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生態環境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

2023年,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圍繞全力打贏“兩場硬仗”的目標,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法治建設,提升本市生態環境領域各項工作的法治化、規範化水平,為持續改善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3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突出成效

(一)堅持思想引領,壓實法治政府建設責任

一是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始終將法治政府建設主體責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今年以來,累計開展集中學法4次,分別學習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2023年修訂)、《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切實提高全局幹部職工的法律素養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增強依法行政意識。2023年,為牢固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組織新提任的處級領導幹部、晉升一級調研員的職級公務員共18人參加憲法宣誓儀式。組織各類法律培訓講座5次,定期組織執法人員開展法律法規專題集訓。組織局係統公務員參加網上學法考試、通過率達100%。

(二)堅持服務中心,全麵履行環境監管職責

一是一體推進問題整改。完成省委“七張問題清單”問題整改並銷號60項,入選正麵典型案例9個,居全省前列;完成2022年長江經濟帶曝光問題整改,拱墅區違建問題整改作為正麵典型上報中央督察辦;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啄木鳥”行動,累計檢查點位3469個、發現整改問題341個。二是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優化環評審批服務,深化產業園區“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改革,累計降級審批項目421個、多評集成項目19個。率先開展“承諾+公證”環評審批改革,已服務重大項目7項、涉及投資114.25億,獲評“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生物醫藥產業實驗室級生產及相關產業環評製度改革正式落地,已惠及項目12個。

(三)堅持強根固基,完善依法行政製度體係

一是加強立法統籌。圍繞列入人大立法計劃的2個調研項目,協同相關市級部門,按照“一條例一小組”模式,積極推進《杭州市環境噪聲管理條例》(修訂)、《杭州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修訂)前期調研,已初步形成調研報告。對20餘部地方性法規規章的意見征求進行研究答複,對實施滿一年的1件規範性文件開展後評估。二是強化創新試點。助推《河湖岸線調查技術指南》《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建設與服務規範》《清潔生產評價規範汽車維修行業》三個地方標準製定出台,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竹林固碳經營技術標準化試點》被評為優秀項目。創新應用場景,優化信用修複,開展全市信用示範應用場景創建,信用+環評服務成為杭州市特色應用場景。今年以來,通過“五書同達”、上門幫扶、短信提醒等主動開展信用修複服務554家次,已累計惠及2760家企業。同時,明確範圍、規範程序,確保所有政府采購、招投標項目納入公平競爭審查。

(四)堅持依法依規,健全行政決策製度

一是深化重大行政決策管理。2023年共出台重大行政決策1件,即《杭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實驗室級生產及相關產業環評製度改革方案》。在出台過程中,嚴格按照《浙江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和我局製訂的有關規定,製定公布重大行政決策目錄,嚴格規範製定程序和流程。二是加強行政合法性審查工作。2023年編製了《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合法性審查事項目錄清單》,對規範性文件、重大行政決策、重大執法決定和行政合同開展合法性審查。2023年,我局共出具法律審查意見12份,完成規範性文件備案6個,審查行政合同65個。

(五)堅持人民至上,嚴格規範文明執法

一是保持最嚴執法監管。開展“雷霆”係列執法行動,2023年全市實施行政處罰案件964件,罰款金額6656.879萬元。統籌推進13個重點行業汙染整治提升工作,開展13個行業企業摸底排查,積極參與揭榜掛帥,完成榨菜醃製和報廢機動車回收2個行業、35家企業整治提升。二是全麵開展隱患排查。圓滿承辦“平安護航亞運”化工園區突發水汙染事件多級防控綜合演練,得到生態環境部高度肯定。對重點風險源企業開展3輪壓路機檢查,發現整改風險隱患4439個。三是源頭化解信訪問題。積極踐行“浦江經驗”,成功化解27個重點信訪問題;2023年,全市生態環境係統信訪同比下降16.2%。深入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噪聲專項整治,累計整改銷號省市噪聲投訴件273件,成功建設“寧靜小區”國家試點並逐步推廣,獲得省紀委和省生態環境廳高度肯定。

