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關於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共同富裕示範區城市範例民政樣板行動方案(2021-2025年)》出台以來,市民政局深入推進民生項目建設,累計建成老年助餐服務點2000餘家、居家養老照料中心2900餘家、助聯體(站、點)3400餘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192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市民政局深刻領會這一精神實質,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全麵實施“六大示範領跑”行動,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製度體係,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以實際行動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有康養、弱有眾扶,公共服務更“優享”。
“今年全市已新增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床位854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達71.6%,康養聯合體覆蓋率超80%”,市民政局養老服務和老齡工作處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們將聚焦‘家門口養老’,高質量推進民生實事項目建設,新增老年助餐服務點227個、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床位1000個”。
近年來,市民政局開展“救助直通車”“善居工程”“幸福供養”等救助服務項目2600餘個,服務12.7萬戶次,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裏”。下半年,還將持續推進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進一步加大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範圍,實現動態監測人數占戶籍人口比例達5%以上,探索將年收入10萬元以下低邊以上的低收入家庭納入監測範圍。
慈善助力、三次分配,共同富裕更“優質”。發揮好慈善事業“第三次分配”作用,是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據市民政局慈善事業促進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杭州連續5年位列浙江省城市慈善指數第一,今年又被列為全國慈善信托高質量發展觀察點。上半年,全市各級慈善總會募集慈善資金2億元。慈善信托備案近16億元,位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下半年,將重點推進15個鎮街慈善服務站品牌建設,賦能100個村社慈善服務點,創建特色慈善基地30個。著力推進“慈善杭州”平台建設,確保各區、縣(市)在年底前完成慈善總會募捐、項目、信息公開三大核心數據與市級平台實時共享。精心組織“錢塘善潮”嘉年華係列活動,深化慈善文化園、慈善景區機製建設,常態化開展“慈善一日捐”,加快形成“一區(縣、市)一品牌”,不斷豐富“善城杭州”內涵。
民有所呼、我有所為,基本服務更“優化”。目前,全市累計建成5A婚登場所9個,新建戶外頒證基地10個,新增“婚姻登記+婚慶服務”融合模式1家。“我們將推動打造‘婚姻登記+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提升婚姻登記管理服務質量,助推‘甜蜜經濟’發展,全市75%以上縣級婚登場所達國家5A級標準,建設高質量鎮(街)、村(社)婚姻服務輔導站50處”,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市民政局積極推進集中治喪場所建設,優化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鎮街覆蓋率達100%,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85%以上。下一步將持續完善殯葬服務管理,加大基本殯葬服務6項免費政策的宣傳覆蓋力度,大力推行生態安葬,為群眾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
展望未來,市民政局將持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黨建引領,以基本民生福祉兜底性、基層社會力量發展性、基本社會服務普惠性為職責,在全麵深化民政領域改革、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強基固本、勇立潮頭。