順中學、杭州第二中學與景寧中學、杭州第四中學與常山縣第一中學、杭州第十四中學與淳安中學、杭州學軍中學與嵊泗中學、蕭山中學與龍泉市第一中學、餘杭高級中學與龍遊中學、富陽中學與文成中學),開展跟崗鍛煉、聯合教研、集體備課、暑期夏令營等活動,支持縣域高中發展。

【直屬高中建設】2023年,在杭州市本級直屬學校中,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雙橋校區、杭州第十四中學青山湖學校建成投入使用;杭州高級中學臨平新城學校、杭州第二中學富春學校續建;杭州學軍中學桐廬學校和皋亭山高中項目開工建設。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獨立設置中等職業學校43所(不含技工學校),其中職業高中31所、普通中專9所、成人中專3所。在校生7.1萬人(不含技工學校及成人中專非全日製學生),專任教師5806人。有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4所、省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14所、省中等職業名校建設單位6個、省現代化中等職業學校12所、省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單位6個、省高水平中等職業專業建設單位19個。

【現代職教體係建設】2023年,杭州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新增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新能源汽車製造與檢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服務等專業22個,撤銷、停招會計事務、茶藝與茶營銷等專業8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布點總數327個,涵蓋16個行業,涉及45個專業類,與35所高等職業院校開展合作,“中高職一體化”五年製招生9000人。推進區域中職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和杭州市閑林職業高級中學成為第二批省級改革學校。推進中等職業與應用型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試點,全市10所試點中等職業學校麵向杭州招生370人,試點學校數和招生人數均居全省首位。全市中等職業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繼續升學1.79萬人,占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83.8%,為高校輸送1000餘名本科生。

【教育教學改革成果】2023年,杭州市喬司職業高級中學的《喬匠模式:個性化培養服裝技術技能人才的十年探索與實踐》,杭州市富陽區職業高級中學的《基於“企業學區”的中職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與杭州師範大學合作的《創專融合·點麵結合·闖創協同:中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職業教育國家級成果一等獎(全國共11個)。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的《內地新疆中職班“融情·融文·融技·融扶”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杭州市良渚職業高級中學的《良渚文化宴:“入心、上手、踐行”培育烹飪傳創人才的實踐探索》獲職業教育國家級成果二等獎。14個案例入選浙江省職業教育改革優秀典型案例和典型案例,居全省第一位。在2023年浙江省職業院校師生職業能力大賽中,獲金牌21枚、銀牌35枚、銅牌25枚;在全國職業院校職業能力大賽中,獲金牌9枚、銀牌17枚、銅牌2枚,居全省第一位。

【職業教育培訓15.63萬人次】2023年,杭州市發揮職業教育資源優勢,麵向企業職工、退役軍人、進城務工人員、新型職業農民和家政服務人員等群體開展職業培訓,提升全市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全年完成職業教育培訓(32學時以上)15.63萬人次。


高等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在杭州的全日製普通高校有44所(含獨立學院),在校生(含研究生)63.56萬人。其中:部屬、省屬高校33所,在校生(含研究生)54.67萬人;市屬高校7所,在校生(含研究生)8.89萬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72.5%。另有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創新研究院2所參照市屬高校管理的高水平研究院。

【“三名工程”建設】2023年,杭州市“三名工程”(“名校名院名所”工程)重大項目建設取得標誌性進展。做好“三名工程”重大項目相關指導、服務工作,保障項目各項建設運行工作。協調做好西湖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航空研究院經費保障工作。12月7日,召開對西湖大學2018—2022年財政補助資金全生命周期績效的評價會議。協調推進校區建設工作,推動西湖大學三期項目建設有序進行,指導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配合西湖區完成主校區項目開工前的各項手續,推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航空學院校園建成,於9月投入使用。

