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02489524/2021-00677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文號: | 公開日期: | 2021-03-24 | |
發布單位: | 市民政局 | 關聯類型: |
一、2020年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全市民政係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浙江、杭州重要講話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民政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全麵落實省市民政會議精神,統籌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加快推進民生“六大示範區”建設,自覺扛起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養老服務、社會救助、基層治理、殯葬改革等工作多次得到國辦、省委、省政府、民政部以及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廳充分肯定,為杭州展現“重要窗口”的“頭雁風采”貢獻了民政力量。
(一)“一文一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緊緊抓住全省民政會議和省“民政30條”貫徹要求,把製定出台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和召開具有一時期引領意義的民政會議,作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指示精神重要抓手,全市“一盤棋”統籌推進民政事業發展,在杭州民政發展史上掀開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頁。今年7月31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全市民政會議暨“六大示範區”建設推進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麵總結全市民政工作的成績和經驗,明確今後一個時期“建設人民城市·打造幸福家園”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全麵擘畫新時代杭州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藍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著力打造六大示範區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建設精準保障、和諧治理、溫暖城市、幸福養老、移風易俗、智慧民政“六大示範區”目標,前瞻性強、含金量高的“民政27條”政策措施下發實施,為我市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提供了製度保障。全市各地民政部門迅速響應、行動有力,於8月底前率先全省全麵落實“一文一會”,有效破解長期製約民政事業發展的體製機製障礙,全社會關心民政、支持民政的氛圍日益濃厚。
(二)“雙線作戰”托穩兜實基本民生保障
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民政係統積極響應、科學應對,製定出台了養老、救助、兒童、殯葬等重點民生領域防疫工作指引,督查指導守好城鄉“社區小門”,全力做好疫情影響下的基本民生保障工作。
1.交出“戰疫情”高分報表。牽頭履行全市慈善捐贈專班職能,全市各級慈善會累計接收捐款捐物2.32億元、社會組織捐贈款物4.9億元,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率先在“一老一小”機構采取了最全麵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全市近3.7萬名機構老年人和困境、農村留守兒童“零感染”。根據疫情動態情況,及時調整防控措施,全省率先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健康碼前置核驗,實現老年人“綠碼下單”、護理員“綠碼上崗”,進一步加強了社區、社會組織對獨居孤寡老人走訪探視與關愛服務。在全省率先出台社區工作者“關愛八條”和“暖心六條”等係列政策舉措,實施防疫一線社區工作者關愛項目、“逆行者戰衣計劃”,全市2.48萬名社工、日均1.5萬名誌願者、3085家社會組織奮戰一線,排查走訪社區居民924萬戶次1898萬人次,服務居家觀察對象33萬戶次86萬人次,守好“社區小門”,在疫情大考中經受住了檢驗。在疫期防控封閉管理期間,為900餘名居家隔離對象提供代采購和村社送菜等保障服務,形成了村社一線解決困難的兜底保障機製。同時,統籌做好殯葬、流浪乞討救助、婚姻登記等疫情防控,實現了民政領域全麵全線安全,為助力打贏“兩戰”提供了有力保障,得到民政部督查組充分肯定。
