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規劃計劃 > 規劃信息
索引號: 002489524/2021-00306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文號: 公開日期: 2021-08-13
發布單位: 杭州市民政局 關聯類型:
杭州市民政局關於印發《杭州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發布日期: 2021-08-13 瀏覽次數: 來源: 市民政局

為貫徹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養老服務從高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根據《浙江省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浙江省養老服務發展“十四五”規劃》《杭州市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精神,製定本規劃。

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規劃基期為2020年。

一、發展背景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杭州市以5項國家和省級養老服務試點項目為引領,以製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產業為重點,啟動結構性改革,多部門聯合攻堅,推動養老服務全麵快速發展,並轉入質量提升的深化發展期。全市養老服務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居家、社區、機構開始融合,居家養老服務專業能力明顯提升,醫養護一體化從探索試點拓展為醫養康養縱深發展,智慧養老全麵迭代兼具綜合服務和監管功能,杭州養老服務工作得到了國務院、民政部以及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在第一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中獲優秀等次,全國、全省養老服務標杆引領地位進一步強化,老年人獲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1.協同機製有效建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2016年,全市成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26個涉老部門全麵參與,構建形成黨委政府統籌、民政牽頭、部門聯動、聯合攻堅的全方位協同機製。養老服務政策支持體係不斷完善,推動《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出台,製定政策文件及標準規範40餘個,在用地保障、融資信貸、財政支持、稅費優惠、人才隊伍等方麵明確係列組合拳支持政策,五年間市本級累計投入居家養老服務財政資金就6億多元。

2.按需導向精準供給。以社區居家照護為導向,214家鎮街級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配齊六大服務功能,與2691家村社級照料中心實現錯位發展、互為補充。建成老年食堂(助餐點)1600餘家,並形成“中央廚房+中心食堂+助餐點”“互聯網+助餐”等多元助餐模式。專業服務延伸至家庭養老床位、適老化改造、政府購買上門服務等若幹個性定製,成功探索“家院一體”微機構,政府購買上門服務惠及近10萬困難老年群體,“一站式”養老服務圈加快推行。

3.機構養老做強做優。推動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定價機製、準入輪候三大改革,實施農村敬老院提升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強化兜底保障的同時,公辦養老機構活力不斷激發。實施養老院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全市共有養老機構329家,其中公辦養老機構88家,民營養老機構241家(含公建民營85家),全市基本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給、高端有市場”的養老機構發展格局。

4.智慧養老迭代升級。市級“互聯網+養老”平台升級優化,全天候為15萬低收入高齡及失能老年人提供“一鍵呼救”等三大類13小項服務,創建老年食堂無接觸取餐“刷臉吃飯”、智能養老管家、養老地圖等智慧應用場景。打造養老服務線上APP商城“點單式”服務,養老服務補貼打入老年人社保卡(市民卡)養老服務專戶,在全國率先創設全市通用的養老電子貨幣“重陽分”,可用於居家養老上門服務、養老機構床位費、護理費等支付,打破了原來的區域壁壘,形成全市統一的養老服務市場。

(二)麵臨形勢

1.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全麵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全麵貫徹實施的啟動期。養老服務站位曆史新起點,圍繞浙江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新目標,杭州展現“重要窗口”“頭雁風采”省會新使命,養老服務發展應找準新定位,圍繞創新型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數字經濟以及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經濟發展重點和城市建設目標定位,構建新格局中養老服務工作的著力點以及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準,促進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

2.老齡化階段新特征呈現窗口期。據預測,到2025年,杭州市戶籍老年人口將達到235萬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占戶籍總人口預計達到27.10%。根據人口發展規律,上個世紀60年代初嬰兒潮出生的人口2022年步入老年期,“十四五”時期,老齡化將呈現前期快速後期急速發展的特征,與此對應高齡化率將出現回調。“十四五”時期,老年人口和高齡人口絕對數將持續增長,設施和服務供給仍處於增量階段,社會養老服務需求進一步凸顯;同時龐大的年輕流入人口,降低了常住人口老齡化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齡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壓力,加之高齡化率回調,為杭州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製度設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窗口期。

