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02489460/2021-06052 | 文件編號: | |
發布機構: | 杭州市科學技術局 | 生成日期: | 2021-07-15 |
今年以來,麵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杭州市科技工作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聚焦“三個高新”,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創建、新製造業計劃和“國高企”三年倍增計劃為抓手,做“幹好一一六、當好排頭兵”的科技創新施工隊,各項工作平穩推進,為杭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撐。
一、2019年度主要工作
2019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178.43億元,同比增長8.5%,占規上工業增加值61.7%;新產品產值率42.8%。2018年R&D經費支出占比 3.44%。全國第一批15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績效評價,杭州位列第一。我市連續7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單位。
(一)引進和培育高能平台。積極創建並成功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組織製定發布《杭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推進方案》和《若幹政策》,推動試驗區建設。積極向科技部爭取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納入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範圍。紮實推進“三名工程”,浙江省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全球容量最大的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啟動建設;新引育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浙大國際科創中心、工信部電子五所服務型製造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杭州分所、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杭州分所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Citris中心達成落地蕭山區意向;之江實驗室、阿裏達摩院和西湖大學建設有序推進。
(二)賦能“新製造業計劃”。搶抓5G、AI、區塊鏈等風口,製定或修訂科技賦能“新製造業計劃”一攬子政策12個,通過科技型創新企業主體“梯級”培育、研發投入、成果轉化激勵和產業平台建設等,重點扶持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製造業企業,振興實體經濟。將“市高企”納入“雛鷹計劃”培育體係並給予20萬元補助,全市新培育“雛鷹計劃”企業813家、“市高企”77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630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390家,累計分別達4540家、7430家、13737家和202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當年入庫2985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81家,其中新認定企業1894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5528家。預計到2019年底,全市製造業領域擁有國高企超過1100家(2018年為955家)。新增省級和市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7家和17家,累計分別達13家和33家,居全省第一。
(三)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圍繞數字經濟和新製造業計劃,新修訂了科技成果交易轉化項目管理辦法,設立杭州市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對我市企業購買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並實現產業化的,按不高於成交額50%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補助,全麵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全市技術輸出額、吸納額和交易總額分別266億元、343億元和476億元,同比增長29%、33%和25%。我市獲省科技成果獎86項,占全省近三分之一,近半項目集中在數字經濟領域,對數字經濟支撐作用明顯。
(四)加大孵化載體建設力度。眾創空間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孵化服務能力、海外對接能力和連鎖運營能力有效增強。全市新增市級眾創空間42家(累計180家)、省級32家(累計132家);新增市級孵化器37家(累計178家)、省級17家(累計92家)、國家級9家(累計41家)。新增國家級孵化占全省的60%,國家級孵化器數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第一位。拓展海外科技孵化、雙招雙引,僅美國矽穀孵化器累計引進落地企業42家,累計引進國際人才超過100名,累計對接服務國際創新企業、海外高層次人才超過600次。矽穀錢塘中心建設有序推進,於2019年12月正式營業。同時鼓勵銀江、六和橋等杭州本土科技孵化企業在墨爾本、新加坡、巴塞羅那、矽穀聖何塞等新設立5家海外創新孵化中心。
(五)推進區域協同創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長三角一體化決策部署,協同加快G60科創走廊建設,主動開展科技創新協同、科技公共服務平台、技術轉移體係和品牌科技交流活動等對接,聯合舉辦科技成果拍賣會、成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院士聯合工作站”、啟動實施“長三角集成電路領域科技創新一體化發展規劃”等,集中創新力量開展高端項目研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海交大科技園汽車孵化器等合作載體先後設立,天境生物等重大項目落地實施。整合6000多項科技服務、價值逾87億元的近萬台套設備共享,實施創新券通用通兌。共發放創新券5.26億元,確認使用3.33億元,同比增長57.96%和28.57%。
