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號: | 002489460/2024-00111 | 文件編號: | |
發布機構: | 杭州市科學技術局 | 生成日期: | 2024-08-14 |
張愛潔代表:
您在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構建杭州市產學研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議》(臨平7號)收悉。經我局主辦,市教育局會辦,現答複如下:
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杭州構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的重要一環。近些年,省市科技和教育部門都高度重視產學研合作,積極探索平台共享和機製創新,努力推動產學研一體化,讓更多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
一、公益共享平台建設情況
(一)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始建於2002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發起主辦,現已升級到3.0版(https://www.51jishu.com/),建成省市區三級、9個行業,開設交易、成果、需求、服務、活動和境外6個大廳,形成線上線下、有形無形、國際國內一體化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體係,實現科技成果“應掛盡掛”、供需對接“精準推送”、中介服務“一網彙聚”、技術交易“規範便捷”、國際國內“雙向互聯”,形成“招、拍、掛、股、改、投”聯動的技術交易模式。杭州市分市場發布職務科技成果信息4.5萬項,技術需求1萬多項、入駐服務機構40多家。
(二)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2023年始建的杭州市構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的支撐平台,由浙江火炬中心、杭州科創集團、西湖大學、傳化集團和杭州師範大學聯合打造,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多元主體協同、市場化運作、公益化服務的智能化交易服務平台,現已簽約技術經紀人385名、培訓成果轉化員1000多名、合作創新協作員179名,開發成果轉化大語言模型“智者大模型1.0”,入庫科技成果50多萬項,探索企業需求畫像智能匹配新模式,形成“對接有資源、撮合有路徑、模式有創新、服務有保障”的特色優勢。
二、共享平台的建設困境
(一)建設容易推廣難。以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為例,其建設得到了浙江省政府、科技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支持,可謂層級夠高。浙江省每年組織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省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均參加活動周開幕式,舉辦“浙江拍”“挑戰賽”、成果展、對接會等一係列大型活動,可謂聲勢夠大。專門成立伍一運營公司,先後投入上千萬財政資金、推出一大批引導政策、外加行政手段加持,可謂資源夠足。曆經20多年推廣應用,技術從1.0升級3.0版,覆蓋範圍從國內拓展到境外,可謂沉澱夠深、視野夠寬。但如今的平台知曉度、應用率如何,從您的自身體驗就可見一斑。
(二)共享容易運維難。信息共享平台需要海量的信息庫和真實的信息源,需要極度多維的標準化分類、極速搜索的智能化引擎、極其專業的高價值篩選功能。但科技成果有別於一般商品,是無形資產和核心要件。科研活動決定著企業發展方向,技術需求折射出產品缺陷命門,均屬於商業秘密。真實需求信息采集就成為平台第一道難題。學校科研主要目的是發論文、求職稱、作評價,而不是需求導向和轉化目的,由此存在著產學研信息脫離的現實問題。需要平台實施專業化、標準化、智能化建設,都需要極大的財力、人力、智力和算力支撐。
(三)起步容易生存難。雖然建設信息共享平台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成為現實需要,但平台發展同樣麵臨著自身難以解決的兩難境地。平台起步隻要初始資金到位、團隊組建到位、係統開發到位就可以,投入運營相對容易。但是建成後就會出現資源集聚、運營模式、贏利手段、平台維護等一係列基本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因為信息共享平台僅體現在流量上,難以實現其經濟、社會、市場價值和可持續發展。公益類平台依靠財政經費投入,在難以體現平台價值的情況下,也難以持續穩定足額的高投入,容易出現經費投入有限或者不可持續、平台運營效能偏弱等問題。作為市場化平台不可避免地存在贏利需求,與用戶形成利益分配、風險共存關係,難以得到用戶的充分信任和信息支持,出現平台資源集聚度、共享開放度等問題。
綜上所述,信息共享平台有現實需求,但存在著推廣難、運維難、生存難的困局,需要持續探索破局辦法,通過機製創新、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來實現信息共享、互利共贏。
三、探索創新的路徑辦法
(一)建立“供需薈”協同平台,突出以需求為導向的產學研一體化協同服務。在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服務大廳中嵌入開發,整合構建科技服務機構特別是高校院所技術轉移機構體係,幫助企業挖掘需求、供需對接、促成合作,配套性建立中介服務利益分享機製(不低於合作金額的5%)和貢獻積分評價機製,促進中介服務和隊伍建設,持續優化需求為導向的產學研合作生態。目前,“供需薈”協同平台已撮合項目280個、對接中項目84個、成果轉化員1400餘名。
(二)設立“安心屋”應用場景,實現高校院所職務科研成果的無憂交易。在資產雲中上線職務科技成果“內控管理—轉化審批—公開交易”全流程電子化通道,開展職務科技成果一站式彙聚、轉化一站式審批、收益一站式分配、合同登記一站式辦理、流程一站式監管,實行單列管理,不再納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範圍,建立盡職免責機製,減輕科研人員和管理部門對“國資流失”風險的後顧之憂。目前,安心屋已入駐在杭單位83家,發布科技成果2.45萬項,實現轉化1751項2.8億元,其中經省科技廳審批通過的試點單位達20家,賦權成果達到488項。
(三)開發推出“智者大模型1.0”,打造智能化收集評價匹配平台。由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聯合浙江大學團隊開發推出國內首個成果轉化領域大模型——“智者大模型1.0”。聚焦於成果轉化領域,彙聚全球技術資源,構建企業智能畫像、成果智能評價、供需智能匹配等專業化知識數據底座,采取強化學習和微調訓練,加快解決真實需求征集難、高價值成果篩選難、供需精準匹配難的問題。實現以智者大模型為突破口,以機構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多元主體協同,立足杭州、麵向全國、鏈接全球的技術轉移轉化新生態體係,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在杭州“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
(四)組織係列化對接活動,推動產學研信息開放共享。市科技局每年從高校院所中聘請一批高級職稱的專家教授擔任創新協作員與企業結對服務,支持龍頭企業創建創新聯合體,打通產學研用創新資源。錢塘區開展“博士入企”聯結產學研信息。市科技局聯合區縣市舉辦“百名專家千項成果對接萬家企業”係列活動;市教育局支持校企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技能名師工作室,打造一批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新興專業群,聯合市科技局每兩年舉辦一屆市屬高校科技成果推介會等對接交流活動,促進高校院所、企業、機構間產學研信息共享、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產學研一體化開辟新路徑。
感謝您對科技工作的關心支持。
聯係人:陳子法、王瑩(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處)
聯係電話:85255636
杭州市科學技術局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