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規劃計劃 > 規劃信息
索引號: 002489524/2011-00971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文號: 公開日期: 2011-04-21
發布單位: 市民政局 關聯類型:
統籌城鄉 創先爭優 推動“十二五”杭州民政事業新發展
發布日期: 2011-04-21 瀏覽次數: 來源: 市民政局

在全市民政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杭州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   邵 勝

2011年1月17日

這次全市民政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麵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五中全會、全國和全省民政工作會議、市委十屆八次和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麵回顧2010年全市民政工作,總結“十一五”期間的工作經驗,明確“十二五”發展目標,部署2011年工作任務。下麵,我講三點意見。

一、2010年工作回顧和“十一五”工作經驗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民政部門的有力指導下,全市民政係統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堅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城鄉並重、整體推進,各項民政工作邁出了新的步伐。

(一)著力保障民生

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優撫對象、集中安置殘疾人等群體的基本生活權益,促進市委、市政府“重民生”要求的落實。

一是有效保障和改善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全市再次提高了城鄉低保標準。至12月底,全市有城鄉低保對象47396戶、88573人,全年支出最低生活保障金1.91億元。向低保等困難家庭發放“春風行動”一次性救助金1.33億元,救助困難家庭14.85萬戶;市各相關部門認真落實配套援助政策,向困難群眾發放水電煤補貼、就學援助、低保殘疾人特殊生活補助7098.33萬元,免收有線電視初裝費和視聽費、小區保潔和垃圾清運費、減免自來水“一戶一表”改裝費、公交車費等6630.07萬元;發放困難群眾物價補貼5591.56萬元;有4.1萬人享受市區征地農轉非勞動年齡段以上人員生活補貼,發放補貼1.06億元;對困難群眾實施臨時救助2.73萬人(次),支出救助金2522.77萬元。各項社會救助政策的實施,使困難群眾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生活質量不斷提升。上城區被省政府評為全省基層低保規範化建設示範區。

二是做好災害救助工作。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日”和《自然災害救助條例》宣傳活動。舉辦了“全國防災減災知識大賽”杭州賽區比賽,蕭山區榮獲全國防災減災知識大賽基層優秀組織獎。建立救災物資管理製度,開展全市災害信息員培訓工作。全麵開展避災安置場所建設,新建避災安置場所87個,建築麵積3.64萬平方米。截至12月底,全市已建成避災安置場所451個,建築麵積46.27萬平方米,可容納安置人數11.61萬人,累計投入資金7660.2萬元。配合市建委抓好農村危房改造,全年完成2771戶。

三是廣泛開展慈善救助活動。全市各級慈善組織積極弘揚慈善理念,想方設法籌措善款,拓寬援助範圍,受益人數不斷增加,實施了助困、助學、助孤、助醫、賑災等一係列慈善項目。開展了向舟曲、玉樹重大自然災害地區的募捐活動。至12月底,全市各級慈善組織募集善款4.52億元,使用善款3.26億元,資助困難群眾16.86萬人次。西湖區、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市慈善分會實現全覆蓋。

四是認真落實優撫安置政策。以優撫對象醫療全覆蓋為契機,完善醫療費“一站式”結算服務。在全市實行優撫對象醫療費結算“一站式”服務的基礎上,繼續擴大醫療機構範圍,全市有420家醫院實行“一站式”結算服務,比上年新增223家,增幅達213%,全市優撫對象醫療費“一站式”結算服務覆蓋麵達到100%。提高各項優撫標準,優撫對象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市為6124戶義務兵家庭發放優待金8146萬元,比上年增加11.4%。組織了53名優撫對象代表來杭參觀、休養、體檢。提升為退役士兵服務水平,提高退役士兵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全市接收安置退役士兵3286人,市本級提高了城鎮退伍義務兵和轉業士官的自謀職業補助金標準,其中城鎮退伍義務兵自謀職業補助金標準比上年提高40%;轉業士官以10年為基數比上年提高27%。城鎮退伍義務兵和轉業士官自謀職業率分別達到99%和62%,發放自謀職業補助金和待分配期間生活補助3800多萬元。紮實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積極與市勞動保障、教育、財政等部門和杭州警備區政治部協調,共同擬定了《杭州市退役士兵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實施辦法》。桐廬縣民政局被省政府、省軍區評為全省冬季退伍士兵安置工作先進單位。積極做好軍休幹部接收安置工作,全市接收軍休幹部122人,順利完成年度接收安置任務。堅持穩步推進的原則,有序做好軍休幹部房改工作,完成第一批人員名單上報工作。認真落實軍休幹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和醫療保障待遇。開展係列文體活動,營造濃厚的軍休文化氛圍,豐富了軍休幹部的晚年生活。

