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號 002489452/2024-00292 公開形式 主動公開
文件編號 杭經信提〔2024〕128號 成文日期 2024-11-07
發布機構 市經信局 信息分類 政協委員提案
關聯類型
點擊率
市經信局(市數字經濟局)關於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391號提案的答複
來源: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數字經濟局)         發布時間:2024-11-07 12:17      瀏覽次數:

吉莉委員:

您在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構建智能物聯全產業鏈,助力杭州打造自主創新城市的建議》提案,經市經信局主辦,市數據資源局、市科技局等單位會辦,現答複如下:

智能物聯是戰略新興產業,也是杭州的優勢特色產業,涵蓋視覺智能、集成電路、高端軟件和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網絡通信、智能儀表6條產業鏈。劉捷書記親自擔任鏈長。2022年以來,劉捷書記2次調研、3次召開專題推進會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有力推動了智能物聯產業由串企成鏈,到聚鏈成群,再到集群成圈產業更高級形態發展。

一、產業發展現狀

2023年,全市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1202家在庫企業,實現營收8435.3億元,同比增長7.0%,完成全年8000億元的目標任務。其中,集成電路產業鏈是生態圈的產業底座,實現營收848.4億元,同比增長5.3%,達到5年前的3倍左右,在全省占比接近40%。視覺智能產業鏈是生態圈最大的二級賽道,實現營收7763.2億元,同比增長7.1%。“中國視穀”是杭州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打造的產業新地標。杭州視覺智能(數字安防)集群已成功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高端軟件和人工智能產業鏈實現營收4506.1億元,同比增長11.3%,高於生態圈整體增速4.3個百分點,對全市智能物聯產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首次“中國軟件名城”評估全國第二,人工智能產業位居全國第一梯隊。雲計算大數據產業鏈實現營收2280.7億元,同比增長2.1%。高質量運營國家(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算力網絡加快形成,中國電信大數據中心、杭州市智能計算中心、浙江算力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網絡通信產業鏈實現營收1080.1億元,同比下降1.5%,形成了通信器件、光纖光纜和網絡服務三位一體的產業格局,擁有中國(餘杭)5G創新園和國家(富陽)光纖光纜產業園等高能級產業平台,集聚了新華三、富春江通信等一批龍頭企業,擁有較好的發展基礎。智能儀表產業鏈是我市的特色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產品門類全、應用範圍廣、競爭力強的細分產業,實現營收945.9億元,同比增長9.0%,培育聚光科技、中控技術、海興電力、威星智能等一批在全國有5較大影響力的骨幹企業。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推動政策體係持續完善。在製定出台智能物聯1個綱領性政策和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個專項支持政策的基礎上,2023年又製定出台了《關於高標準建設“中國視穀”高質量發展視覺智能產業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個專項支持政策,編製印發《杭州市視覺智能(數字安防)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中國視穀”產業發展規劃》,初步建立了短期、中期、長期相互銜接,總領、分項、專項梯次配套的“1+4+2”政策體係,從頂層設計上進一步夯實了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二是產業集群建設提檔升級。2022年數字安防集群成為全市唯一、全省數字經濟領域唯一的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2023年成功將數字安防集群更名為視覺智能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編製印發《杭州市視覺智能(數字安防)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推動視覺智能集群由國家級加快向世界級邁進。聚焦打造具有辨識度的世界級智能物聯產業集群,支撐省經信廳完成《浙江省智能物聯產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浙江省智能物聯產業集群2024年工作要點》編製,推動智能物聯產業集群建設由市級層麵上升到省級層麵。在全省“一核兩極多點”總體布局中,杭州作為唯一核心,地位作用更加凸顯。

三是科技創新能力全麵提升。進一步推行“揭榜掛帥”“賽馬製”等攻關模式,推動“麵向工業環境的高靈敏寬動態圖像傳感器應用研究及產業化”等82個項目列入國家、省重點攻關項目。20個項目納入省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清單。之江實驗室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台。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7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8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增至18家,排名全國第4位,以“1+2+18+7+N”新型實驗室體係構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硬核支撐。加快打造智能物聯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發布《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若幹政策措施》,新增市概念驗證中心創建單位15家,其中智能物聯領域4家,探索科技成果有組織轉化的新範式。