3.養老服務深層次發展挑戰重重。總體看,“十三五”中期養老服務進入質量發展新階段,與此同時,發展中的問題逐漸突顯,表現為:與老齡化社會相適應的社會協同治理機製不夠健全;作為養老服務核心的照護聚焦仍需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係尚不健全;養老服務市場機製改革進程中,政府保基本製度的內涵外延和職責邊界需要進一步明確,普惠性和互助性服務需要強化,公共和社會資源的公平、有序、有效配置有待提升;養老服務專業化和品質仍需加強,農村養老薄弱,數字化改革助推養老服務和管理實現革命和迭代機製尚不完備,與全麵放開市場相對應的監管體係尚不健全。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養老工作的係列講話以及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積極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全麵落實《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緊緊圍繞“數智杭州·宜居天堂”發展導向,立足高質量發展總基調,以原居安養為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聚焦基本養老服務,聚焦社區照護,聚焦隊伍建設,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著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係,積極培育養老服務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展示幸福頤養“重要窗口”頭雁風采,助推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保障基本。明確政府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職責,持續推進基本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優化財政投入結構,聚焦失能失智老人基本照護,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堅持居家照護。堅持綜合照護,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賦能社區和家庭,融通社區公共設施和服務,加快實現居家社區機構功能與機製協調發展,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整合式照護。

堅持協同發展。健全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治理機製,建立部門資源整合及服務鏈接機製;堅持城鄉聯動發展,不斷推進基本公共養老服務均等化;堅持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養老服務新業態。

堅持放管結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創建公平、透明的市場發展環境,加強區域合作和國際交流,加快建立與全麵放開市場相適應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製度,切實保障老年人權益、提升服務品質。

堅持數字賦能。加強科技創新與應用,力促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養老服務領域廣泛應用,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為牽引,撬動製度重塑,流程再造,實現養老模式、服務方式及行業管理的迭代。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麵打造形成綜合、整合、融合、可及的“大社區養老”新格局,實現基本養老服務人人享有、人人可及,高水平建成“幸福養老”示範區。高品質、社區化、數智化、國際化的省會城市現代養老服務形象充分彰顯。

基本養老普遍惠及。初步建立體現福利梯度的基本養老服務保障製度,失能失智老人得到長期照護保障;探索建立包容性老年福利製度。

服務供給精準可及。打造綜合、整合、融合、可及的“大社區養老”新格局。養老服務由生活照料為主向專業康複照護轉變,建成康養聯合體不少於100個,家庭養老照護床位不少於2000張;養老機構床位實現結構性調整和充分、均等化發展,護理型養老床位達到65%。

數智水平迭代升級。以杭州城市大腦為依托,智慧養老實現3.0版迭代,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養老服務領域深度集成應用與研發推廣,智慧場景高頻應用,每個區、縣(市)建成示範智慧養老院2家。

人才隊伍量質齊升。涵蓋多學科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隊伍培養培訓體係和薪資待遇保障機製更加完善;每萬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數達到25人,高級和技師級護理員在護理員隊伍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

農村養老明顯改善。城鄉設施布局更加均衡,各區、縣(市)均建有1家以護理型為主的公辦養老機構(含公建民營養老機構);“黨建+幸福頤養”機製建立,形成一批農村互助養老典型。

產業發展活躍有序。扶持與監管並舉,形成高效協同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格局;養老服務新業態不斷呈現,社會有效投資明顯擴大,老年用品供給更加優質創新,老年人消費潛能持續激發。