五是著力改善集中安置就業的殘疾人生活水平。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福利企業扶持政策,嚴格做好年檢年審工作,進一步規範福利企業管理,維護殘疾職工合法權益。全市現有福利企業426家,安置職工44215名,其中殘疾職工17685名(新增271名),占職工總數的40 %。福利企業殘疾職工人均月收入1450元,比上年增加6.6%,投保麵繼續保持100%。江幹區、蕭山區、建德市被評為全省福利生產工作目標考核優秀單位。

六是提升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各級救助管理站延伸服務,主動救助。開展“冬季送溫暖”活動,為不願進站的流浪乞討人員發放禦寒衣物和食品,實現“應助盡助、應救盡救”。認真做好世博會等重大活動和節日期間救助管理工作。全市救助各類流浪乞討人員14257人次,其中市救助管理站救助10568人次。

(二)著力統籌城鄉

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工作會議精神,以統籌發展理念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找準工作切入點,狠抓落實,促進民政事業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

一是加強區劃地名管理。積極做好鄉鎮(街道)區劃調整的前期工作,貫徹落實市委提出的“以新型城市化帶動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的要求,就鄉鎮行政區劃調整進行認真調研。以新型城市化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為指導,製訂了全市近期鄉鎮(街道)布局調整規劃,提出了1個中心城市、5個中等規模城市、20個中心鎮、150個中心村的區劃目標。順利完成了拱墅區半山鎮、康橋鎮撤鎮建街和桐廬縣、臨安市鄉鎮(街道)區劃調整材料的審核報批工作。開展平安邊界創優建設及第二輪界線聯檢,完成1條市級行政區域界線及7條縣(市、區)界線的聯合檢查任務。鞏固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建設成果,修改、審核新版《杭州市地名誌》,出版發行新版《杭州市區劃地名圖》和《杭州市政區圖》,啟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

二是紮實推進農村社區建設。深入開展城鄉社區建設結對活動,圓滿完成426個村級社區服務中心和39個鄉鎮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任務。加強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全市2090個行政村有2078個實現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達標,達標率99.4%。完成全市第九屆村委會換屆選舉試點工作,7個鄉鎮(街道)107個村選舉產生了村委會,專題召開了試點工作總結座談會。召開杭州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經驗交流會和全市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經驗交流會,促進農村基層組織發展。西湖區、餘杭區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範單位”。

三是大力發展農村為老服務。市老齡基金會積極資助社區和農村老年人協會開展為老服務。“百場萬人”老年人健康知識講座從城區向郊縣推進,深受老年人歡迎。開展“銀齡互助”,推進農村為老服務。全市有105個村(社區)開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進一步鞏固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成果,將五保供養經費納入區、縣(市)和鄉鎮政府財政主渠道,不斷提高供養標準。全市有農村敬老院135所,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95.89%。會同市人事局、市財政局下發《關於做好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全麵開展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事業法人登記工作。西湖區、蕭山區被評為全國五保集中供養先進單位。在行政村“星光老年之家”全覆蓋的基礎上,在規模較大的行政村又新建農村“星光老年之家”150家(累計3201家)。“星光老年之家”的功能不斷完善,成為老年人享受養老服務的主要載體。

四是鞏固城鄉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成果。繼續提高農村退役士兵安置補助金標準,市區農村退役士兵安置補助金標準比上年增加40%,發放安置補助金500餘萬元。

五是做好移民扶持工作。創新項目扶持政策實施程序,積極推進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工作。總結推廣了以“三議(群眾提議、村兩委商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兩公開(項目立項、項目驗收結果公開、公示)、一監督(村務監督小組對項目招投標、施工質量、項目驗收進行監督)”為基本內容的後期扶持項目工作新機製,提升了移民項目幫扶的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水平。平穩安全足額發放移民直補資金1.2168億元,全市移民直補資金發放率為100%。根據省、市統一部署,全麵啟動小型水庫移民解困工作。

(三)著力創先爭優

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適時調整完善有關政策,加強製度創新,努力爭創一流,促進民政工作的新突破、新發展。