四是標誌性工程加快起勢。將“中國視穀”作為智能物聯生態圈標誌性工程,納入浙江省與工信部新一輪部省合作協議,入選國家產業名片打造計劃首批試點城市。引入浙江視覺智能創新中心負責“窗口園區”實體化運營。窗口園區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1個,總投資217億元,入選全省首批示範性數字經濟產業園。蕭濱合作共建的“視穀之窗”產業綜合體開工,成為浙江首個工業上樓3.0項目。與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網絡信息中心合作,舉辦了“中國視穀杯”“創客中國”兩大全國性大賽,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工業文化中心等專題調研中國視穀。建立“中國視穀”權威發布平台和統一宣傳標識,組建“中國視穀”融媒體中心,在央視新聞等發布原創報道30餘篇。

五是城市物聯底座不斷夯實。全麵推進杭州市物聯感知體係建設,圍繞開發部署一套市物聯感知基礎平台、建設一套感知終端管理台賬、完善配套的物聯感知基礎設施、營造開放權威的物聯感知生態圈等重點工作,打造“可感知、可預警、可處置、可閉環、可複盤、安全可靠”的城市物聯感知體係。CIM平台通過一二期建設已初步建成全市域統一的二三維空間基礎底座,彙集全市域地表影像模型及主城區1000平方公裏規模,通過城市大腦彙聚工程建設,城市管理等16大類42小類城市數據落圖展示、應用,形成地下隱患智防、綜合視頻賦能感知、地下市政基礎設施管理、亞運道路塌陷防治等一批“CIM+”應用場景。加快建設公共安全圖像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台,視頻監控資源接入能力從15萬路提升至100萬路,資源共享能力從100萬路提升至500萬路。

六是場景試點應用首創突破。聚焦智能物聯賦能製造業“智改數轉”、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領域,鼓勵各地開展新場景新應用試點示範。成功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推動海康威視、阿裏雲、中控技術等8家重點企業入選杭州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總包服務商,迪普科技等42家智能物聯重點企業入選2023年省級數字化服務商,加快向廣大中小企業輸出解決方案,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布我市六大標誌性智能網聯車輛應用場景、全國首個中心城區高鐵站出行線路,啟動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安全監測平台、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先行試點區。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針對您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建議,下一步,我們將聚焦產業基礎、關鍵技術、示範應用、生態體係等方麵,加快推動構建智能物聯全產業鏈體係,助力杭州打造自主創新城市。

(一)在夯實高能級產業基礎方麵。

一是深化產業鏈“鏈長+鏈主”製。用好在全市域實施產業鏈鏈長製重大機製,發揮市委主要領導擔任鏈長的強力推動作用。進一步完善區、縣(市)領導領銜機製,堅持全市一盤棋,指導區、縣(市)根據自身智能物聯產業稟賦,聚焦生態圈整體或優勢細分賽道,因地製宜建立“鏈長+鏈主”推進機製,實現產業鏈鏈長製貫通到底。建立生態圈鏈主企業培育清單,加強鏈主企業培育,力爭培育智能物聯領域國家級和省級鏈主企業4家以上。聚焦前瞻布局一批重點細分賽道,區分優勢賽道、潛力賽道和未來賽道,建立二級賽道三級賽道評估機製。

二是優化科技創新支撐平台。聚焦智能物聯等重點領域,發揮現有智能物聯領域概念驗證中心培育單位作用,加強原創成果的技術分析、原型製造、性能測試、二次開發、中試熟化等驗證服務,促進更多的智能物聯原創成果落地轉化,打造全國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之都。以杭州高新區(濱江)等平台為依托,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推動孵化器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轉型升級,深化與高新技術開發區、特色產業園區的聯動,帶動形成若幹孵化集群。積極推進浙江大學腦機智能、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係統、工業控製、極端光學技術與儀器、區塊鏈與數據安全、中電海康自旋芯片與技術等智能物聯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推進省CMOS集成電路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發展,為我市智能物聯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和保障。

