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介紹

杭州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來源: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發布日期:2024-10-29 16:23 瀏覽次數:

近日,國務院批複了《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0月29日上午,杭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規劃》的背景、意義及主要內容進行了解讀,並回答記者提問。


1.jpg


01規劃的核心要點?

賦予杭州新的城市性質、功能定位和更高發展目標

根據國務院批複,杭州是浙江省省會,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規劃》實施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揮全國數字經濟創新中心和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先進製造業基地、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國際旅遊目的地等功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杭州篇章。

《規劃》是杭州首部全域全要素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繪製了麵向2035年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藍圖。《規劃》是杭州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是全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複的政策和總綱。“規劃獲批為杭州勇擔新發展使命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麵向2035年,杭州將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杭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


3.jpg


02杭州未來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是什麼樣?

“一主六輔三城 三江兩脈八帶”

除了城市性質等重點內容,杭州新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也備受矚目。《規劃》明確,杭州構建“一主六輔三城、三江兩脈八帶”的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集約型國土空間格局。“通過持續實施‘做優主城、做強輔城、集聚縣城、培育重鎮’空間發展戰略,杭州將形成東西並進、南北互動的市域一體化發展格局。”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在積極探索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杭州將厚植曆史文化底蘊,加強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保護,積極打造世界遺產群落;完善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體係,加大曆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活化利用;嗬護生態屏障,維育生物多樣性,彰顯獨特韻味的杭州大山水特色風貌;深化“千萬工程”實踐,以“共富帶”“魅力圈”串聯城鄉、山水、人文資源,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共同富裕。

03城市能級、城市品質、創新活力將如何提升?

加強區域協同,強化輻射帶動,打造高能級“創新圈”與高品質“生活圈”

根據《規劃》,區域層麵,杭州將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強與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協同聯動發展,唱好杭甬“雙城記”,加強杭州都市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區域協同,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提升蕭山國際機場樞紐功能,完善空港集疏運體係,與周邊機場共建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完善公路、內河航運等交通係統,健全物流倉儲運輸體係,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市域層麵,大力發展城西科創大走廊等十多個重點產業平台,作為科技創新、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引領形成“科創西拓、智造東聯、園區集聚、創新聯網”的創新智造空間格局;重點圍繞名校名院、科研機構等打造集創新、生產、生活於一體的二十多個高能級“創新圈”,支撐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同時,杭州將重點打造與創新產業充分耦合的15分鍾高品質城鄉“生活圈”,持續完善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均等化,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品質;加大公園、綠道建設,“把城市輕輕放進花園裏”,實現“300米見綠,500米進園”;加大市政基礎設施、避災避險空間保障,健全運行體係,打造安全韌性城市,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杭州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貫徹落實國務院批複精神,加快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係、法規和政策標準體係,加強規劃傳導實施,強化數字賦能,做好規劃實施全周期管理,早日將規劃構建的空間藍圖變為城市實景,以“城市之窗”展現“中國之治”。

答記者問

2.jpg


問:《規劃》是杭州首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落實了哪些新要求?從全省來看,杭州將如何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答: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總規劃師 張佳:本次《規劃》是杭州市麵向2035年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也是《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和《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在杭州的細化落實。《規劃》全麵貫徹落實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有利於更好地發揮杭州在區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一)《規劃》落實“多規合一”改革要求,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係。《規劃》落實了黨中央國務院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在市域範圍內建立“三級三類”規劃體係,解決了以往各類規劃種類繁多、各成體係、內容衝突、缺乏銜接、效率不高等問題,真正實現了“多規合一”,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規劃》編製尊重杭州自然生態本底,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統籌全域全要素布局,在守好耕地保護、生態安全、城市安全等底線的基礎上,優化了農業的生產格局、生態的保護格局和城鎮的發展格局,促進形成“一主六輔三城, 三江兩脈八帶”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也明確了空間發展策略,提出空間發展行動方案,有利於加快轉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方式,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