一是積極爭創省級雙擁模範城。強化雙擁工作基層化和社會化建設,掀起軍政軍民團結新高潮。開展豐富多彩的擁軍慰問活動,全市贈送部隊慰問金2919萬元。發揮經濟強市優勢,為部隊現代化建設做好服務保障。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做好各項擁軍優屬工作,為保障失業隨軍家屬的生活不低於當地平均水平,全年發放生活補助和社會保險補助385萬元,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杭州市及富陽市、臨安市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評為新一輪省級雙擁模範城,上城區、下城區被評為“浙江省愛國擁軍模範單位”。做好軍供保障和複退軍人維穩工作,杭州軍供站被民政部、解放軍總後勤部評為全國軍供工作先進單位。

二是積極開展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試點工作。出台了《杭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實施辦法(試行)》,搭建了市級各相關部門信息共享的核查平台,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中國社會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下城區積極探索四級救助圈困難家庭與低收入家庭並軌聯動救助機製,受到省領導的批示肯定。

三是殯葬惠民政策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出台《杭州市區殯葬基本服務項目免費辦法》,並於7月1日正式實施。至12月底,市區有10375名死者家屬享受了惠民新政,減免金額606.57萬元。5縣(市)先後出台了殯葬基本費用免費辦法,實現了殯葬惠民政策全覆蓋。繼續深化殯葬改革,全市共治理“三沿五區”墳墓27294穴,治理率達79.3%,50個生態墓地示範點全部通過驗收。餘杭區率先開展“村內墳”整治工作,確定的整治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整治“一繞六線”高速公路沿線500米以內墳墓4503穴,治理率達到100%。濱江區妥善處置了因自然災害引發的美女山生態公墓損毀事件。市民政局被民政部評為全國殯葬工作先進單位。

四是創新社區工作機製。全麵完成全市第四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全市576個社區居委會中,有507個社區實行直選,直選比例達88.02%。首次在15個社區居委會選舉中采用電子投票方式,填補了全國基層組織選舉投票電子化方式的空白。借鑒國際選舉慣例,引入選舉觀察員製度,對選舉全程進行民主監督,確保選舉合法公正。舉辦首屆“社區工作者節”。10月23日,杭州市首屆社工節儀式在新中國第一個居民委員會——上羊市街社區居委會舉行,成為全國地級城市中首個社工節。通過開展係列社工業務能力競賽(大比武)活動,提升了現代社區工作者素質和群體形象。上城區開展“333+X”社區大服務體係建設,建立了社工績效考核係統。下城區在“66810”為民服務工作法的基礎上,完善了社工管理績效追蹤平台。江幹區建立了“責任社工”數字管理係統。西湖區實行“三全十服務”錯時工作製,受到民政部和省、市領導的批示肯定。餘杭區推行城鄉社區幹部競職承諾、辭職承諾並舉的“雙承諾”製度,進一步規範了社區幹部的履職行為。

五是完善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政策。起草並提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意見》,在發展目標、規劃布局、供地方式、民辦公助、體製機製等方麵提出了更多創新和突破的內容,將有力促進全市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積極建設養老機構,至12月底,全市新增養老機構10家,增加床位數4106張,增幅達18.7%,全市平均每百位老人擁有機構養老床位2.21張,順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目標。居家養老服務深入推進,全市新建市、區(縣、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6家(累計15家),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63家(累計180家),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292家(累計670家)。上城區創新舉措,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擴麵提質”;全國養老服務試點示範區在上城區、下城區的基礎上,又新增江幹區;西湖區在全省率先開展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體係建設試點工作;拱墅區傾力打造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法律維權、文化娛樂、體育健身、誌願服務等居家養老服務“六張網”;餘杭區、桐廬縣相繼出台了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文件,促進養老服務工作開展。蕭山區、西湖區、拱墅區被評為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單位。各區、縣(市)養老服務工作亮點紛呈,各具特色,養老服務從“保障型”向“普惠型”轉變。

六是積極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圓滿完成全市新社會組織學習實踐活動各項工作,市民政局被民政部授予“全國社會組織學習實踐活動指導工作先進單位”。起草並由市政府下發了《關於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指導意見》。按照市政府建立杭州都市經濟圈行業協會聯席會議製度的要求,組織了6家行業協會與嘉、湖、紹三地的行業協會實施了對接,4家行業協會建立了聯席會議製度。組織全市社會組織進“市民之家”開展活動,全年組織開展活動400多次。積極開展第三方社會中介機構評估,加強社會組織規範化建設。全市社會組織總數達到11593家,年檢工作全麵完成,年檢率達96%,合格率達98%。

七是加強直屬機構規範化建設。繼續推進婚姻登記規範化建設,杭州市民政局和富陽市民政局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婚姻登記規範化建設單位。至此,全市婚姻登記規範化建設達標率達到100%,市民政局被民政部表彰為全國婚姻登記規範化建設“十一五”貢獻突出單位。婚姻收養登記檔案管理健全,婚姻登記合格率達100%。積極推進救助管理機構規範化建設,杭州市、蕭山區、餘杭區和臨安市4個救助管理站被列為全國首批救助管理機構規範化建設創建單位。

