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生態環境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

2022年,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部署,圍繞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2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夯實法治政府建設保障

一是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2022年,累計開展集中學法6次,學習了《杭州市行政賠償和追償辦法》等六部法律法規。二是提升依法行政意識。2022年,為牢固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組織新提任的處級領導幹部、晉升一級調研員的職級公務員共18人,參加憲法宣誓儀式。組織各類法律培訓講座7次,定期組織執法人員開展法律法規專題集訓,每年組織公務員參加網上學法考試、通過率達100%。

(二)全麵履行環境監管職責

一是紮實推進問題發現整改。建立現場督導、督辦約談等5項機製,開發“督察在線”應用場景,第二輪中央督察14項問題完成10項、立行立改4項,1157件信訪全部完成,中央督察辦專題會議介紹了杭州經驗。省委“七張問題清單”交辦問題58項、完成整改37項,重大生態環保督察清單指數全省第一。健全落實問題發現整改閉環機製,部門協同常態化開展明查暗訪,市領導每季度通報典型問題,2022年共曝光3期119個重大問題,推動各地各部門排查整改問題2.8萬餘個。二是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積極推進產業園區“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改革試點,推行“一免、四減、四保障”改革措施,2022年享受“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改革降低環評等級項目509個,開展多評集成項目累計19個,打捆審批2類惠及7家企業。開展總量控製與排汙許可聯動改革試點,在全國首創構建可替代總量全過程管理的數據循環、生態環境部門全鏈條監管的製度循環、跨部門跨平台全方位協同的聯動循環,走出具有杭州特色的“一證式”監管模式。

(三)完善依法行政製度體係

一是深入推進地方環境立法。配合市人大推進《杭州市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汙染防治規定》立法工作。經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杭州市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汙染防治規定》於12月1日施行。同時組織開展政府規章專項清理和立法後評估,對《杭州市揚塵汙染防治管理辦法》進行清理,對《杭州市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條例》開展後評估工作。二是加強行政規範性文件管理。2022年出具法律審查意見11份,出台7個行政規範性文件,並做好備案工作。對65件行政規範性文件提出清理意見建議,清理結果報送市司法局備案。

(四)健全行政決策製度體係

一是深化重大行政決策管理。實行重大決策事項目錄化管理,經征集我局2022年無重大決策項目,已向社會公示。對列入杭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即《杭州市重點領域機動車清潔化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開展後評估工作。二是規範行政合同管理。落實合同審查登記製度、內部處室聯審製度、法律顧問審查意見製度,對74份合同進行合法性審查,有效預防和減少合同糾紛,依法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五)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一是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紮實開展“綠劍2022”、“迎亞運”輻射安全、排汙許可證、混凝土行業及移動源專項行動,切實保障生態環境質量。2022年,全市共查處案件997個,共處罰款9588.91萬元。全年移送公安環境違法案件38個。破獲全省首例環境檢測第三方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案件,得到黃潤秋部長、盧山副省長、郎文榮廳長的指示肯定。二是優化環境執法模式。實施執法監管正麵清單製度,減少現場執法檢查頻次;健全“輕微違法不予處罰”製度,對90個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實施不予處罰,涉及金額610.97萬元。三是加強執法規範化建設。積極開展生態環境執法隊伍規範化建設,濱江、餘杭、臨平、錢塘、富陽五支執法隊伍率先通過規範化建設驗收。

(六)加強行政權力監督製約

一是強化案卷評查。結合“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組織開展全市行政執法案卷評查,采用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方式,每月每件全覆蓋,自查自糾落實整改。同時加大典型案例宣傳,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二是強化執法稽查。以日常稽查和專項稽查相結合,對上城、西湖、臨安、富陽4個地區開展環境執法日常稽查,同時對“三項製度”落實情況、執法案卷質量情況、雙隨機製度執行情況、大練兵開展情況等開展專項稽查,先後調閱案卷台賬120份,下達5份稽查意見書。三是強化應複應訴。2022年我局發生12起行政複議案件和8起行政訴訟案件(一審案件3起、二審案件5起),除一起複議案件因履職不到位被複議機關責令依法履職外,其他案件未發生敗訴等被糾錯情況。