(二)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推動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規劃》全麵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落實了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引領杭州在區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一是增強作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協同共建上海大都市圈,融入G60科創走廊建設,加強與周邊都市圈的聯動發展,推動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二是增強作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全球鏈接能力,提升蕭山國際機場樞紐能級,與周邊機場共建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構建鐵路客運樞紐體係,完善空鐵聯運係統,打造與長三角主要中心城市的“一小時交通圈”和全省的“一小時交通圈”。三是增強作為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的服務能力,布局麵向區域的文化、體育、醫療等高能級公共服務設施,合理安排金融商業、旅遊休閑、賽事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空間,推動與先進製造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提升區域服務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三)《規劃》強化了省域輻射帶動作用,引領大灣區聯動發展。一是唱好杭甬“雙城記”,推動杭紹甬一體化,加強與柯橋、海寧、德清等各地的鏈接,打通區域發展廊道,建設杭紹、杭嘉、杭湖等一體化合作先行區,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的新機製。二是構築生態共保共治格局,保護錢塘江、千島湖等區域大生態安全。三是完善杭州都市圈協作格局,推進都市圈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規劃》為杭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提供了基本遵循,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將積極支持杭州實施、監督、管理《規劃》,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基礎性作用,實現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

問:《規劃》明確了杭州新的城市性質、核心功能定位以及空間格局,跟以前相比有哪些提升,規劃是如何考慮的?

答: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 丁美君:我們在規劃研究、編製過程中,在對上一輪總體規劃進行全麵評估的基礎上,重點謀劃城市性質、功能定位和空間格局等主要內容,主要有五個方麵的提升。

(一)提升區域功能定位,明確杭州為國家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這一定位更加突顯了杭州對東部地區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既貫徹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更有利於發揮杭州在數字經濟、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文旅休閑、跨境貿易等方麵的先發優勢,更好融入區域發展格局。

(二)提升區域鏈接能力,明確杭州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航空方麵,加快提升蕭山國際機場樞紐功能,建設第三、第四跑道,完善空港集疏運體係,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的核心機場。鐵路方麵,加快建設滬乍杭鐵路,構建杭州東站、西站、城站、南站、錢塘站為主的五大鐵路客運樞紐體係。航運方麵,提升內河骨幹航道的等級,發揮運河二通道作用,加強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多式聯運,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三)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明確杭州為全國數字經濟創新中心、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以杭州高新區、錢塘新區為核心,以臨空經濟示範區、蕭山經開區、臨平經開區等開發區(園區)為重點,推進科技創新產業、高端製造業空間集聚。圍繞浙江大學、西湖大學、之江實驗室等名校名院和科創資源,完善創新公共設施,打造集創新、生產、生活於一體的創新圈,培育新質生產力。

(四)提升城市服務能級,明確杭州為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國際旅遊目的地。優化會展賽事空間布局,建設會展新城、杭州國際博覽中心二期等重點項目,布局了音樂廳、美術館、會議中心等國際化文體設施,將杭州打造成為會展之都、賽事之城;擦亮旅遊休閑品牌,以三大世界文化遺產為重點,聯動錢塘江、千島湖等旅遊資源,形成城鄉聯動的大杭州旅遊休閑格局;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建設企業總部中心和未來總部基地,打造錢塘江金融港灣,形成服務區域的金融創新中心;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推進武林、湖濱等傳統商圈改造提升,建設錢江兩岸、城西科創等公共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活力商圈。

(五)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統籌優化空間格局。《規劃》延續杭州主副城協調發展、組團特色發展的空間特點,進一步構建網絡化、組團式、多中心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把蕭山、餘杭、臨平、錢塘與主城區緊密聯動的板塊納入到城市核心空間,更好發揮創新研發、金融服務、高端商務等城市核心功能作用。進一步完善輔城城市功能,提升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水平,形成多個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綜合性新城區。西部三縣(市)因地製宜、發揮特色,做強休閑旅遊、生態宜居等特色功能,推動優質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發展。

問:杭州已經邁入了超大城市,《規劃》在推動超大城市空間治理現代化,特別是在統籌發展與安全、內涵式發展等方麵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褚燁:圍繞超大城市空間治理現代化,提升城市承載力,《規劃》明確了以下具體措施:

(一)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建設安全韌性城市。一是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係,統籌做好供水、排水、能源、固廢、通信、消防救援等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確保城市生命線係統穩定運行。二是保障各類防災減災空間,推進“平急兩用”設施建設,提升超大城市災害抵禦能力和恢複能力。三是強化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海綿城市功能,構建健康水循環體係,保護通風廊道,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改善城市微氣候。