【市屬高校內涵式發展】2023年,杭州師範大學爭創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推進,建立統籌協調機製。1月,召開杭州師範大學與市教育局合作交流會,研究支持杭師大創“雙一流”相關事宜;4月,印發《杭州市推進杭師大爭創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領導小組成員名單與任務清單》,並督促學校推進博士點培育、高層次人才引育等工作。支持浙大城市學院爭創全國百強大學。協調相關單位推進落實支持舉措,指導學校謀劃“創百強”下一階段頂層設計;指導學校推進碩士點建設,完成首屆100名碩士生錄取報到;深化科教創新綜合體試點改革,落地建成智慧交通、先進材料增材製造、邊緣智能創新研究院3個協同創新平台。協調推動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新安江校區建設,助力學校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硬件達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航空學院獲教育部批準設立】2023年4月,教育部批複同意設立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航空學院。學校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雙紅橋街166號,占地麵積66.67公頃,總建築麵積77萬平方米,總投資93.8億元。2023年啟動本科生招生,共招收180人,在浙江錄取60人,按照本科和碩士貫通模式培養。2023年秋季學期開設15門課程。9月14—15日,中法航空學院第一次聯合管委會召開,建立研究院理事會、北航杭州管委會、中法聯合管委會、院務會等議事決策機製,推出關鍵製度39個。11月,學校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簽署校級合作備忘錄及學生交換協議,與法國國立應用科學學院集團簽署合作辦學備忘錄,與法國國立應用科學學院圖盧茲簽署校級合作備忘錄及學生交換協議,與法國國立應用科學學院裏昂簽署學生交換協議。學校成立北航中歐合作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至年末,學校投入70%的經費支持教學科研平台建設,完成物理化學科教平台、數據科學與智能計算科教平台、工程師通用技術科教平台、智慧民航科創中心、自旋芯片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微納科學與分析測試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方案的論證,啟動平台裝修、儀器設備購置等工作。

【杭州師範大學加快發展】至2023年年末,杭州師範大學(簡稱杭師大)是省重點建設高校,有倉前、下沙、玉皇山3個校區,占地麵積192.34萬平方米。下設教學機構24個、科研機構1個、國有民辦獨立學院(錢江學院)1個、直屬附屬醫院(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建德醫院)2個。全日製在校生3.15萬人(不含錢江學院本科生1877人),其中本科生2.52萬人、碩士生5927人、博士生96人,有學曆國際生289人。教職員工2614人,其中專任教師1932人;教師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1198人,博士研究生占比78.6%。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5.8%,升學率27.7%;研究生畢業生就業率97.2%,升學率8.0%。

杭師大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3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領域21個、中外合作培養教育領導學碩士項目1個、非獨立法人資格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省高水平大學基礎學科1個,省優勢特色學科2個,省一流學科A類2個、B類10個;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排名前1%學科13個。有本科專業83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27個。

杭師大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87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8個,國家藝術基金項目3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獲批省領雁計劃項目5個,省基礎公益計劃項目66個,省軟科學項目2個。發表《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論文1231篇;入選ESI高水平論文272篇,比上年增加15.3%。發表人文社科類論文1023篇,其中文科權威期刊32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論文128篇、《藝術人文引文索引》(AHCI)收錄論文11篇、文科一級論文164篇。授權發明專利162個。

杭師大有26個學科進入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榜,其中B類12個。獲批省“十四五”研究生教學改革項目17個,研究生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47篇,比上年增長76%;20名研究生獲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資助,獲批率95.2%。12月21日,省第二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公布,杭師大有27個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3個、二等獎20個、青年獎4個。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3)全國總決賽中,參賽團隊獲金獎1個、銀獎3個、銅獎2個。在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主體賽特等獎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全省主體賽成績排名第1位,總分排名全國第26位。獲全國師範院校師範生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4個。300餘名學生赴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交流學習。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培養項目單位,3個“漢語橋”項目獲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立項。

杭師大推進18項服務杭州任務。建設富陽基礎教育研究院,成立未來教育研究院、0~3歲兒童發展研兒童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等。與市衛生健康委共同製定《2023醫校融合發展行動方案》。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合作項目73個,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8個。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落戶學校國家大學科技園。聯合城西科創大走廊管委會與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建設民間國際科技創新服務聯盟長三角中心。

【杭師大人才引育】2023年2月,杭師大入選全省高校首批“雙百行動”計劃名單。同月,與餘杭區簽訂《“鯤鵬行動”暨人才工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年新增國家級人才10人,其中自主培養4人;新增學科帶頭人、學術方向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61人;入選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3人、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入選市“西湖明珠工程”人才計劃18人。15名學者入選全球前2%“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26名學者入選全球前2%“年度科學影響力榜單”,1人入選“國之名醫·卓越建樹”榜單。