表1:杭州市養老服務發展“十四五”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2020年

實際值

2022年

目標值

2025年

目標值

1

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機構床位比例

%

55

60

65

2

每萬老年人擁有養老機構認知障礙床位

--

10

20

3

康養聯合體

18

40

100

4

每個縣(市、區)示範智慧養老院數

--

1

2

5

每萬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數

16

22

25

6

高級護理員、技師級護理員在護理員隊伍中的比例

%

13

16

20

7

老年社會工作特色項目 

--

2

5-6

三、主要任務

(一)建立基本養老服務體係

1.率先建立普惠型基本養老服務保障製度。在完善特困、低保低邊等對象兜底保障基礎上,確立普惠型基本養老服務保障製度發展方向。逐步建立以老年人能力評估為服務需求測算依據,依據經濟、社會等身份確定可享受人群的更精準的養老服務補貼製度,中度、重度失能老人長期照護得到有效保障。探索引入使用者付費的補貼製度機製,融通部門政策,整合補需方各類服務項目。到2025年,對象覆蓋全、項目內容定位清楚、結構科學合理及相互銜接的基本養老服務項目清單建立,初步建成開放、體現福利梯度、引入使用者付費機製,體現公平、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照護保障製度。逐步提高高齡津貼和百歲老人長壽津貼標準,探索開放性的老年福利政策,逐步惠及常住老年人口。依法依規拓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完善製度設計和運營機製,做好與養老服務補貼製度的銜接和製度整合;鼓勵探索商業長期護理保險,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2.擴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完善全市統一的老年人能力評估製度,探索“一口子”需求評估和服務供給機製。實現養老機構結構性調整和充分發展,引導重點建設護理型(含認知障礙照護型)養老機構(床位),切實提高有效床位和床位入住率,做強機構。到2025年,護理型養老床位達到總床位的65%;其中公辦養老機構(含公建民營),護理型床位占比應達到公辦養老機構總床位的68%。提升農村敬老院照護能力,按照適度集中、分類照護、盤活資源等原則,通過撤並或改建成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不斷優化布局,提升設施建設、運營和照護能力,到2022年,完成全市敬老院改造提升、優化布局工作,所有敬老院達到二級養老機構等級。

3.多途徑探索公辦機構改革。有序推進公建民營,加強公建民營養老機構監督管理;明晰公辦養老機構(含公建民營機構)建設標準,建立科學合理的公辦養老機構價格形成機製,切實履行保基本兜底線職責,確保公益屬性,重點保障特困及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基礎上,麵向普通老人提供普惠服務。倡導公辦養老機構多元改革路徑,積極探索公辦機構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改製為國企等適合國情的多元改革途徑。探索養共體,鼓勵社會福利機構接管運營區域鄉鎮敬老院。適度保留一定比例的公辦養老機構,作為應急儲備和特殊情況資源統籌。

(二)打造“大社區養老”新格局

1.全麵構建大社區照護體係。“大社區養老”即以原居安養為理念,在更可及的範圍內為老年人提供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家門口整合式、多層級照護服務。每個大社區服務圈,以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為支撐,以康養聯合體為抓手,提供醫養康養一體化、居家-日托-機構連續轉接的社區整合式照護。到2025年,每個大社區建有一個以社區養老機構為支撐的社區照護中心,提供一站式整合式服務。

專欄1:大社區養老

目的:實現家門口養老

特點:綜合、整合、融合、可及(三合一及)

設施/服務類別

要求

1

社區照護中心

依法登記,養老機構備案

2

記憶家園

養老機構基礎上,達到認知障礙設施和服務標準

3

康養聯合體

提供健康教育康複訓練、康複和指導、康複護理等

4

老年食堂/助餐點

依據相關標準建設

5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依據相關標準建設

6

康複輔具展示/租售點

依據相關標準建設

7

家庭賦能中心

家庭照護培訓;照護者互助中心

8

養老顧問點

依據相關標準製定

設施和服務組合

1. 大社區養老服務圈,以老年人口規模、老齡化發展水平為依據,每個街道結合實際進行規劃設置,老齡化水平低的可規劃預留。

2. 社區照護中心/記憶家園,可以與其他設施同址,獨立空間設置,即相對封閉,有獨立進出門。

3. 可在現有街道級居家養服務中心或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基礎上提升。

2.推進整合式居家養老服務。加強居家、社區、大社區、機構等不同層級照護的有序疏導和轉接,強化醫養康養有機融合和服務鏈接,推進社區居家老年人健康數據、照料服務與家庭簽約醫生工作對接。發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陣地+平台”雙重作用,承擔轄區居家老年人基本信息建檔、服務需求反饋、日常關愛及上門服務等職責,提高服務輻射及設施績效。全麵推進認知障礙照護體係建設,編製認知障礙老人篩選評估、服務評估、服務提供及設施配建等標準,將預防認知障礙幹預和照護、康複等內容納入家庭照護者培訓,打造從社區預防幹預、家庭支持到機構照護的認知障礙連續照護鏈。建成不少於10個認知障礙照護示範機構(專區)。

專欄2:認知障礙照護體係

5成以上認知症家庭照顧者獲得支持和培訓;

各區、縣(市)建有專門的認知障礙照護機構(記憶家園); 

城市街道建有1家記憶家園專區;

每個街道建有1個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編製認知障礙篩選評估、設施和服務標準體係;

建一批記憶家園(專區),建若幹認知症障礙友好社區;