(六)推進科技人才工作。落實市委《關於服務“六大行動” 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城市的意見》,配套出台《關於全麵提升杭州市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培育計劃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全麵提升杭州市“115”引進國(境)外智力計劃的實施意見》,在全國率先探索支持非華裔外國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創新創業政策、外國人才分類人定目錄等,新培育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7個,位列全省第一。組織以楊衛院士任組長的專家組,完成對西湖大學市頂尖人才和團隊重大項目的結題驗收,並協調相關部門及時兌現政策。成立“杭州國際人才俱樂部”,擴大外國高層次人才“一卡通”服務範圍、內容。全市審批通過各類“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事項7538件,同比增加14.2 %,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其中A類近10%。人才、互聯網人才和海外人才淨流入率繼續位居全國榜首,連續九年成功入選“魅力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七)提高科技金融工作質效。修訂市創業投資基金管理辦法,與國開行、北京銀行等開展科技金融合作,聯合開發科技金融產品。財政新注入科技金融資本金10億元,市引導基金資本金規模擴大至30.31億元。2019年市引導基金新批複合作機構13家、基金規模增加38.6億元;累計批複合作機構139家、基金總規模198.73億元,累計批複出資36.11億元、已出資18.94億元,累計退出並循環使用7.98億元。2019年市引導基金參股基金新投資14.18億元、項目179個,其中新上市企業6家;累計投資項目1127個、86.87億元,其中杭州本地企業占62%以上,5家企業成長為獨角獸企業,32家企業成長為準獨角獸企業,36家企業上市,15家企業被上市公司並購。2019年為358家次企業擔保13.2億元,累計為2800多家次企業科技擔保106億元,擔保費率僅1.17%;2019年為191家次企業融資周轉20.05億元,累計為近1300家企業融資周轉101億元,連續6年保持零風險損失,擔保和周轉兩項業務累計為中小企業降低融資成本6億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科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八)打造最優“雙創”生態。完善“雙創”機製,成功承辦全國“雙創”活動周和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共承辦科技創新創業高峰論壇、“中國科學院創客之夜(杭州)”、“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座談會”等15項國家部委活動,組織各區縣(市)舉辦341場地方特色活動,直接參會人數超過6.8萬人,“創新活力之城”得到普遍認可。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好營商環境評價工作,牽頭負責的創新創業活躍度指標列全省第一;2019年12月29日,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首次公開發布《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9》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72個國家創新型城市中,杭州的創新能力評價僅落後於深圳,排名第2位。
(九)科技惠民助力鄉村振興。開展“百千萬”蹲點調研和“走親連心三服務”工作,當好科技“店小二”, 進村入企服務人次與力度為曆年之最。為杭州園區範圍用戶免費提供文獻下載資源服務,累計受理科技文獻使用申請注冊用戶2244個,科技文獻全文總下載為3,874,191篇次,日均下載量1.18萬篇。修訂出台《杭州市科技特派員工作管理辦法》,精心選派第八批科技特派員50名。通過實施165項農社科技項目、“科技下鄉”和“聯鄉結村”等舉措促進鄉村振興。
二、2020年工作思路與舉措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曆次全會和省市委全會精神,搶抓全球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換代活躍期的窗口,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治理體係和能力建設,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推動數字經濟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雙引擎”提檔、提效、提能。
(二)主要目標
R&D經費支出占比3.5%左右;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000億元;新增省級及以上研發機構200家、省科型中小企業195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圓滿完成“國高企”三年倍增計劃目標;新增孵化器、眾創空間60家;實現技術交易5500件,完成技術交易額371億元以上。
(三)工作舉措要點
1.鞏固主題教育成果。把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明年首要的政治任務,推進科技創新治理體係、治理能力現代化和主題教育取得持續實效。
2.深化科技治理創新。貫徹中央省市全會精神,通過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科技大腦建設,推動科技管理體製從粗放到創新治理體係和提升治理能力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圍繞黨委政府的戰略決策,激發全社會創新主體活力、動力,謀劃編製“十四五”規劃。堅持問題導向,破除製約創新驅動發展的思想障礙和製度藩籬。優化科技管理體係,探索懸賞、以投代評、定向委托等項目管理模式,提高科技管理績效。統籌整合財政科技資金,形成市區兩級和部門聯動支持模式,引導創新要素配置集聚到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優化財政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激發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主動整合科技資源,布局科創載體,推進跨區域申報國家重點科技項目。鼓勵中科院上海分院等名院名校名所來杭設立分支機構,加強與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聯動,參與建立長三角跨區域聯合實驗室,推動關鍵共性技術開發與協同攻關。
