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
編者按:今年是浙江省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製度20周年。“西湖繁星、錢塘碧水、天目疊翠、江南淨土”,滿眼都是綠水青山間的幸福,綠色生態底色的背後,離不開“林長製”的加持賦能。
自全麵推行林長製工作以來,杭州不斷厚植生態文明之都特色優勢,持續釋放綠色發展新動能,有效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林長製工作持續走在全省前列。為進一步推深做實林長製工作,市林長辦在全市範圍內征集林長製工作典型案例,總結推廣各地先進工作經驗,促進工作交流。讓我們共同關注,杭州各區縣(市)如何執筆林長製,描繪新圖景。
群山如黛、碧水如藍、萬鳥翱翔……這是金秋時節的餘杭,目之所及皆是美好。近年來,餘杭堅持以“林長製”為總牽引,聚焦資源本底調查、棲息地修複、野生動物救助等重點工作,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擘畫出“全域美麗”的新畫卷。
▲餘杭南湖
摸清生態家底,守護自然瑰寶“野生動植物本底調查”是《餘杭區全麵推行林長製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重點任務之一,通過3年的外業調查、重點區域監測等工作,餘杭區於2023年底完成《餘杭區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餘杭區野生動植物本底調查報告》。
這一舉措不僅填補了區劃調整後野生動植物各類群保護方麵的空白,也為餘杭區及周邊區域的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苕溪鱲
此外,在深入調查與監測過程中,科研人員驚喜地發現了全球新物種“苕溪鱲”、浙江省獸類新紀錄—侯氏蝟、餘杭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新記錄—白頸長尾雉。
截至目前,餘杭區記錄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達2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達93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2種,二級重點保護植物20種。
著眼生態修複,構建和諧樣本餘杭區著眼動植物棲息地生態修複、環境保護、生物鏈打造等重點要素,在區級總林長指導下,全力推進北湖、三白潭生態修複工程。
▲北湖印象
其中,北湖草蕩綜合保護(濕地生態修複)工程已順利完成,棲息地生境修複70.5萬平方米,新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6種。項目先後獲評浙江省第一批觀鳥勝地和浙江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並入選國家第一批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
三白潭綜合保護(生態修複)工程於2024年啟動,計劃至2026年完工,將圍繞濕地本底修複、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人居環境提升,構建人與動植物和諧共生樣本。
成立救助中心,規範救助流程2023年12月,餘杭區野生動物救助綜合服務中心正式掛牌運行,場地麵積4畝,建築麵積約420平方米,配備救助人員7人(含獸醫1名),車輛2輛,另配有防護工具、救助工具、消殺裝備、食物藥物等。
▲工作人員救助“穿山甲”
▲救助成功的貓頭鷹
同時,救助中心接入了110聯動平台和“12345”市長熱線,動物救助按規範科學記錄、放生。截至目前,已救助263頭(尾),其中白鷳、紅隼等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62頭(尾),開展麵向公眾集中放生活動3次,平台群眾滿意度100%。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