引入國內外認知障礙品牌機構,建立認知障礙指導、培訓合作機製。

3.大力發展居家上門服務。大力推進在宅服務,圍繞老年人居住的房子,項目化推進居家生活照料、巡診、康複護理、送餐助餐、助浴、家庭設施適老化改造等服務。加快推進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建設,將專業服務延伸到家庭,圍繞家庭照護專業支持性和替代性服務,積極探索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有效模式。支持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鼓勵普通老年人家庭進行日常生活設施適老化改造,到2025年,符合條件的政府保障對象家庭適老化改造願改盡改,家庭養老照護床位作用進一步凸顯。健全家庭養老支持政策,為中度、重度失能居家老年人家庭照護者提供喘息服務。全麵建立居家老年人探訪製度;健全緊急救援係統,支持和引導基層組織、社會組織共同開展探訪與幫扶服務,重點關注空巢、留守、失能、重殘、獨居、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

專欄3: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保障行動

1.確立新理念。由“老人跟著機構走”轉向“機構跟著老人走”,推動養老機構進入城市主城區、老年人集聚區,分散均衡布點。

2.統籌新標準。與省裏新標準同步,即以1萬名常住老年人配建不少於300張床位為規劃單元,一個規劃單元內,將養老機構分多處設置,老年人高密度居住區(>3000人/平方公裏)的老年人500米內、中密度居住區(1000—3000 人/平方公裏)的老年人1000米內建有1家養老機構,統籌落實社區照護中心規劃布點。

3.納入新規劃。修訂市養老服務設施布點規劃,50萬人口以上縣市編製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將大社區養老服務布局納入專項規劃。

4.實施新統籌。明確大社區養老服務圈8大設施功能配建標準和要求,倡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和社區開放融合。

5.落實新保障。深入落實《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有關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配建標準,到2022年,配建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100%;加強已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運營、拆遷、挪用補償等規範;鼓勵探索住宅小區和偏遠自然村建設自治、互助性養老設施;在政策範圍內,鼓勵將閑置國有或集體房產優先用於非營利性居家養老服務。如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城鄉社區配套設施用途調整,應當優先用於居家養老服務。

(三)加快醫養康養實現有效融合

1.打造多層次康養聯合體。以功能維持和康複為導向,以養老服務機構為主體,以提升康複、護理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康養聯合體建設為抓手,推進康養體係建設。市縣級康養聯合體以大中型養老機構為主體,依托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穩定期康複、出院後護理等服務。鄉鎮級康養聯合體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主體,聯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專業化康養服務。支持部分二級醫療機構轉型為老年康複醫院,鼓勵社會力量創辦老年康複機構,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複護理床位占比。100張床位以上養老機構均應設立康複室,配備康複器材,在康養聯合體建立應急救護培訓基地、應急救護培訓師工作室等。

2.健全康養一體化機製。將體適能評估納入老年人常規體檢,將康複需求評估納入老年人能力評估,依托數字化改革,建立以老人碼為基礎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數據庫。完善老年人能力評估指標體係,研究康複護理服務標準體係,編製康養聯合體建設標準,建設定位清晰、職責明確、上下聯通、轉接有序的康養聯合體,建立醫療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和家庭有序轉接,能力評估、專業服務和照護政策銜接配套的服務體係。

專欄4:緊密型康養聯合體建設行動

以醫養康養結合機製改革突破為抓手,社區居家醫養康養結合為重點,以醫養康養數據化聯通為支撐,以標準和隊伍建設為保障,推進緊密型康養聯合體建設。

1.推進標準化建設。修訂老年人能力評估指標體係;研究編製康養聯合體建設標準和等級標準。

2.搭建醫養康養合作平台。市、區(縣、市)各確立1家醫療機構作為康複技術指導中心,建立區域醫養康養聯盟;依托深化數字化改革,促進醫養康養部門數據聯動;依托未來社區,打造未來康養場景建設。

3.推進“兩中心兩床合作”。繼續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完善並開放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同址、相鄰規劃、布局,實現兩中心數據、服務協同、聯通和連接。建立家庭病床、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兩床服務機構和服務團隊溝通和協同機製。

4.加大醫療醫保保障力度。建設一批社區醫院、社區護理中心、社區護理站,進一步完善家庭病床服務,以“互聯網+護理服務”國家試點城市為契機,推進居家護理,探索製定社會力量參與居家護理的政策。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逐步增加“互聯網+”診療服務項目,將符合條件的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四)實施養老服務數智化改革