八是努力做好福利彩票發行工作。堅持“安全運行,健康發展”的工作方針,不斷強化發行和服務兩大職能,福利彩票銷售繼續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取得曆史最好成績。全市共發行各類福利彩票13.29億元,籌集公益金3.8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8.66 %。市福彩中心首次撥出200萬元公益金,救助了一大批困難群體和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有效提升了福彩形象。

(四)著力自身建設

針對近年來民政工作任務越來越重、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各級民政部門把自身建設擺到重要位置,提高民政隊伍的整體素質,為做好民政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強隊伍建設。紮實有效推進創先爭優活動,積極爭創“群眾滿意基層站所(窗口)”和“先進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雙服務”專項行動。市安置辦黨委順利完成換屆選舉,市局機關、直屬單位部分處級職位實施了競爭上崗,並對安置辦係統部分幹休所副所長職務進行了選拔任用,進一步增強了幹部隊伍的活力。切實抓好黨員幹部培訓教育,提高幹部素質。開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紮實推進5城區和市社會福利中心的試點工作,繼續做好社工教育培訓和職業水平考試工作,探索和設置社會工作崗位,推動開展專業服務,發揮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的作用。

二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杭州市民政局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2008—2012年任務分解》等製度,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紮實推進懲防體係建設。進一步深化廉政教育,深入開展“打造廉潔杭州、共建品質之城”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了黨員幹部廉潔從政的意識。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基本建設重點環節管理和效能監察的通知》等文件,切實加強對局係統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檢查,做好進一步構建權力陽光運行機製的各項工作。深入開展“深化作風建設年”活動,製定了《杭州市民政局基層站所(服務窗口)規範化建設三年工作計劃(2010—2012)》,促進了窗口單位的行風建設。有12家單位被命名為全省民政係統行風建設示範單位,其中市救助管理站、市社會福利中心、杭州殯儀館、江幹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被推薦為全國民政係統行風建設示範單位。下城區民政局領導班子獲得杭州市“勤政廉政十佳公仆”榮譽稱號,市社會福利中心領導班子獲得杭州市“勤政廉政好公仆”榮譽稱號。

三是加強民政法製建設。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先後製定實施了《杭州市民政局重大決策公開、監督與評價及責任追究製度》、《杭州市民政局行政首長出庭應訴製度》、《杭州市民政局機關公務員學法製度(試行)》,並認真組織實施。完成了民政立法項目調研和規範性文件清理任務,全麵部署並推行說理性行政處罰決定書工作。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規範行政執法文書。加強普法宣傳教育,順利完成“五五”普法任務。

四是加強民政信息化建設。完成權力陽光信息係統二期項目建設,完成了41個權力事項在網上運行。通過兩年的建設,完成所有119個權力事項網上運行的係統開發。建立了杭州市民間組織信息標準規範體係,實現民管業務網上辦理。完成基於電子選票的基層民主選舉平台項目的主體開發和低收入家庭信息核查係統建設,民政信息化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五是加強民政基礎設施建設。市第三福利院項目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完成投資額9576萬元。杭州殯儀館修繕項目正式開工。市軍休大廈完成工程招標,將進入施工階段。濱江區積極推進“陽光家園”社會福利中心項目籌建。蕭山區社會福利中心、富陽市社會福利中心、臨安市福利康複中心、桐廬縣社會福利中心和城北老年公寓改建工程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桐廬縣殯儀館改建工程項目竣工並啟用。淳安縣千島湖鎮、薑家鎮養老服務中心建成開張。

六是認真編製“十二五”規劃。完成杭州民政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稿,並征求了市相關部門和各區、縣(市)的意見,經多次修改確定上報。同時做好社區建設、老齡事業、養老服務、福利企業、移民工作等專項規劃的編製工作。

2010年是杭州市“十一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實施的最後一年,全市民政工作在財務統計、信訪和建議提案辦理、信息宣傳、檔案、史誌編纂等方麵都取得了新的進步,“十一五”規劃的目標全麵實現。經過五年來的努力,全市民政工作的整體水平上了新的台階。回顧五年來的民政工作,主要有以下四點體會:

