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獲國務院批複。《規劃》是對杭州市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複的政策和總綱。《規劃》的獲批,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除杭州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的官方解讀之外,《規劃》中還有哪些看點、亮點?
即日起,杭報開設《奮進2035·總規大家談》欄目,邀請行業大咖、專家學者進行係列訪談,為大家詳細解讀總體規劃,更清晰地了解杭州未來的發展藍圖。
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學會理事長 顧浩
訪談首位專家,我們邀請到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學會理事長顧浩。
點擊播放視頻
杭州日報:杭州的空間總體規劃在獲國務院正式批複後,引發了市民公眾熱烈反響。在您看來,作為全市首部國土空間規劃,本次《規劃》主要有哪些特點?
顧浩:杭州本次《規劃》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特點:
首先是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多規合一”改革的決策部署,編製了首部“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首次實現了主體功能區規劃戰略定位、城鄉規劃布局優化、土地利用規劃剛性管控政策的有機融合,改變了以往規劃類型多、布局矛盾交叉、實施監督難的問題,實現了規劃一張圖城鄉全覆蓋。
其次是為杭州未來的發展謀劃了科學合理的空間格局,不僅謀劃了“一主六輔三城”的城鎮發展空間,也規劃了“三江兩脈八帶”的生態保護格局,為杭州的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高效能治理奠定了空間基礎。
第三是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規劃的布局中,把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構建城鄉生活圈作為重要內容,特別注重跟老百姓日常生活相關的教育、醫療、養老、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的科學布局,同時配套了剛性管控政策,為規劃實施和營造高品質的生活奠定了基礎。
同時,《規劃》還有很多創新亮點:一是《規劃》為杭州未來的創新發展謀定了空間載體。以城西科創大走廊、杭州高新區等區域為核心,構建高效率的創新圈,為培育新動能、新業態、新質生產力等提供了空間保障,輻射帶動整個城市的轉型與創新發展;
二是《規劃》為杭州未來現代化製造業提供了空間平台。以錢塘新區、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等區域為載體,謀劃提升城東智造大走廊,完善現代化產業體係,為未來先進製造業提供很好的發展平台;
三是《規劃》為杭州構建了現代化交通網絡,支撐超大城市的運行。完善了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公共交通係統,構建了“三環八橫五縱十三射多連”的立體化高快速路網,圍繞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推動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等重大交通樞紐提質擴容。
總體而言,《規劃》為杭州摸清了空間發展的底數,劃定了空間保護的底線,引領杭州進一步做靚生態文明的底色、優化產業發展的底盤、增強曆史文化的底蘊,並以高水平保護為前提、以高品質生活為導向、以高效能治理為手段,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空間保障。
杭州日報:《規劃》明確了杭州的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定位,您覺得這對杭州未來發展具有怎樣的戰略意義?
顧浩:國務院批複明確的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定位是國家賦予一座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職能和要求。對杭州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具體要求:
作為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要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進一步發揮杭州在數字經濟、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文旅休閑等方麵的特色優勢,提升對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作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要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曆史文化遺產,加強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世界遺產保護,作為規劃非常重要的前提。同時,無論是城市的風貌品質提升還是功能完善,都需要把曆史文化底蘊作為重要的內在能力來培育;作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杭州需要在現有交通樞紐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容提質來適應國際化的交通往來的需求,提升國際樞紐功能,增強區域交通鏈接輻射能力,為杭州未來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奠定基礎。
同時,國務院批複同意杭州的核心功能定位首先包括全國數字經濟創新中心和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這兩個職能定位需要杭州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對數字經濟地區的培育,還是科技科創功能的安排,都需要在空間上提供更多的資源要素的保障,為全國的創新提供核心支撐,為區域性的科技創新提供平台和人才競爭能力。
杭州又是先進製造業基地,這要求杭州需要在先進製造業的安排上,結合城東智造大走廊、六大輔城等空間載體,在傳統產業的提升、現代產業的培育、未來產業的謀劃等方麵提供更多的空間的保障。
杭州還是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需要進一步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加強生產性服務業和製造業的有機融合,進一步支撐產業的轉型升級,為浙江以及長三角地區提供更多的現代服務保障。
杭州也是國際旅遊目的地,這要求杭州必須充分保護和利用好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世界遺產,以及西湖、兩江一湖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同時圍繞吸引國際遊客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城市的服務功能、城市品質,提升杭州旅遊業在全球的吸引能力。
杭州日報:從藍圖到實景,往往還有較長的一段距離。為更好地確保《規劃》落地實施,您有怎樣的建議?
顧浩:首先要加強依法行政。《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條例》將於明年實施,杭州要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進一步完善“一體兩翼”的規劃編製實施監管體係,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主體,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實施路徑,以數字化的監管手段為技術支撐,真正把規劃藍圖變為現實圖景。
其次,要進一步強化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在加強規劃宣傳的基礎上,進一步鎖定總量管控、強化用途管製、改進計劃管理、落實邊界管護,把控製指標和邊界底線有機結合,使規劃在實施過程中既有底線的剛性,也有符合市場需要的彈性。同時,要完善規劃實施監督體係,把衛星監測、人大監督、層級監管有機銜接,真正體現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第三,要進一步完善規劃體係。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強對各類專項規劃的統籌,做到布局、規模、時序的有機協調。同時,要深化完善詳細規劃的編製,探索不同類型地區的詳細規劃編製,作為城市開發保護和項目建設的依據。
最後,要進一步發揮杭州在數字化方麵的優勢,強化數字賦能,要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以規劃統籌為前提,以空間保護為基礎,把空間利用和空間安全納入規劃實施監管的數字化應用中,推動數字化改革與規劃核心業務高度融合,推動在規劃行政中持續完善數字技術的支撐和賦能。
(規劃院,發表於杭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