2.打造“1+8+2”救助共同體。全力打造全省精準保障標杆區建設試點典範,在全省率先出台《關於推進新時代社會救助體係建設的實施意見》。投入500萬元福彩公益金,推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全覆蓋探訪照料、困中困家庭“救助直通車”。放寬臨時救助戶籍地申請限製,及時啟動臨時救助備用金製度開展先行救助,全市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907萬元,為4141戶次5794人次困難群眾提供臨時救助。落實“兩線合一”要求,指導各地點對點排查,將符合條件的701名低收入困難群眾及時納入救助範圍。針對疫情期間居民收入影響,第一時間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製,提標發放困難群眾價格補貼1.55億元,惠及困難群眾110.6萬人次。為低收入農戶等困難群眾增發1500萬元消費補助金,提前半年實施“低保調標”,增加保障資金6000餘萬元直接惠及困難群眾。
3.推出“1+N”幸福頤養模式。認真貫徹《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製定出台配套政策的實施意見,著力構建1個鎮街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輻射帶動N個村社級照料中心的社區頤養模式。抓好國家人工智能社會實驗養老領域試點,首創養老電子津貼“重陽分”和電子養老卡,為困難老人提供點單式免費居家上門服務,累計為13萬多老年人開通養老服務專戶,服務結算重陽分7000多萬。線上手機端“智能養老管家”精準匹配,實現養老機構VR全景導覽。配齊配強基層為老服務隊伍,探索推出“養老顧問”試點,重點關注探訪空巢、留守、重殘、獨居等特殊困難老人。在220餘名失能老年人家庭,試點將政府補貼智能養老床位搬進“家”,老年人在家就可享受生命體征監護、康複護理等專業化機構式照護服務。“時間銀行”試點不斷提質擴麵,為老誌願服務的積極性有效激發,“年輕存時間、高齡取服務”有力踐行。提前超額完成養老民生實事項目建設,其中鎮街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成62家,養老機構床位建成3182張,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完成1914戶,總體完成率達181.55%。加快推進居家養老“一件事”改革,杭州養老工作得到國辦、民政部充分肯定。康養體係建設試點經驗在全省民政工作會議推廣。
4.構建“兒童之家”護童聯合體。加快推進“兒童之家”建設三年計劃,全市建成“兒童之家”1419家,其中示範型“兒童之家”覆蓋全市60%鄉鎮(街道)。積極爭取省級福彩公益金398萬,支持淳安縣完成“兒童之家”服務全覆蓋和6個省級“兒童之家”規範化建設試點。配備街道(鄉鎮)兒童督導員237名,村(居)兒童主任3190名,女性兒童主任擔任比例達63%。全國統一兒童救助保護熱線試點成功開通,創立杭州市添翼兒童幸福學院。機構孤兒養育標準平均達到2571元/月,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等困境兒童養育標準平均達到2057元/月。
(三)“三社聯動”著力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充分發揮橫向抓社會協和、縱向抓創新實驗區的治理體製優勢,以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工作者創新協同為抓手,高標準推進“鄰裏中心”等社區惠民服務綜合體建設,我市社區治理經驗在“2020長三角民政論壇”上作典型發言,全力助推市域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建設。
1.城鄉治理不斷創新驅動。創新推出社區民生服務“五色圖”,讓新增崗位設置和公益項目投放與居民實際需求更加匹配。今年市本級向社區治理領域投入近2000萬元公益創投資金,新開發約1500個社工崗位,居民的獲得感進一步提高。結合“未來社區”建設和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統籌推進以“鄰裏中心”為品牌的社區服務綜合體建設和老舊社區“新家園”計劃。出台深化和創新社區協商建設試點方案及議事導則,創新形成“協商十法”。開展首批50個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及100個社區特色社會工作室示範點建設,打造“一核雙社N次方”本土模式,全市已建成37個社會工作站。創新實驗區建設數量居全省第一,國家級實驗區試點建設成果得到民政部領導和省領導批示肯定。