1.深化數字化改革迭代。全麵推進養老服務係統協同、數據協同、業務協同和政策協同,根據“全省統建、市縣補充”要求,開展新一輪市、區(縣、市)智慧養老服務平台/係統的迭代和新建,全麵對接“浙裏養”平台,實現與“城市大腦”對接,按照標準接口要求積極創建地方個性化應用模塊。根據全省養老服務數字標準,搭建全量、準確、實時養老服務數據倉;健全養老數字化保障,確保數據安全和老年人數據權益;率先建成全市數字養老服務體係。

2.推進數字化養老應用。集成養老服務數據、業務協同、分析預警的可視化展示平台,提高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全局把控、政策分析和預判能力。全麵推進養老服務數字政務、數字養老和數字監管,以智慧養老項目和場景應用為導向,不斷提高養老服務智能化水平。到2022年,每個區、縣(市)至少建設1家示範智慧養老院,到2025年至少建設2家。積極推進智慧服務適老化,加強智慧技術無障礙建設,降低老年人應用數字技術的難度,保留線下服務途徑,便利老年人獲取養老服務和老年福利。積極開展老年人智慧產品使用培訓,讓老年人共享智慧城市新生活。

3.打造數智養老新高地。發揮杭州5G、大數據、物聯網、智能製造及高新開發區集聚等優勢,加快智慧養老技術、設備及應用場景的研發,通過發布《智慧養老產品指導性目錄》《智慧養老應用場景指導性目錄》《智慧康養產品指導性目錄》,加強與高新企業技術和產品對接,引導企業研發康複訓練及康複促進輔具、健康監測產品、養老監護裝置、家庭服務機器人、可穿戴智能老年服裝服飾等產品。擴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供給,貼緊老年人需求特點,加強技術創新,不斷提高老年智能產品用品的智能化、適老化、實用性和大眾性,促進智能技術有效推廣應用,助推杭州數字經濟發展。

(五)開拓農村養老服務新途徑 

1.實施“黨建+農村幸福頤養”。發揮各級黨委和村黨組織領導及統籌作用,將農村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工作納入“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推進範圍。以年度重點項目為抓手,積極探索納入各級黨委年度重要工作和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係。

2.建好農村養老服務主陣地。 深化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改造和功能拓展,完善農村三級服務網絡,充分發揮敬老院、社區照護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作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作用,提供專業綜合住養照護和社區居家服務輻射。健全留守老人關愛機製,進一步完善家庭盡責、基層主導、社會協同、全民行動、政府支持保障的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機製,加強常態化關愛巡訪。

3.探索多元農村助老模式。鼓勵老年人自願開展抱團養老、鄰裏互助等互助式養老;發揮農村鄉賢作用,籌建敬老孝親慈善基金,在偏遠山區老年人聚集的村落建一批互助頤養點。創新農村互助養老機製,打造互助養老大生態。因地製宜探索服務供給新機製,鼓勵在老年助餐、居家服務、空巢關愛等項目中實行有償鄰裏照顧、家屬照顧。 

專欄5:農村養老服務增能行動

1.培育村級養老服務組織。鼓勵村兩委積極組建農村養老服務組織,通過政府養老服務項目購買、慈善募捐及消費服務等解決資金籌措和運營。健全基層老年人協會運作,協同反饋老年人需求和服務監管。

2.實施農村養老領軍人物培養計劃。培養農村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重點培養敬老院、村級養老服務組織及養老服務機構等管理和服務骨幹,通過三年培育,發揮其在屬地養老服務骨幹和指導作用。

3.開展“山區支老行動”。鼓勵公辦養老機構帶頭,民營品牌機構自願參與,為淳安、建德、桐廬等偏遠山區養老服務機構實行結對幫扶,提供管理和服務指導與培訓。實行鼓勵政策,護理員參加“山區支老行動”可縮短職業技能認定年限;養老院參加“支老行動”納入養老機構星級評定指標。

(六)創新社會協同參與新機製

1.擴大可及型養老服務供給。發展麵向廣大老年人及家庭價格可負擔、服務可及的養老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建的養老機構,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城企聯動普惠養老項目試點,探索地方性城企聯動普惠養老項目試點,擴大普惠性服務供給。鼓勵家政服務企業和物業服務企業參與養老服務供給,創建小型養老服務設施和平台,探索“物業+養老服務”。