三是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千兆城市建設和國家(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產業生態培育,升級杭州通信骨幹網和城域網,重點加強縣域5G網絡優質覆蓋,擴大網絡通信產品市場需求。統籌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推進浙江新型算力中心建設,落實阿裏雲與浙江算力科技合作協議,加快算力中心一期項目、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三期一階段)建設,構建國內領先的“多元異構”智能計算平台,推動加快形成多元算力供給能力。力爭到2024年底,全市智能算力超過3000PFlops,初步形成通用算力、智能算力、邊緣算力相互融合的算力支撐體係。

(二)在聚焦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方麵。

一是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產業鏈“卡脖子”、國產替代、補鏈延鏈強鏈等重大現實需求,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爭取在部省層麵實施關鍵技術攻關專項,通過“揭榜掛帥”“邀標”等方式,聚焦核心器件、高端芯片、敏感材料、智能傳感器、操作係統、高性能服務器、通用人工智能、隱私計算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全年支持企業申報承擔國家、省重大科技項目各30項,實施市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30項。

二是搶占智能物聯新增長點。圍繞未來產業新賽道,聚焦通用智能、元宇宙、未來網絡、空天信息、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遴選支持一批“新雛鷹”企業,為杭州新質生產力培育、智能物聯產業發展夯實基礎、蓄勢助力。鼓勵智能物聯領域龍頭企業整合上下遊資源,開展產業鏈協同攻關,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力爭全年組建市級以上創新聯合體10個以上。

三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快培育科技型企業,按照“省科小、國高企、省小巨人、省領軍”的企業梯度培育體係,不斷壯大科技企業隊伍,力爭新增省科技領軍企業5家、省科技小巨人10家、國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以上,推動科技企業建立研發中心200家以上。深化“鏈長+鏈主+專精特新”協同,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0家。

(三)在推廣智能物聯示範應用方麵。

一是賦能製造業“智改數轉”。全麵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利用對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健康、通信設備製造3個重點行業實施數字化改造重要契機,加強智能物聯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打造一批標杆案例。發揮杭州視覺智能技術和產品優勢,聚焦工業可視化、缺陷檢測、產品組裝定位引導、人機協作交互等重點場景應用需求,重點在市屬國企、“中國視穀”核心區和協同區打造20個以上摸得著、看得見,可推廣、可複製的典型應用案例。

二是探索車聯網、低空經濟等重點場景。聚焦智慧出行,用好全國首個開放中心城區至高鐵站、全國第二個開放中心城區至機場智能網聯車輛出行路線的機遇,加快打造一批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場景。聚焦加快低空數字經濟發展,統籌推進低空電子圍欄、地麵增強站等飛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低空飛聯”通管設施支撐,加快建設杭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

三是賦能服務消費提能升級。推動智能物聯先進技術和產品與服務消費領域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加快產業組織形態、商業模式數字化重塑,提升服務便利化水平,升級消費體驗。支持基於自主可控的智能物聯操作係統,創新全屋智能、智能辦公等應用場景,加大對海康、大華、宇視、新華三等龍頭企業首台(套)產品的采購力度和試用範圍,力爭推廣100項智能物聯新技術新產品。高標準建設之江文化產業帶,深化智能物聯在文娛、文旅、電競等數字文化領域應用。2024年,力爭新建省級智慧商圈2個,在文旅企業、會展服務、醫療衛生、教育培訓、公共交通服務、公共展覽館等重點領域,各打造典型應用案例不少於5個。