【杭師大獲國家教學成果獎4個】2023年7月24日,《教育部關於批準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發布。杭師大4個項目獲獎。其中:高等教育類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基礎教育類二等獎1個,中等職業教育類一等獎1個。

【杭師大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增至13個】2023年11月9日,據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杭師大社會科學總論首次進入全球排名前1%學科行列。學校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增加至13個,化學、數學、植物與動物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5‰。6個學科進入2023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前20%,外國語言文學學科蟬聯中國最好學科前7%。

【杭師大成果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23年7月12日,杭師大牽頭完成的“瀕危珍稀中藥鐵皮石斛霍山石斛繁育技術及質量體係創建與推廣應用”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1月10日,全省創新深化大會頒發2022年度省科學技術獎,5個成果獲獎(含2個參與獲獎),其中杭師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申報的成果獲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

【杭師大115周年校慶活動】2023年,杭師大舉辦115周年校慶係列活動。首屆嬰幼兒發展與托育國際學術會議、2023年中比意識與意識障礙論壇、中國化學會第六屆高分子結晶研討會、全國“生態文明視域下的藝術學學科體係建設”高峰論壇、首屆杭州都市圈健康城市發展論壇、“創新驅動轉化未來”科技創新論壇、第二屆中青年比較教育學者研討會、新征程上的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建設高峰論壇、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學科建設高峰論壇、中國共產黨與新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等論壇、會議舉行。

【杭師大國家大學科技園·青山湖未來產業加速器開園】2023年4月7日,杭師大國家大學科技園·青山湖未來產業加速器開園。該加速器聚焦數字經濟、生命健康、雙碳科技三大產業,致力打造成為集創新資源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創業人才培育、開發協同發展於一體的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台。

【浙大城市學院】至2023年年末,浙大城市學院有全日製本科生1.15萬名、全日製碩士研究生100名,與浙江大學等聯合培養碩博研究生330餘名,教職工1600餘名,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占比50%、博士學位占比67%,有國家和省級高層次人才36人。學校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新增本科專業2個,產業班、特色班4個,成立通識教育中心,建築學專業通過本科教育評估並獲獨立頒發建築學學士學位授予權。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產業學院入選2023年省級重點支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點名單。“電機與拖動”課程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作為主要參與單位之一的教學改革項目獲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23年畢業生整體深造率26.4%(其中海外深造率13.5%)。舉辦第二屆新時代勞動教育聯盟論壇,開展師生進工廠、進農場、進商場、進機關“四進”活動,設立校內耕讀園,建立51個校外勞動教育基地,迭代升級“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深化學科科研建設,籌建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成立良渚文明研究中心(籌),新建長三角紀錄片創作研究中心、高等教育數智評價研究中心等6個科研平台,增城市安全治理實時數智化技術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曆史研究中心等5個省級平台,作為共建單位參與建設的2個實驗室獲全省2023年重點實驗室認定。年度科研經費1.4億元,科技成果轉化額超過1000萬元。深化人才引育,全年錄用全職和非全崗聘任人才113人,教師隊伍博士學位占比67%。深化地方合作,在濱江區、拱墅區、臨安區分別落地建成智慧交通、先進材料增材製造、邊緣智能創新研究院3個協同創新平台;新增安吉縣人民醫院、台州市博愛醫院和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3個醫院為非直屬附屬醫院,浙江醫院和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個醫院為重點教學醫院。入選全省優質幹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新增發展共同體9個。推進“智安校園”建設,學校獲2023年度浙江省高等學校AAAAA平安校園認定,入選浙江省技術賦能智慧教育試點校、教育部第二批高校數據共享應用平台試點高校。

【西湖大學】2023年,西湖大學加快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學創新發展之路,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水平,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發展戰略。錄取博士生380人、本科生93人(含國際生3人),累計招收7屆博士生1653人、兩屆本科生153人。加大海外引才力度,新到崗學術人才46人,累計到崗215人,講席教授32名。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生物學、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增列為博士學位授權點。入選浙江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生物學被列入省登峰學科,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被列入省優勢特色學科。啟動創建醫學院,首任院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免疫學家董晨擔任,與市衛生健康委共建西湖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牽頭承擔國家生物科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任務,獲批建設4個國家虛擬教研室,與複旦大學聯合舉辦國際暑期學校,與美國杜克大學簽署學生訪學協議,學生海外訪學交換院校增至21所。

