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02489460/2021-06050 | 文件編號: | |
發布機構: | 杭州市科學技術局 | 生成日期: | 2021-07-15 |
2018年,麵對複雜嚴峻的發展環境,杭州市科技創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以數字經濟“三化融合”和“國高企”三年倍增計劃為抓手,努力當好“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排頭兵,科技創新工作質效齊升,領跑全省,居全國主要城市第一方陣,為杭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撐。
一、2018年工作情況
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948.4億元,同比增長10.8%,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57.2%,新產品產值率38.8%。發明專利申請36538件,授權10267件。榮獲2018年度全國市縣防震減災工作考核先進單位,有3個項目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連續10年獲全省市縣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製考核優秀單位。
(一)黨的全麵建設卓有成效。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對杭州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百千萬”蹲點調研,舉辦“四提一爭”、“科技鐵軍學堂”等活動,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製度化,用黨的最新理論武裝幹部頭腦,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創新發展的思路和措施。深化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和“走親連心”服務企業活動,幫助企業解困紓難,攻堅破難9個重點課題。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抓早抓小,審計和巡察整改紮實,全市科技係統風正氣順。
(二)科技體製改革向縱深推進。省級全麵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與“最多跑一次”改革協同共進,對接省科技雲平台初步實現數據共享,《關於加強眾創空間建設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等10餘項政策相繼出台,市本級和杭州高新區、餘杭區承擔的23項全麵創新改革試驗任務、9個重點突破的專項改革試點項目有序落地,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機製、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帶成果創業創新機製等5項改革經驗在全省複製推廣。組織開展省市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責任製考核工作,完善市區、縣(市)創新發展專項考評體係。完善科技研發投入後補助政策,穩步推進高校科技成果處置、定價、收益、分配等機製改革,創新協議定價、技術入股、技術經紀人參與、訂單式研發等新型合作模式,成就了理工大李恭楚團隊“溶瘤痘苗病毒改造技術”作價入股等成功案例。
(三)科技企業集群日益壯大。出台《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高“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創新型科技企業梯次培育質效。全市新培育市級高新技術企業994家,累計6600家;新培育市科技型初創企業711家,累計3640家;新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869家,累計11107家;新培育省高成長科技型中小企業269家,累計847家。市、區(縣)聯動、多措並舉抓國家重點扶持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通過科技部備案認定1557家,其中新增1059家,創曆年來新高,累計3903家。新培育4家省創新型領軍企業,累計11家,占全省三分之一。
(四)創新平台載體呈梯次發展。一是區域合作平台向一體化融合。G60科創走廊從滬嘉杭3地擴展到滬嘉杭蘇蕪宣合金湖9地聯姻並實現一體化辦公,規劃出台了“一廊一核多城”總體空間布局,從城市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杭州都市圈擴麵增效,衢州、黃山融入。二是重大創新平台引領作用明顯。積極推進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工作,籌備部際協調小組會議,修訂完善《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會同市人大開展示範區《條例》立法調研。杭州高新區躋身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前三,四個一級指標首次全部進入前四。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呈現出繼高新區之後杭州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態勢。三是“三名工程”碩果累累。浙江省首個國家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落戶未來科技城,這一國之重器將填補中國超大容量超重力實驗裝置的空白。之江實驗室發展規劃通過論證,占地約1358 畝的園區一期工程奠基,優秀人才加速彙聚,首批掛牌人工智能領域的5個研究中心,啟動智能無礙感知、人工智能算法等9個前沿領域的自立科研項目,承擔了人工智能生態開源平台和專用芯片培育等一批國家級平台和項目,形成了supET工業互聯網平台項目等15項全球領先科技成果。積極扶持阿裏達摩院立足基礎科學、顛覆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等領域開展科研攻關,阿裏達摩院初步建成“4+X”實驗室模式,現已在國際頂級技術賽事中獲得近20項世界第一,並成功研製世界最強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西湖大學正式成立,新引進了諾獎國際創新中心、帝國理工先進技術研究院、北大信息經濟高等研究院、中烏航空航天研究院、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濱江)、中科院STS浙江中心杭州分中心(大江東)、中國藥科大學(杭州)創新藥物研究院(下沙)、清華大學柔性與激光技術研究院(下沙)、浙江省科創新材料研究院(桐廬)等高端創新平台17個。四是雙創平台向專業化、精品化、國際化發展。新增市級標準化眾創空間37家、專業化示範眾創空間3家和國際化示範眾創空間2家。眾創空間累計143家,其中省級眾創空間99家、國家級眾創空間55家、省級優秀眾創空間25家,省級優秀眾創空間數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孵化器新增28家,累計148家,其中省級75家、國家級32家,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第一位。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17年度考核評價結果,我市10家單位進入A類,居全國第一位。創新創業國際化進程加速,杭州矽穀協同創新中心、G5澳洲創新中心、貝殼社澳洲基金等海外創新中心相繼掛牌,將進一步集聚海外創新資源,為海外創新項目人才提供一站式落地服務。