(四)在著力優化產業生態體係方麵。

一是加快補鏈強鏈項目招引。持續更新招商清單和重點跟蹤項目庫,根據智能物聯三級、四級賽道研究成果,動態調整招引賽道方向,梳理形成招商目標企業清單200家。實施招大引強行動,吸引國內外智能物聯優勢企業來杭布局,積極引入區域總部、研發製造等重大項目,力爭招引落地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億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0個以上。深化“幸會·杭州”城市機遇發布、示範平台聯合招商、基金“招投聯動”等機製,聚焦補鏈延鏈強鏈,在產業鏈各細分賽道,持續加強重點項目招引,力爭招引落地億元以上項目60個,總投資300億元左右。

二是發揮鏈主引領帶動作用。建立生態圈鏈主企業培育清單,加強鏈主企業培育,努力創建國家級、省級鏈主企業。支持鏈主企業承擔國家和省市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任務,加快推進聚鏈成群。支持鏈主企業開展產業鏈延伸布局、創新業務板塊培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生態開放、品牌標準建設等。聚焦補鏈延鏈強鏈,發揮鏈主企業和鏈主培育企業作用,建立健全產業鏈上下遊生產配套體係,持續提高產業鏈本地配套比例,提升產業鏈韌性與安全水平。支持鏈主企業國際化發展,開展智能物聯企業海外市場分析,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精確指引。2024年,力爭培育新增智能物聯領域國家級和省級鏈主企業不少於4家。

三是推進集群加快向世界級邁進。全麵對標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指標體係,錨定視覺智能國家級集群培育提升目標,深入實施產業優化、強基攻堅、場景拓展、製造升級等8大行動,推動視覺智能集群由國家級加快向世界級提升。持續發揮好集群發展促進組織作用,爭取工信部通過新一輪先進製造業集群專項對杭州集群建設給予支持。推進廣立微、行芯科技、華芯程等重點企業聯動打造國家級半導體簽核中心。積極爭取環杭州灣模擬芯片和功率器件特色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2024年,力爭國家視覺智能集群產業規模超過8000億元,在庫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9%左右。

特此反饋。

聯係人:市經信局電子處呂明忠,電話:85257077。

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數字經濟局)

2024年5月16日

索引號

002489452/2024-00292

發布機構

市經信局

文號

杭經信提〔2024〕128號

發布日期

2024-11-07

市經信局(市數字經濟局)關於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391號提案的答複

發布日期: 2024-11-07 12:17

瀏覽次數:

吉莉委員:

您在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構建智能物聯全產業鏈,助力杭州打造自主創新城市的建議》提案,經市經信局主辦,市數據資源局、市科技局等單位會辦,現答複如下:

智能物聯是戰略新興產業,也是杭州的優勢特色產業,涵蓋視覺智能、集成電路、高端軟件和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網絡通信、智能儀表6條產業鏈。劉捷書記親自擔任鏈長。2022年以來,劉捷書記2次調研、3次召開專題推進會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有力推動了智能物聯產業由串企成鏈,到聚鏈成群,再到集群成圈產業更高級形態發展。