4.加快重大創新平台建設。高質量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重點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場景應用和高端人才集聚方麵發力,吸引汽車、無人機、醫療健康、智能家居、數字金融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更多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在杭州率先應用,打造“杭州智造”品牌,打造集技術研發、人才集聚、成果轉化於一體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推進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擴麵提檔,高水平建設城西科創大走廊、錢塘新區和濱江富陽特別合作區,引領杭州全域創新發展。支持杭州高新區(濱江)重塑產業核心競爭力,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更好發揮頭雁作用;支持臨江高新區要脫差進位、引領錢塘新區發展。
5.聚力提升創新動能。一是建立完善實驗室體係,按照“全省統籌、全球研發、杭州轉化”的思路,繼續加大力度推進之江實驗室、阿裏達摩院和西湖大學及現有科研院所建設,謀劃籌建浙江數字經濟實驗室,打造世界數字經濟科技和理論中心。二是繼續實施“三名工程”,建設若幹集“科學研究、應用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風險投資、創業孵化”多重功能的新型研發機構,聚焦數字經濟和新製造領域,開展應用創新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三是圍繞突破新製造業核心技術瓶頸,主動設計一批以突破卡脖子技術問題為核心的重大高新技術研發項目,推動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統籌整合行業研發資源,對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進行聯合攻關,實現關鍵領域突破和核心技術自主化,提升原始創新和顛覆創新能力,努力代表國家搶占世界科技發展的製高點,成為具有重大引領作用和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之一。
6.提升高新企業質量。按照增總量、優存量、促增量、提質量的思路,完善科技型企業集群“梯次”培育機製。重點打造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裝備四大創新產業高地,培育和建設這四大創新產業高地若幹細分領域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通過若幹年的努力,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集聚效應。做強企業研發機構,重點扶持製造業、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數字經濟企業,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製,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鼓勵企業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培育硬科技創業群體,推動頭部企業裂變創業。重大科技專項、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項目和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實行項目專員製,壓實任務責任,協調、幫助項目實施和跟蹤項目進程。
7.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高新技術孵化成果轉化園-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的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體係建設,推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與共享,探索“技術創新+產業基金+成果轉化”運行機製,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8.加強引才引智工作力度。落實“人才生態37條”,構建發達人才根係和最優人才生態,解決人才痛點、難點問題,確保科技人才、外國人才來杭工作“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探索實施科技特派員走進科技企業機製。
9.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從科技政策、科技金融、科技服務、營商環境、成果轉化、創新文化等全維度營造最優創新創業生態圈,打造全國“雙創”示範城。圍繞科技型企業的成長規律和融資需求,適應科技企業高風險特征,建立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股權融資與債券融資、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有機結合的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係。擴大創業投資、天使投資、跨境投資引導基金和科技擔保等現有科技金融產品規模,多點布局海外孵化中心。探索直投、發債等科技金融產品創新,打造與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具有全球影響力“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定位相適應的科技金融品牌和科技金融服務平台,促進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結合,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綜合化、係統化、專業化的全周期科技金融支持。
10.打造科技鐵軍。實施“幹部能力提升”計劃,打造一支懂科技、懂產業、懂管理,能幹善幹、擔當作為的科技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