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政策文件及解讀 > 行政規範性文件

索引號:580267448/2024-01701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文號:杭人社發〔2024〕113號 公開日期:2024-10-31
發布單位:市人力社保局 主題分類:社會保障
有效性:有效 統一編號:ZJAC13-2024-0004
關聯類型: 文字解讀 視頻圖文解讀 征求意見收集采納情況

中共杭州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杭州市財政局關於深化新時代“杭城工匠”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

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4-11-01 17:37

各區、縣(市)黨委組織部,政府人力社保局、財政局,市直有關單位:

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精神,為進一步加強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和市域技能型社會建設,加快打造具有杭州辨識度的“杭城工匠”高技能人才隊伍,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落實省、市委人才工作決策部署,圍繞服務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等五大產業生態圈建設,努力為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城市範例提供有力技能人才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7年,構建杭州市技能培育基礎體係、技能人才供給體係、領軍選優體係、技能創富體係和技能生態體係的“五位一體”體係,技能人才引進、培育、評價、使用、激勵、保障製度更加完善,高素養勞動者隊伍“五個有”要求基本滿足,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濃厚,技能型社會基本成型;建成一批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職業院校和專業群,培育一批規模較大、行業公認的職業技能社會評價機構;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到280萬人以上,占從業人員比重超過38%;全市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00萬人以上,占技能人才比重超過38%。到2035年,高技能人才數量、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基本匹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超過40%,技能人才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

二、主要任務

(一)深化“供需平衡”人才培養途徑。

1.緊扣產業需求優化培訓模式。聚焦“415X”先進製造業、“315”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以全麵精準提升各類勞動者技能水平為出發點,以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製度為導向,分產業、分行業、分層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大對重點產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緊密對接數字經濟企業開展培訓,每年開展數字技能人才培訓5萬人次以上,到2027年,年培養數字高技能人才達萬人規模以上。持續推行企業新型學徒製,通過校企合作、工學交替方式,廣泛開展技能培訓,並按規定給予企業培訓補貼。鼓勵高校和各類職業院校、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共同參與職業培訓。

2.完善行業人才供給體係建設。各行業部門要落實“管行業管人才”的行業主管部門抓人才隊伍建設主體責任,製定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組織指導行業、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人才評價體係建設。定期組織行業勞動者按需參加培訓,並按照培訓目標和任務建立培訓資金保障機製。建立和推廣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職業培訓機構、技能人才評價機構、用人(用工)單位為基礎的技能人才培訓評價產業聯盟。結合當地產業、就業、企業培訓和人才評價需求,以培訓評價產業聯盟為紐帶,為對應的行業企業在培訓和評價環節提供一體化服務支持。

3.完善優化技能人才評價機製。建立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構成的“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穩步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試點工作。強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品牌建設,建立社會評價組織退出機製。推進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將貫通領域擴大為工程、農業、工藝美術、文物博物、實驗技術、藝術、體育、技工院校教師等職稱係列。支持行業技能生態圈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實際需求為導向,試點推行評價後同時頒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行業企業證書的“一試雙證”製度。

(二)打造“匠心如琢”人才成長高地。

4.厚植院校平台“匠苗”培養沃土。支持符合條件的普通高校、職業學校備案為職業技能培訓評價機構,麵向本校學生和社會勞動者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評價,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學生可按規定獲得一定學分。推動中等職業(技工)學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並行招生,鼓勵技工院校探索東西部協作技能人才培養機製。大力推進省一流技師學院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健全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製,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係。統籌布局職業教育資源,深入推進產教融合,鼓勵職業(技工)院校與企業合作舉辦“訂單班”“冠名班”。創新職業教育發展內涵,整合現有資源優化技師學院布局。改革技工院校教師激勵模式,探索建立“待遇激勵、事業激勵、感情激勵”的績效評價機製,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導向,把技工院校教師納入褒揚激勵範疇。

5.搭建競賽平台“匠藝”錘煉舞台。健全競賽管理製度,打造“技能杭州”職業技能競賽平台,建立政府、企業和社會多方參與的機製,不斷提高競賽科學化、規範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大力實施省賽、國賽、世賽的“奪牌提升行動”,高標準建設一批競賽集訓基地。鼓勵行業部門、群團組織、行業協會開展特色競賽活動。

6.打通海外平台“匠才”成長渠道。定期組織優秀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國(境)外培訓研修班,拓展視野,提升技能。鼓勵企業(行業)組織員工赴國(境)外學習專業技能,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磚國家”間技能人才培養、交流合作。鼓勵職業院校和國外知名職業院校開展聯合辦學。積極引進外國智力,從國(境)外職業技術院校、企業聘請一批高技能人才到我市職業院校任職或授課。