2.村社換屆加快平穩推進。持續推進“三崗十八級”薪酬待遇、優秀社區書記入編工作,采取公開招考等方式招聘專職社區工作者1500名,加強新一輪社區後備幹部儲備。完成190個村社換屆試點,“一肩挑”比例實現100%。先期開展“十個一”行動,指導濱江區、餘杭區、淳安縣等地穩妥有序開展村社規模優化調整,不斷夯實換屆環境。
3.社會組織高效融入治理。高質量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全國試點,完成《杭州市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調研報告》,為省人大出台《關於推進和規範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決定》提供決策參考。累計投入資金1892萬元,資助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111個,全市城市社區平均擁有社區社會組織數達20個、農村社區平均達9個,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樞紐型、支持型社會組織實現全覆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全省示範領跑。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落實社會組織幫扶資金1615萬元,相關經驗成效被“學習強國”平台推廣。
4.慈善福彩彰顯城市溫暖。我市慈善信托資金規模突破10億元,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成功舉辦2020年浙江省暨杭州市“中華慈善日”主題宣傳活動和2020年杭州市“錢塘善潮”論壇。福利彩票銷售發行18.71億元,籌集公益金5.67億元,連續12年位居全省第一位,為民政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同時,全力落實好移民後扶政策,發放移民直補資金9564萬元,投入移民項目資金34172萬元,謀劃建設移民項目535個,惠及移民34.62萬人。加大低收入移民幫扶力度,累計投入移民專項資金444餘萬元,幫扶低收入移民8553人。聯合60個移民村的8000萬移民資金入股建德航空小鎮,助力移民村集體削薄增收。
(四)“數字賦能”推進公共服務體係建設
借助城市大腦,以腦育腦,全麵推進民政服務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在高效便民上做好智慧文章。
1.“一艙兩平台四場景”智慧服務體係基本形成。圍繞民政重點業務領域,梳理完善指標體係和數據采集標準、數據管控機製和數據共享體係,建成1.0“智慧民政”數字駕駛艙。牽頭搭建市級“民生直達”平台,高效集成市級10餘家民生部門政策數據,通過數據協同、流程再造,實現“政策找人、主動兌現、幸福清單”三大功能,開通即兌現資金2.3億元,惠及群眾39萬人,“民生直達、一個不少、一天不差”經驗做法在城市大腦三季度成果發布會上作交流發言。“互聯網+養老”平台實現全市覆蓋,線上入駐215家服務商,有4941名互聯網養老護理員在線接單,為老年人提供助潔、助餐、康複等53項一鍵點單式服務,累計提供養老服務140.83萬單,取得顯著效果。加快推進智慧養老、公益慈善、智慧福彩、社區智治四大場景建設,在全國率先發布首個“社區智治在線”規劃綱要並上線“社區智治在線”下城試點平台,構建社區管理端與居民參與端“兩端協同”的數字治理模式。杭州智慧養老入選《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包容普惠創新指標領域典型案例,全國推廣。
2.“數字化移風易俗”改革實踐樣板得到推廣。全麵推進上城區、蕭山區、建德市省級婚俗改革實驗區建設,全力實施內地居民婚姻登記全省通辦。創新推出“網上祭掃”“代為祭掃”“預約祭掃”方式,全市25家大型公墓(陵園)46萬墓位全部納入現場掃墓預約,分時分流、錯峰入園。搭建全省首個火化微信預約平台,開展文明治喪獎勵試點,喪事規模壓縮85%,成為扭轉局部喪葬陋習的成功範例。實施惠民殯葬,開展殯葬服務收費專項整治,全市3.14萬名死者家屬享受惠民殯葬政策,減免殯葬費用2412.58萬元。繼續開展“兩路兩側”“四邊三化”墳墓整治和農村散埋亂葬治理工作,基本實現縣級以上交通線兩側視野範圍內“無裸墳”目標。我市“三化”引領殯改模式,得到省領導批示肯定。清明祭掃網上預約製度經驗做法,相繼被民政部簡報和全省殯葬工作現場會推廣。
3.“專項事務管理”重點領域推進影響提升。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切實加強調查研究,穩妥審慎推進區劃調整工作。指導蕭山區規範有序推進寧圍街道行政區劃調整,指導上城區、淳安縣、西湖區3地完成了轄區內的政府駐地遷移事宜變更情況報告。持續推進不規範地名清理整治。完成1條市級界線、7條縣級界線聯檢工作。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和宣傳,試點古村落“樹牌立碑”工作,《杭州地名沙畫》《瀟瀟湘湖》分別獲民政部區劃地名司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舉辦的《中國地名大會》“我所知道的地名故事”征集活動一等獎、二等獎。深化開展“寒冬送溫暖”“夏季送清涼”等專項救助行動,全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548人次,其中外省籍占76.6 %,實現了高效安全護送返鄉和無一意外事故發生。
