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介紹

CSPON建設 | 深化“多規合一”改革的係統工程

來源:自然資源部 發布日期:2024-02-20 10:07 瀏覽次數:

黨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戰略部署。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要求建設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2023年和2024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持續作出部署,強調要“深入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建設試點,完善數字化治理政策機製和技術標準體係”。

2023年9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2023—2027年)》,明確了建設目標、工作原則、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全力打造“可感知、能學習、善治理、自適應”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大力推進國土空間治理“數智化”轉型,推動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係和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2023年12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部署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建設試點的通知》,明確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16個省份、29個城市、1個區縣開展試點。

為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型治理機製,凝聚全社會力量,高質量推動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建設,特將原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城市體檢進行時等專欄融合為CSPON(China Spatial Planning Observation Network)建設專欄,麵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監測評估預警”兩大版塊的理論方法、國際經驗、前沿趨勢、技術路線、算法模型、實踐經驗等。歡迎相關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科技創新人才和團隊,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隊伍、企業,各級自然資源部門及單位等積極投稿,單位或個人不限,我們將以成果質量為唯一標準,擇優刊載(投稿郵箱:ghjdcyzt@163.com)

本期刊發《深化“多規合一”改革,以CSPON建設推進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


隨著各級國土空間規劃成果的報批,我國“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基本形成,繪製了法定化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藍圖,全麵加強規劃實施監督成為當前國土空間規劃主要任務。2023年和2024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持續作出部署,要求“深入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建設試點,完善數字化治理政策機製和技術標準體係”。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2023-2027年)》,對1個區域、16個省份、29個城市、1個區縣部署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以下簡稱“CSPON”)工作試點,同時通過16個部省合作科技攻關試點以及科技部“十四五”重點研發項目推動關鍵技術的突破。為什麼要推動CSPON建設?要著力解決什麼問題?作者從三個方麵談一下認識。

CSPON是深化“多規合一”改革,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多規合一”改革五年多來,總體形成了全國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係,各類規劃自成體係、內容衝突、缺乏銜接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總結已有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實施的經驗和教訓,隻有通過有效的實施,才能確保把高標準的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發展的現實畫卷。持續深化“多規合一”改革,要推動空間布局更加有序、規劃執行更加有力、空間治理更加有效,從規劃“一張圖”係統到CSPON,這是“多規合一”改革進入規劃全麵實施階段必然的要求,是國土空間數字化治理質的飛躍。

CSPON要建成標準統一、鏈接通暢的業務聯動網絡,有效支撐包括專項規劃的各類空間規劃實施。“多規合一”改革以後,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係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這就涉及到國土空間規劃與其他部門專項規劃的傳導和銜接,解決規劃矛盾和衝突。CSPON強調構建業務聯動網絡,不但包括自然資源部門自身係統建設,還包括橫向與其他關聯業務係統的數據互聯和業務支撐。

CSPON要融入數字中國建設,構建開放治理網絡,推動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在推進CSPON建設中充分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基礎,充分考慮與數字城市、智慧城市、時空雲平台等平台的協同,CSPON中的應用場景、數據、模型算法、平台可服務於各行業各部門,與經濟社會各方麵應用深度有機融合,有機構成數字中國建設一部分。數字生態文明以數字化賦能生態文明建設,CSPON建設核心理念是係統思維、數據驅動、多元共治、開放共享,這正是建設數字生態文明的要求。

提升治理能力,麵向業務需求構建應用場景

要堅持目標導向,構建多層級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應用場景,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CSPON支撐國土空間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一是通過增強動態感知能力,實時監測、自動預警,確保國土空間規劃目標不走樣,確保規劃嚴肅性權威性;二是適應國家戰略要求,以及發展中的變化和不確定性,實現規劃動態調整和優化;三是科學應對人口結構變化、氣候變化、數字經濟等社會經濟領域的重大問題和挑戰,發揮政策的分析與製定作用。

要緊緊圍繞管理需求和公眾需求,搭建與本級職責匹配的應用場景。各地因地製宜開展探索,以省級為例,我們對16個部省合作試點項目進行了業務場景梳理,一是關注重大戰略實施,如內蒙古探索建立黃河流域國土空間綜合體檢模型,上海市構建長三角地區“雙評價”應用場景,河北省重點關注雄安新區空間保護等主題場景,山東省探索建立主體功能區實施監測評估模型等;二是關注都市圈等重點地區,如山東省探索建立山東半島城市群協同發展評價模型,上海市開展都市圈區域規劃體檢評估,雲南省構建高原山壩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模型等;三是關注安全韌性,如新疆構建城鎮開發邊界、城市四線專題模型,北京市研發三區三線監測場景,天津市構建國土空間安全韌性評估場景等;四是關注高質量發展,如山東省關注陸海統籌、製造業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監測評估模型,浙江省研究建立共同富裕、省域治理現代化的監測評估指標體係,上海構建“15分鍾社區生活圈”規劃評價與實施監測等。

聚焦難點,統籌推進技術創新和攻關

在CSPON建設中涉及到眾多關鍵技術的創新和突破。重構感知係統,增強數據獲取能力,打破部門間的數據籬笆,獲取更高時空精度的國土空間運行的關鍵數據,獲取人、地、社會經濟數據。需在模型算法取得突破,研究國土空間信息模型(TIM),研究麵向業務場景國土空間規劃專業模型,研究智能規劃技術、研究網絡數據安全技術等。

在CSPON建設中有兩步走的時間表,一是到2025年,先行做好試點和示範,形成經過實踐驗證、科學可行的技術方案;二是到2027年,基本建成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開放治理生態總體形成。為完成這一目標,需要在部級層麵做好頂層設計和工作統籌,將地方因地製宜的探索和共性技術的探索有機結合,一是構建開放平台,鼓勵政產研學用等多元主體廣泛參與,出一批成果;二是部裏對於一些共性關鍵技術,如TIM模型、數據傳輸安全等,組織集中攻關,形成一批標準;三是各地試點及時總結,做好成果交流分享。

總之,CSPON建設是深化“多規合一”改革的一項係統工程,通過技術體係和行政邏輯同步完善,做好關鍵技術突破,實現向“可感知、能學習、善治理、自適應”的智慧規劃轉變,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

(作者 林俞先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研究中心智慧規劃所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注冊城鄉規劃師)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