(一)必須牢固樹立宗旨意識。五年來,我們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民政工作宗旨,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社會救助、社區建設、為老服務、雙擁優撫安置、殯葬惠民等方麵出台了一係列文件,有效地解決了低保和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保障了優撫對象和老年人、殘疾人、孤兒、社會救濟對象等特殊群體的生活權益,確保了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能夠共享我市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成果,使民政工作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好評,樹立了“民政為民”的良好社會形象。

(二)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五年來,全市民政係統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自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推進富民強市、提升生活品質的發展戰略下,努力找準民政工作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解決好社會普遍關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履行職責,充分發揮作用。始終堅持在全局中謀劃,在大局下行動。民政工作正是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才找準方位、順勢開展,在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舞台越來越寬闊,影響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凸顯。

(三)必須始終堅持創先爭優。五年來,麵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以創新的思維來更新民政工作的理念和方式,以開拓進取的精神來尋找民政事業發展的新舉措、新思路。杭州民政工作基礎好、起點高,隻有不斷創先爭優,才能超越自我,跨越發展。通過積極探索實踐,我們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居委會、“中國社區建設展示中心”、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等一係列精品亮點,擴大了杭州民政工作的影響。正是始終堅持創先爭優,才使杭州民政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新發展,保持了在全省乃至全國的領先地位。

(四)必須突出重點全麵推進。五年來,我們結合杭州民政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把社會救助、城鄉社區建設、為老服務和雙擁優撫等工作作為重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集中精力、集中人力,確保了重點工作任務的完成。針對全市養老機構床位數偏低的薄弱環節,加強調查研究,爭取各方支持,製定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使養老機構床位數快速增長,在“十一五”期末實現了平均每百名老人2張床位的規劃目標。重點工作的突破帶動了相關民政工作的開展,薄弱環節的有效解決促進了民政工作的全麵進步,從而推動了杭州民政工作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

同誌們,“十一五”期間,通過深入開展十七大主題宣傳教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活動,全市民政係統始終保持了科學的發展思路和良好的精神狀態。這五年,是杭州民政事業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在省民政廳的目標考核中,我市連續五年(累計連續九年)被評為優秀。在市級機關滿意單位評比中,市民政局連續五年(累計連續七年)被評為滿意單位。2009年,市民政局被評為全省第二屆人民滿意公務員集體。各區、縣(市)民政部門在滿意單位評比中排位普遍靠前。杭州經濟開發區和西湖風景名勝區克服體製不同、人手不足等困難,圓滿完成了各項民政工作任務。五年來的成績,是市委、市政府和各區、縣(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兄弟部門大力支持、全力配合的結果,是社會動員、群眾參與的結果,是市及各區、縣(市)民政局曆屆領導班子帶領全體民政幹部努力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民政局,向一貫重視和支持杭州民政事業發展的各級各部門領導,向關心和支持民政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向民政戰線上辛勤工作的全體幹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回顧總結、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新形勢下杭州民政事業發展麵臨新的挑戰,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影響,全市民政工作進展還不夠平衡,特別是城鄉之間民生保障水平差距比較大;隨著老齡化趨勢加劇,機構養老床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和服務麵還需要進一步拓展;民政工作法製化進程有待加快,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殯葬管理、民間組織管理、基層政權建設、地名管理等工作中,現行的法律法規與實際情況有一定距離,需要進一步加強立法(包括地方立法)工作;民政工作日趨繁重,各級民政部門力量不足、“事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決。

二、“十二五”民政事業發展總體目標和2011年工作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活品質之城”的關鍵時期,是我市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市委十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強調,當前我市社會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的局麵還沒有根本改變,社會建設亟待加強。要牢牢把握富民強市、社會和諧這一主旨,把推進社會領域發展改革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和公共財政支出的優先方向,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全麵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因此,“十二五”時期我市民生保障問題更加突出,民政工作的任務更加艱巨。

按照市委、市政府統籌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強社會建設,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我們提出“十二五”杭州民政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一是進一步健全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為基礎,以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為輔助,以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為補充的新型社會救助體係。不斷縮小城鄉差距,擴大救助範圍,提高救助水平。二是深入推進城鄉和諧社區建設,全麵提高城鄉社區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水平,拓展社區服務,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全省示範”。三是進一步完善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雙擁優撫安置體係,積極支持部隊現代化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切實保障優撫對象、退役士兵、軍休幹部的合法權益,繼續爭創全國第六、第七輪雙擁模範城。四是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普惠型養老服務體係,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社會化養老需求。全市實現“9064”的養老格局,即老年人口中,以社區為依托、社會化服務為協助的自主居家養老占90%;享受政府購買服務的居家養老占6%;入住養老機構集中養老的占4%。五是提升民政公共事務管理服務水平。全麵推行殯葬惠民政策,實現殯葬基本服務均等化。合理調整鄉鎮(街道)行政區劃,推進地名公共服務工程。積極培育發展各類社會組織,服務經濟社會建設。福利彩票發行量年增長10%。慈善捐贈年人均公益收入達到25元。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為了確保“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實施,2011年全市民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麵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按照全國、全省民政工作會議和市委十屆八次、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的統一部署,統籌城鄉區域民政事業一體化發展,著力保障民生,完善社會管理,提升公共服務,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城”而努力。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完善城鄉一體的社會救助體係為目標,不斷健全各項製度,有效保障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