2.健全為老誌願服務機製。加快發展全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以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為支撐,整合社區多元服務資源,探索建立時間銀行公益基金會或公益基金,構建形成運行機製完善、標準統一規範、全域通存通兌的長效可持續服務體係。重點培育社會工作類、公益慈善類、第三方中介類及樞紐型等機構,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提供個性化、補充性公益助老和慈善服務。加大培養社區為老服務誌願者隊伍,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針對性強的服務。到2022年,全市培育5個以上樞紐型組織,10個以上影響力較大的為老誌願服務組織。

專欄6:時間銀行運行機製

1.服務管理機製。將誌願服務分專業(基礎康護、精神慰藉)、非專業(輔助生活、文化教育)兩類,建立健全涵蓋公益組織準入、需求發布與方案申報、誌願者招募與培訓、誌願活動組織開展、服務兌換激勵、監管與服務評價為一體的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閉環管理機製。

2.“通存通兌”和激勵保障機製。進一步建立通存通兌機製,誌願者可轉贈為老誌願服務對象,後期給予社會褒獎。

(七)促進養老服務新業態發展

1.大力發展智慧健康產業。發展老年人生活輔助、生活護理、康複訓練及健康促進輔具等老年用品產業,依托現有健康/醫藥小鎮、產業園區,開拓康複輔具園區,搭建康複輔具展示、租賃、回收洗消、技術和標準研發產業鏈。到2025年,建成市級康複輔具與老年用品展示中心、康複輔具適配服務平台和一個區域性康複輔具洗消中心。

專欄7:康複輔具服務體係

1.編製康複輔具適配服務平台建設指南,編製康複輔具產品和技術目錄。

2. 編製康複輔具評估、配置、回收、洗消及維管流程標準,爭創老年康複輔具管理和服務地方標準。

3. 建立康複輔具展適配、洗消、租賃等服務供給體係,建立運營和支付機製。

4. 建立康複輔具適配人員資質標準和培訓體係。

5. 出台康複輔具產品指導目錄。

2.鼓勵發展老年宜居產業。在城市規劃、土地出讓、保障性住房建設中,鼓勵建設全齡社區、終身住宅、多代居住宅和連續照護社區,讓老年人融入社會,打造年輕人和老年人共同生活、代際融合的家庭、社區和社會場景。推進養老服務和全域旅遊、特色小鎮、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相融合,麵向長三角發展宜居宜養宜遊康養新業態。鼓勵發展國際化養老機構和養老社區(項目性,非行政社區),增強杭州國際化大都市底色,展示老年福利建設製度優勢和老年人幸福頤養生活。

3.推進區域養老服務合作。立足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推進長三角養老服務一體化協同發展,搭建長三角區域內養老產業資源對接、項目合作、人才交流的服務平台,促進城市間養老服務要素流通、項目合作、養老產業聯動。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重點在認知障礙照護、康複輔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等方麵搭建合作機製,鼓勵養老服務組織和企業與日本、荷蘭、瑞典、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搭建項目合作平台,組織開展養老服務/大健康國際論壇和展會,拓展交流合作。

(八)實現養老人才隊伍增量提質

1.加強全員分類分級培訓。繼續推進學曆教育、非學曆教育、繼續教育、實習實訓“四位一體”的養老從業人員教育體係,建立養老服務行業全員培訓機製,優化養老護理人員隊伍結構,建立不同崗位和對象培訓體係,完善市、縣市區二級培訓機製。搭建國內國外兩大培訓平台,深化推進政校合作、校企合作,加強國際合作;鼓勵創建養老服務領軍人物工作室,發揮其在創新、個性化項目中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實施全市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技能認定,推動技能等級認定規範化發展,探索構建具有杭州特色的護理員職業技能評價認定體係。將康複和急救知識、技能納入護理技能培訓中,將康複知識技能作為養老護理員、家庭照護者必訓內容,三級以上養老護理員均掌握功能康複技能。2025年,全市具備養老護理技能等級認定資格的機構達4家,每萬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達到25人,高級和技師級護理員占到護理員總數的20%。