穩步推進未來產業研究中心、西湖實驗室等創新載體以及光電研究院、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等新型產學研平台建設,發現世界首例具有本征相幹性的光陰極量子材料,實現重大原創性突破30餘個。創建杭州市西湖大學創新藥物概念驗證中心,新增培育高科技企業15個,累計45個。區校協同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獲省改革突破獎。與美國化學會、西湖教育基金會合作舉辦首屆西湖未來論壇。

校園建設改造推進,雲棲校區二期1.8公頃土地項目主體結構施工,銅鑒湖園區即應急醫學研究中心加快建設,P3實驗室完成設計招標。雲穀校區三期項目完成樁基工程,其中本科書院組團主體結構提前結頂,周邊產學研配套區和綜合配套區開工建設。

【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至2023年年末,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4屆累計招收研究生超過2000人。2023年首屆畢業生200人,留杭就業升學率51%。杭州高等研究院申報增列的物理電子學博士培養點獲評審通過。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批獨立招收資格。強化科技創新硬實力,研製的“百微牛級霍爾推進係統”隨高分05A衛星搭載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入軌。完成HIAS科創園生態服務體係搭建,總部園區啟動運營;培育科技企業17個,到位融資4300萬元。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至2023年年末,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有二級學院9個,開設13個大類、42個專業(含專業方向)。學校建有杭職院實訓中心暨杭州市公共實訓基地,錢塘新區高職學生創業園(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業見習基地)。學校獲批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有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浙江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教職工992人,其中專任教師736人;教師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240人、博士102人。學校全日製在校生1.31萬人。學校推進專業數字化和數字專業化改革,新增設(調整)智能製造裝備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中外合作辦學)等7個專業。3個典型案例入選全國教育評價優秀案例,獲評全國高職院校學生發展指數100強、教師發展指數100強和服務貢獻60強。獲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達利女裝學院教師團隊獲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2門課程獲國家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認定,22門課程上線國家智慧職教平台,14個課題獲浙江省“十四五”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立項。獲“振興杯”等技能大賽國家級一等獎3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3個,獲“互聯網+”等技能大賽省級一等獎16個、二等獎24個、三等獎39個。

學校獲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立項2個、省部級30個。學校教職工在國內外核心及以上期刊發表論文190篇。全年獲知識產權專利91件,其中發明專利50件、實用新型專利17件、外觀設計專利24件,獲軟件著作權5件。學校全年舉行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會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專場2次,拍賣科技成果27個,成交價1366萬元。學校成為省政府批準成立的智能網聯汽車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聯合共建單位。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典型做法入選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中國教育幹部網絡學習培訓課程。拓展知識產權運營和交易新渠道,聯合浙江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麵向中小微企業提供專利開放許可,參與數據知識產權交易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開展非學曆教育培訓21.78萬人次,全年社會服務到款額1089萬元。學校牽頭成立的“杭州經濟開發區(錢塘科學城)產教聯合體”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推進安恒數智工程師學院、阿裏巴巴數字商貿產業學院等產教融合項目建設。與錢塘新區管理辦公室簽約共建杭州醫藥港學院杭職產教融合基地,與杭州燃氣集團、杭州西子電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詩季寶絲綢科技有限公司等10餘個企業合作。製定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五個一批”工程,認定產教融合高水平實訓基地55個、教學工程創新中心31個。立項省級產學協同育人項目4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萊茵國際學院獲省政府批複同意,與德國博世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合作舉辦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雙元製”人才培養項目。實施漢語留學生項目,招收俄羅斯等國留學生16人。深化教育部“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推進中非(尼日利亞)絲路工匠學院建設,完成5個中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研發。與澳大利亞TAFE學院、馬來西亞北吉隆坡國際學院簽署校際合作協議。學校與建德市政府舉行簽約儀式,校地合作共建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新安江校區。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至2023年年末,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下設8個高等職業二級學院、1個新製造培訓學院、1個馬克思主義學院、1個繼續教育學院、1個基礎教學部,開設8個專業群、32個招生專業。全日製在校生1.3萬人,成人學曆教育在籍生1.6萬人,在編教職工655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數占在編專業技術人員數的35%。學校推進新一輪“創一流”內涵建設行動計劃和杭州開放大學建設方案的實施。在“雙高”(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中,做好兩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驗收工作。獲省級高等職業教育“十四五”教學改革項目立項12個,獲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優秀教科研成果一等獎1個、三等獎3個。牽頭成立助力嵊泗海島職教高質量發展中高職一體產教融合聯盟。持續推進教育部中德先進職業教育合作項目試點院校等3個中德合作項目。開發坦桑尼亞國家職業標準和配套教學標準3個,被納入坦桑尼亞國家職業教育體係。學生獲一類學科競賽獎項136個,獲第十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金牌3枚、銀牌1枚、銅牌1枚,居全國高職院校第一位。獲2023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銀獎1個。