一是全麵開展低收入家庭認定工作。主城區按照《杭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實施辦法(試行)》,認真落實好低收入家庭的認定工作。同時,針對試點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加強調研,進一步明確和統一各城區認定工作要求和操作程序。蕭山、餘杭區及5縣(市)參照主城區做法,結合當地實際,出台城鄉居民低收入認定辦法,建立部門間的信息核查平台,確保低收入家庭認定工作的全麵推進。

二是完善困難家庭“救助圈”製度。蕭山、餘杭區及5縣(市)進一步健全“三級救助圈”製度,確保縣(區、市)、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救助圈”製度的全麵落實。農村低保標準不低於每人每年2500元,每人每月救助金額不低於60元。同時加快農村幫扶救助服務站建設,落實機構、人員、經費、場地、製度和工作“六到位”的要求。

三是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臨時救助製度。各地根據省民政廳要求,按照當地常住人口人均不低於3元的標準設立臨時社會救助科目,並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高。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辦法,明確救助標準,逐步擴大救助範圍,增加救助內容,將農村低保家庭中患大病重症成員醫療費納入臨時救助範圍,切實保障農村低保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

四是加快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事業法人登記工作。各地按照省、市相關要求,加快登記工作進度。

五是進一步提高綜合防災減災應急能力。蕭山區、餘杭區和5縣(市)建有一個救災倉庫,有1所避災安置中心,各鄉鎮、多災易災城鄉社區有1所避災安置所。建立減災救災宣傳的長效機製,規範避災安置場所的管理和使用,充分發揮避災場所的功能作用。

六是廣泛開展慈善救助。進一步加強慈善宣傳工作,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慈善氛圍。做好慈善事業向農村和外來務工人員延伸的各項工作。繼續加強慈善組織建設,在杭州慈善網公布善款收支賬目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財務公開的其它有效方式,增強慈善總會的公信力。

(二)以創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市為目標,深化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提升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能力。

一是完成全市第九屆村委會換屆選舉。認真貫徹落實新《村委會組織法》、《浙江省村委會選舉規程》等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組織好換屆業務培訓和政策指導,4月底前全麵完成村委會換屆選舉,確保換屆選舉工作平穩有序。

二是積極拓展社區服務。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0〕27號)精神,進一步加大社區公共服務投入,建立杭州市社區服務業發展中心,做大做強“96345”便民服務中心,規範社區便民服務點管理,加強“社區服務業示範一條街”建設,開展年度社區服務業發展工作“最受歡迎社區服務業項目”和“優秀社區服務業品牌”評選。

三是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若幹意見》和《杭州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規範》,以每年的“社區工作者節”為節點,搭建政府、社會、公眾和社區工作者之間相互交流、探討、分享的平台,挖掘培養社區業務骨幹和行業標兵,提升社區工作者管理服務理念和綜合素質。

四是建立全市社區民主選舉信息平台。在2010年試點的基礎上,建立杭州市基層民主選舉信息及數字資源的加工、存儲、管理、交換的平台,居民互動、政策宣傳、谘詢互動的平台,初步實現全市社區居委會民主選舉的數據集中管理,全麵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五是建立全市社區工作電子管理平台。總結各城區的成功經驗,完善“前台受理、全程服務,後台追蹤、全員考核”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績效追蹤機製,設計再造社區電子工作流程,建立全市社區工作電子管理平台。

六是開展“滿意社區不滿意社區”評選。建立以居民評價為中心的社區工作考核評價機製,在主城區試行開展“滿意社區不滿意社區”評選活動。

七是提高農村社區公共服務水平。建設40個鄉鎮社區服務中心和370個村級社區服務中心。深化城鄉社區建設結對活動,實施農村社區(村莊)觀測點計劃,不斷推進農村社區建設深入發展。

(三)以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為目標,不斷豐富雙擁共建活動,全麵落實優撫安置政策。