7.繪就創新平台“匠心”鍛造藍圖。發揮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首席技師等優秀高技能人才在傳授技藝等方麵的獨特作用,進一步擴大杭州技能大師工作室“匠心如琢”品牌影響力,持續深化杭州工匠學院建設內涵。以技能大師為龍頭,定期開展省市技能平台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遴選,並通過論壇沙龍、考察調研、師徒結對、大師講堂、社會服務等形式帶徒授藝。加強杭州市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適時更新設施設備。探索公共實訓基地運行管理新模式,鼓勵公共實訓基地與企業深度合作,促進公共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大力創建省級、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明確、設施先進、功能協調發展的市、區、企業公共實訓基地網絡。

(三)深挖“杭城工匠”培養激勵渠道。

8.建立健全優秀技能人才褒獎體係。建立以政府表彰為引領、行業企業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高技能人才褒獎體係。完善優秀高技能人才分層激勵機製,對獲得“中華技能大獎”“錢江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的人員分別給予15萬元、10萬元和3萬元的資助;對認定的“杭州市首席技師”給予每人5萬元資助;對新認定(指首次申報)的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給予一次性10萬元的建設經費資助,對考核結果為優秀的杭州市技能大師工作室給予10萬元資助。鼓勵行業企業、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建立首席工匠等製度,發揮首席工匠在技能人才培養、技術技能攻關及示範引領等方麵的作用。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基於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製度,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鼓勵各區、縣(市)按規定組織高技能人才開展療休養。

9.持續完善世界技能大賽激勵體係。多措並舉持續培養具有世界水平的青年技能人才。對培養產生世界技能大賽金、銀、銅牌和優勝獎選手及其他參賽選手的集訓基地(單位),分別給予100萬元、70萬元、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的資助,企事業單位引進上述人才分別給予10萬元、7萬元、5萬元、3萬元、2萬元的引才獎勵。對在世界技能大賽中獲得金牌、銀牌、銅牌和優勝獎的選手,分別按50萬元、35萬元、25萬元和15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同時對技術指導專家團隊按上述同等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對入圍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的選手,授予“杭州市技術能手”稱號。

(四)探索“多元聯動”人才服務體係。

10.優化技能人才流動機製。事業單位引進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放寬年齡、崗位、學曆限製。注重發揮用人單位引才主體作用,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落戶、子女教育、購房、醫療等方麵給予支持。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技能資格落戶範圍,線上線下聯動優化辦理流程。

11.加大技能人才社會服務力度。支持“杭城工匠”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開展服務活動,通過技能服務促進生活服務業發展、生產服務業提質擴容,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足感。圍繞推動技術研修和攻關創新,定期組織開展技能大師工作室學習交流活動。對杭州市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參加由市人力社保部門組織的社會服務活動的,給予每人每次1000元的專項服務補貼。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區、縣(市)要將高技能人才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總體部署。在本級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下,建立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人力社保部門組織實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行業企業和社會廣泛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機製。組織部門要加強宏觀指導,把高技能人才納入人才總體規劃;人力社保部門要統籌協調高技能人才工作,製定完善政策措施,牽頭組織優秀高技能人才遴選;財政部門要按規定安排和落實經費保障;各有關單位要加強對國有企業及其他行業組織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共同促進技能人才成長。

(二)推進數字化改革。完善全市高技能人才庫,推進企業用工精準排摸和技能人才多維畫像,動態分析技能人才薪酬水平,數字化賦能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係建設。大力推進“智慧化+信用化”監管,確保職業培訓、補貼發放、人才評價工作實現全流程閉環管理。

(三)提升績效管理。各區、縣(市)要按照本意見的要求,積極落實高技能人才政策,切實提高資金使用績效。人力社保部門要建立完善科學規範的績效評價指標體係,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監督檢查,開展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和信息公開等工作。財政部門負責對人力社保部門預算管理有關情況進行監督,指導人力社保部門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等工作。

(四)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媒體,通過全覆蓋、係統性、高質量的宣傳報道,弘揚技能人才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成績,推廣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經驗做法,持續提升技能人才的職業榮譽感。做好重要會議活動、重大成就亮點及典型人物宣傳,進一步營造重視、關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會氛圍。

本意見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文件有效期為3年。


中共杭州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杭州市財政局

2024年10月31日

原文件:中共杭州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杭州市財政局關於深化新時代“杭城工匠”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