(五)科技創新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產研融合加速。通過鼓勵企業申報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和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核心競爭力。2017年全市享受兩項優惠政策的企業近7000家,所得稅減免額約130億元。2018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預計提高到3.3%,全市規上工業技術(研究)開發費支出366億元,增長31.7%。新建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279家、累計1633家;新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49家,累計984家;新建省級企業研究院67家,累計331家;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累計49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分別增長10.8%、13.1%、9.3%,快於規上工業6.3%的增速。高新技術產業對規上產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90.9%,換而言之,全市工業增加值6.3%的增速中,5.7個百分點是由高新技術產業貢獻的。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的高端製造業新產品產值率達55.6%,高於規上工業16.8個百分點。代表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高技術產業規模與占比同步提升,實現增加值955億元、增長15.8%,占全市規上工業的28.0%、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增加值規模占全省的半壁江山、達50.5%。二是科技金融助推產業高端發展。引導基金規模增加52.15億元,累計達167.57億元;新退出基金6支、收回資金2.7億元, 累計整體退出18支、部分退出8支、收回資金6.2億元。為272家企業科技擔保10.86億元,累計完成擔保業務90億元、服務企業2500家次,為企業節約成本3億元,年代償率穩定在1%以內,風險控製較好。為196家企業融資周轉17.32億元,累計為企業提供轉貸資金約82億元、服務企業約1200家次,節省利息支出約2.2億元。杭州創業引導基金累計投資929個項目、超64億元,均屬戰略新興產業和七大未來產業。其中有聚光科技等15家上市,有合眾信息等14家被上市公司並購,有20家在新三板掛牌。根據統計,2017年杭州25家獨角獸企業、113家準獨角獸企業,分別有12家次、61家次由市創業引導基金參與培育。2018年10月市金融辦首次公布的83家杭州市首批重點擬上市企業名單中,引導基金參與的企業有43家(引導基金參股的17支基金投資了15家企業,引導基金合作機構所投項目覆蓋投向了其中28家企業)。
(六)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和科技惠民成效明顯。在現代農業、健康產業、五水共治、公共安全等領域組織實施23項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項主動設計項目、145項自主申報項目,新認定14家省農業科技企業、20家市農業科技企業,4家省級星創天地和1家省農業重點企業研究院。不斷深化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做好淳安縣王阜鄉“聯鄉結村”集團幫扶工作,落實幫扶資金333萬元。浙大駐建德首席專家鄒曉庭被省委評為省突出貢獻科技特派員、忻雅等5位派特派員被評為省成績突出科技特派員、淳安科信局被評為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上城區成功創建省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區,多次赴富陽區壺源溪開展“一河一策”工作督查,推進美麗杭州、健康城市建設。
(七)創新生態持續優化。高端人才加快集聚,新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2名、圖靈獎獲得者1名,新入選國家“萬人計劃”20人、省“萬人計劃”25人,新培育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 9 個、市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7個,省市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累計達40個。人才淨流入率和海外人才淨流入率繼續位居全國第一,連續8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雙創示範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杭州高新區被國家納入“科技資源支撐型”特色載體進行培育。知識產權跨越式發展,杭州市成功獲批全國首批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試點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係建設重點城市。科技服務向全麵綜合服務轉變,出台市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政策,首次認定17個市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成功創建生物醫藥、臨安微納技術及應用、蕭山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桐廬筆業等4個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累計達6個;新培育上城健康服務與大數據、拱墅汽車互聯網、富陽信息經濟等3個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創新券實現了擴麵放量,全年發放創新券3.43億元、使用2.7億元、兌現2.02億元,分別增長82%、55%、18%,服務企業5450家次;產學研聯合開發項目1488個,增長28%;合作合同金額15.9億元,增長67%;實現技術交易380.15億元,同比增長70.9%。
二、2019年工作思路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創新活力之城為目標,以實施“國高企”三年倍增計劃、數字經濟“三化融合”和“浙江省科技新政50條”為載體,優化全域創新格局,支撐杭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目標