(五)“民政文化”為黨建破難持續助力
深入踐行杭州民政核心價值觀,全力推進民政文化展示館建設,在“民政節日”的具體實踐中,杭州民政之歌——《我們都是孺子牛》越唱越響,為民愛民的工匠精神得到了更有力的傳承激發,形成了“黨建領航、文化助力”良性互助。
1.實現雙強雙優“提質增效”。不斷深化民政係統“雙翼爭強”行業黨建,全市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實現有效覆蓋。開展行業協會功能型黨組織建設試點,製定《杭州市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南》,建成全省首家行業性示範型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主動提標建成5家省級示範型鎮街級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進一步優化“為民先鋒”黨建品牌以及扶弱助殘先鋒、為老先鋒等10個“為民先鋒”子品牌,把“為民先鋒”打造成杭州民政黨建金品牌。製定區、縣(市)黨建考核細則,實行黨建工作“月度打擂、季度比武、半年賽績”機製,有效提升民政係統黨建工作整體質量。兩個案例榮獲杭州市行業係統黨建引領助力“兩戰全勝”優秀實踐案例。
2.實現鐵軍隊伍“作風更優”。係統謀劃實施事業單位改革,通過推進機構清理規範整合,優化理順職能配置,事業單位由16個精減為13個,進一步夯實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基礎。出台《杭州民政智庫運行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全市民政政策理論研究成果豐碩。完善局係統“1+X”幹部工作製度,拓展視野,加大優秀人才選調力度,選調工作人員3名,遴選基層優秀公務員1名;選拔任用和交流處級幹部15人,首次開展局係統科級幹部跨單位競崗交流工作,推出9+N個科級幹部職位,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梯次建設。注重在“雙萬”活動、防疫一線提升幹部能力,我局相關經驗做法得到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3.實現清廉建設“安全護航”。建立健全局黨組“三重一大”集體決策製度,加強對決策事項的風險防控和監督管理,推動“四責協同”高效運轉。全覆蓋開展崗位廉政風險排查和幹部職工廉潔自律承諾,製定防控措施88條、防控製度62個,繪製防控流程圖30張。結合《履行全麵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意見書》,認真梳理自查存在的問題,逐條逐項對照抓好整改,協調推進主體責任落實、廉政風險排查防控和黨員幹部教育管理,民政係統幹部作風建設更嚴更實。
二、2021年工作要點
2021年全市民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黨建統領,以實施“一六六”為總抓手,即緊緊圍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聚焦”“三個履行”重要指示精神這一主線,突出“數智杭州·宜居天堂”發展導向,聚力打造“六大示範區”,做好六篇“補短創新突破”文章,不斷托穩兜實基本民生保障、創新實踐基層社會治理、加快完善基本社會服務,為“建設人民城市、打造幸福家園”更好地擔負起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使命。
1.聚力打造“幸福養老”示範區,突出做好居家養老文章。全麵抓好《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及其配套政策實施,進一步優化政策,強化居家養老基礎,加快城鄉養老服務均衡化發展。
一是加快“頤養社區”多元融合。持續推動1+N頤養社區建設,推廣嵌入式“微機構”和“家院互融”模式,推動居家、社區、機構養老協同發展。完成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3000戶,新增養老床位1500張,推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進一步擴麵,不斷深化時間銀行、養老顧問製度,積極打造“家門口的幸福養老”,為老年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養老服務。
二是加快“康養一體”深度融合。鼓勵和支持養老機構開辟認知症照護專區,試點建設“認知症友好社區”。聚焦失智失能及高齡老年人長期照護剛需,持續推進敬老院改造行動計劃。推進康養聯合體建設,精細化管理老年人康養需求,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康養服務網絡,探索建立政府、社會、個人合理分擔的康養服務保障機製。