一是廣泛開展擁軍慰問活動,做好春節、“八一”期間的走訪慰問工作,抓好科技擁軍項目的落實,積極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做好迎檢準備工作。開展新一輪市級雙擁模模範鄉鎮(街道)、單位檢查命名工作。

二是加強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根據省政府《關於加強退役士兵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要求,出台《杭州市退役士兵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實施辦法》,與市相關部門密切配合,認真做好退役士兵參加職業技能教育培訓的動員、組織工作,提高退役士兵就業競爭能力。適當提高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補助金和安置補助金標準,鼓勵退役士兵積極走自謀職業的道路,繼續深化城鄉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一體化”改革。

三是認真落實優撫政策,進一步提高優撫對象生活品質和醫療保障水平。開展“關愛功臣,永葆光榮”活動。完善杭州市複員退伍軍人數據庫建設。繼續做好退役人員維穩工作,會同市有關部門,建立聯動工作機製,切實維護複退軍人合法權益。

四是提升軍休服務管理工作水平。針對軍休幹部反映的熱點問題,抓好“兩個待遇”的落實。繼續做好第二批上報的軍休幹部房改工作。按規定完成2011年度的軍休幹部接收安置任務。組織軍休幹部開展建黨90周年係列活動。

(四)以建立普惠型社會福利體係為目標,加強基礎設施和製度建設,逐步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養老服務模式。

一是加強老齡工作。加大老齡工作宣傳力度,營造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圍。探索空巢老人幫扶機製,開展“銀齡互助”活動。開展以高校學生、社區黨員為主體,以結對幫扶空巢老人為主要內容的“暖巢行動”和以資助農村“老年食堂”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助餐行動”。

二是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意見》,各區、縣(市)結合實際出台配套文件,重點從發展目標、規劃布局、養老供地、政策扶持、民辦公助、體製機製等方麵將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三是全麵提升居家養老服務。進一步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著重對高齡、失能、收入困難群體進行幫扶支持。進一步加強養老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建設,落實編製、人員和經費。充分發揮“星光老年之家”作用,進一步完善生活照料、醫療救助等服務功能。完善居家老人緊急呼叫服務,為全市有需要的老人免費安裝2萬台呼叫器。以農村“星光老年之家”為依托,整合資源,紮實推進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四是加快養老機構建設。抓好國辦養老機構建設,積極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養老機構,力爭2011年新增床位數6000張。

五是建立養老服務標準體係和評估機製。總結城區養老工作經驗,探索統一的機構養老服務標準體係和居家養老服務標準體係,實現養老服務係統化、程序化和標準化;形成國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機製和居家養老服務評估機製,逐步對所有政府資助的養老項目和補貼對象進行養老需求評估,確保社會福利資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

六是大力發展兒童福利事業。通過健全孤殘兒童財政專項補助和基本生活保障製度,動態調整孤殘兒童養育標準,將孤殘兒童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新農合和城鄉醫療救助範圍,提高孤兒基本生活和醫療康複保障水平。繼續實施“搶救性兒童康複”計劃和“明天計劃”,完成搶救性康複任務。

七是確保完成福利彩票發行任務。加強市場調研,創新培訓方式,提升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抓好宣傳營銷工作,全力開拓市場,做大做優福彩品牌,保持福利彩票良好的發展勢頭,為社會福利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以依法規範管理為重點,不斷擴大服務領域,進一步提高社會事務管理服務水平。

一是繼續抓好殯葬改革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杭州市區城鄉居民殯葬基本費用免費辦法》,各縣(市)殯葬惠民政策從2011年1月1日起全麵實施。對骨灰撒江、花葬、樹葬、草坪葬等生態、節地的葬式葬法研究出台鼓勵措施。推進“三沿五區”墳墓整治和生態墓地建設工作,完成“1250”工程生態墓地示範點50個。深化殯葬管理體製改革,加大殯葬執法力度,不斷完善“一繞六線”長效管理措施。

二是繼續推進婚姻收養登記規範化建設。按照民政部要求,做好婚姻登記機關的等級評定工作。做到依法登記、規範服務,確保婚姻、收養登記合格率100%。規範婚姻、收養登記檔案管理,開展婚姻家庭谘詢指導工作。

三是繼續做好移民工作。統籌做好三峽移民、大中型水庫移民、小型水庫移民的扶持工作,促進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和諧平穩。全麵推行“三議兩公開一監督”項目扶持工作程序新辦法,提高扶持項目的科學性、民主性。加強移民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確保資金運轉規範、安全、高效。探索移民創業致富模式,激發移民創業致富熱情,加快移民創業致富步伐。暢通移民利益訴求渠道,確保不發生重大群訪事件。

