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杭州市作為我省唯一全域開展地質災害風險隱患雙控試點的設區市,堅持“一地創新、全市共享”,分級分縣開展12項試點工作,其中市級3項,縣級9項。目前,已初步形成市縣兩級地質災害風險隱患雙控“杭州模式”,試點成果入選杭州市“民呼我為”最佳實踐案例,榮獲2021年度杭州市改革創新最佳實踐案例特等獎,其中臨安區試點經驗在2022年8月《數字化改革(領跑者)》上刊登推廣。
建德市楊村橋鎮西源新村後山坡(百旗山腳)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抓溯源治根本”,杭州從源頭入手,在規劃、隱患綜合治理等方麵探索創新,打通風險隱患源頭管理的各環節。杭州編製《杭州市鄉村地區國土空間規劃導則》,利用國土空間規劃管控、用途管製等手段,嚴格控製地質災害風險防範區內及周邊影響區域重大工程活動,最大程度降低對地質環境的擾動和影響。按照“主動防災、區域減災、係統治理”的思路,針對地質災害易發、風險程度高的重點流域或區域,納入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複工程,通過差異化綜合整治手段,從源頭降低地質災害風險,提升區域地質環境安全韌性。
聚焦“哪些人該撤”“往哪裏撤”的關鍵問題,杭州進行了製度創新,探索建立了地災避險“一鎮一預案”“一村一手冊”“一戶一卡片”的“三個一”防災製度,構建了有預案、有線路、可反饋的撤離閉環流程。通過壓實各方責任,規範管理流程,最終形成了以風險調查為基礎、以數字賦能為手段、以預報預警為關鍵、以撤離避險為核心和以防災管理製度為約束的杭州雙控模式,以工作的確定性應對風險隱患的不確定性,有效解決以往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短板弱項。
汛期轉移受威脅群眾。
數字賦能、精密智控,杭州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數字化改革,打破自然資源、應急、交通等部門和各鎮(街道)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現場可視、指揮前移。結合省自然資源廳 “地災智防”APP的全麵推廣應用,實現市、縣、鎮、村、群測群防員的五級聯動,做到任務全到位、叫應全覆蓋。杭州市臨安區、餘杭區分別開發地災精密防治場景、建設工程地災危險性評估監管場景,在汛期發揮了實戰實效。
台風“軒嵐諾”期間,工作人員檢查杭州市富陽區鹿山街道地災隱患點。
(地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