一、產業發展現狀

2023年,全市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1202家在庫企業,實現營收8435.3億元,同比增長7.0%,完成全年8000億元的目標任務。其中,集成電路產業鏈是生態圈的產業底座,實現營收848.4億元,同比增長5.3%,達到5年前的3倍左右,在全省占比接近40%。視覺智能產業鏈是生態圈最大的二級賽道,實現營收7763.2億元,同比增長7.1%。“中國視穀”是杭州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打造的產業新地標。杭州視覺智能(數字安防)集群已成功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高端軟件和人工智能產業鏈實現營收4506.1億元,同比增長11.3%,高於生態圈整體增速4.3個百分點,對全市智能物聯產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首次“中國軟件名城”評估全國第二,人工智能產業位居全國第一梯隊。雲計算大數據產業鏈實現營收2280.7億元,同比增長2.1%。高質量運營國家(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算力網絡加快形成,中國電信大數據中心、杭州市智能計算中心、浙江算力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網絡通信產業鏈實現營收1080.1億元,同比下降1.5%,形成了通信器件、光纖光纜和網絡服務三位一體的產業格局,擁有中國(餘杭)5G創新園和國家(富陽)光纖光纜產業園等高能級產業平台,集聚了新華三、富春江通信等一批龍頭企業,擁有較好的發展基礎。智能儀表產業鏈是我市的特色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產品門類全、應用範圍廣、競爭力強的細分產業,實現營收945.9億元,同比增長9.0%,培育聚光科技、中控技術、海興電力、威星智能等一批在全國有5較大影響力的骨幹企業。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推動政策體係持續完善。在製定出台智能物聯1個綱領性政策和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個專項支持政策的基礎上,2023年又製定出台了《關於高標準建設“中國視穀”高質量發展視覺智能產業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個專項支持政策,編製印發《杭州市視覺智能(數字安防)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中國視穀”產業發展規劃》,初步建立了短期、中期、長期相互銜接,總領、分項、專項梯次配套的“1+4+2”政策體係,從頂層設計上進一步夯實了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二是產業集群建設提檔升級。2022年數字安防集群成為全市唯一、全省數字經濟領域唯一的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2023年成功將數字安防集群更名為視覺智能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編製印發《杭州市視覺智能(數字安防)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推動視覺智能集群由國家級加快向世界級邁進。聚焦打造具有辨識度的世界級智能物聯產業集群,支撐省經信廳完成《浙江省智能物聯產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浙江省智能物聯產業集群2024年工作要點》編製,推動智能物聯產業集群建設由市級層麵上升到省級層麵。在全省“一核兩極多點”總體布局中,杭州作為唯一核心,地位作用更加凸顯。

三是科技創新能力全麵提升。進一步推行“揭榜掛帥”“賽馬製”等攻關模式,推動“麵向工業環境的高靈敏寬動態圖像傳感器應用研究及產業化”等82個項目列入國家、省重點攻關項目。20個項目納入省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清單。之江實驗室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台。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7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8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增至18家,排名全國第4位,以“1+2+18+7+N”新型實驗室體係構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硬核支撐。加快打造智能物聯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發布《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若幹政策措施》,新增市概念驗證中心創建單位15家,其中智能物聯領域4家,探索科技成果有組織轉化的新範式。

四是標誌性工程加快起勢。將“中國視穀”作為智能物聯生態圈標誌性工程,納入浙江省與工信部新一輪部省合作協議,入選國家產業名片打造計劃首批試點城市。引入浙江視覺智能創新中心負責“窗口園區”實體化運營。窗口園區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1個,總投資217億元,入選全省首批示範性數字經濟產業園。蕭濱合作共建的“視穀之窗”產業綜合體開工,成為浙江首個工業上樓3.0項目。與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網絡信息中心合作,舉辦了“中國視穀杯”“創客中國”兩大全國性大賽,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工業文化中心等專題調研中國視穀。建立“中國視穀”權威發布平台和統一宣傳標識,組建“中國視穀”融媒體中心,在央視新聞等發布原創報道30餘篇。

五是城市物聯底座不斷夯實。全麵推進杭州市物聯感知體係建設,圍繞開發部署一套市物聯感知基礎平台、建設一套感知終端管理台賬、完善配套的物聯感知基礎設施、營造開放權威的物聯感知生態圈等重點工作,打造“可感知、可預警、可處置、可閉環、可複盤、安全可靠”的城市物聯感知體係。CIM平台通過一二期建設已初步建成全市域統一的二三維空間基礎底座,彙集全市域地表影像模型及主城區1000平方公裏規模,通過城市大腦彙聚工程建設,城市管理等16大類42小類城市數據落圖展示、應用,形成地下隱患智防、綜合視頻賦能感知、地下市政基礎設施管理、亞運道路塌陷防治等一批“CIM+”應用場景。加快建設公共安全圖像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台,視頻監控資源接入能力從15萬路提升至100萬路,資源共享能力從100萬路提升至500萬路。