四是加強區劃地名管理。根據全市近期鄉鎮、街道布局調整規劃,按規定程序穩步推進實施工作。全麵開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設立規範標準的地名標誌,建立現勢性強、符合普查標準化要求的地名信息。加強平安邊界創優工作,抓好第二輪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完成1條市級界線和6條縣級界線的聯合檢查任務。繼續深化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加強數字地名建設,完成杭州民政地理信息係統升級項目的實施工作,使三維遙感圖覆蓋全市域使用。開展《杭州地名管理辦法》修訂前期調研工作,抓好新版《杭州市地名誌》的通稿、印刷、出版工作,力爭2011年上半年出版發行。承辦好全國城市地名工作交流會。

五是加強社會組織培育管理。落實鼓勵扶持社會組織發展的各項政策,繼續做好行業協會參與都市經濟圈建設的相關工作,加強社會組織的橫向交流與互動。加強社會組織規範化建設,開展社會組織第三方評估工作。積極組織各類社會組織在“市民之家”開展公益活動。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區服務組織,指導社區居委會為社區社會組織提供組織運轉、活動場地等幫助,引導他們發揮好參與社區管理服務、開展互助服務活動的積極作用,成為推進社區建設的新的重要力量。

六是加強福利企業管理。全麵貫徹落實福利企業扶持政策,認真做好年檢年審工作,嚴格規範福利企業用工行為,維護殘疾職工合法權益。按照省、市“八殘會”籌委會的要求,積極配合做好“八殘會”的有關工作。創新福利企業協會服務機製,推進全市福利企業健康發展。

七是認真做好救助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工作機製,暢通安置渠道,對無法查找家庭住址的流浪乞討人員,努力安置到本級社會福利院。開展“冬季送溫暖”救助管理活動,加大對重點場所的巡查力度,主動救助,延伸服務,確保安全過冬。加強各級救助管理機構內部管理,規範救助秩序,提高規範化建設水平。

三、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

“十二五”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民政工作的任務將更加繁重,作用將更加突出。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民政工作的法製化、信息化建設和民政隊伍的自身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各級民政部門務必切實抓緊抓好。

(一)加強民政幹部職工隊伍建設。要組織開展好建黨90周年各項紀念活動,精心組織好創先爭優活動全麵爭創階段的各項工作,激發廣大民政幹部職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創先爭優的熱情。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若幹意見》,努力建設學習型民政。繼續抓好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研究製定杭州市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子規劃,製定實施社會工作人才“525”培養工程,在直屬事業單位開發設置社會工作崗位,開展專業化服務。做好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實行績效工資等相關工作。完成市局機關機構改革“三定”方案。

(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製度建設,加強對製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深化廉政教育,提高民政黨員幹部廉潔從政意識,繼續開展崗位廉政教育和多種形式的反腐倡廉日常教育。加強對基建工程項目、民政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情況、構建權力陽光運行機製各項工作的監督檢查。認真組織開展“滿意基層站所(服務窗口)”創建活動。繼續開展“公述民評”活動,進一步擴大評議對象的範圍,接受社會監督。

(三)加強民政法製建設。根據市人大、市政府立法計劃,開展《杭州市社區管理條例》的立法前期調研、論證工作。進一步規範民政行政執法行為,清理審批事項,完善審批程序,創新審批方式,改善審批環境。全麵啟動實施“六五”普法規劃。

(四)加強民政信息化建設。普及信息化工作手段,達到平台共建、終端多能、資源共用、信息共享,推進政務公開。升級地名數據庫,開發杭州市養老服務信息係統,建設死亡人口數據庫,建立軍隊離退休幹部檔案數據庫,並與相關係統進行整合,實現民政業務信息的動態調整。

(五)切實抓好項目建設。市第三福利院項目主要建築單體結頂,完成建設資金1.5億元。市軍休大廈建設工程近期開工,確保在2012年底完成。杭州殯儀館修繕工程2011年底完成。各區、縣(市)要紮實推進擬建和在建項目的各項工作,為“十二五”民政事業發展打好基礎。

(六)編製好“十二五”規劃。完成杭州民政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社區建設、老齡事業、養老服務工作等專項規劃的編製工作,為推動未來5年我市民政事業發展提供行動指南。

同誌們,杭州民政事業的發展已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十二五”時期,我們的任務更重、挑戰更大、前景更好。希望全市民政幹部職工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同心同德、團結奮進,紮實推動民政工作又好又快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90周年,為開創“十二五”時期我市民政事業科學發展新局麵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