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版總規
1958~1973

杭州市總體規劃(1958—1973)

信息來源: 技術支持 發布日期:2019-10-2410:35 瀏覽次數:

1958年,杭州市建設局根據“大躍進”要求,對1953年的規劃結構作了根本修改。1959年10月定稿的《關於1958-1967年的城市建設規劃》,經杭州市委審查批準正式上報省委,省委同意這一規劃。規劃提出要“奮鬥三、五年”,把杭州建設成“以重工業為基礎的綜合性的工業城市”。

1961年-1964年,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受全國計劃工作會議宣布的“三年不搞城市規劃”的決策錯誤影響,杭州市的城市規劃處於停頓狀態。

1970-1973年,杭州市委和市革委修訂了城市總體規劃,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沒有正式上報審批。

杭州市區圖【根據1958年12月基礎地理地圖編製,1962年出版。浙江省測繪資料檔案館收藏。】

圖中城區的形狀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但在西湖西麵,出現了省總工會療養院、海員工會療養院、紡織工會療養院等療養院,在城西,杭州大學,文一、文二、文三和教工路的框架初具規模。

 

曆版總規


圖3-1《杭州市區圖》

 

杭州市規劃圖

 

曆版總規

圖3-2《杭州市規劃圖》

 

城市性質

以重工業為基礎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城市規模

人口規模:包括蕭山、富陽兩縣在內,按1958年底的22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5萬人,農村人口135萬人),到1967年達到260萬人左右,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大致相等,各為130萬人,杭州市區人口擬控製在80萬人以下。

用地規模:用地規劃範圍包括餘杭、蕭山、富陽等縣等部分地區,總麵積計973平方千米。

規劃布局

重點規劃工業區,市區連同蕭山、富陽兩縣共劃定半山重工業區、拱宸橋輕工業區、江幹輕工業區、閑林埠采礦冶煉工業區等10個工業區。對外交通規劃了杭宣(杭州經吳興、廣德至宣城)、杭武(杭州經歙縣至湖北武昌)、杭壽(杭州經富陽、壽昌至蘭溪)3條鐵路。風景園林範圍擴大至蕭山湘湖和富春江沿線。

規劃影響

城市性質的變化促使杭州從消費城市逐步轉向工業城市,嚴重地偏離了風景旅遊城市的發展軌道,形成了北工南居的格局。城市布局上,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城市從已有數百年曆史的老城區沿運河向北,沿西湖向西,沿錢塘江向西南擴展。杭州工業用地格局:半山重工機械工業區、拱宸橋紡織工業區、祥符橋小河輕化工業區、古蕩留下電子儀表工業區、望江門外食品工業區5大工業區初步形成,對今後城市對發展影響深遠。

由於沒有從杭州的特點出發確定城市性質,忽視了對西湖風景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重工業發展一度失控,城市環境質量下降,為1980年代留下了調整城市功能結構和布局的繁重任務。

1964年8月杭州市規劃圖

 

曆版總規

圖3-3《杭州市規劃圖》

 

杭州市新中國成立後建成區範圍發展圖【杭州市規劃設計處,1965年9月,藏於杭州市城建檔案館。】

 

曆版總規

圖3-4《杭州市新中國成立後建成區範圍發展圖》

 

文化大革命後期修訂的杭州規劃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時期,杭州市城市規劃工作也遭到了空前浩劫,城市布局被搞亂,風景點和文物古跡被侵占和破壞。直至“文革”後期,杭州市委和市革委組織技術人員在1970年至1973年,修訂了城市總體規劃。但在當時的條件下,規劃基本上是照現狀畫的,很不完善,也沒有正式上報審批。

城市性質

“社會主義工業城市和革命化的風景城市”。

城市規模

人口規模:確定本世紀末建成區人口控製在80萬人以內。

用地規模:建成區控製在70平方千米以內。

規劃布局

由於城市逐步向北發展,擬將浙江展覽館廣場附近地區開辟為文化商業中心,除正在建設的杭州劇院外,再安排國際電信大樓、省科技活動交流站、大型百貨商場等公共建築。工業布局方麵擴建和調整近郊已初步形成的工業區,限製和搬遷城區,特別是環湖風景區內的工廠。規劃黃龍洞以北或教工路以西為體育用地。城市蔬菜基地設在城東四季青、筧橋等公社;果園設在古蕩以西、錢塘江邊、大觀山、半山北側、超山等處;漁業基地設在古蕩附近;牛奶場設在半山。

規劃影響

本輪修編工業與風景並重,反映了當時對這兩者之間關係對認識。對工業布局提出來一些好對思路,如新建工廠原則上不放在市區,應布置在市轄七縣內;對城區內已有對三廢嚴重,又不符合規劃要求對中小工廠,要加強治理,不再就地擴建,應適當調整或逐步遷出;西湖風景區內不準再新建工廠,對風景又影響對工廠要堅決遷出。但由於“左”對思想依然嚴重,修訂後對城市性質仍然偏離杭州實際情況。

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圖【《杭州市城市規劃》,杭州市建設局,1973年7月。】

 

曆版總規

圖3-5《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圖》

 

杭州市主要道路規劃示意圖

為逐步解決城市交通,中河路這條貫穿杭州南北的主幹道開始規劃,天目山路—環城北路—大寨路(今艮山西路)開始拉直,打通了許多斷頭路,城市路網在交通需求的壓力下,開始形成一個完整的路網。對園林綠化也開始注意,圖中有專門林蔭道的規劃。

 

曆版總規

圖3-6《杭州市主要道路規劃示意圖》

 

杭州市公共汽車簡明路線圖【杭州市公共交通公司,1953年11月印製。】

圖中可見當時杭州僅有9路公共汽車,城市規模偏小。

 

曆版總規

圖3-7《杭州市公共汽車簡明路線圖》

杭州市人民交通示意圖

該圖是20世紀60年代的杭州市及其周圍公共交通線路圖。圖中公共交通路線比解放初已經增多,半山重工業區、拱宸橋紡織工業區、古蕩留下電子儀表工業區等已經形成,城市規模開始擴大。

 

曆版總規

圖3-8《杭州市人民交通示意圖 》

 

杭州市區交通圖【《杭州遊覽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6年6月】

 

曆版總規

圖3-9《杭州市區交通圖》

杭州市郊交通圖【《杭州遊覽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6年6月】

 

曆版總規

圖3-10《杭州市郊交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