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比3.4%左右;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攻關50項左右;新增省級及以上研發機構200家、省科型中小微企業150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力爭1100家;實現技術交易5000件以上,完成技術交易額206億元以上。
(三)工作舉措要點
1.深化科技領域各項改革。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深化改革。一是深化全麵創新改革試驗,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結合等全麵創新改革試驗,充分發揮全麵創新改革試驗的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把杭州建成全省科技創新策源地。二是啟動“科技大腦”建設,依托省科技雲服務平台,建立全市科技企業數據庫和公開統一、規範科學的科技管理、科技服務平台,推進數據歸集、數據統計分析和信息共享,實現項目調研、征集、申報、立項、實施、評估等全程精細化、專業化、透明化、數字化,對外業務工作事項100%網上辦,使“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實處。三是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全麵梳理優化內設機構設置、權責清單和科技政策,分類施策,精準施策,把人才、項目、資金、基地等創新資源引導到科技創新上,配置到杭州的產業需求上。
2.推進創新主體提質增量。完善創新型科技企業集群梯級培育機製,實施科技型初創企業培育計劃,挖掘一批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壯大國高企後備培育庫;落實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政策,摸清底數精準培育,促進中小科技企業加速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確保高新技術企業三年行動計劃紮實實施。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56.7%,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力爭1100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500家,力爭1600家;新增市科技型初創企業800家。培育企業創新能力,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等創新載體,新增省級及以上研發機構200家。推動工業企業特別是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研發機構、發明專利全覆蓋,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培育更多規上企業申創“國高企”。
3.布局建設多層次科創功能平台。把多層次、不同功能定位的科技創新平台作為集聚創新要素、實施創新活動、轉化創新成果、發展創新產業的重要載體。一是推進G60科創走廊科技合作,推動九城“五個一體化”、科學儀器開放共享和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努力將杭州建成G60科創走廊的科技創新重要一極。二是高水平建設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動以杭州城西科創大廊和杭州、臨江國家高新區為核心,將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打造成“互聯網+”高能級科技創新中心,發揮的示範引領作用;推進示範區兩項規劃落實落地,完善示範區發展規劃細則,推進示範區條例的立法工作;研究籌劃設立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新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投資重大創新項目。三是突出“公共服務”屬性,緊盯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圍繞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動能修複,高質量創建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全年新建市級以上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12家以上,為塊狀經濟、產業集群、科技企業發展提供全產業鏈創新服務。四是引導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向專業化、國際化發展,促進能力提升和服務升級,形成創新創業和產業深度融合局麵,新增市級以上眾創空間23家,孵化器15家, 新增孵化麵積15萬平方米。
4.提高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供給質量和能力。麵向經濟高質量發展主戰場,緊扣新興產業培育、製造業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和優勢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加大政策支持,引導企業提高研發投入,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比力3.4%左右。一要爭取和支持高端科研載體建設。緊盯科技部發起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進程及組建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係的進程,動員各方力量爭取,以填補杭州這方麵的空白,增強杭州原始創新、基礎創新和區域創新能力,形成對科技創新的全麵支撐。爭取國家數據智能技術創新中心、浙江省數字科技創新中心和生物醫藥中心在杭州設立。二要實施產業核心技術攻關。聚焦杭州特色優勢產業特別是傳統製造業技術改造升級麵臨的前沿、共性需求,突出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推動杭州打造數字經濟核心技術策源地, 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智能感知計算認知、腦機融合、網絡安全等領域,全麵梳理一批“卡脖子”項目,建立關鍵核心技術動態清單,綜合運用定向委托、定向擇優、公開張榜等方式,選擇優勢研發團隊,全年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攻關50項左右,實現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重大突破,產生更多原始創新成果。鼓勵和支持科研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和浙江省數字經濟、生命健康 2 個領域的重大科技專項,按要求落實配套。重大科技專項、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項目和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實行項目專員製,壓實任務責任,協調、幫助項目實施和跟蹤項目進程。