(六)堅持規範提升,深化行政權力監督

一是狠抓執法質量提升。嚴格落實依法行政“三項製度”,圍繞“執法質量提升年”,開展“案卷質量提升行動”,數字賦能行政處罰規範化提升,著力打造行政處罰智慧助手,構建事前學習、事中幫查、事後評查的全流程全過程執法監督機製。目前,通過試用行政處罰智慧助手,平均每份文書製作效率提高6倍以上,案卷評查成績在全省位列第2名。二是優化應複應訴工作。2023年出台了《杭州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複議和訴訟答複應訴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各單位職責,細化了應複應訴程序,強化了責任單位負責人出庭應訴的要求和調解撤訴的要求。2023年,我局發生18起行政複議案件和6起行政訴訟案件(一審案件4起、二審案件2起),未發生敗訴等被糾錯情況。

(七)堅持夯實基礎,開展環境法製宣傳工作

一是提前謀劃、促進普法宣傳。印發《杭州市生態環境局2023年度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計劃》,對2023年度普法工作進行整體部署,推進普法工作按計劃進行。同時,靈活宣傳方式,用好信息宣傳主陣地,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等媒介發布更新生態環境執法動態。通過典型案例及時普及法律法規,讓每一次執法行為都能變成一次普法教育的過程,樹立辦案就是普法的理念,真正把法律知識傳播出去。二是創新手段、強化精準普法。突出智慧普法、靶向普法,在“環保E企管”應用場景建設“學法普法”專欄,在全國生態環境領域首創積分抵扣罰款舉措,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公民法治素養觀測點”。2023年,已累計建立學法題庫890餘題,推送典型案例94個。全市11732家企業參與學法積分,參與積分抵扣的企業26家,抵扣罰款金額共計49萬元。

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宣傳培訓力度有待加強。隨著我國法治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具體的行政執法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上位法不斷修訂、國家政策作出調整的情況,需要及時組織參加學習培訓,加強對法律法規和國家現行政策的學習。

二是應複應訴工作有待增進。2023年我局複議訴訟案件量明顯增長,分析原因,主要是對於某些行政行為比如信息公開可能引發行政複議訴訟風險認識不到位、預判不充分、敏感性不夠高,以及存在應複應訴工作機製不夠完善,訴前化解力度不夠,落實不到位的情況。

三是法治素養有待提高。在具體執法過程中,個別執法人員還存在著適用法律不夠準確、程序不夠規範、事實認定不清的情況。需要進一步增強執法人員主動學法的意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我局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對法治政府建設重要事項親自部署、親自過問、親自協調督辦,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杭州市生態環境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杭州市生態環境局2023年度普法責任清單》。二是堅決落實製度。在推進地方立法、重要政策文件製定過程中,堅持重要問題主要負責人親自過問、協調,並組織討論分析,今年以來,集體討論重大決策1件,規範性文件6件,重大處罰決定8件。三是強化廉政執政。堅持領導幹部述職述廉製度和重大事項報告製度,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建立健全促廉保廉機製,加大廉政宣傳,推進依法執政。

四、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是深化生態環境立法。進一步夯實我市生態環境領域“1+N”法規體係,推進《杭州市生態文明之都建設條例》正式立法,開展《杭州市苕溪水域水汙染防治管理條例》《杭州市生活飲用水源保護條例》《杭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立法調研。

二是深化行政執法監督。圍繞杭州創建“全國法治政府示範市”,持續做好規範性文件管理、重大行政決策、重大執法決定合法性審查等法治政府建設。以“行政處罰智慧助手”迭代升級為抓手,持續推進行政執法規範化提升,開展行政許可和行政檢查領域的自由裁量權基準試點。

三是深化普法宣貫培訓。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融合推進普法“六進”活動,細化學法重點和責任分工清單,持續開展全市生態環境係統法律法規培訓,加強“環保E企管”學法普法專欄建設,開展省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和省級公民法治素養觀測點創建,以有效的普法品牌牽引送法惠民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普法氛圍。

四是深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圍繞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法治環境工作要點及方案,推進環境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建設。探索“環境標準+”服務模式,助推裝飾紙行業清潔生產審核、水質全氟化合物和抗生素測定、無廢亞運細胞等重點領域標準創新,探索碳彙環境標準國際化輸出,成為杭州後亞運時期環境標準領域有辨識度的亮點。

分享到:
0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