(二)完善綜合交通體係,建設便捷出行城市。一是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策略,建設適應超大城市需求的現代化城市交通體係,打造安全便捷、運行高效、綠色低碳的公交都市。二是加快軌道交通覆蓋。加密主城軌道線網,加強主城與輔城之間的軌道快速聯係,完善軌道交通站點公交接駁,實現軌道交通站點800米半徑範圍能夠覆蓋2/3的中心城區,主城與輔城45分鍾通勤。三是構建“三環八橫五縱十三射多連”的高快速路網,打造“小街區、密路網”,打通各類斷頭路和應急救援通道,結合城市更新加密路網,暢通城市“微循環”。四是實施慢行友好策略,改善城市公共中心和軌道交通站點周邊慢行網絡和環境,保障各級城市道路人行道、非機動車道空間,引導形成“公交+慢行”的綠色低碳交通出行方式。

(三)堅持內涵式發展,建設集約高效城市。一是聚焦重點適度拓展。新增空間主要向重點發展地區、重要發展領域和重大建設項目投放,集聚空間資源,保障發展空間。二是大力盤活低效用地。挖掘盤活存量用地,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重點開展低效工業用地治理,促進功能混合、複合利用,提升空間利用效率。三是結合軌道站點緊湊開發,堅持TOD發展理念,結合軌道站點等交通設施科學布局居住和就業空間,積極打造高效連接的通勤走廊。

問:在推進民生福祉方麵,《規劃》有哪些具體措施?

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 丁美君:《規劃》編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推進民生福祉方麵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全民友好型城市。在住房方麵,滿足市民多層次住房需求,加強保障性住房供應,在就業崗位集中、人口增長迅速的地區加大居住用地供給。在教育方麵,麵向全年齡段補足優質教育設施,預留一流高等院校、高等職業教育用地空間,為青年人群提供多元化的就業指導、技能培訓等社區服務場所,建設一批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在體育設施方麵,放大“後亞運”效應,完善比賽場館、訓練基地布局,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實現各類體育場館全民共享、便捷可達。在醫療養老設施方麵,實現每個區縣(市)至少有一所三甲規模綜合醫院,補充老年、兒童、精神衛生等專科醫院。鼓勵養老服務設施、殘疾人服務設施與醫療設施臨近設置,在社區內建設小型化、嵌入式的服務機構,打造全民友好型城市。

(二)完善藍綠空間網絡,營造舒適宜人的休憩空間。建設一批郊野公園,依托山林、濕地、湖泊等生態景觀資源建設郊野公園,如蕭山橫一郊野公園、餘杭北湖草蕩郊野公園等,為市民提供更多的近山親水的休閑空間。提升一批綜合公園,建設錢塘江濱水公園帶、繞城高速公路兩側公園帶等綠地,在未來科技城、錢江新城二期、錢江世紀城、大城北等重點地區建設一批綜合公園,每個區縣(市)至少建設兒童公園、體育公園、文化公園各1處。建設一批城鄉綠道,持續推進沿路、沿河帶狀公園建設,連通公園綠地與開敞空間。建設一批口袋公園,見縫插針建設街心花園、微型公園,公園綠地和廣場步行5分鍾可達,實現300米見綠、500米進園。

問:《規劃》描繪了未來杭州的美好藍圖,請問下一步在保障規劃實施方麵是如何安排的?

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書評:規劃描繪的美好藍圖,實施是關鍵,我們將通過以下五個方麵的舉措來保障規劃傳導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我市將按照國務院批複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製,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規劃》印發和公開。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製度,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建議職能,強化全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密切各級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和監管。

(二)完善規劃體係。強化規劃的統籌管理,構建市、縣、鄉三級,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係,將《規劃》確定的各類目標、空間布局和重大任務,都逐層逐級分解傳導到下級總規、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實現規劃一張圖。

(三)加快規劃實施。我市將加快編製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行動計劃,緊密銜接“十五五”發展規劃,落實分階段目標和任務要求,以重點地區為牽引,以重大工程和重點建設項目為抓手,明確行動任務和項目清單,做到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確保實現《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四)嚴格監督管理。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健全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機製,建立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製,形成規劃編製、實施、監督的全過程閉環,實現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

(五)強化數智賦能。深化空間治理數字化改革,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係統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建設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不斷提升國土空間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國際大都市 魅力新天堂”《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主題展即日起在杭州市城市規劃展覽館、杭州城市建設陳列館開展,歡迎廣大市民前往參觀。

(空規處、規劃院,文字發表於杭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