六是場景試點應用首創突破。聚焦智能物聯賦能製造業“智改數轉”、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領域,鼓勵各地開展新場景新應用試點示範。成功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推動海康威視、阿裏雲、中控技術等8家重點企業入選杭州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總包服務商,迪普科技等42家智能物聯重點企業入選2023年省級數字化服務商,加快向廣大中小企業輸出解決方案,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布我市六大標誌性智能網聯車輛應用場景、全國首個中心城區高鐵站出行線路,啟動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安全監測平台、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先行試點區。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針對您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建議,下一步,我們將聚焦產業基礎、關鍵技術、示範應用、生態體係等方麵,加快推動構建智能物聯全產業鏈體係,助力杭州打造自主創新城市。

(一)在夯實高能級產業基礎方麵。

一是深化產業鏈“鏈長+鏈主”製。用好在全市域實施產業鏈鏈長製重大機製,發揮市委主要領導擔任鏈長的強力推動作用。進一步完善區、縣(市)領導領銜機製,堅持全市一盤棋,指導區、縣(市)根據自身智能物聯產業稟賦,聚焦生態圈整體或優勢細分賽道,因地製宜建立“鏈長+鏈主”推進機製,實現產業鏈鏈長製貫通到底。建立生態圈鏈主企業培育清單,加強鏈主企業培育,力爭培育智能物聯領域國家級和省級鏈主企業4家以上。聚焦前瞻布局一批重點細分賽道,區分優勢賽道、潛力賽道和未來賽道,建立二級賽道三級賽道評估機製。

二是優化科技創新支撐平台。聚焦智能物聯等重點領域,發揮現有智能物聯領域概念驗證中心培育單位作用,加強原創成果的技術分析、原型製造、性能測試、二次開發、中試熟化等驗證服務,促進更多的智能物聯原創成果落地轉化,打造全國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之都。以杭州高新區(濱江)等平台為依托,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推動孵化器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轉型升級,深化與高新技術開發區、特色產業園區的聯動,帶動形成若幹孵化集群。積極推進浙江大學腦機智能、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係統、工業控製、極端光學技術與儀器、區塊鏈與數據安全、中電海康自旋芯片與技術等智能物聯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推進省CMOS集成電路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發展,為我市智能物聯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和保障。

三是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千兆城市建設和國家(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產業生態培育,升級杭州通信骨幹網和城域網,重點加強縣域5G網絡優質覆蓋,擴大網絡通信產品市場需求。統籌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推進浙江新型算力中心建設,落實阿裏雲與浙江算力科技合作協議,加快算力中心一期項目、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三期一階段)建設,構建國內領先的“多元異構”智能計算平台,推動加快形成多元算力供給能力。力爭到2024年底,全市智能算力超過3000PFlops,初步形成通用算力、智能算力、邊緣算力相互融合的算力支撐體係。

(二)在聚焦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方麵。

一是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產業鏈“卡脖子”、國產替代、補鏈延鏈強鏈等重大現實需求,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爭取在部省層麵實施關鍵技術攻關專項,通過“揭榜掛帥”“邀標”等方式,聚焦核心器件、高端芯片、敏感材料、智能傳感器、操作係統、高性能服務器、通用人工智能、隱私計算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全年支持企業申報承擔國家、省重大科技項目各30項,實施市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30項。

二是搶占智能物聯新增長點。圍繞未來產業新賽道,聚焦通用智能、元宇宙、未來網絡、空天信息、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遴選支持一批“新雛鷹”企業,為杭州新質生產力培育、智能物聯產業發展夯實基礎、蓄勢助力。鼓勵智能物聯領域龍頭企業整合上下遊資源,開展產業鏈協同攻關,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力爭全年組建市級以上創新聯合體10個以上。

三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快培育科技型企業,按照“省科小、國高企、省小巨人、省領軍”的企業梯度培育體係,不斷壯大科技企業隊伍,力爭新增省科技領軍企業5家、省科技小巨人10家、國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以上,推動科技企業建立研發中心200家以上。深化“鏈長+鏈主+專精特新”協同,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0家。