三是加快“基礎養老”網格融合。優化養老服務設施功能布局,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可及性,打造更便捷的服務圈層。穩定發展養老護理員隊伍,推進家庭照護者培訓,推動出台養老護理員崗位津貼政策。推動公辦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向家庭延伸,整合社會照護、社會工作者、誌願服務等資源支持家庭照護。
2.聚力打造“和諧治理”示範區,突出做好社區服務文章。圍繞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著力打造美好社區綜合體,不斷提升社區服務能級。
一是實施賦權增能行動。深入研究“一肩挑”組織機製變革,一攬子調整完善村級議事、決策、運轉和監督製度。進一步厘清社區工作職責,確保社區工作者50%以上的工作時間放在“民情走訪”。探索推行“零報表”和“最多報一次”、“最多錄一次”等減負增效方法,擴大社區智治在線覆蓋麵,打造一批區、街道、社區智治樣板。
二是實施接軌亞運行動。精心組織開展“萬家社會組織服務亞運”和“亞運進社區”活動。製定年度計劃,加快落地“5300”鄰裏中心建設。加強地名文化建設,推進地名文化遺產保護。新打造40家鄉鎮(街道)社工站,創成10家具有全省乃至全國影響力的示範型社工站,推動服務亞運和社區治理、社會工作、公益服務“四位一體”。
三是實施公益提質行動。著力優化公益創投結構,出台規範和扶持公益性社會組織發展政策。建強市級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樞紐,推動社會組織示範園區和孵化基地建設,實現市、區、鎮街三級全覆蓋。鎮街社會組織服務中心3A級以上比例不低於25%。
3.聚力打造“溫暖城市”示範區,突出做好現代慈善文章。進一步加強慈善事業政策機製建設,充分挖掘慈善信托總量、慈善發展指數穩居前列的正能量,全力打響“錢塘善潮”品牌。
一是突出“慈善體係”建設。加快市、區(縣市)慈善總會體製機製改革轉型,打造樞紐型、服務型、行業性慈善組織。切實推進“借網募集”,發動社會組織開展“項目募捐”,建強凝聚慈善力量的主陣地。穩妥探索慈善組織投資形式,確保慈善資產高效安全、保值增值,取得“造血性”突破。
二是突出“慈善基地”建設。發揮好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做強區、縣(市)慈善基地,在組織孵化、項目交流、人才培養、資源整合等方麵形成集聚輻射。用足用好公益金,推動福彩“愛心驛站”和“銷售網點”建設,打造展示民政為民的特色窗口。
三是突出“慈善品牌”建設。出台新一輪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意見。組織召開全市慈善大會,精心策劃慈善事業褒揚活動,發布“錢塘善潮”榜,釋放城市正能量。借助全國首家中國信托研究院落戶杭州契機,進一步穩固杭州慈善事業發展長效機製。
4.聚力打造“移風易俗”示範區,突出做好文明殯儀文章。全麵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快推進移風易俗成為新時尚。
一是提高生態安葬比例。深化殯葬改革成果,啟動杭州市殯葬設施(2021-2035年)中長期規劃布局編製工作。推行“入室為尊、入殿為貴”生態安葬,鼓勵樹葬、江葬、花壇葬,擴大群眾接受度和參與度。確保鄉鎮(街道)節地生態安葬覆蓋率達到80%以上。
二是提高文明祭掃比例。全麵實施“雲祭掃+現場預約祭掃”模式,積極倡導網上祭祀、家庭追思會、集中公祭等文明新型的祭祀禮儀。在群眾祭掃高峰期,全市大型公墓(陵園)全麵實行預約祭掃。通過殯儀館集中守靈和殯儀服務站文明辦喪辦法,逐步解決社區治喪擾民問題。
三是提高規範殯儀比例。積極根據各地殯儀習俗,在設定行業規範、完善服務標準等方麵進行引導,形成若幹規範殯儀服務運行的有效模式,逐步推動殯儀服務市場走向陽光、正規、可控、有序。
5.聚力打造“精準保障”示範區,突出做好分類救助文章。持續推進“求助有門、受助及時”機製建設,深化完善精準識貧、主動發現、長效幫扶、誠信評價、盡職免責機製,進一步兜準、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
一是完善分級救助圈層。加快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救助製度體係,重點在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災害等方麵形成更加完善的監測預警、主動發現和自動匹配政策的救助協同機製。
二是積極發展救助服務。健全流浪乞討和臨時遇困人員救助管理體係。探索困難家庭救助幫扶綜合評估,鏈接慈善、福彩資源,推廣困難群眾愛心廚房、書房、臥房定向救助,積極發展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和就業幫扶促進等服務類社會救助。優化我市兒童保護熱線服務流程和資源配置,加快並入“12345”政務服務熱線,打造“兒童之家”實體化運營的全國樣板。