(七)積極開展環境法製宣傳工作

一是突出重點、強化普法宣傳。突出“6·5”世界環境日、“6·30”浙江生態日和“12·4”國家憲法日等重要時機,以新製定(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汙染防治法》、《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為重點,通過印發宣傳手冊、開設網上專欄、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增強全社會保護環境的意識。累計發放宣傳資料1000餘冊、培訓企業1025家。二是創新手段、強化精準普法。結合全市生態環境領域數字化改革,依托“生態智衛”大場景,在“環保智管服”應用場景開設“學法用法”專欄,將法律法規和經典案例推送上線,通過學法積分、抵扣罰款的辦法,引導企業自主學法、自覺守法。2022年,建立學法題庫663題、推送案例94個,參加企業6473家。

二、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是突出統籌謀劃。組織製定《杭州市生態環境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杭州市生態環境局2022年度普法責任清單》,對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進行部署。二是突出履職盡責。局黨組書記、局長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做到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帶頭抓好人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執法檢查工作,開展自查自檢,突出執法問題發現,嚴格落實審議意見整改。三是突出學習提升。2022年,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堅持加強學法,領導幹部均參加了年度法律知識考試。嚴格落實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將出庭應訴作為學習業務、增強依法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徑,2022年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法治意識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員對新形勢下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推進過程中存在“形式化”的傾向。

二是執法質量有待提升。我局雖不斷開展執法人員“大練兵大比武”等能力提升行動,但案卷質量仍出現不少問題,執法辦案能力也有參差不齊,仍需進一步加強執法監督和稽查,推進“三項製度”嚴格落實。

三是應複應訴有待加強。雖然行政案件發案量逐年下降,但隨著人民群眾環境法治意識的提升,行政複議訴訟複雜程度更大,行政案件辦理難度加大。特別是生態環境機構垂直管理製度改革完成後,對分局的應複應訴培訓仍需加強,應複應訴機製仍需進一步健全。

四是法治專業隊伍建設力度有待加大。在按要求配足配強法製審核力量的基礎上,還需加大對法治幹部的培養、使用和交流力度,同時公職律師、法律顧問、專家等支撐隊伍建設仍需不斷強化。

四、2023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思路

一是學習引領,強化法治思維。嚴格落實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嚴格履行行政決策程序,完善領導班子定期學法製度,將法治培訓內容貫穿各類幹部業務培訓,持續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強化環保法律法規專題教育,持續提升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法治思維。

二是規範引領,提升執法質量。開展“執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執法隊伍規範化建設,全麵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效能。常態化開展各類實戰練兵活動,推進幹部隊伍成長幫帶機製,通過互學互促、比學趕超,強化執法能力建設。突出依法行政“三項製度”落到實處,完善執法監督各項機製,持續開展執法稽查和案卷評查工作,規範行政執法行為。

三是數智引領,創新環境監管。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不斷創新執法監管方式方法,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深入推進“環保E企管”場景應用,不斷優化功能模塊。探索垃圾焚燒發電等行業智能監管模式。迭代升級“督察在線”,貫通各類應用場景數據庫,提升智能化分析水平。積極推進掌上執法,進一步提升在線監測問題發現能力,通過數字化協同提升執法監管效能。

四是機製引領,抓好應複應訴。修定《杭州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複議和訴訟答複應訴規定》,理順複議訴訟案件應對流程。推進“兩高一低”專項整治,降低訴訟複議案件發案量和敗訴率,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加強複議應訴培訓,減少行政爭議,降低敗訴風險。

五是意識引領,強化普法宣傳。圍繞我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推進落實,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社交平台和數字媒介等各類媒體,加大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力度,激勵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同時,進一步強化社會公眾參與,建立法律法規政策實施的公眾反饋和監督機製。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職責,健全執法普法製度。

分享到:
0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