全年共引進高層次人才及青年教師44人。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培育單位”1個,入選浙江省第二批教師創新團隊1個,入選中高職一體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完成大江東校區“智能製造”開放性公共技能實訓基地、工業4.0科教展示館、高橋校區西北角學生公寓、“一站式”學生活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基地陶心驛站(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等建設任務,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試點單位和浙江省信息化標杆校試點單位,持續推進“教育魔方”建設。推進大江東智能製造基地、阿裏巴巴橙點同學數字經濟產業學院、工業互聯網創新平台、智能製造協同創新中心、鄉村振興學院等產教融合平台建設。牽頭組建成立“全國數據智能產教融合共同體”“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智能裝備產教聯合體”。推進鄉村振興學院助力共同富裕,學校當選全國鄉村振興產教融合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工作案例入選教育部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至2023年年末,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有民航交通、信息技術、數字商貿、智慧旅遊、創意設計、繼續教育6個學院,公共教學部1個。開設空中乘務、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等26個專業。學院深化“專業群+領軍企業”協同育人模式,各專業群產業學院建設全覆蓋。分別與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杭州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複旦科技園浙江創新中心、浙江賓館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海爾智家”簽約共建智慧零售產業學院,“海爾智家”校園直播基地在學院啟用;與橫店影視城共建智慧旅遊產業學院,與洲際酒店集團合作成立英才培養研習中心;與寧波國際會議中心、寧波東錢湖旅遊學校三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產教融合共同體”。獲批“浙江省國際學生國情教育名師工作室”建設單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工作室入選浙江省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入選《2022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高職院校學生發展指數100所優秀院校。在《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競爭力白皮書》中國職業高校競爭力綜合分析中,學院被評為A類職業高校。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係研究專家工作組編製的《2022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居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第25位。獲第八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團體程序設計天梯賽全國高校一等獎1個、全國團隊一等獎3個;獲第五屆“碼蹄杯”全國職業院校程序設計大賽總決賽金獎16個。創建麵向下沙高教園區14所大學的錢塘區高校退役軍人創新創業孵化園,被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確定為全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培訓班現場教學觀摩點。生命健康教育取得新成果,學院入選第二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杭州市民生實事推進應急救護項目中的杭州市紅十字會錢塘區應急救護實訓基地、應急救護考點、應急救護實操體驗點均建在學院。

【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至2023年年末,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建成“三創教育體驗中心”,與“課程思政實踐基地”同步掛牌。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及技能大賽獲國家級獎27個、省級141個,連續3年獲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一等獎。學校承辦2023年浙江省高職院校英語口語大賽。獲評首屆“錢江杯”大學生反走私創作比賽“優秀組織單位”。獲批高職教育“十四五”教學改革項目5個,1部教材入選國家“十四五”規劃教材。深化課堂革命,製定實施《“美好課堂”建設教學指引》,形成教育評價改革典型案例。畢業生人均獲“X”證書或同類同級證書1.01本。國貿專業教師獲2023年浙江省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新增合作中職學校6所。開展“福堤漫步”“BMI達標”“長跑”三大體育行動,被《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道。製定實施《科教融彙行動方案》。獲“八八戰略”研究課題立項,“打造四個高地”相關成果被《杭州日報》(理論版)刊載。全年獲授權專利59件。出版專著1部,主編教材5本。公開發表論文143篇,立項省級課題6個。浙江工匠學院在校內設立康養分院。與濱江區人力社保局簽訂合作協議。學校成為全國數字貿易產教融合共同體副理事長單位。與萬向一二三股份公司、杭州市蕭山區第四中等職業學校、杭州傑牌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製造產業學院。形成“三區三會多村”校地共建合作格局。完成省民生實事社會培訓任務1萬餘人次,完成目標的123%。“生活茶藝”獲評省、市老年教育品牌項目。舉辦“十萬強”鮑卡斯研習團短期留學學習。聯手“十萬強”校友在2023年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中美青年合作獎”,南京賽區中美聯隊一等獎,學生受邀參加在清華大學舉辦的總決賽頒獎儀式分享參賽經驗。接待布隆迪總統府人力資源研修班一行20餘人參訪交流。