三要深化“三名工程”。全力服務支持浙江大學、西湖大學、之江實驗室等在杭國家級科研院所、重點高校發展,推進浙大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項目,支持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阿裏達摩院發展。擇優、按需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在杭州設立研究機構或研發總部,支持和引導領軍型企業和領軍型人才打造頂級科研機構,從事前沿技術研發。研究製定促進在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相關政策,激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科技創新券製度,提高效益,全年發放創新券3億元以上、服務企業5000家次以上;產學研聯合開發項目1500個,實現技術交易5000件以上,完成技術交易額206億元以上。四要當好引領全省的科技“頭雁”。圍繞當好輻射全省的科技大孵化器,以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和城西科創大走廊為重點,優化與兄弟城市之間的產學研合作機製,加快建設國際水準的創新共同體、國家級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浙江創新發展的主引擎,推動更多的創新成果在全省各地孵化轉化。
5.強化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的科技支撐。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工作的落腳點,著力抓好“星創天地”建設,推進農業農村創業創新。積極做好省、市農業科技企業認定工作,新認定市級農業科技企業20家以上,省級農業科技企業10家以上。圍繞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重大疾病防治、種業創新等實施一批主動設計項目,加強農社領域科技項目的頂層設計。繼續發揮好省派打贏藍天保衛戰專家組、農業科技應用服務隊、科技特派員等作用,著力抓好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著力深化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著力推進美麗杭州建設。
6.用實招硬招擦亮杭州雙創金字招牌。用實招硬招打造“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創新創業生態圈,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讓杭州創新活力競相迸發。一要發揮好科技政策的激勵作用。加強已有政策梳理、優化、落實,針對新情況新問題深入調研,及時出台新的政策舉措。研究製定“浙江省科技新政50條”實施辦法,精準高效地實施撬動高質量發展科技新政。二要加強科技人才集聚。用好用活杭州人才政策,加大“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引育,做好國家和省“**計劃”“萬人計劃”、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工作,新引進培育省、市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6個以上。改善科技人才服務環境,切實將科技成果轉化、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教學科研人員出國等政策落實到位。深入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人才簽證和出國(境)培訓政策,開展外國高端人才服務“一卡通”試點,製定《關於支持外國高層次人才(非華裔)及團隊創新創業的若幹意見》和《杭州市高層次外國人才(非華裔)分類目錄》。借力海外孵化器,實施市“115”引智計劃,引進高端外國專家項目20個,實施引進國(境)外智力項目200個、聘請各類外國人才1萬人次。爭取與國家外國專家局共同組織“聚天下英才,促杭州發展”(暫名)品牌活動,攬才引智助推杭州走向國際化。三要圍繞創新鏈配置資金鏈。加大科技金融的財政投入,根據企業“創業期、孵化期、加速期、上市期”不同發展階段,健全分類精準科技金融支持措施,解決民營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完善創業引導基金、科技擔保、科技周轉和金融機構信貸補助政策,拓寬科技和金融戰略合作渠道。推動銀行創新開展科技金融服務,服務企業800家以上,信貸餘額90億元以上。重點做好兩件事:第一件,將杭州科技擔保公司注冊資金擴充至5-10億元,促成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擔保融資不少於12億元,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少於300家(次),爭取三年內達成年擔保貸款100億元的目標。第二件,完善“杭州矽穀協同創新中心”運營機製體製,力爭將矽穀孵化器模式向日本、韓國、歐洲、澳大利亞、以色列等發達經濟體拓展,努力在引進國際創新資源集成平台方麵形成重點突破,進一步推進科技招商,引進優質項目、高端人才。四要營造好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加強科技企業和科研誠信建設,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和科研活動全流程誠信管理。市縣聯動,認真舉辦“全國雙創周”,組織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科技(科普)活動周等活動。加強網絡、自媒體、公眾號等新媒體的宣傳,形成立體科技宣傳態勢,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
7.堅持圍繞主業全麵從嚴治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服務中心、建設隊伍”核心任務,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主線,以提升各級黨組織力為重點,著力提高黨的建設質量,不斷提升局黨組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高標準推進“學習強國”應用,常態化、製度化抓好“兩學一做”、“百千萬蹲點”、“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等活動,開展“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三服務活動,推動黨員幹部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築牢“兩個維護”的思想基礎。認真履行全麵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認真做好巡察整改工作,做到深入、徹底、長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恒糾“四風”,努力打造“清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