三是提升統籌救助水平。適時修訂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實現全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一體化。開展脫貧攻堅兜底“回頭看”,完善“兩線合一”機製,助力鄉村振興。繼續開展支出型貧困救助,完善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製度,進一步規範先行救助程序和標準、類型和對象,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麵。
6.聚力打造“智慧民政”示範區,突出做好數字賦能文章。推動民政民生重點領域改革攻堅和各項工作數字化轉型,拓展重點應用場景和服務功能,全力打造杭州民政民生數字治理全國先行地。
一是加快“民生直達”平台建設。以“一個不少,一天不差”為目標,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深入梳理各項惠民政策,通過數據協同、流程再造,做到政策“應上盡上”,實現全覆蓋。擴大社會救助試點範圍,豐富惠民政策庫,持續增加“幸福清單”。加大“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力度,為“民生直達”營造智慧協同機製。
二是加快“三景一網”應用建設。堅持問題導向,推動“物聯網+養老”,建設智慧養老院,拓展人工智能養老產品應用。建設“慈善捐贈直達”場景,推進“鏈上公益”“指尖公益”。深化“智慧福彩”場景建設,提升福彩業績數據自動生成、決策分析能力。加快民生公益網功能升級,不斷豐富公益數字應用場景。
三是加快“婚俗改革”數字建設。全力做好內地居民婚姻登記“全省通辦”,進一步加大補領婚姻登記證工作力度,加快實現符合條件對象“能補盡補”。深化“收養一件事”聯辦服務。試點建設“婚俗博物館”、“婚姻文化展示館”等實體化載體。
四、致力構建“全方位黨建”凝心聚力
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係列活動,持續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實施黨建凝心聚力“五大工程”,激發各級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牽引力,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1.實施社區治理“強核工程”。強化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協同,完善治理結構和服務群眾規範。對接全市社區服務資源庫,實現社區智治在線“基本情況清、需求問題清、服務項目清”,構建統一領導、高效運轉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體係。切實加強“領頭雁”建設,指導各地分層分類做好村社幹部履職培訓。進一步完善社區工作者居民滿意度評價機製,大力推廣優秀社區工作法,不斷提升社區治理的領導力、組織力。
2.實施社會組織“共建工程”。按照專業化、規範化要求,加快建立社會組織黨建指導員(聯絡員)隊伍引入退出和績效管理機製。把黨的建設作為社會組織章程的重要內容,建立完善民政、發改、市場、公安、人社、財政(稅務)等多部門聯合監管機製。加強行業性社會組織黨建陣地建設,提升專業運營能力,推動社會組織規範運營。
3.實施一線服務“融合工程”。建好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服務主平台,統籌建立民政服務綜合協調機製,實現“雙萬”活動、探訪服務、社會工作“三位一體”聯動。依托西湖先鋒“愛心驛站”和浙裏辦“走訪探視”在線服務,動員民政係統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認領微心願,不斷擴大社會救助家庭結對覆蓋麵,著力提升惠民幫扶實效。
4.實施為民愛民“先鋒工程”。聚焦“一老一小”和基本民生服務,堅決守住民政服務機構零疫情底線,打好打贏疫情防控戰。切實開展機關處室黨員爭創服務先鋒、社區黨員爭創奉獻先鋒、基層單位黨員爭創十類崗位先鋒的“1+1+10”先鋒塑造專項行動。深化為民先鋒黨建品牌打造,全力爭創模範機關。建立杭州民政工匠認定獎勵機製,加大杭州民政文化展示,舉辦杭州民政文化論壇,打響民政文化品牌。製定局係統緊缺專業人才引進用編計劃,建立局係統科級幹部跨單位競崗交流常態化製度,推進幹部梯隊建設。
5.實施事業發展“清民工程”。認真開展“巡察審計整改成果鞏固年”活動,突出開展局係統“三重一大”巡查,堅持從細微處發現問題,常態化壓實主體責任,確保重大事項報告製度落到實處,不斷深化“四責協同”。紮實推進“清風文化、清晰權力、清正製度、清新機關”等清廉民政體係建設,嚴防關鍵環節遺漏失管,強化廉政風險防控操作流程“閉環管理”和查防控評“動態管理”。從嚴紀律作風建設,持續保持管黨治黨的高壓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