成人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6個、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2個、省社區教育示範區1個、省社區教育實驗區1個。上城區采荷街道社區學校等11所鄉鎮(街道)成人學校(社區學校)被認定為省現代化成人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社區教育“能者為師”特色課程10門、推介典型案例5個、實踐創新項目6個、“智慧助老”優質工作案例2個、優質培訓項目4個、優質課程資源23個。上城區社區學院紫陽分院的“陽光藝術,匠心助殘”被評為全國“特別受百姓喜愛的終身學習品牌項目”,並和杭州開放大學的退役職通車“退役軍人終身學習好助理”2個項目獲評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2人被評為浙江省“百姓學習之星”。

【老年教育】2023年,杭州市新增71所老年學校,提前2年實現市政府提出的鄉鎮(街道)老年學校全覆蓋目標。創建11所省老年教育優質(示範)學校,超額完成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應用培訓,充分依托社區教育四級網絡、老年教育機構、養老機構、農村文化禮堂、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場館等資源,通過線下為主、線上補充的方式,開展服務2549場次,受服務11.59萬人次;開展“三入”(入社區、入戶、入養老機構)誌願服務1380場次,受服務5.48萬人次;開設長學製班303個,就讀3.47萬人次。

【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2023年11月16日,杭州市暨高新區(濱江)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啟動。啟動儀式以“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為主題,由“活力杭州”“韻味杭州”“數字杭州”“美麗杭州”“綠色杭州”5個篇章組成。活動對2023年杭州市“百姓學習之星”、2023年杭州市“終身學習品牌項目”、2023年杭州市老年教育係列項目進行表彰,通過線上直播、線下體驗、現場展示的方式進行。活動期間設置“美食課堂、文化課堂、娛樂課堂、健康課堂、生活課堂”5個創意展區、50個獨立展台,展示13個區縣(市)的終身學習成果。

【社會人員學曆提升】2023年,市教育局開展全市成人學曆教育工作,整體提升社會人員的學曆層次和受教育水平。全年完成社會人員成人中等學曆提升2.4萬人,完成成人大專及以上學曆教育提升8.76萬人。


特殊教育

【概況】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建有培智學校13所、聾人學校1所、省屬盲校1所、杭州市新苗學校(民政係統)1所、工讀學校1所,進一步健全“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教班、衛星班和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教育發展格局。全市有市級合格資源教室556個(其中市級示範性資源教室119個)、特殊教育“衛星班”19個、特殊教育職教實訓基地6個、特殊教育醫教結合實驗學校7個。全市持證殘疾兒童少年學前教育入學率99.6%,義務教育段入學率99.9%,高中段入學率97.6%。

【第二期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發布】2023年3月,市教育局等7個部門印發《杭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2023—2025年)》,確定4個方麵的重點任務和9個重點推進項目。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全麵建成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特互補、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高質量特殊教育體係,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特殊教育樣板。

【培智學校學生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2023年11月24—25日,杭州市第十屆培智學校學生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建德市嚴州中學新安江校區舉行。來自各區縣(市)培智學校的15支代表隊、236名運動員參加。運動會分甲(16~21歲)、乙(12~15歲)、丙(8~11歲)3個年齡段和高能力、低能力2個組別,設50米、立定跳遠等12個運動項目。

【特殊教育教學成果】2023年7月,教育部發布《關於批準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杭州市楊綾子學校主持的《“生涯自立”理念下培智學校勞動育人體係建構與實踐創新》、杭州市湖墅學校與浙江師範大學合作的《關鍵能力導向的孤獨症學生融合教育新範式及課堂教學實踐》分別獲評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8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首屆全國融合教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遴選結果,杭州文彙學校和杭州市丁蘭第二幼兒園兩個融合教育案例入選。11月,杭州市隨班就讀教師參加浙江省第三屆資源教師基本功大賽,獲一等獎2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1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