(三)在推廣智能物聯示範應用方麵。

一是賦能製造業“智改數轉”。全麵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利用對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健康、通信設備製造3個重點行業實施數字化改造重要契機,加強智能物聯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打造一批標杆案例。發揮杭州視覺智能技術和產品優勢,聚焦工業可視化、缺陷檢測、產品組裝定位引導、人機協作交互等重點場景應用需求,重點在市屬國企、“中國視穀”核心區和協同區打造20個以上摸得著、看得見,可推廣、可複製的典型應用案例。

二是探索車聯網、低空經濟等重點場景。聚焦智慧出行,用好全國首個開放中心城區至高鐵站、全國第二個開放中心城區至機場智能網聯車輛出行路線的機遇,加快打造一批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場景。聚焦加快低空數字經濟發展,統籌推進低空電子圍欄、地麵增強站等飛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低空飛聯”通管設施支撐,加快建設杭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

三是賦能服務消費提能升級。推動智能物聯先進技術和產品與服務消費領域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加快產業組織形態、商業模式數字化重塑,提升服務便利化水平,升級消費體驗。支持基於自主可控的智能物聯操作係統,創新全屋智能、智能辦公等應用場景,加大對海康、大華、宇視、新華三等龍頭企業首台(套)產品的采購力度和試用範圍,力爭推廣100項智能物聯新技術新產品。高標準建設之江文化產業帶,深化智能物聯在文娛、文旅、電競等數字文化領域應用。2024年,力爭新建省級智慧商圈2個,在文旅企業、會展服務、醫療衛生、教育培訓、公共交通服務、公共展覽館等重點領域,各打造典型應用案例不少於5個。

(四)在著力優化產業生態體係方麵。

一是加快補鏈強鏈項目招引。持續更新招商清單和重點跟蹤項目庫,根據智能物聯三級、四級賽道研究成果,動態調整招引賽道方向,梳理形成招商目標企業清單200家。實施招大引強行動,吸引國內外智能物聯優勢企業來杭布局,積極引入區域總部、研發製造等重大項目,力爭招引落地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億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0個以上。深化“幸會·杭州”城市機遇發布、示範平台聯合招商、基金“招投聯動”等機製,聚焦補鏈延鏈強鏈,在產業鏈各細分賽道,持續加強重點項目招引,力爭招引落地億元以上項目60個,總投資300億元左右。

二是發揮鏈主引領帶動作用。建立生態圈鏈主企業培育清單,加強鏈主企業培育,努力創建國家級、省級鏈主企業。支持鏈主企業承擔國家和省市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任務,加快推進聚鏈成群。支持鏈主企業開展產業鏈延伸布局、創新業務板塊培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生態開放、品牌標準建設等。聚焦補鏈延鏈強鏈,發揮鏈主企業和鏈主培育企業作用,建立健全產業鏈上下遊生產配套體係,持續提高產業鏈本地配套比例,提升產業鏈韌性與安全水平。支持鏈主企業國際化發展,開展智能物聯企業海外市場分析,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精確指引。2024年,力爭培育新增智能物聯領域國家級和省級鏈主企業不少於4家。

三是推進集群加快向世界級邁進。全麵對標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指標體係,錨定視覺智能國家級集群培育提升目標,深入實施產業優化、強基攻堅、場景拓展、製造升級等8大行動,推動視覺智能集群由國家級加快向世界級提升。持續發揮好集群發展促進組織作用,爭取工信部通過新一輪先進製造業集群專項對杭州集群建設給予支持。推進廣立微、行芯科技、華芯程等重點企業聯動打造國家級半導體簽核中心。積極爭取環杭州灣模擬芯片和功率器件特色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2024年,力爭國家視覺智能集群產業規模超過8000億元,在庫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9%左右。

特此反饋。

聯係人:市經信局電子處呂明忠,電話:85257077。

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數字經濟局)

202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