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02489524/2023-00442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文號: | 公開日期: | 2023-07-06 | |
發布單位: | 杭州市民政局 | 關聯類型: |
高曉青委員:
您在市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整合民間公益資源,打造杭州公益之都的建議》(第591號)收悉。您的提案針對性強,對我市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我局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經我局主辦,市應急管理局會辦,現將辦理情況答複如下:
一、我市社會應急力量工作開展情況
(一)出台公益性社會組織扶持發展新政
2021年,為進一步激發公益性社會組織在市域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市委市政府以構建“兩個循環”和促進“第三次分配”為戰略導向,以激發公益性社會組織活力為核心,著力從“社會更活躍、政府更有為、監管更精準”三個維度出發,聚焦扶持發展、激發活力、智慧監管、扶持方式、人才培養、購買服務、黨的建設等七大方麵,率先全國構建完善扶持規範公益性社會組織發展的政策體係。明確提出重點扶持扶貧濟困、應急救援、誌願服務等十大公益性社會組織發展,明確政府部門的職責分工,切實提高我市公益性社會組織建設的質量和普及化、專業化、科學化、規範化、國際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展示杭州“溫度之城”和“智慧之城”的特色。
(二)社會應急力量救援隊伍進一步壯大
我局聯合市應急管理局加大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的培養,截至目前,已培育發展72支民間應急救援隊伍,隊員10713人(其中專職430人、核心隊員2595人、誌願者7688人),裝備價值11443萬。隊伍類型涵蓋城市應急、消防救援、水上搜救、山地救援、建築物坍塌搜救、潛水救援、應急醫療救護等。這些救援隊伍在杭州市突發事件處置、搶險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市應急管理局成立杭州市應急救援誌願服務總隊以來,隊伍積極參加防疫、應急救援、安全知識宣傳、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等誌願活動,公益累計時長達456017小時。
(三)社會應急力量救援隊伍進一步規範
2022年,市應急管理局聯合相關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社會應急力量管理(試行)的通知》,規範了社會救援的社會應急力量基本要求、職責、組織和管理、工作機製、救援行為、活動紀律、考核獎懲機製等方麵,為發展高效、快速、規範的救援行為提供了遵循。對社會應急力量救援隊伍救援能力開展星級評定工作,從黨建情況、隊伍綜合實力、隊伍管理、救援實績等方麵進行全方位綜合評定,通過規範建設,各社會應急力量救援隊伍的管理水平、活動紀律、救援能力等均有明顯提升,促進了社會應急救援隊伍健康有序發展。
(四)社會應急救援隊伍能力進一步提升
通過近年來的培訓,我市社會應急救援隊伍取得應急救護員、應急救援員等資格證書3538本,保證救援行動有專業持證人員實施,有效減少了次生衍生事故。三年來,我市社會應急力量救援隊積極參加省、市技能競賽,先後35支隊伍350餘人參加了兩屆市社會應急力量救援隊伍技能競賽;6支隊伍參加了兩屆省應急管理廳組織的社會應急力量技能競賽,獲得團體、個人多項獎項。通過參加技能競賽,救援隊伍互相觀摩、學習、交流和切磋,應急救援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五)社會應急救援隊伍作用進一步發揮
三年來社會應急力量充分發揮了其覆蓋麵廣、組織靈活、反應迅速、滲透力強等優勢,積極參與風險防範、應急宣傳、搶險救援、物資搶運、疫情防控等工作,應急宣傳2631場次,疫情防控118695人次,救援12413次、47878人次,找回或救出1221人,誌願服務9260次、162992人次。
二、隊伍存在的問題
我市應急救援力量雖然得到長足發展,但在組織管理、專業水平、保障機製等方麵還存在不足:
(一)救援能力有待提高。社會力量普遍缺乏教育培訓,雖然參與熱情高漲,但在專業技能和知識要求方麵有一定差距,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救援能力不強。業務學習培訓靠隊伍內“傳幫帶”,缺乏安全機構或安全專家係統性、專業性技能培訓,日常訓練大多自尋場地開展,訓練設施、方法簡陋落後,製約著應急救援能力的提升。
(二)隊伍管理有待規範。社會救援組織自身規範化建設,包括內部的組織形式、人員管理、製度建設、裝備保養、財務管理等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隊伍相對鬆散,缺乏一定的組織紀律性,管理製度不夠健全完善,隊伍管理和應急救援處置統籌不夠,隊伍建設水平高度依賴隊長個人能力。如:全市社會應急力量救援隊伍,在曆次統計中發現有些隊伍人數變化較大,隊伍成員不穩定。主要是因為時間沒有保障,誌願者個人的時間、精力安排與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不匹配;另外部分人員加入誌願服務的目的性不明確,導致隊伍不穩定。
(三)發展資金有待支持。社會應急力量的資金最主要來源有:政府補助、社會力量自有資金、國內外基金會支持、社會公眾或企業的捐贈。目前大多數隊伍沒有“造血”能力,運營、出勤、救援等費用單靠組織自我募集、捐贈所得的有限資金不能滿足救援隊伍的運行需求,很難保證救援隊伍的有序、可持續發展。多數應急力量缺乏固定的辦公場所、可靠的救援裝備、充分的培訓訓練、必要的人身保障,運行資金的匱乏給救援隊員的出勤安全帶來隱憂,也嚴重限製了我市應急救援力量的發展。
三、下步工作
根據您的提案建議,充分調動和發揮社會應急力量在應急救援搶險中的作用,我市將在救援能力、隊伍管理、統籌協調、政策扶持等方麵,加強社會應急力量隊伍建設。
(一)加強培訓,提升能力
組織救援專家不定期為社會救援力量開展專業性救援培訓。鼓勵救援隊針對各自隊伍特點,采取資格認證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等多種方式,加強隊員技能培訓,鼓勵隊員考取各類應急救援資格證。科學製訂訓練演練計劃,充分利用現有的場地、裝備,開展形式多樣的訓練演練科目,進一步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加強各種救援隊伍間合演合練,通過不斷錘煉救援業務,提升隊員救援與自救水平,提高救援協同合力,確保在搶險救災救援時能夠科學、合理、有序、高效,既保證救援人員自身安全,也保證被救助人員的安全。
(二)加強管理,規範行為
一是要以黨建為引領,健全隊伍建設管理機製,結合社會應急力量建設基礎規範和省、市相關要求,科學規劃、合理製定隊伍的各項製度,保持隊伍持續健康發展;二是加強隊員管理,進一步規範人員注冊登記和救援行為的管理,設立隊員準入門檻和擇優選拔機製。三是規範救援行為。按照《關於進一步規範社會應急力量管理(試行)的通知》文件要求,規範救援範圍、行動報備、科學救援、活動紀律等,確保救援行動在現場指揮部指揮下安全、有序開展。
(三)統籌協調,提高合作
積極構建政府和社會力量之間、社會力量相互之間的有效合作機製,搭建多方溝通橋梁,暢通信息交流渠道,保證應急合作時的順暢溝通;進一步整合社會力量分散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在應急行動時,統一協調應急力量、統一調配應急資源,形成應急合力,提升應急聯動處置能力。切實發揮社會組織聯絡廣、反應速度快的特點,不斷提升我市應急救援體係建設。
(四)政策扶持、資金補助
建立健全社會應急力量參與突發事件出勤的保障機製,出台相關政策文件,鼓勵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參與政府購買服務,在政府專項資金中,設立應急救援專項基金,用於救援裝備物資采購與維護、購買人身保險、救援隊員撫恤、應急宣傳、人員培訓演練等費用支出。引導社會資金設立公益救援基金,完善隊員傷病、傷亡補償機製。按照“誰使用、誰付錢”的原則,探索受救助單位落實搶險救援補貼補助。加強隊員救援救災期間醫療、傷害保險等基本權利保障。同時,加大典型事跡宣傳,營造全社會支持社會應急力量健康發展氛圍。
真誠感謝您對我市社會應急救援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杭州市民政局
2023年6月14日
(聯係人:葛衛平,聯係電話:8958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