2.促進隊伍“三化”發展。增強職業吸引,推進養老服務隊伍“年輕化、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建立一線專業照護人員指導工資,鼓勵養老服務機構探索職業技能與服務價格、績效工資等掛鉤獎勵製度和與職業技能等級、工作年限掛鉤的技能和崗位收入製度,增強養老護理員職業吸引力。擴大入職獎補政策惠及麵,放開專業限製,吸引更多年輕大中專學生進入。依托各級養老護理員技能競賽,結合新時代工匠培育工程,挖掘、培養、樹立養老護理領軍人才,加大激勵力度。鼓勵養老服務企業集團化、連鎖化發展,為年輕人提供職業晉升發展空間。鼓勵體製內的社會福利機構院長(副院長)職業化發展,探索建立崗位績效考核機製。弘揚照護文化,加強護理員的社會褒獎,實施好現有各類褒獎政策。鼓勵實施養老項目社工工作機製,逐步實現社區助老員年輕化、專業化發展,並逐步轉型為養老顧問。

專欄8:多學科隊照護伍建設行動

1.打造多學科照護隊伍。“養老服務+社工”,促進社會工作進入養老服務,到2025年,每萬名老年人擁有社會工作者人數達25人,每60張養老機構床位配備1名社會工作者。 “養老服務+護士”,發揮護士在護理服務中的中堅作用,入住100人及以上養老機構至少配置1名護士。“養老服務+康複/護士.治療師”,四星級養老機構培育康複護士,五星級養老機構配有康複醫師或康養康複治療師。

2.打造老年社會工作品牌。社會工作基礎好的區縣市,結合鎮街社工站建設,充分發揮現有社工隊伍和社會工作優勢,積極探索老年社會工作特色項目;鼓勵養老機構和專業社會組織加強合作,引入社工服務項目。 打造5-6個老年社會工作特色項目品牌,形成一批典型性老年社會工作案例。

3.實施康複護理人才培養計劃。與在杭大專院校合作,選送優秀護理員參與培訓課程,培養一批康複護士。

(九)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製度

1.強化養老服務綜合監管製度。建立綜合監管、專業監管、信用監管、行業自律互為支撐的全方位監管體係。實現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監管信息聯動、互通,推動聯合監管、聯合執法、聯合懲治的部門協同監管機製;建立養老服務品質第三方認證工作機製,加大“互聯網+監管”“數字+監管”創新應用,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監管結果與星級評定、補貼、政府購買服務以及行業準入退出等掛鉤的聯動機製。

2.健全養老服務質量綜合評估製度。建立以養老服務標準為依據的質量提升長效機製,加強對養老服務評估、培訓等第三方中介機構等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評估監管,建立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常態化運行規範。貫徹實施《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和實施指南,全麵開展新的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工作,切實提高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到2025年,符合《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範》強製性國家標準的養老機構達到100%。建立養老服務質量日常監測指標體係和動態監測評價機製,建立評估、檢測結果公開製度。建立全市統一、可查詢、可統計的養老護理員信息管理係統,加大對養老護理服務質量和服務過程的監管力度。

3.建立養老服務社會信用體係。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體製。依托市養老服務信息化平台,創建養老服務行業日常信用信息,歸集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以及服務對象信用信息,開發信用評價模塊,對養老服務機構信用狀況、履約能力進行全麵的判斷和評估,供社會查詢和參考。貫徹實施《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實施養老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信用管理,實現養老服務信息平台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信用信息對接,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堅持黨對養老服務工作的全麵領導,進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養老服務工作機製,健全養老服務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項目部門協調和任務分解機製,強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的協調機製。

(二)優化資金投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老齡化發展,穩步增長財政投入,多渠道籌集養老服務業發展資金,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發展。建立權責清晰市、區縣市兩級財政共擔機製,優化財政投入結構,實現財政補貼由補供方向補需方轉變,由普惠性補貼向基於評估的失能失智老人以及與績效考核掛鉤的獎優轉變,向社區居家傾斜,向偏遠貧困地區農村傾斜。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進一步落實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中養老服務內容,重點購買生活照料、康複護理、機構運營、社會工作和人員培養等服務。

(三)抓好實施評估。強化規劃指引和執行剛性,做好規劃任務分解落實及後續政策配套,做好規劃主要指標以及重大行動、重要政策和重大項目的定期督促考核;建立反映規劃進展的指標和統計體係;完善向人大、政協的報告和溝通機製;實施規劃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

附件:1.“十四五”養老服務重點建設項目.doc

          2.名詞解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